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本报记者 白 岭
本周市场强势反弹,在大盘蓝筹带动下,股指力挽狂澜。而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银行,煤炭和钢铁、石化的大盘蓝筹的启动,尤其是银行板块,由于占据相对较大权重,银行板块的上扬也是本周股指重回2200的主要原因。一直蛰伏不动的大盘蓝筹的睡狮猛醒,透出了什么样的市场信息呢?
中小盘股题材炒作接近尾声
从去年10月底以来的这轮反弹行情,前期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以中小盘题材股为主导,个股热点再其中转换频繁。中小盘的炒作也有明显踪迹可循,从最开始的以业绩为主要炒作方向,到后来的以预期和题材为主要炒作方向。如创投概念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属于题材类性质的炒作范畴。小盘股行情的发动有其内在原因,继续紧缩的宏观调控大背景下,市场对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前景预期更加不明朗,这种心态让针对估值和业绩增长的炒作行为受到压制,而使题材股炒作更为受到青睐。
2008年末期以来,流动性回升导致市场活跃度提升。2008 年11 月货币政策实现了由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向;同时,商业银行在利差收窄的压力下,普遍实行“以量补价”的策略,由此导致货币和信贷增速的显著上升。流动性环境的逐渐充裕,为股市的回暖与活跃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在经济全面复苏到来之前,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为概念和题材主导下的中小盘股的反复活跃提供了温床。基本面更具想象力的中小市值公司受到了市场的追捧。自2008 年11 月中旬以来,小盘股明显跑赢了大盘指数。随着各行业振兴规划的一轮又一轮出台,游资基本将相关板块都炒作了一遍,尤其对于板块中的中小盘股更是亲睐。
而随着前期对中小市值板块的疯炒,中小盘股相对溢价过高,需要理性回归。从去年11 月中旬到今年2 月中旬,中小盘股一直是市场追逐的热点。经过3 个月的概念炒作和主题挖掘,中小公司相对于大公司的估值溢价显著提升,到2 月中旬市场调整以前,相对PE已经超越了2007 年疯炒小盘股到极致的“5.30”时期的水平。在经济复苏迹象尚不明显,以致市场整体估值水平难以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中小盘股相对估值的调整只能通过其股价更猛烈的下跌来完成。随着中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估值从2 月中旬的历史最高位向本轮行情启动前的水平逐渐靠拢,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为中小盘股日后的再度炒作提供可能。
政策预期回归现实基本面
两会期间,积极的政策取向预期仍将推动市场主题炒作热情。而在“两会”过后,市场人士认为政策的预期又将回归至现实基本面。目前美国、日本、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已经陷入经济衰退,由此引发的需求减少成为导致中国出口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从近期公布的数据看,这些发达经济体未见好转迹象,外需放缓的势头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将继续拖累中国出口。另一方面,目前市场普遍担忧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发生,虽然尚不能确定第二波金融危机源自美国金融市场,还是发生于东欧,也不能断定第二波金融危机是否一定降临,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担忧情绪可能引发的避险投资行为,在3月份可能使A股市场的投资者普遍采取防御策略。
业绩地雷期能否安然度过也困扰着现实的市场。在本轮反弹的过程中,市场普遍较为忽视上市公司08年的业绩情况,在反弹过程中,业绩报忧公司涨幅大于业绩预喜公司。这种忽视或是因为市场充分预期到了08年业绩可能会比较糟糕,也或是因为业绩压力还没有充分体现在价格中。3 月以后,上市公司将进入2008 年年报的密集披露期,这段时间同时也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2009 年第一季度业绩状况形成预期的时机。尽管投资者对于因减值因素导致2008 年业绩变脸已经有所准备,但当真实的数据摆在面前时,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毕竟市场的估值水平会因此而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2009 年第一季度业绩依然不佳的担忧,会制约投资者参与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守的投资者需要等待年报业绩地雷的释放,以及一季报预期的稳定,再行决定下阶段的投资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