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73|回复: 7

中央一号文件称金融危机对农业带来冲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一号文件称金融危机对农业带来冲击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仲康 浏览:2673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二月一日电 中国官方媒体一日公布了二00九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央、国务院关于二00九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二00九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这是自二00四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这份约一万字的文件分为“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五部分,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文件说,二00九年,在农业连续五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13.68,-0.13,-0.94%,)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文件强调,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文件说,做好二00九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新一年将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在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方面,文件指出,将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文件说,抓紧出台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文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文件提出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
  此外,文件还在加强农村教育、推进医疗改革等方面推出多项措施。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热心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50 + 1 2009-2-1 20:43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发表于 2009-2-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jqzhao 的帖子

中央关于09年促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若干意见

  (2008年12月31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切实把《**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
  2008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克服了多种困难风险,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加速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党和国家成功办好大事、妥善应对难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2009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加强"北粮南运"、新疆棉花外运协调,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支持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根据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加快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以主产区重点县(场)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进一步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各地区都要承担本地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产销和市场调控责任,逐级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结合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东北和内蒙古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稳定发展棉花生产,启动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作物,积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增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充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建设,继续实行休渔、禁渔制度,强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措施。扩大渔港、渔船航标、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规模,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抓紧出台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对上市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征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渔)药行为。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9.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健全高效灵活的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协调内外贸易,密切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磋商。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探索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出口信贷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实行优惠信贷政策。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健全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资准入制度,明确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范围和程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三、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并促进产业化。实施主要农作物强杂交优势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继续推进"沃土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
  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增加投资规模,重点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规模和范围,启动西北沿黄高扬程提水灌溉泵站、东北涝区排水泵站等更新改造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依据规划整合投资,推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发展牧区水利。加强重要水源工程及配套灌区建设。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探索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启动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发表于 2009-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充分用好重农强农的政策武器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新年伊始,**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对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在近年连续发出5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基础上,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中央制定的又一个重农强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础的要求,是应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的要求。
  过去的一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战胜重大自然灾害,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粮食生产创新高,农民增收幅度大,民生改善进展快,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农产品卖难显现、价格下行,农民工就业困难、返乡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矛盾增多,对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巩固发展农村好形势的要害所在,是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文件既注重加大国家的支持保护力度,尽力而为多增加"三农"投入,又注重激发农村内部的活力,形成增产增收要素充分活跃、生产发展潜力充分释放的生动局面;既着眼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多出稳粮增收的举措,多办改善民生的实事,又立足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增强长远后劲;既重视应对农产品价格下行的挑战,畅通流通渠道促生产,稳定价格促增收,又利用市场约束加大的倒逼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既强调充分挖掘就业潜力,稳定就业岗位,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实际困难,又强调抓住时机,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增添生力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既注重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发挥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按照重中之重的要求抓"三农",又注重紧紧依托农民主体,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制度优势,激发亿万农民的主动性能动性,放手让农民创业就业破难局。
   文件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出台了一系列目标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稳粮,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求增加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产品供给有保证。
  增收,就是广辟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努力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势头。要求加大补贴增收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稳定农民务工收入,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局面对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作出专门部署,出台多项措施稳定和扩大农民就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不徘徊。
  强基础,就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健全重农强农的体制机制,提高农业农村持续发展能力。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重民生,就是搞好农村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求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巩固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力度,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沼气)建设,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搞好扶贫开发。同时,还对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实施"家电下乡"、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求。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重要作用。
  中央"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完整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要求,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不断章取义,不缩水截留,不跑调走偏。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能,多办强农惠农的实事好事,该出台的政策要尽早出台,该细化的措施要尽量细化,该下拨的资金要尽快下拨,切实做到资金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要紧跟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强调查研究,统筹谋划事关"三农"的战略性、关键性问题,及时发现农业农村发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雨绸缪把工作安排在前边,见微知著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不出问题,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华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对于农民来说,只有收益大小的改变,如果土地收益太小,农民就撂荒或者转租,如果土地收益高、能挣钱,农民自然会要地种田。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
   昨天,新华社全文播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鼓励部分省份探索直接管理县(市),推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意见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增加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这份约1万字的文件分为"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五部分,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意见指出,2009年将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在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方面,意见指出,将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意见提出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
  土地流转并非私有化
  流转与否取决于收益
  在土地制度方面,意见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有收益,就会有交换。"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农民有自主权就有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大量存在,只不过当时不叫"市场"。
  李昌平说:"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并没有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集体所有性质并不矛盾,因为流转的只是部分权益,如承包经营权,而非产权、所有权。"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实行类似的土地制度,当时也是鼓励土地承包权转让,乡镇企业发展得非常好,土地转包也很红火,当时出现很多专业户。"他说,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个势头转变了。
  "学界争论得最多的是土地要不要私有化,这是意识形态之争,其实对农民没什么影响。对于农民来说,只有收益大小的改变,如果土地收益太小,农民就撂荒或者转租,如果土地收益高、能挣钱,农民自然会要地种田。"李昌平表示,现在意见指出,将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这对农民来说当然有好处,而农民是否放弃农田承包取决于土地的收益。
  "有学者一提起土地流转就产生私有化的想法,其实是他们过于敏感了。"李昌平表示,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并非私有化。
  省直管县可减行政开支
  有助建新农村
  意见要求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
  李昌平对早报记者解释说,由省直接管理县,将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减少行政开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是扩大了县一级的权力。"他说,扩大县一级的权力,主要目的是发挥县一级在这个过程中的统筹作用,统筹县级区域性的发展,建设新农村。 (东方早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增加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对于农民来说,只有收益大小的改变,如果土地收益太小,农民就撂荒或者转租,如果土地收益高、能挣钱,农民自然会要地种田。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
   昨天,新华社全文播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鼓励部分省份探索直接管理县(市),推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意见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增加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努力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这份约1万字的文件分为"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五部分,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
  意见指出,2009年将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在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方面,意见指出,将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意见提出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和工资下降等问题,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
  土地流转并非私有化
  流转与否取决于收益
  在土地制度方面,意见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有收益,就会有交换。"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农民有自主权就有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大量存在,只不过当时不叫"市场"。
  李昌平说:"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并没有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集体所有性质并不矛盾,因为流转的只是部分权益,如承包经营权,而非产权、所有权。"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实行类似的土地制度,当时也是鼓励土地承包权转让,乡镇企业发展得非常好,土地转包也很红火,当时出现很多专业户。"他说,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个势头转变了。
  "学界争论得最多的是土地要不要私有化,这是意识形态之争,其实对农民没什么影响。对于农民来说,只有收益大小的改变,如果土地收益太小,农民就撂荒或者转租,如果土地收益高、能挣钱,农民自然会要地种田。"李昌平表示,现在意见指出,将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这对农民来说当然有好处,而农民是否放弃农田承包取决于土地的收益。
  "有学者一提起土地流转就产生私有化的想法,其实是他们过于敏感了。"李昌平表示,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并非私有化。
  省直管县可减行政开支
  有助建新农村
  意见要求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
  李昌平对早报记者解释说,由省直接管理县,将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减少行政开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是扩大了县一级的权力。"他说,扩大县一级的权力,主要目的是发挥县一级在这个过程中的统筹作用,统筹县级区域性的发展,建设新农村。 (东方早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将较大幅增农业补贴

  这份名为《**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意见》称,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 文件摘要
  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
  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
  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鼓励推行省直管县体制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建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
  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
  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好农村信访工作,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
  据新华社电
  ■ 解读
  "土地确权预备 承包权长期化"
  专家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宜市场主导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把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一做法是为达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土地确权"的目的,同时为下一步承包权实现长期化做好准备。
  党国英表示,从其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地方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存在模糊之处,"比如有些承包合同在账面上显示有多少多少亩,但是这些土地是否真正这么大,以及到底在哪里谁都不清楚,这样就给村干部调剂留下了空间"。
  此外,文件还提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党国英认为,这一中介组织应倾向于由市场而非政府主导。
  党国英分析称,近年来许多地方由村委会或基层政府组织出面收回了农民的承包地,由政府方面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再将土地大面积转包给了所谓"大户",其背后的真正动力在于解决集体兴办公共事业的财源,因此,"行政领导应当只是做好服务工作,最好不要直接兴办营利性经济实体。" 本报记者 李静睿
  ■ 链接
  近5年一号文件主题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7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新京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发表于 2009-2-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链接
  近5年一号文件主题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7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4年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新京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80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超短俱乐部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9-2-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不能垮的啊,中国这么多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10:51 , Processed in 0.037173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