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重仓股 三大主力年末如何收官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informz
浏览:2211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股市历史走势的规律进行分析,年底资金面紧张使得年底的行情大多不理想,大多数年份的12月是下跌的,只有少数年份的12月是上涨的。但是2008年经过高达近70%如此大幅度的下跌,目前1800点附近汇集了市场的期盼和多方难以割舍的情结。12月结构性纠偏行情是否值得期待?收官之战,实力机构的重仓股将会如何表现?
基金:
会否出击重仓股?
近年,基金向来都有年末“做市值”的习惯。因此,随着最终考核基准日的逼近,基于排名需求将会刺激部分基金重仓股活跃。从最新公布的基金持仓情况来看,金融、地产、机械设备等行业都是其重点配置的投资品种;消费类品种的投资比例也有明显提高。因此在年关冲刺过程中这些板块的股价存在上浮动力。
据统计,上周各类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平均仓位继续回升。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9.56%,比前周显著上升2.63%;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1.32%,相比前周上升2.48%;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43.83%,比前周上升2.65%。因此上是基金近期主动增仓最为显著的一周。从上周资金动向看,主力机构调仓异常明显,对银行、钢铁、煤炭和保险减仓坚决,转而对电力设备、电力、医药板块和白酒增持。从盘面上看,机构10月和11月份增持的电力和电力设备、医药等板块近期表现活跃。从以往的年底收官之战来看,基金重仓股尤其是单家基金公司的重仓股,往往在年底最后几个交易日会有不俗的拉升。毕竟,从做市值的角度看,拉抬自己的重仓股也算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了。基金重仓股特变电工、国电电力等成为11月基金流入最多的板块,显示基金借利好调仓以备年底的“净值大战”。
年报业绩预增股会因为良好的基本面而受到欢迎,内需拉动受益板块由于基金近期增持,这两类个股在岁末年初阶段宜重点关注。我们要密切关注博时、华夏和嘉实基金等一线基金公司三季度增仓板块的动向,三大基金公司对电力设备、新能源、医药和农业青睐有加。同时建议对部分基金的重仓股如上海机电、东方明珠、怡亚通、许继电器、瑞贝卡、上海医药等可以逢低关注。
社保:
年末增持释放“抄底”信号
尚福林日前表示,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资金的入市比例,协调完善与市场投资相关的税收政策,为机构投资者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充分表明管理层将加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来稳定市场预期。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上周末宣布,将着手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同时追加部分股票投资。因为社保基金投资安全边际较高,社保基金的增持释放了“抄底”的信号。社保基金主动表态追加投资,与之前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长期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与基金相比,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10月份以来“空翻多”明显,在此敏感时刻发出做多的信号,具有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效果。社保基金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最大的可能是投资上证50ETF基金,因而对稳定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7年年底起,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开始趋于保守,并大幅减仓。由此,在今年股市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损失远小于股市整体跌幅。事实上,全国社保基金今年三季度就已经有小幅加仓的举动。三季度,社保基金组合重仓持有的上市公司占到145家,比二季度增加37家;社保基金组合持股数量达101.26亿股,比二季度的91.07亿股增加一成。从行业偏好上看,主要增持交通运输、新能源、医药和中小板高成长股,其中铁龙物流、哈空调、东方电气、鱼跃医疗、诺普信、拓日新能和东软集团等值得关注。
保险:
以稳为主转而防御
近期,保险资金仍然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不动摇。保监会上周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投资数量在9月新增1626.12亿元,仅低于今年1月新增的19079.73亿元投资,这表明保险资金在9月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投资态势。10月中旬保险资金频频出现在坚决做多的阵营中,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保险资金波段操作一直领先于境内其他机构资金。
公开数据显示,从10月21日开始,保险就已经开始建仓,保险的加仓行为一直持续到11月12日。保险资金历来对政策走向最为敏感,其对股市的冷暖态度,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标。保险公司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的行业还包括黑色金属、食品饮料、公用事业、信息服务、家用电器。总体来看,保险一直增持农业、电力设备、电力和有核心竞争力的医药板块,对零售板块逢低布局。近期保险资金对受益内需拉动明显、有电价上调预期和注资预期的电力行业布局明显。另外,对于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主业增长的复星医药、青岛海尔、南京医药、天坛生物等个股可逢低关注。
基金在水泥股上低卖高买 操盘如“梦游”
“政策的刺激短期内不会改变水泥行业的供需矛盾,水泥板块的暴涨只是市场的炒作。”这是11月10日,水泥板块因政府宣布4万亿元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而暴涨时,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和记者交流时表示出来的意见。
显然,当时基金并不看好水泥股。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基金在此后一周内更多地选择了抛售水泥股,其中不乏海螺水泥(600585,收 盘 价26.92元 )、 华 新 水 泥(600801,收盘价14.92元)这样的行业龙头。
然而,随着水泥板块暴涨近50%后,基金公司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自11月17日至上周末,基金席位频繁地出现在多只水泥股的买入龙虎榜上,追涨十分明显。
暴涨50%后 基金追高买
经过前半月大涨后,水泥板块在11月份的后两周高位盘整,不过,基金却选择了高位加仓。
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海螺水泥从11月17日开始,基金席位不断加仓,尽管此时的股价已较近期的最低点上涨了近七成,但机构持仓比例从11月17日的59.7%上涨到11月28日的63.2%,机构资金净流入高达3.19亿元。
不过,在政府刚宣布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后的一周内,即11月10日~14日期间,海螺水泥只在20元出头,但机构持仓却从62.3%下降到59.7%,机构资金净流出1.82亿元。
此外,前期被减持,高位又被基金大量买回的还包括华新水泥等个股。基金如此操作引起了不少市场人士的诟病,拿一位私募人士的话来说,基金在此轮水泥股操作中,是交了一份“低卖高买”的答卷。
西北水泥股更吃香
除了大量高位买回此前减持的中部和东部水泥股外,对此前有所增持,但增持幅度有限的赛马实业(600449,收盘价16.32元)、祁连山(600720,收盘价7.28元)等西北水泥股,基金更是大量追买。而正是由于基金不断买入,赛马实业等西北水泥股在11月后两周的走势明显强于整个水泥板块。
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11月10日~14日的一周内,赛马实业的机构资金净流入7977.76万元,而到11月24日~28日期间,赛马实业的机构资金净流入却突然提高至1.25亿元,机构持仓也由14日的49.9%上升到28日的58.6%。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表示,相比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水泥供需相对偏紧,这造成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水泥价格较为坚挺,企业毛利率较高。同时,此次不少大型基建项目落户西部,该区域的水泥公司受益更大。
不过,该研究员也认为,尽管基金高位大幅增持,但目前水泥股的短期涨幅已较高,投资者应提防股价出现回落
11月机构净流出42亿元 基金做空力度最大
核心提示:虽然近期监管层不断有言论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但是统计显示,在11月的20个交易日中,机构资金净流出沪市大盘42.19亿元,持仓单月下降0.318%至16.748%,为年内新低。其中,三大机构资金——基金、保险、QFII分别净流出68.18亿元、27.15亿元、2.9亿元
虽然近期监管层不断有言论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但是统计显示,在11月的20个交易日中,机构资金净流出沪市大盘42.19亿元,持仓单月下降0.318%至16.748%,为年内新低。其中,三大机构资金——基金、保险、QFII分别净流出68.18亿元、27.15亿元、2.9亿元。
机构资金在11月的参与手法可谓超短线,净流出与净流入的天数恰好均分了11月的20个交易日。最新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11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机构资金也没能延续此前微幅净流入态势,净流出6.63亿元,累计成交额为108.13亿元。
保险资金终于在连日净流出后,在上周五空翻多,资金净流入8268万元,累计成交4.66亿元。
基金在上周四发生多空分歧后,上周五资金则出现大幅净流出。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当天基金资金净流出9.51亿元,累计成交99.12亿元,比前一交易日减少近一半。从具体交易席位来看,买入最多的基金会员,累计净买入2.07亿元。其主要买入的股票有:中国南车(1.4亿元)、保利地产(1.35亿元)
而卖出最多的基金会员,净卖出2.25亿元。该会员当日主要卖出的股票主要有:大秦铁路、浦发银行、贵州茅台和上海机场等。
QFII买入力度在上周五有所下降。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资金净流入仅525万元。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净买入6216万元。而瑞银证券瑞银自营营业部,净买入1.38亿元
社保基金加仓 “先知先觉”还是“自做多情”?
A股市场最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再一次成为市场焦点。伴随着社保基金日前明确释放的增仓信号,A股迎来12月开门红。分析人士昨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保基金的投资路线图,恰恰与A股价值投资脉络相吻合。回顾其A股投资历程,尤其是股改以来,期间社保基金几次先知先觉的“逆市之举”,更应该看做是其顺应经济大势与整体环境的“顺势而为”。
在昨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再次重申,要“努力提高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机构资金的入市比例”。某知名券商一位策略分析师认为,这可以视作管理层对近几日来市场上相关争论的“激浊扬清”之举。
此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曾宣布,将着手扩大指数化投资规模,同时追加部分股票投资,以稳定市场信心。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面对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风险的加大,社保基金会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支持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而其中措施之一,即是“逐步调整资产配置,密切关注股票市场变化,并追求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中的稳定收益”。
不过,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最稳健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此番高调表态,却引起了市场各界的广泛争议,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比如,知名市场人士皮海洲认为,“社保基金不承担救市责任”,而另一位分析人士叶檀也告诫投资者,不要对社保基金“自作多情”。
但是,机构策略分析师则认为,结合A股市场的发展现实来看,社保基金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引起市场的重视。其重大的投资决策行为,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A股投资“风向标”的作用。而此次高调明示增仓之举,自然不应该等闲视之。
另据媒体报道,社保基金早在11月份就已经悄悄增仓,追加股票投资100亿元。而在此次明示“加仓”之后,后续的加仓行为同样值得期待。公开的数据则显示,三季报中社保基金就呈大幅建仓的态势。截至三季报披露完毕,社保基金重仓持有145家上市公司,比二季度增加了37家,且增持股数和增持比例都超过同期调仓时的减持规模。
事实上,回顾社保基金2003年以来的A股投资历程,尤其是股改以来,社保基金先后有几次先知先觉的“逆市之举”。
2007年10月份,上证综指历史性跨上6000点高位,市场整体陷于非理性。而在此前后,有传言称,社保基金“给基金管理人发出指令,要求将其投资账户内的股票仓位,在一个月之内降至50%至70%之间,出售价值总额约400亿元至600亿元的股票”。尽管此传言未得到官方证实,但相关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自去年底开始趋于保守并大幅减仓,则是不争的事实。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社保基金同时还是“抄底”高手,“几乎在每轮行情来临之前,都在底部区域拿到了大量筹码”。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10月末上证综指徘徊于1700点至1800点期间,社保基金大举增仓中国石化等大盘蓝筹股,且增仓数量极为巨大。此后的行情证明,这又是社保基金的一次先知先觉之举。
不过上述策略分析师表示,社保基金看似“逆市”之举,实则应该视作其顺应经济大势与整体环境的“顺势而为”。
股改以来,随着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的日益完善,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环境也逐渐成熟。而在A股市场的估值跟投资价值出现偏离的时候,社保基金则几次“吹响价值投资号角”。
尽管从短期看,社保基金对A股的投资力度有增有减,但从整体上看则是不断增加的。数据显示,在2003年入市以来的5年间,社保基金股票组合取得了年均26%的收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