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生命的本质一吸一呼----------交易的本质一买一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女性网紫竹阁 [url=http://www.sw5000.com]http://www.sw5000.com[/url]
查看完全版本: 佛教女性网紫竹阁 [url]http://www.sw5000.com[/ur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乐北藏下载














   《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官版。 明成祖 永乐 八年(1410)敕令雕印。始刻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完成于 英宗 正统五年(1440)。参与者有道成、一如等。刻藏的地点在 北京 ,经版由司礼监掌管,藏于祝崇寺内的汉经厂(寺内还建有收藏明版藏文《大藏经》的番经厂)。



   《永乐北藏》是参照《 永乐南藏 》的结构分类,但在编函(将某几部经典编为一函)方面又作了较大的调整编成的。全藏总计六百三十六函(函号为"天"至"石"。其中,有些函内收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经典),收经一千六百十五部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始《大般若经》,终《大明三藏法数》。其结构为:(一)大乘经,二百六函(函号为"天"至"念")五百三十七部。(二)小乘经,四十五函(函号为"作"至"竭")二百三十九部。(三)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三十四函(函号为"竭"至"言")三百部。(四)大乘律,五函(函号为"言"至"初")二十五部。(五)小乘律,四十八函(函号为"初"至"爱")五十九部。(六)大乘论,五十函(函号为"爱"至"逸")九十三部。(七)小乘论,七十三函(函号为"逸"至"弁")三十七部。(八)宋元续入藏诸论,五函(函号为"转"至"通")二十三部。(九)西土圣贤撰集,十九函(函号为"广"至"漆")一百四十七部。(十)此土著述,一百五十一函(函号为"书"至"石")一百五十五部。




   《永乐北藏》在初刻本告成之后,由于藏在京城,故一直作为官赐藏经,由朝廷印刷,下赐各地寺院。在南、北两藏中,它更具有官方性质和权威性(《永乐南藏》的印刷则较为容易,一般信众也可出资印经)。


   到了明万历十二年(1584),神宗因母后施印佛藏之愿,下敕雕造《永乐北藏》的《续入藏经》,并为之序。《续入藏经》共计四十一函(函号为"钜"至"史"),收经三十六部四百十卷,始《华严悬谈会玄记》,终《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全是中国佛教撰著。其中有:《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大乘起信论疏》、《肇论新疏》、《维摩诘所说经注》、《华严原人论》、《天台四教仪集注》、《教乘法数》、《佛祖历代通载》、《翻译名义集》、《百丈清规》、《三教平心论》、《禅源诸诠集都序》、《庐山莲宗宝鉴》等。



   这样,初刻的正藏和初刻的续藏两项相加,《永乐北藏》至明万历十二年时,已有六百七十七函(函号为"天"至"史"),收经一千六百五十一部六千七百七十一卷。


   《永乐北藏》为梵夹本。每版二十五行,折成五面,每面五行,每行十七字。《永乐北藏》今存。据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说:"南通狼山广教寺,镇江超岸、广教、定慧等寺,均存有全藏。"



   《永乐北藏》的总目名为《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又名《大明三藏圣教目录》、《北藏目录》,四卷)。收入日本编的《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北藏目录》卷一至卷四所列的是《北藏》初刻的正藏的目录,卷四之后附出后来补刻的续藏的目录(又称《大明续入藏诸集》),以及"北南藏函号"(即《南藏》收录,而《北藏》未予收录的经典的函号、经名、卷数)。它实际上是南、北藏的对勘目录,因为在每一部经典上方用大字标列它在《北藏》中的函号,而在下方则用小字注出它在《南藏》中的函号。由于《北藏目录》编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而今本《南藏目录》编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故《北藏目录》中注以"南藏缺"的一些经典,有的已在后来的《南藏目录》中补上了(如《心经集注》)。而注以"南藏"某字函的一些经典,有的则未见于后来的《南藏目录》(如《维摩经注》)。这是研究者要留意的。


《永乐北藏》PDF下载 html目录分册下载
感谢慧刚师兄提供html下载(http://www.grandsutras.org/

本栏目内容主要来源中华佛典宝库等网站。仅供资料备份与快速查找下载。本版不更新。需要最新资料请上来源网站查找。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2-14 21:2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事项:

  此《永乐北藏》为PDF版文件。由于文件庞大,因此无法完全刻录在一张4.7 GB的单层DVD-ROM光盘上,刻录工作较为耗力耗时。加之《龙藏》在刻版时,除“此土著述”外几乎完全按照《永乐北藏》版本,后学建议个人请藏经时,请考虑《龙藏》,或直接从佛教导航网站的藏经楼直接下载此《永乐北藏》(或按照此处说明,从本网站下载自动运行文件,与佛教导航网站的藏经PDF文件,以便于浏览)。如有特殊需要或佛教机构及研究机构,敬请函告,后学亦可为您寄去。十分抱歉因此给您带来的任何不便。

  有关《永乐北藏》的缘起及重新刊印过程,请详下面的内容简介。

  诚挚感谢叶剑师兄提供此部大藏经并支持流通!
 

内容简介

  《永乐北藏》于永乐十九年(1421)由明太宗敕命在北京雕造的大藏经,明正统五年(1440)完成,是现存完整的一部宫廷版藏经。全藏636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石字,1621部,6361卷;后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又续刻各宗著述36种,41函,410卷,并入该藏,并附《永乐南藏》4种经卷和目录,计5种,15函,153卷,改变了摺装本藏经的传统版式,加大了字体和片心,成为每版25行,5个半页,每行17字,字行也采用赵体。原刻为经折装,天地疏朗,字大如钱,字体娟秀,装帧典雅,持诵极佳,充分展示宫廷豪华气魄。

  据史料记载,《永乐北藏》完成后只供皇家收藏,少量作为颁赐品,不许民间请印,故流传极少,又因为藏经古版自康熙后就不见记载,六百年后的今天,全世界仅存少量几套残本,而现存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部《永乐北藏》便是其中之一,因极具价值,已成珍稀国宝。此次重印的《永乐北藏》是以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原刻作为底本,由于底本年代久远,全书残缺五百余卷,虫蛀严重。为使本书得以重见天日保留原书的面貌,特以先进的数位制版技术,印刷品质一流,内文采取双色印刷,加套蓝色边框,方便阅读藏经,完全展现原书的质感与风貌。

  此次重印的《永乐北藏》是近六百年来第一次大规模地整理重新刊印的一部宫廷豪华版大藏经,这是全球佛教界整理佛经出版的空前之举,结合中国大陆136位最具深度与权威的学者专家,逐字逐句进行全文校勘,务求完整保有原书之精髓,历时三载整理所完成的重刊巨著。《永乐北藏》不仅是佛教信徒日常诵读、修习的课本,更是寺院、庙宇尊奉珍藏之本;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史料、学术、收藏更具参考价值;是佛学相关图书馆、博物馆、佛学院所、协会等组织之理想藏书,更是从事文化、宗教等学者与居士、法师的必备读物。

  本部《永乐北藏》全套200卷,大16开豪华精装,每卷九百余页。

  《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官版。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敕令雕印。始刻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参与者有道成、一如等。刻藏的地点在北京,经版由司礼监掌管,藏于祝崇寺内的汉经厂(寺内还建有收藏明版藏文《大藏经》的番经厂)。

  《永乐北藏》是参照《永乐南藏》的结构分类,但在编函(将某几部经典编为一函)方面又作了较大的调整编成的。全藏总计六百三十六函(函号为“天”至“石”。其中,有些函内收有两类性质不同的经典),收经一千六百十五部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始《大般若经》,终《大明三藏法数》。其结构为:(一)大乘经,二百六函(函号为“天”至“念”)五百三十七部。(二)小乘经,四十五函(函号为“作”至“竭”)二百三十九部。(三)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三十四函(函号为“竭”至“言”)三百部。(四)大乘律,五函(函号为“言”至“初”)二十五部。(五)小乘律,四十八函(函号为“初”至“爱”)五十九部。(六)大乘论,五十函(函号为“爱”至“逸”)九十三部。(七)小乘论,七十三函(函号为“逸”至“弁”)三十七部。(八)宋元续入藏诸论,五函(函号为“转”至“通”)二十三部。(九)西土圣贤撰集,十九函(函号为“广”至“漆”)一百四十七部。(十)此土著述,一百五十一函(函号为“书”至“石”)一百五十五部。

  《永乐北藏》在初刻本告成之后,由于藏在京城,故一直作为官赐藏经,由朝廷印刷,下赐各地寺院。在南、北两藏中,它更具有官方性质和权威性(《永乐南藏》的印刷则较为容易,一般信众也可出资印经)。

  到了明万历十二年(1584),神宗因母后施印佛藏之愿,下敕雕造《永乐北藏》的《续入藏经》,并为之序。《续入藏经》共计四十一函(函号为“钜”至“史”),收经三十六部四百十卷,始《华严悬谈会玄记》,终《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全是中国佛教撰著。其中有:《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大乘起信论疏》、《肇论新疏》、《维摩诘所说经注》、《华严原人论》、《天台四教仪集注》、《教乘法数》、《佛祖历代通载》、《翻译名义集》、《百丈清规》、《三教平心论》、《禅源诸诠集都序》、《庐山莲宗宝鉴》等。

  这样,初刻的正藏和初刻的续藏两项相加,《永乐北藏》至明万历十二年时,已有六百七十七函(函号为“天”至“史”),收经一千六百五十一部六千七百七十一卷。

  《永乐北藏》为梵夹本。每版二十五行,折成五面,每面五行,每行十七字。《永乐北藏》今存。据李圆净《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说:“南通狼山广教寺,镇江超岸、广教、定慧等寺,均存有全藏。”

  《永乐北藏》的总目名为《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又名《大明三藏圣教目录》、《北藏目录》,四卷)。收入日本编的《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北藏目录》卷一至卷四所列的是《北藏》初刻的正藏的目录,卷四之后附出后来补刻的续藏的目录(又称《大明续入藏诸集》),以及“北藏缺南藏函号”(即《南藏》收录,而《北藏》未予收录的经典的函号、经名、卷数)。它实际上是南、北藏的对勘目录,因为在每一部经典上方用大字标列它在《北藏》中的函号,而在下方则用小字注出它在《南藏》中的函号。由于《北藏目录》编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而今本《南藏目录》编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故《北藏目录》中注以“南藏缺”的一些经典,有的已在后来的《南藏目录》中补上了(如《心经集注》)。而注以“南藏”某字函的一些经典,有的则未见于后来的《南藏目录》(如《维摩经注》)。这是研究者要留意的。

  此次重新刊印的《永乐北藏》,是以中国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原刻作为底本,由于底本年代久远,全书残缺五百余卷,虫蛀严重。为使本书得以重见天日保留原书的全貌,特以先进的数位制版技术,印刷品质一流,内文采取双色精印,加套兰色边框,方便阅读藏经,完全展现原书的质感与风貌。

  《永乐北藏》不仅是佛教信徒日常诵读、修习的课本,更是寺院、庙宇尊奉珍藏之本;本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史料、学术、收藏更具参考价值;是佛学相关图书馆、博物院、佛学院所、协会等组织之理想藏书,更是从事文化、宗教等学者与居士、法师必备读物。

  全书收藏佛家典籍计1662部,分装693函,共6930卷,并经过严谨的校对、标记等作业,全套200册,展现于世人面前,富丽堂皇,庄严殊胜。

  全球仅印刷发行100套。


典雅珍藏盒(特制装潢材料)

《永乐北藏》整理委员会:
名誉主任:赵朴初
主任:苏晋仁
副主任:明旸 周绍良 朱诚如 刀述仁 谢云 王大路 黄心川 吴立民 张桂庭
委员:圣辉 净慧 学诚 仁德 昌明 却西 传印 惟贤 隆莲 萧燕翼 邵天 郭兴宽 王新 白化文 杨曾文 刘琢玉 陈兵 朱越利 徐岩 张平 宋和平 李利 李小东 李国强 翁连溪 韩可 古风
 


首 頁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2-14 21:2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後學自2001年以來請得下列法寶﹐願與一切有緣共獲法益。
 
有願祈請下列法寶之同修﹑大德﹐請直接通過鏈接﹐從網路下載。無法下載者﹐請將您的姓
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電郵後學﹐後學將免費郵寄(
從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寄出)。
 
並請諸同修﹑大德請得法寶後﹐隨緣方便流通﹐續佛慧命。
南無阿彌陀佛
在家三寶弟子﹐
後學慧剛合十
 
補充說明:
由於過去很多祈請法寶的大德和同修在電郵中未提供足夠信息﹐以至延誤法寶的寄出。後學特補充以下幾條說明﹐敬祈詳細閱讀。南無阿彌陀佛。謝謝﹗

1∕ 注有 標記的法寶﹐請您直接通過鏈接從網路下載。如有困難﹐請在電郵中說明﹐後學將給您郵寄。
2∕ 如您想祈請《乾隆大藏經》並且您的電腦有 DVD 驅動器﹐您只需祈請 DVD-ROM 版本
3∕ 如您想祈請《永樂北藏》或《中華大藏經》﹐請先點擊各自鏈接並閱讀注意事項
4∕ 請準確指明您所請法寶的名稱。
5∕ 請不要忘記提供郵政編碼(不使用郵政編碼的國家和地區除外)。
6∕ 發出祈請法寶的電郵後﹐請您隨時查收電郵。後學將回復每份電子郵件﹐以通知您法寶何時寄出或需要您補充所需信息。

注﹕敬請各位同修﹑大德在下載或收到法寶後閱讀時﹐務以恭敬﹑至誠之心﹐則必獲實益。敬請勿以閱讀其他書籍的態度閱讀佛經﹐更不可褻瀆。敬祈慧察﹗
 
 
大清乾隆大藏經(龍藏)  網路下載 / 電腦 DVD-ROM PDF 檔
永樂北藏  網路下載 / 電腦 DVD-ROM DL(請首先閱讀注意事項
中華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DVD-ROM / DVD-ROM DL(請首先閱讀注意事項
大正藏﹑卍續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ISO 映像檔 / ZIP 壓縮檔
佛梅電子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ISO 映像檔(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于 1999 年 4 月初推出的全世界第一部漢文電子大藏經)
佛教巴利文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ZIP 壓縮檔
西藏佛教藏文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ZIP 壓縮檔
藏經閣  網路下載 / ZIP 壓縮檔(含華嚴﹑金剛經﹑觀音﹑地藏等多個專集及佛學電子辭典。含英文 WINDOWS XP/2000 操作系統中文顯示設定說明)
阿彌陀佛聖號(四字四音) 電腦 CD-ROM(57分42秒)
阿彌陀佛聖號(四字五音) 電腦 CD-ROM(54分26秒)
大乘無量壽經(讀誦) 電腦 CD-ROM(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靜平等覺經。悟行法師國語讀誦﹐58分27秒)
其他法寶下載  ZIP 壓縮檔佛學電子辭典 FoDict(BIG5﹑GBK簡 / 繁體)﹐楞嚴咒(Flash動畫﹑MP3讀誦﹑悉曇梵文JPEG圖片)﹐大悲咒(悉曇梵文JPEG圖片)等
 
地獄變相圖導覽(中文版)DVD VIDEO(1小時25分﹐含九華山聖地景色及地藏王菩薩聖號)﹐旁白: 悟梵法師
地獄變相圖導覽(英文版)DVD VIDEO(1小時11分)﹐Narration: Stephan Tang
了凡四訓DVD VIDEO(1小時12分)﹐主演: 達式常
山西小院DVD VIDEO(共六集)﹐中國第一部大型佛教及生活實用紀錄片。請詳影片簡介及山西小院緣起
母慈子孝DVD VIDEO(共四集)﹐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報告﹐主講﹕鐘茂森博士 & 趙良玉女士﹐2007年6月29日-7月2日 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中國古代文化典籍  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史﹑子﹑集)下載及鏈接
 
附:
漢文大藏經刊刻源流表
中國佛教宗派(摘自成都文殊院)﹑十法界四圣六凡略解(摘自生死书)﹑佛學入門(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佛教日曆完整版簡易版(建議打印使用此版本)﹑新萬年曆酷萬年曆。下載請右擊鏈接並保存即可。(All Debugged﹐2006.11.11)   袁天罡稱骨歌生辰八字查詢。(Debugged﹐版本更新: 2006.11.21)   ODP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简体繁體佛教網站目錄


注:
本站所有法寶將從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寄出。中國大陸需要2~4周方能收到。偏遠地區或未提供郵編的地址﹐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儘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後學自2001年以來請得下列法寶﹐願與一切有緣共獲法益。
 
有願祈請下列法寶之同修﹑大德﹐請直接通過鏈接﹐從網路下載。無法下載者﹐請將您的姓
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電郵後學﹐後學將免費郵寄(
從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寄出)。
 
並請諸同修﹑大德請得法寶後﹐隨緣方便流通﹐續佛慧命。
南無阿彌陀佛
在家三寶弟子﹐
後學慧剛合十
 
補充說明:
由於過去很多祈請法寶的大德和同修在電郵中未提供足夠信息﹐以至延誤法寶的寄出。後學特補充以下幾條說明﹐敬祈詳細閱讀。南無阿彌陀佛。謝謝﹗

1∕ 注有 標記的法寶﹐請您直接通過鏈接從網路下載。如有困難﹐請在電郵中說明﹐後學將給您郵寄。
2∕ 如您想祈請《乾隆大藏經》並且您的電腦有 DVD 驅動器﹐您只需祈請 DVD-ROM 版本
3∕ 如您想祈請《永樂北藏》或《中華大藏經》﹐請先點擊各自鏈接並閱讀注意事項
4∕ 請準確指明您所請法寶的名稱。
5∕ 請不要忘記提供郵政編碼(不使用郵政編碼的國家和地區除外)。
6∕ 發出祈請法寶的電郵後﹐請您隨時查收電郵。後學將回復每份電子郵件﹐以通知您法寶何時寄出或需要您補充所需信息。

注﹕敬請各位同修﹑大德在下載或收到法寶後閱讀時﹐務以恭敬﹑至誠之心﹐則必獲實益。敬請勿以閱讀其他書籍的態度閱讀佛經﹐更不可褻瀆。敬祈慧察﹗
 
 
大清乾隆大藏經(龍藏)  網路下載 / 電腦 DVD-ROM PDF 檔
永樂北藏  網路下載 / 電腦 DVD-ROM DL(請首先閱讀注意事項
中華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DVD-ROM / DVD-ROM DL(請首先閱讀注意事項
大正藏﹑卍續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ISO 映像檔 / ZIP 壓縮檔
佛梅電子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ISO 映像檔(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于 1999 年 4 月初推出的全世界第一部漢文電子大藏經)
佛教巴利文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ZIP 壓縮檔
西藏佛教藏文大藏經  網路下載 / 電腦 CD-ROM ZIP 壓縮檔
藏經閣  網路下載 / ZIP 壓縮檔(含華嚴﹑金剛經﹑觀音﹑地藏等多個專集及佛學電子辭典。含英文 WINDOWS XP/2000 操作系統中文顯示設定說明)
阿彌陀佛聖號(四字四音) 電腦 CD-ROM(57分42秒)
阿彌陀佛聖號(四字五音) 電腦 CD-ROM(54分26秒)
大乘無量壽經(讀誦) 電腦 CD-ROM(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靜平等覺經。悟行法師國語讀誦﹐58分27秒)
其他法寶下載  ZIP 壓縮檔佛學電子辭典 FoDict(BIG5﹑GBK簡 / 繁體)﹐楞嚴咒(Flash動畫﹑MP3讀誦﹑悉曇梵文JPEG圖片)﹐大悲咒(悉曇梵文JPEG圖片)等
 
地獄變相圖導覽(中文版)DVD VIDEO(1小時25分﹐含九華山聖地景色及地藏王菩薩聖號)﹐旁白: 悟梵法師
地獄變相圖導覽(英文版)DVD VIDEO(1小時11分)﹐Narration: Stephan Tang
了凡四訓DVD VIDEO(1小時12分)﹐主演: 達式常
山西小院DVD VIDEO(共六集)﹐中國第一部大型佛教及生活實用紀錄片。請詳影片簡介及山西小院緣起
母慈子孝DVD VIDEO(共四集)﹐三十年家庭教育心得報告﹐主講﹕鐘茂森博士 & 趙良玉女士﹐2007年6月29日-7月2日 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中國古代文化典籍  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史﹑子﹑集)下載及鏈接
 
附:
漢文大藏經刊刻源流表
中國佛教宗派(摘自成都文殊院)﹑十法界四圣六凡略解(摘自生死书)﹑佛學入門(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佛教日曆完整版簡易版(建議打印使用此版本)﹑新萬年曆酷萬年曆。下載請右擊鏈接並保存即可。(All Debugged﹐2006.11.11)   袁天罡稱骨歌生辰八字查詢。(Debugged﹐版本更新: 2006.11.21)   ODP - Open Directory Project 简体繁體佛教網站目錄


注:
本站所有法寶將從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寄出。中國大陸需要2~4周方能收到。偏遠地區或未提供郵編的地址﹐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儘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大藏经下载
















《中华大藏经》样张
“首 届 世 界 佛 教 论 坛” 论 文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一项重大的佛教文化工程

发表日期:2006年04月05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张新鹰



大藏经,是继承和发扬佛教历史上的“结集”传统,以一定的结构、体例和编辑方式,汇总以佛教经典为核心的佛教典籍,并通过一定的载体保存传世的佛教文献丛书。当今世界佛教的三个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自成体系的大藏经,即南传巴利语三藏、汉文大藏经和藏文大藏经。其他各种文字的大藏经或佛书集成,都不出对这三种大藏经翻译、重编的范畴。大藏经不仅对于佛教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哲学、历史、民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国际关系等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世界文化的瑰宝。所以,大藏经不止属于佛教,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经历了从一个外来宗教转变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佛教经典的翻译、佛教义理的诠解、佛教宗派的建立、佛教观念的普及,无不依赖汉文作为必须的工具;中国原有的思想文化,包括信仰形态,与使用汉文表述的佛教体系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相互丰富,使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开出了繁盛的花朵,创造了儒、释、道三家鼎立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壮观局面。应运而生的汉文大藏经,就是佛教中国化的有力见证和突出标志。从唐代以前的写本,到北宋以迄清代的刻本,千余年间,汉文大藏经版本不断增加,内容不断扩充,特别是宋以后历代王朝都将编辑刊印汉文大藏经作为“盛世盛举”的事实,说明了社会各阶层的广大信仰者对于佛教法宝的需求和崇敬,说明了华夏民族对于佛教已经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的接纳和认可。由于长期的积累、反复的蒐集,也由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汉文大藏经在三种语系的大藏经中,表现出了所收典籍数量最大、涉及时间跨度最长、地区覆盖面最广、包含佛教派别最多的特点,不但受到佛教界一以贯之的尊崇和珍爱,而且随着近现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




1982年起由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委托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后来担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著名学者任继愈教授主持编纂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就是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后,以国家的力量支持学术界整理编辑的一部新版汉文大藏经。《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以1149—1173年在山西刻印、上世纪30年代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稀世孤本《赵城金藏》为基础,以历代大藏经有《千字文》帙号的部分为范围,对勘了包括《房山石经》在内的其他8种大藏经,共收录典籍1939种,约一亿多字。经过了13年、先后160人的艰苦努力,1994年底全书编纂完成,1997年由北京中华书局出齐全部106册,2004年又出版了《总目》,至此,《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圆满竣工。《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学术界对浩繁的佛教文献进行集中整理出版的一个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古籍整理成果一等奖、全国图书奖荣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还被列入国家领导人出访赠礼的备选目录。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完成后,主编任继愈教授决定根据以往历代编纂大藏经的传统做法,继续组织力量整理编纂《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



众所周知,汉文大藏经从开始的五千多卷,发展到后来的一万卷以上,除了因为汉译佛经数量有所增加以外,主要是历代编纂者不断收集增补了以中国佛教文献为重心的大量新出新见的佛教文献及相关资料。这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视文字产品保存传世的良好风气在佛教领域的体现,也是汉文大藏经之所以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18世纪前期清朝朝廷刻印了《乾隆大藏经》(《龙藏》)以后,200多年间,中国没有大规模重新编纂汉文大藏经之举,只有日本在20世纪早期编纂《卍续藏经》和《大正新修大藏经》的时候,分别充实进了日本所藏的一批未曾收入各版大藏经的中国佛教文献和当时刚发现不久的一批敦煌汉文宗教文书,这也使得《卍续藏经》和《大正新修大藏经》甫一问世就受到了学术界的青睐。此后,中国台湾的佛教学者蓝吉富教授以自己之力,于1986年编辑出版《大藏经补编》共36册,意在为《卍续藏经》和《大正新修大藏经》拾遗补缺,其中汇集了约200种汉文文献,但不完全是中国的佛教典籍。事实上,以佛教体系之博大精深,以佛教文献之浩如烟海,无论是外国佛教界、学术界的力量或中国国内学者个人的力量,要将古代各版大藏经之外的汉文佛教文献、特别是近百余年以来新著新译和新发现的佛教文献,以及散见于各种金石、史志、丛书、类书、文集当中的佛教资料,全面而科学地搜集、整理、编纂成为一部新的汉文大藏经中的内容,都是难以做到的,只有中国作为汉语文的祖国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又欣逢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才最有条件、最有可能在国家力量的扶助下,做出前所未有的突破。《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就是希望在得到国家支持的基础之上,争取社会各界包括海外友好人士各种形式的帮助,用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把历代大藏经中没有收入《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的部分和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分散的文献资料,按照一定的系统和体例,整理编纂,蔚成巨制,与《正编》珠联璧合,建构起一座中国历史上收罗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宏富的汉文佛教典籍宝库。





据初步估算,《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总字数约在二亿六千万字左右,是《正编》的一倍多;时间下限截止到当代。计划分设下列各部:1、印度典籍部;2、南传典籍部;3、藏传典籍部;4、汉传注疏部;5、汉传撰著部;6、史传地志部;7、忏仪部;8、疑伪经部;9、论衡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相互论议佛教之作);10、外教部;11、目录音义部。各部中再分作若干类,并提供各种必要的检索手段。《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在形式上与《正编》最大的不同在于完全采用标点重排,其工程总量之大、技术难度之高,组织事项之繁、经费需求之巨,可想而知。目前,以任继愈教授为首的《续编》编辑委员会努力克服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已经在确定书目、选择底本、拟订凡例、尝试点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本体现《续编》基本外观和排印版式的样书即将制作完成。任继愈教授年已九十高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十分繁忙,但他对有关《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的重要事务无不躬亲,甚至亲自修订样书标点。他的一个心愿是盼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续编》大功告成。我作为编辑委员会的成员,受任继愈教授委托,在庄严的“世界佛教论坛”上介绍《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概况,介绍《续编》工作的进展,就是为了借助这个殊胜的因缘,在来自各国各地区的佛教领袖面前表明中国老一辈佛教学术工作者的宏大誓愿,展现腾飞的中国在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佛教文化成果的开阔气象,同时,也希望为这项规模空前的大藏经编纂工程寻求更多的义务宣传者与实际合作者,共襄这一世纪性盛举。



我们相信,以《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的完成为标志,《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最终完成,必将作为重大的佛教文化和学术建设工程载入世界史册,永远记录下中国学者对佛教事业和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中华大藏经》编纂记
作者:任继愈
来源:2005年7月14日《光明日报》



1982年3月7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集中全国有关专家及海外学者共商古籍整理出版大计。这是以国家名义召开的,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人帮”被粉碎后,告别极左思潮,中国政府重视古代文化,有计划、有步骤地以科学方法清理中国古籍的大会。


古籍规划讨论中,对传统的经史子集都作出近期、远期整理出版规划,人力物力都作了安排。我发现大会议题中没有把佛教古籍考虑进去,就写了一份《中华大藏经》整理出版建议提交给大会。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采纳了这个建议,把佛教、道教古籍整理工作列入国家规划。《中华大藏经》整理出版工程从1982年8月正式启动。


《中华大藏经》不同于历代刊行的大藏经
根据现有资料,汉文大藏经历来入藏的基本经籍最少为1000种左右(包括房山石经的960余种),最多者为2200余种,平均数约在1600种左右。这是宋元明清各藏入经的基本数目,加上各藏特有的经籍,共约3000余种,除去重复,约2500种左右,加上传统入藏的基本数目1600余种,现存汉文佛教经籍总数约4100余种(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稿总数为4175号)。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儒、道并尊的三大宗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我们有必要编纂一部新的一大藏经,所收佛典应全面,采用影印办法。既可避免校核造成新的差错(日本《大正藏》即是前车之鉴),又可以保存善本古籍原貌。省去了繁重的校印排字的过程,还能大大缩短印刷时间。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决定采用现存最有文物价值的《赵城金藏》为基础。



汉文大藏经以其篇幅大、版本众多、历时久远闻名于世。雕版印刷术以前,佛经传播靠手写流传。南北朝时北方已有摩崖石刻佛经,刻凿在岩石上,与造像祈福同一目的。隋代已开始用石版刻经,那是为了保存佛教经典,以防止兵燹战乱的破坏。刻在石板上,每块石板重达百斤,利于保存,但不便阅读。十世纪,北宋开宝年间开始以木版印藏经,世界上第一部雕版大藏经问世,世称《开宝藏》。后来历辽、金、元、明、清都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雕造藏经。现存公私刊印的“大藏经”达17种之多。辛亥革命后,还出版过铅字排印的两种“大藏经”——《频伽藏》和《普慧藏》。在国外,汉文版藏经有《高丽藏》、《黄檗藏》、《弘教藏》、《卍续藏》、《大正藏》。纵观国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大藏经”,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今天看来都不算理想的版本。



为了避免过去各种《大藏经》的缺点,我们编印的《中华大藏经》力求做到版本要“精”,内容要“全”。我们慎重考虑,选用了《房山云居寺石经》、《资福藏》、《影宋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高丽藏》等八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大藏版”,以《赵城金藏》为基础,进行对校。只勘出各种版本文字的异同,不加案断。



《赵城金藏》是北宋《开宝藏》覆刻本,装帧、版式保有《开宝藏》的特点,在《开宝藏》散失殆尽的情况下,不论在版本方面、校勘方面,它都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国内现有藏经中未经传世的孤本还有《房山云居寺石经》、《辽藏》(又称契丹藏,用名不妥,因为它用汉文而不是契丹文)、《元官版藏经》、《洪武南藏》。这几种大藏经多为《碛砂藏》和《永乐南藏》的覆刻本,所收典籍均少于《赵城金藏》,不宜作基本参照本。《赵城金藏》收录佛典近7000卷,现存5380余卷,虽有缺失,可用《高丽藏》补入。《高丽藏》与《赵城金藏》同属《开宝藏》系统的覆刻本,版本基本一致,用《高丽藏》补《赵城金藏》自然协调,便于操作。



我们校勘的目的,不在于勘误订正,而在于会同比较。因为我们长期整理中国古籍的经验表明,不同版本出现的文句异同,多半不涉及义理,古籍版本出现文字异同各有道理(当然也有明显错误),如果一定要由编者决定取舍,难免失之武断,徒耗人力,并不科学。




还应指出,每一种善本的特殊价位并不真正由于它的至美至善,而在于它体现了各自时代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别的版本不能代替的。如《房山云居寺石经》可谓善本,其中石刻佛经体现了《辽藏》的风貌。但也发现有的刻工为了贪图省工,出现了许多与上下文不相连属的“一”字。从一般校勘原理看,这些“一”字无论从形、音、义的错简毫无关系,只是由于刻工按版计酬,为了省力,又能占满版面,才出现了不应出现的许多“一”字。汉字中只有“一”字笔画最少,刻起来省力,用来充字数最方便。像这类缺点,并不能动摇《房山云居寺石经》版本价值的历史地位,毕竟瑕不掩瑜。这里只是说明中国过去雕印的众多版本的《大藏经》没有一种是尽善尽美的,《中华大藏经》为读者提供一个会同诸本的机会,标出异同,不作案断,正是极端负责精神,尊重读者、研究者的判断能力。一卷在手,等于同时拥有九种版本的“大藏经”,为研究者提供了空前的方便,这是任何图书馆都无法办到的。



《中华大藏经》的完成
《中华大藏经》在国家大力支持下,1982年开始编辑,1986年初,已出版到第15册时,古籍规划小组负责人李一氓给薄一波同志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简单地叙述了《中华大藏经》的编辑、出版经过及今后的打算。当上编106卷接近完成时,我曾与李一氓写信,说明《中华大藏经》完成在即,请求仍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支援继续完成《续编》。可惜他已生病住院,身体精力都不能执笔写字,由他的助手代写了一封回信。




我收到回信不久,李一氓同志与世长辞,生前未能看到这部《中华大藏经》完成。如果没有他的大力支持,这部《中华大藏经》只能以《赵城金藏》的原始面貌沉睡在善本书库内,无从会同八种不同版本呈现在世人面前,更无从为建设新文化积累资料添砖加瓦。《中华大藏经》出版到35卷时,我们编辑的最得力成员——童玮教授不幸逝世。他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版本目录之学,编撰的《二十二种大藏经目录索引》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为了普查国内佛典古籍现存的情况,他不顾年高,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基本摸清了佛教古籍现存的概况。他在编辑《中华大藏经》工作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童玮还曾听山西晋城青莲寺僧人说,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部曾来人借走该寺的卷轴装佛经十余卷,寺僧不敢不给,借走后未归还。当年的借阅者、借出者早已逝世。这十余个卷子的下落,留下了永久难解之迷。童玮每次对我提到这件事,不胜唏嘘。




当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校勘组的石硙老师工作勤奋认真,以致积劳成疾,本书第一册出版前因病逝世。张文苑先生负责底本组,承担着校勘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他认真负责,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不幸突发脑溢血逝世。还有湖北的王世安先生,他为校勘工作付出了劳动,也过早地逝世了。对逝世的这几位同志来说,生前未能看到这部《中华大藏经》完成,是终生遗憾,也给我们全体编纂者留下长远的怀念。为了搜求中原找不到的卷帙,我们还得到海外朋友的大力支持、协助。这里特别感谢美国的余英时教授,承他的协助,找到《赵城金藏》散失的《佛国记》,得以珠还合浦。先后对编纂《中华大藏经》提供资料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还有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的梶谷宗忍先生、日本临济宗相国寺派教务部长绪方香州先生等。



从1982年8月整理出版工程正式启动,到1994年底编纂完毕,参加人员先后共有160人,分别属于底本、修版、校勘、调度、汇稿、定稿、总务、财务八个部门。参加者年龄从二十岁到八十岁,老少不一,参加时间最长的从始到终十二年,最短的三个月。他们的辛劳和业绩也将与《中华大藏经》同在。




请注意:这是《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的编纂记!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下载
中华大藏经目录
SSReader超星图书浏览器 3.8简体中文增强版
pdgreader pro 全功能破解版.rar

*本资料内容由叶剑师兄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利文大藏经下载















巴利文经藏分五部:
1长部D〖AKi-〗ghanikāya,相当于我国长阿含经;
2中部Majjhima nikāa,相当于我国中阿含经;
3相应部Samyutta nikāya,相当于我国杂阿含经;
4增支部A〖AKn·D5〗guttara nikāya,相当于我国增一阿含经;
5小部Khuddakanikāya,我国缺。我国小乘经藏只有四阿含阿含〖AKA-〗gama的字义是集,就是佛的言教集。?
巴利文律藏分三部:
1分别部Sutta vibha〖AKn·D5〗ga,是戒的条文;
2犍度Khandhaka,是僧团中一切生活制度;
3附篇Parivāra,是戒条的解释。?
巴利文论藏有七部论;
1法聚论,2分别论,3界论,4双论,5发趣论,9人施设论,7论事。
这七部论是关于心理状态,宇宙万有的分析,因果论等重要著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文大藏经下载














藏文大藏经



藏传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自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西藏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派遣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学习梵语。学成归来,始创西藏文字,随即用以翻译部分佛教经典。8世纪时,在赤松德赞的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兴建了桑耶寺,创办译场,分别从汉、梵文中译出佛教典籍4000多部,并编写目录,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基本形成。全藏分为甘珠尔、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又名佛部,也称正藏,收入律、经和密咒三个部分,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丹珠尔又名祖部,也称续藏,收入赞倾、经释和咒释三个部分;松绷即杂藏,收入藏、蒙佛教徒的有关著述。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其中属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十之七八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13世纪以前,藏文大药经以抄写本形式流传。元皇庆二年(1313)至延祐七年(1320)间,在江河尕布的主持下,搜集各地经、律、密咒校勘雕印,是为藏文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乐奈塘古版。其版式采取贝叶经夹形式,长方形散叶两面刊刻,每部(或几部)或数卷以夹板束为一夹。版片及印本均无流传。以后续有刊刻,其中在国内各地刻造的版本有:①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在南京据奈塘古版复刻,只刻了甘珠尔。印本大部用朱砂或云 硃刷印,亦称赤字版。 ②万历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续刻了丹珠尔。以上二版早已毁损不存,印本也极少流传。③塔尔寺版。刻于青海塔尔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④昌都版。刻于昌都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⑤理塘版。明末崇祯(1628~1644)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藏写本刻制,也仅有甘珠尔。版片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毁于兵火。⑥北京版又名嵩祝寺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据西藏霞卢寺写本在北京嵩祝寺刊刻,先刻了甘珠尔。至雍正二年(1724)续刻了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部为硃刷,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康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夹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大多出自藏族和蒙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巨册(内含目录一册)影印百余部,分为两种精装本发行。⑦卓尼版。清康熙六十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版片现已不存。⑧德格版。清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德格县(今属四川)刻造。甘珠尔为理塘版的复刻;周珠尔则据霞卢寺写本并增补布敦目录所收典籍雕造,版藏德格寺。⑨奈塘新版。七世达赖喇嘛据奈塘古版增入布敦目录典籍刻造,甘珠尔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成于乾隆七年。该经以刻工精港,校勘优良,被誉为最佳版本。版片原藏奈塘寺,已毁损无存。⑩拉萨版。1933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主持下雕造,当时仅刻出甘珠尔。




国外版本有普拉卡版与库伦版两种,有者刻于不丹的夏都普拉止,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后者1920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刻造。为德格版的复雕本。(童玮)





佛典名称
导航下载 宝库下载 (断)
丹珠尔选,藏文,15M
TENGYUR  TENGYUR  
诸宗著作集,藏文,20M SUNGBUM  SUNGBUM  
甘珠尔选,藏文,3.3M)  KANGYUR  KANGYUR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光阿含藏下载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是佛光山的主要宗旨與目標。佛光山編藏處於二十年中,艱辛地編輯出阿含藏、禪藏、般若藏、淨土藏等部,如何應用現代的科技,讓佛光大藏經普及化,成為每個人必備必讀的經藏,這是「佛光電子大藏經」的最大使命。我們將以最虔誠、最恭敬的心,來製作光碟版的大藏經,期待 e 化的科技,將佛法能永逺延續下去,普及五大洲。


編修緣起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阿含藏
         雜阿含
         中阿含
         長阿含
         增壹阿含
         附錄




http://blog.sina.com.cn/bjgxcn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2-15 09:0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藏要下载













《藏要》是欧阳竟无居士在卷帙浩繁的佛教典籍中,选择[经]、[律]、[论]三藏极为重要的七十三种,详加校勘,编辑而成的佛经精粹。



全编共三辑。第一辑二十五种,包括经藏十一种、律藏三种、论藏十一种;第二辑二十七种,包括经藏八种、律藏六种、论藏十三种;第三辑二十一种,包括经藏十种、律藏二种、论藏九种。每一种经前,都附有欧阳竟无先生所写的提要、导读,提纲挈领,便于读者理解。所收经文均加句读,便于诵读。经后则附有校勘说明,精确详细。《藏要》所收佛典,可作讲经定本和学术研究参考之用。本书内容包括:



第一辑:十六分总、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四品、大般若经第二分方便般若、大般若经第五分、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般涅盘经迦页品、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般若波罗密品、胜发经、无量寿会、妙法莲华经、难阿含经缘起诵、菩萨戒本羯磨、十诵比丘戒、善见律毗婆沙序品、中论、辨中边论、摄大乘论本、大智度论初品、集论、二十唯认论、因明正理门论本、成唯认论、品类足论辨千问品、共部宗轮论;




第二辑: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密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盘经师子吼菩萨品、无书意菩萨经、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长阿含经第一分、法句经、四分比丘戒本、弥沙塞五分戒本、解脱戒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僧祗比丘戒本、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二门论、百论、广百论本附教诫弟子品释、大乘中观释论、究竟一乘宝性论、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大乘壮严经论、观所缘论释、佛地经论、因明入正理论、菩提行经、成实论、阿毗达磨俱舍论;




第三辑:大般若经第十六分、华严行位七品读、首楞严三昧经、宝积经普明会附瑜伽释、大般涅盘经正分、虚空藏问经决择分、合部金光明经正宗分、义足经、大乘密严经、中阿含经变品、清净毗尼方广经、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住毗婆沙论、菩提资量论、六门教授习定论、显扬圣教论、大乘掌珍论、成唯识实生论、舍利弗阿毗云论非问分道品、三法度论、解脱道论;



第一册:大般若经第二分舍利子般若四品、大般若经第二分方便般若品目、大般若经第五分品目、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校勘说明、楞伽跋多罗宝经等。


第二册:大般若涅盘经迦页品校勘说明、解深密经品目、大菩萨藏经般若波罗蜜品校勘说明、胜发经校勘说明、无量寿命校勘说明、妙法莲华经校勘说明、难阿含经缘起诵校勘说明、菩萨戒本羯磨校勘说明、十诵比丘、善见律毗婆沙序;中论;


第三册:辨中边论品目、摄大乘论本品目、大智度论初品目;


第四册:瑜伽师地论品目、集论、二十唯识论、因明正理门论本、成唯识论、品类足论辨千问品、异部宗轮论;


第五册: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盘经师子吼菩萨品、
无书意菩萨经、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长阿含经第一分、法句经、四分比丘戒本、弥沙塞五分戒本;


第六册:......;
第七册:大乘庄严经论、观所缘论释、佛地经论、因明入正理论、菩提行经、成宝论;


第八册:阿毗达磨俱舍论、大般若经第十六分、华严行位七品读、首楞严三昧经、宝积经普明会;


第九册:大般涅盘经正法分、虚空藏问经决择分、合部金光明经正宗分、义足经、大乘密严经、中阿含经变品、清净毗尼方广经、根本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册:菩提资粮论、六门教授习定论、显扬圣教论、大乘掌珍论、成唯识宝生论、舍利弗阿毗云论非问分道品、三法度论、解脱道论等。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2-15 10:0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典字母排序检索:
  专题检索:
  佛教基础
[tr][/tr]
佛说阿弥陀经易解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佛门孝经 佛说孟兰盆经讲义 佛光普照之佛教对心识的看法
佛光普照之佛教的忏悔主义 佛法的真实面貌 佛诞节宣言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与基督教比较 佛教信仰与社会变迁 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
佛教气功手印总集 因缘果报 安乐集 佛陀的古道
佛陀与佛法 佛说功德经典选辑 佛说素食经 孝道经典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 念佛金言录 人生之目的 善导大师要义
念佛胜易 安士全书 净土圣贤录 善女人往生传
竹窗随笔(一、二、三)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双手合十礼和他的极乐世界 阿罗汉的足迹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八大人觉经十讲 白话百喻经故事 般若花
拜佛与医学 本焕法师开示录 报恩斋图书 禅学随笔
禅画禅话 参学琐谈 初机净业指南 船子和尚拨棹歌
饬终须知 地藏菩萨本迹录 《地藏菩萨本愿经》译注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道证法师文集 动物解放 大雄如来传 灭苦之道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佛说盂兰盆经》讲义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及注释 佛教律学入门
佛经民间故事 佛陀的一生 佛陀的足迹 佛陀传
佛教E书(A-N)
[tr][/tr]
百佛书法 宝箧印陀罗尼经钞
故宫收藏.你应该知道的200六祖坛经:敦煌《坛经》读
敦煌艺术美学 敦煌写卷书法研究
敦煌写卷行草书法集 敦煌写经
敦煌写本《坛经》原本 敦煌坛经合校简注
敦煌书法 敦煌佛学·佛事篇
敦煌佛教艺术文化国际学术敦煌佛教艺术
敦煌佛教文化研究:敦煌佛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 敦煌壁画山水研究
敦煌壁画乐舞研究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
弥勒信仰述评 布袋和尚与弥勒文化
地藏信仰研究 简易学梵字   进阶篇
简易学梵字   基础篇 话说地藏
话说普贤 话说观音
话说文殊 观音信仰
观音百像图 观音神圣与世俗
古林中兴律祖事迹考 内学
金刚般若经讲义 汉梵辞典
觉心要修证次第(口讲本、空行教授
佛教禅定 多洛尊者见闻记
大圆满三自解脱论 大印成就乘
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 大幻化网导引法
词义宝藏论 莲池警策
连池大师戒殺放生文图说 净宗专修指南
净宗心要 净空法师法语一百句
戒杀放生文图说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金
弘一大师演讲录佛学篇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佛说阿弥陀经易解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佛门孝经 佛说孟兰盆经讲义佛光普照之佛教对心识的看
佛光普照之佛教的忏悔主义佛法的真实面貌
佛教E书(O-Z)
[tr][/tr]
水晶与光道 普现**义正念明镜论
心灵神医 中国佛教通史
中国佛教思想史 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
十善业 十项原则 业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史 周一良集   第3卷:佛教史
五台山佛教史(上下合册) 图像抄
学佛者的信念《普贤行愿品庞居士研究
普贤与中国文化 欲海回狂白话
中国佛籍译论选辑评注 2009年藏历
上师心滴如意宝 普贤六界续
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 中国佛教与日本净土宗
让生命恢复纯净 沩山大圆禅师警策述义
三皈五戒十善 入行论讲记
入行论广释 释迦牟尼佛广传
圣行集萃 山法宝鬘论讲记
信源宝藏 因明讲记
取舍明镜 引路明灯
正法醍醐 智悲清流
遣疑明炬 中观宝鬘论释
中论讲记 前行备忘录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现观庄严论疏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胜乘妙梯
智慧宝灯 释量论·成量品释
窍诀宝藏论释 注疏汇集
藏传净土法 普贤行愿品诵持仪轨
如是我闻 晚晴集
信仰与人世:现代世界的宗舍利子释疑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宋儒与佛教
素菜分类 素菜巧作
素食宝典 诸佛名号功德海
电子杂志
佛教导航觉之路电子杂志 佛音
佛陀教育漫画图书 燃灯指路
禅林 佛光音
西藏魔法书 千佛之国
宗艺大观 文化中国
品味人间 心灵网络
俗世佛音 佛艺时尚
普度 素煮艺
弘化净土特刊
佛教期刊
《狮吼》月刊创刊号-民国3喜闻
《弘化》2006-2007 《禅》刊1989-2000
《禅》刊2006-2007 佛学文摘(2008)
东林寺《净土》2008 佛学文摘(1999-2007)
临济棒喝 东林寺《净土》2004-2007
《禅》刊2008
经论诵读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巴利文经典
文殊师利发愿经 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 《心经》
地藏经唱诵版(寺院 唱颂) 楞严经(女声念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寺院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唱念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女声念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寺院版
地藏经 普门品
《金刚经》 妙法莲华经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唯美《金刚经》
佛说阿弥陀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普贤菩萨行愿品
佛说无量寿经〔魏译本〕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金刚经》专集
地藏经_EBS 《普门品》佛光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金剛經》佛光山版
《父母恩重難報經》 《地藏经》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梵文《阿含经》
梵文《法华经》
语音广播
怎样获得真实福报 心声录
无量寿经亲闻记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无住生心集 如何避免刀兵劫
认识佛教 歧路指归
念佛论 念佛感应故事
了凡四训 保富法
阿弥陀经易解 饮食与健康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昌圣法师(李娜)佛学浅
《顺治皇帝赞僧诗》朗诵 《永嘉大师证道歌》朗诵
六祖坛经 印光法师上海护国息灾法语
《觉海慈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D2 佛教文学 more>>D3 思想·哲学 more>>D4 言生说禅 more>>
《龙门二十品》的价值 [尚荣
哲理中国画,智慧小品文(六
首届中国佛教陶瓷艺术展将于
深圳宝峰寺《贝叶经》将走出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荣获
石钟山四号石窟:华严三圣造
哲理中国画,智慧小品文(五
敦煌莫高窟建世界首例数字洞
 
雪原散记:新年第一天邂逅藏北
低头才见的美丽
“你”的葬礼
至善无痕—红色玻璃球的故事
那些你不知道的幸福
科学家拍下“太空圣诞树”的画
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E2 敦煌佛教 more>>E3 英文佛教 more>>E4 多元宗教 more>>
大师风范 永世长存——第十世
鄂温克旗藏传佛教和鄂温克人
杜永彬教授谈藏传佛教的西化
解读藏文《中华大藏经》
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
五彩经幡的祝福 [文良安]
西藏密宗尼姑生活探秘
藏传佛教源流概说
 
穿越千年 魅力依旧 ——敦煌
敦煌《观音经》题记中的孝道思
敦煌书法的书体及特色
文物保护势在必行 敦煌莫高窟
敦煌——孤寂古韵之美
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
敦煌僧尼的饮酒风气源自何处
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论与实践国
 
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
基金会会长杨洪先生
慈辉行迹  慈辉诗偈
慈辉佛教奖、助学金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 第一讲
二讲 三讲 四讲 五讲
六讲 七讲  八讲 九讲
十讲 十一讲 更多……

综合资讯     讲座会议
硕博文库    研究综论
佛教历史   茶道禅道
禅学研究   佛教诸宗
佛教艺术    佛教文学
思想哲学    藏传佛教
敦煌佛教    多元宗教
期刊原文     论文索引
当代佛教学者
禅宗典籍
佛教基本著作下载
佛教基础知识
茶道与禅道
佛教名寺大观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佛缘丛书
当代佛教研究专著
当代学者论文专辑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佛法修持著作文库
佛学多媒体资料库
佛教图片新闻
佛教网站导航
佛学网文学频道
禅宗思想渊源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诗歌境界
中国禅学
佛教所研究生招生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
佛教系列学术讲座
 
中国佛教 佛教常识答问
藏要 三藏法数 阅藏知津
法苑谈丛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正信的佛教 佛学常见词汇
心经抉隐 金刚抉疑 坛经讲座
中国禅学 指月录 禅学随笔
宗镜录略讲 维摩精舍丛书
佛教辞典下载 大正藏全文下载
 
 
三宝歌
六字大明咒
观音灵感歌
叩钟偈
寒山僧踪
浴佛偈 准提咒
心经(王菲)
心经(齐豫)
 
 禅画欣赏    佛缘论坛   访客留言   最新评论 
| 国家宗教局 | 中华佛教文化交流网 | 大藏经目录 | 大藏经在线阅读、全文下载 | 英文佛典目录 | 中日韩英佛教术语表 | 佛网集成
| DBLM |
| 中华佛教在线 | 世说新语 | 国家图书馆 | 中国学术期刊网 | 台大佛学 | 香光尼众 | 美佛慧讯 | 人文与社会 | 佛教制度 | 慈航远洋 |
| 中国民族报 | 佛教辞典 | 佛教导航| 中国佛学网| 净慧说禅 | 柏林寺 | 法门寺 | 南普陀 | 中国佛教网 | 圣域佛教 | 戒幢佛学教育网 |
|   国学网  | 师大 | 学诚博客
| 云水禅踪 | 百度 | 谷歌 | 新浪 | 263 | 雅虎 | 汉典 | 中华词典 | Buddhism Glossray 2 | SAT | DDB |
| 佛教城市 | 华文佛教网路资源 | 中国寺庙网 | 中国佛教寺院 | 佛陀教育网 | 佛教天地 | 佛教用品邮购网 | 佛教之家 | 佛教文摘 |
| 新加坡佛学院 | 哲理中国画 | 东方微妙音 | 佛音网 | 清凉书屋 | 菩提经院 | 甘肃佛教 | 心灵之灯 | 佛眼 | 宝相寺 | 【更多链接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鉴赏| 中国古典诗词动画欣赏 |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欣赏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吟诵 | 中国古典诗词全文下载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研究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看完全版本 : 俗语佛源




页 : 1 2 3 [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佛学网
http://www.china2551.org/






网站首页佛教动态佛教历史佛教理论经典文献佛教人物菩萨信仰诸佛信仰戒律制度修持法门佛门法事佛教宗派唐密文化
佛教道场佛教名山佛教团体佛教造像佛教乐舞佛教文学佛教教育佛教体验佛教生活社会关怀佛教旅游佛教产品事务管理
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东方佛教西方佛教台湾佛教港澳佛教英语佛教佛教学者学术会议研究机构论著精华宗教比较宝藏杂志






【佛教历史】
佛教历史总论
印度佛教历史综论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印度小乘佛教史
印度大乘佛教史
汉魏两晋佛教史
隋唐五代佛教史
宋元明清佛教史
民国佛教史
藏传佛教史
南传佛教史
其他国家佛教史

【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学派
中国禅宗
中国净土宗
中国密宗
中国天台宗
中国华严宗
中国唯识宗
中国南山宗
中国三论宗
民间佛教

【经典文献】
经典文献总论
原始佛教经典
部派佛教经典
大乘显教经典
大乘密教经典
中国佛教撰述
中国藏外文献
他国佛教撰述
各种佛教史料
各种感应资料
各种碑铭资料

【佛教文学】
文学综论
佛教诗歌
佛教小说
佛教散文
佛教戏曲
佛教楹联
佛教寓言
佛教游记
其他体裁
佛教语言

【佛教乐舞】
乐舞综论
古代梵呗
现代佛乐
佛教舞蹈
各类唱词
相关乐曲
佛教动画

【佛教造像】
造像综论
佛教雕像
佛教塑像
佛教画像
佛教绣像
其他造像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2-15 10:2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理论】
佛教理论总论原始佛教理论人间佛教佛教心理学
部派佛教理论大乘密教理论佛教逻辑佛教经济学
大乘显教理论中国佛教理论佛教美学佛教考古学
佛教养生学佛教社会学佛教哲学佛教伦理学
【佛教人物】
印度佛教高僧印度护法人物古代中亚高僧入华弘法高僧西天取经高僧
入华求法高僧中国译经高僧中国神异高僧中国义理高僧中国修行高僧
中国其他高僧中国护法皇帝中国文人居士中国工商居士各国著名尼师
各国著名居士中国贵族居士中国普通信众中国其他人物他国佛教人物
  • 【最新图文】
  • 【热门图文】




『菩萨信仰』综论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其他菩萨
『诸佛信仰』综论  释迦牟尼  双手合十礼  弥勒佛   药师佛   其他佛
『修持法门』综论  禅修法门  净土法门  密教法门  菩萨法门  其他法门
『唐密文化』综论  唐密祖师  唐密经典  唐密修持  唐密研究  唐密资料
『戒律制度』综论  佛教戒律  佛教仪轨  佛教清规  佛教节日  现代管理
『事务管理』综论  政策法规  管理机构  管理实务  工作调研  理论探讨
『佛教生活』综论  养生保健  寺院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  生活感悟
【佛教体验】
体验综论拜佛体验
诵经体验坐禅体验
念佛体验观想体验
诵咒体验供养体验
修慧体验放生体验
朝山体验其他体验
【佛门法事】
法事综论浴佛法会
盂兰盆会腊八法会
布萨陀婆各类忏法
坐夏安居放生法会
传戒法会开光法会
升座法会早晚功课
【社会关怀】
慈善救济生命关怀
临终关怀参政议政
环境保护道德教化
捐资助学辅导培训
公益事业构建和谐
文化促进世界和平
『东方佛教』亚洲佛教综论  中南亚佛教  东南亚佛教  东北亚佛教  
『西方佛教』西方佛教综论  欧洲之佛教  美洲之佛教  大洋洲佛教
『台湾佛教』综论  历史  寺院  人物  团体  法事  教育  活动  研究
『港澳佛教』综论  历史  寺院  人物  团体  法事  教育  活动  研究
『藏传佛教』综论  历史  寺院  人物  团体  法事  理论  活动  研究
『南传佛教』综论  历史  寺院  人物  团体  法事  理论  活动  研究
【佛教道场】
北 京天 津河 北山 西内蒙古辽 宁吉 林黑龙江上 海江 苏
福 建浙 江安 徽江 西山 东河 南湖 北湖 南广 东广 西
重 庆四 川海 南贵 州云 南西 藏陕 西甘 肃宁 夏青 海
新 疆香 港澳 门台 湾南 亚东南亚东北亚美 洲欧 洲其 他
【佛教名山】
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华南佛教名山西北佛教名山东北佛教名山
九华山终南山天台山华北佛教名山华中佛教名山西南佛教名山
鸡足山嵩岳山匡庐山华东佛教名山台湾佛教名山他国佛教名山
【宗教比较】佛道比较佛儒比较佛耶比较佛伊比较其他比较宗教对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19:27 , Processed in 0.08938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