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生命的本质一吸一呼----------交易的本质一买一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子时 子月 子年
--------------------------------------------------------------------------------

子时是第一个时辰,一天十二个时辰,就是中国古代宇宙运行的一个规则。所以古文上常用到一句成语:“二六时中”,两个六就代表一昼夜。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钟头,我们现在是下午五至六点,是酉时。夜里十一点零分开始到凌晨一点,叫做子时。

我们古代,一天的开始就是子时,我们常问人,你多少岁呀?属老鼠还是属狗啊?这一套,现在全世界流行了,连问外国人也是如此。我属狗啊,我属马啊,无形中全世界都在推广。为什么十二个时辰用动物来代表呢?又是一套科学的学问了,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子时是阳,在十二生肖是属老鼠的。
宋朝有个易学大家,叫做邵康节。你们现在喜欢算命的就知道,他那是很高明的,也是道家,也学佛。邵康节有一首诗讲子时,子时是阴阳分界的地方,他说子时“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所以你们学佛、学道打坐,修到一念不生阳气来了,就是“一阳初动,万物未生时。”一年之中的冬至,就属于子月,他的诗说: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冬至子之半”,拿一年来讲,冬至那一天,是回转来开始长生。我们冬至时,过去大家吃汤圆啦,过冬至农村人很重视,因为阳气正要开始。“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这是本体论,不动。“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学针灸的有个子午流注的方法,大家学医的应该知道。子午流注就讲天地之间固定的一个运动,活的子时,是把天地运行的法则用到你身体上来。所以人老了,阳气用完了,可以使他重生起来;这是中国修长生不老补充生命的一种方法。


掌握生命的活子时
--------------------------------------------------------------------------------

上次提到七七四十九岁,女性的更年期,大家注意,这是更“年”期哦,不是更“命”期哦,你的命还是活着的。当年龄时间转变时,道家产生了一套修养方法,配合了佛家的。如果真正的加以实行,则不管男性女性,都可以返老还童,可以不只活一百岁,几千岁也可能;据说是如此。这是自己重新培养起来的,不靠外力。但也有药可用,不过这不是普通的药物。这套理论,在《黄帝内经》里只提了现象。

所以读《黄帝内经》,如果没有融会贯通,实在不愿意读下去,不晓得讲些什么。如果你懂得了以后,才晓得里头包含了生命的科学;学问之大难以言喻。更年期以后,如果都做到用活子时修养身心,是可以返老还童的。
照我们学佛的所讲活子时,就是随时做到无念,随时念念在清净圆明中时,就是“一阳初动处。”生命可以回复,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这是道家的神仙提出来的壮语,非常雄壮的,也是其他各国的文化都没有的。我这番话是解答上次听课后,许多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只能把它浓缩下来简单答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第二堂
--------------------------------------------------------------------------------

我们下午讲到解答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问题,这与生命科学是连起来的,还要再加补充。这一篇先提到生命的修养问题,因为它属于医药部分,上次没有完全讲完,只提到生命的成长,男女以七、八两个数字计算。

第一篇里是讲到人,以黄帝本身来说,他没有死哦,历史上讲黄帝活到一百岁,骑龙而上天。这个看起来是神话,但在我们读古史的一般看法,认为黄帝代表了不死之神。也像这里提到的一百岁,人是可以有百岁为标准的寿命的。

干支五行的意义

--------------------------------------------------------------------------------
我们这两次课只解决了一个数字的问题,什么女性七七四十九啊,男性为什么不用七而用八;以及“天癸”两个字。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化,是科学的。再说天干、地支、五行,都是中国上古的科学,现代人因为不懂而轻视了它。现在变成好像迷信的东西,因为把精美的科学只用来算命、看风水了,所以给人看不起。
刚才提到地支十二个代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天干十个字,五行分类也分阴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是木,丙丁是火,戊己是土,庚辛是金,壬癸是水。
为什么叫金、木、水、火、土呢?又是个代号。物理世界坚固的东西,矿物质之类的,用金做代号。木呢?生命不会断绝,永远发展不已,这个属于木。大家都读过一首白居易的古诗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木的生命,秋冬以后就没有了,但是春天重新成长。这代表了生命生生不已,永远没有死亡,只是表面上有死亡而已,所以用木来代表。火是热能,生命没有温度,没有热能,冷冻起来就死亡了。水当然更重要,譬如这个地球百分之七十是水,我们肉体生命也是百分之七十的水。所以,金木水火土,它只是个代号。
这就是我们上古的,也许不是几千年或一万年的上古,而是上一个人类史浓缩的科技精华流传下来。这个十天干的“干”字,是繁体字,也是简体字。干字是干扰的意思,不是树干的干。我们这个地球外面的生命,金、木、水、火、土,包括月亮、太阳,在古代天文叫“七政”,很重要的。太阳、月亮不讲了,所以这十个是五行的天干。五行是地球外面的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我们现在晓得是物理的。万物都在放射,我们生命也在放射,地球也在放射,彼此放射都有干扰,所以叫做天干。天文上的五星,现在都还存在,彼此都有关联。
地支就不然了。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支不要加木字旁,是支持、支撑的意思。天干是这样干扰,地支是自己放射的支撑,地支同太阳、月亮放射的系统有关系。所以学《黄帝内经》,学中医,必须要搞清楚。尤其学中医针灸的原理,更要搞清楚;刚才提到针灸子午流柱的方法,要用活子时,人的身体内部的活动同宇宙、太阳这个星球的法则是一个原理;也就是说,它的动能是同一个原理。所以必须要弄清楚。
这个地支的阴阳和五行性质,又跟天干相互结合又影响。天干,外星球的放射功能影响这个地球,等于外界的一切影响我们身体一样;我们本身的放射也影响别人,影响外面,互相都有关联、有影响。地支的金木水火土属性,也要了解。你们诸位假使研究中医生命科学的,最好记得住,能了解一下,尤其年轻的能背来,不要去追问理由啦,先把它背好你自然就知道了。
亥子是水,寅卯是木,巳午是火,申酉是金,那么中间有四个呢,辰戌丑未这四个属土,这是属于五行。顺便有趣的说,你们学了也许有用。我说也许有用,是替我们老祖宗谦虚一点(众笑)。我认为绝对的有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十二生肖
--------------------------------------------------------------------------------

中国固有文化,我刚才也提到过,这十二个地支,另一个别名,是拿动物来代表,叫十二生肖,恐怕在座的人多半会。这个“肖”字,就是“小”字下面一个“月”。现在简体字很滑稽,把姓“萧”的也改用这个“肖”字。古代儿子写信给父亲,是自称不肖子的。如果我们照一张像片,叫做肖像。这个肖字代表像不像样的意思。所以儿子写信给父母,自称“不肖之子”,就是说比爸爸、妈妈差,不像你那么好。这是儿子的谦虚。现在,把风萧萧的“萧”,也变成这个“肖”,好奇怪的文化!

简体字闹了很多奇怪。像吃麵的“麵”,就用这个“面”,我们吃麵,不是吃自己的脸,不要面就变成不要脸了(众笑)。这个简体字令人啼笑皆非。
十二生肖,也代表年代,每年有一个动物的代号。没有时间细讲了,这牵涉到中国古代的天文,中东阿拉伯、印度的天文也都相通的。简单地告诉你们,这也是从阴阳来分的。子属老鼠,属阳的。丑属牛,是阴的。寅是虎,卯是兔子,辰是龙,巳是蛇,午是马,未是羊,申是猴,酉是鸡,戌是狗,亥是猪。子是阳,丑是阴,接下一阳一阴,一共六阴六阳。这个同我们生命科学没有多大关系,顺便讲一下。


五行中的动力
--------------------------------------------------------------------------------

回转来我们认识五行的道理,金木水火土,为什么叫五行?注意这个行字,行就是动力。宇宙万物永远在转动,没有一刻停止的,停止不动就是死亡了。所以生命永远是活的,因为动力的原故,这是五行。

介绍了这个以后,我们再来读这篇<上古天真论>,到现在还在这个里头转,因为里头问题蛮多。黄帝问,人生下来为什么衰老?回答就讲,人生下来,以女性讲起就很清楚,十三、四岁第一次月经来,七七四十九岁月经停了。然后讲后面还有没有生命呢?有啊,它本体生命不是四十岁、五十岁就停掉的,生命还是延续,变换一个形态而已。
黄帝又问,过去的人,基本上是活一百岁。我们现在讲基本没有问题,其实基本都有问题的啊。又问七、八十岁的人会不会生孩子呢?他说会啊,但是生出来的孩子寿命不会超过七、八十岁。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因为现在科学研究认为不一定。不一定的道理,并不是说我们上古这个文化不科学,而是说那不是通例,是偶然有的。古人讲的更有意思,更迷信了,说八、九十的男人和五、六十的女人,两个生的孩子,站在太阳下是没有影子的。古人像这一类的故事很多。
为什么人到了几十岁,头发白了,牙齿掉了?尤其你们诸位眼睛容易近视。本篇首先说到生命来源,诸位都看过原文了吧?本篇有“肾气衰竭”,我们身体上有两个腰子叫做肾,属于肾气这一部分。由于肾气衰竭,所以生命能力不强了,头发白了,牙齿掉了,人也老了,这是本篇里头所讲的。这就显现出大问题了。
我们读了古书,再看到今天科学的发展,有智慧的中国人,应该更对古书深刻了解,可是我们反而认为自己的文化过时了。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太对不起祖宗,太笨了,书也没有读通,这是值得省思研究的。我这几句话,对不起,没有在骂人,只有四个字:“语重心长”。话讲的很严重,意思是提高我们自己民族的智慧与学养。
要多注意!今古都要通,所以做学问只有四个字,不管你学医啊、学科技,就是要“博古通今”。知道古代,也知道现代,更知道将来,这才叫做学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肾与脑的关连
--------------------------------------------------------------------------------

现在我们提出肾的问题,如果普通学医的读了这一篇,就想到心、肝、脾、肺、肾,那完全没有对。譬如说中国有些药说补肾,其实补肾就是补脑,肾跟脑连在一起。读医学要特别注意!如果认为只是补肾,那是个大笑话。现在很明显啦,一个人肾坏了,洗肾或者换一个肾也可以。像香港一位朋友,是女的,名字一下记不起来了。女儿肾有毛病,她把自己的一个肾给女儿。我说你真伟大!假使我儿子缺一个肾,叫我给他,我说我还做不到。

所以读到这个“肾”,如果认为是腰子问题,那样读中国医学的书,尤其读《黄帝内经》,那真是,我用上海话讲:“提弗要提啦!”没有用,影子都没有,书完全读错啦。所以刚才我提出来,中国药补肾的,也就是补脑的。
内经讲肾气,这部分要重要,叫荷尔蒙,中国翻译叫内分泌。内分泌很多种,脑下垂体的内分泌、淋巴腺的内分泌,肚子上面还有青春腺的内分泌,再下来,肾上腺的内分泌,一直到男女生殖器官这个路线。西医讲内分泌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系统。这个内分泌的东西,在中医书上,就与三焦有关。我的话只给你们做个贡献的啊!我又不是医生,你听错害了人,我可不负责任。(众笑)
三焦对于人非常重要,是气和水升降运行的通道。生命最重要的来源,第一个是肾。不是腰子,可是也是腰子,包括生命来源的最初的重要位置。后来的《难经》,又把它分为左为肾,右为命门。所以我们中医把脉,左手是心、肝、肾,右手是肺、脾、命门等,究竟怎样来的,都值得研究了。
黄帝问到生命的来源,人可以长生不老,起码活一百岁,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死亡?第一个问题,在这一篇做了答复。文章很简单,所以我们不做深入的研究,马虎的过去。据我所接触到年轻的大夫,医生古代称大夫,大夫是皇帝前面的医官。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医生,不管中医、西医,都尊称大夫。现在人都叫医生、医师。换一句话说,工程师、医师、律师、会计师,这个职业的称呼,就不那么恭敬了。还有一些在外面不挂起牌的医生,背个包包,到处卖药,我们叫他走方郎中。郎中也是官名,比大夫次一点的职位,也是尊称。这是顺便介绍一些医学有关的知识。


什么是肾气
--------------------------------------------------------------------------------

再说为什么肾气那么重要?回转来就讲与五行有关了,就是刚才我开始讲的。那么,这些接连下去都了解了,就是病也可以自己治了。后来又演变成道家神仙之学。神仙之学认为我们的生命里有个药,不用去外头买的,都是自怀有的,只是你不晓得用。就是本身具备的上药三品,精、气、神。如果自己懂得,则寿命、健康自己就可以把握。世界上有形的药都不行,要想求得长生不老,只有这“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我引用这个是说明所谓肾气,就是精气。一般认为“精”就是男女性行为所排泄的那个精,那只是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体。古书道家医学上所讲的精,就是我们全身的细胞,这也就是肾气。
为什么那么讲呢?因为上古认为,人的生命跟天地宇宙是一体的,所以,道家讲人的身体就是个小天地、小宇宙。我们小的时候,读这些相关的医学书时,比喻说喉管到食管、到大小肠,等于我们中国的黄河。膀胱、输尿管小便这个系统,等于中国的长江。我们的头,等于中国地理的西北,两只脚到广东、福建。这就说明我们的身体是个小宇宙,整个的宇宙像是人的一个身体。
这个问题也很大,研究生命科学,这个话不是白讲的,很多学问都跟它有关联。年轻人要做学问的,今后要在新的途径发展,要中西汇合,把科学宇宙文化连接起来。不然就是蛮笑话的,中国文化变成不是东西了。
关于肾气,我们观念里大概有了一个答案了,现在再回到中国文化五行的天体论,有关宇宙的生成。这个宇宙究竟是怎么开始的?过去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印度的哲学家、科学家,乃至中国的都争论过。认为这个宇宙开初时是水的。希腊有一派,认为是唯物的水。当然,希腊有些哲学家认为不对。印度有一派也认为是水,水、火同源来的。这是上古关于生命天体的研究理论。
印度的发展同我们的五行一样,认为是地、水、火风、空同时来的。这是说物理世界,没有讲精神世界。因为思想精神,是另一个道理了。中国认为形成物质世界的第一个也是水,这就叫做阴阳五行了,又是个很大的问题。
学这些最好会背,可是,我们小时候读这些书不想背,因为太没有理由了。尤其像我这个人喜欢文学的,叫我背那些不合文学的话很痛苦。比方说中国讲阴阳五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都是数字哦!“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那配合上呢?画一个圆圈或者方格来配,古人叫配,就是把这个公式用另外一个公式来套上去,套这个十二地支。一、六是亥子,属水。三、八寅卯木。就是刚才念过的那么来配。二、七巳午火。就是这么都要记得配合上。
配合说明什么呢?亥子是一、六水。为什么叫“天一生水”呢?现在只用来算命看风水了,大家偶然用它。不守一般人不深入,就可以马马虎虎不重视,那是不对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宇宙生命起源——水
--------------------------------------------------------------------------------

这个宇宙太空里本来空的,没有这个地球。地球生命的形成,是一股动能动起来,这股动能的力量,在印度叫做“风”,中国叫做“气”。其实“风”和“气”,中国两方面都用。风和气,不要听错了,以为真的有个风,有个气。其实就是能量。虚空中这个生命的能,忽然一动,形成地球物理的第一个是水。这个水在我们人体方面属于肾。《黄帝内经》中的天癸,属于癸水,就是有关生命的来源。

刚才我所引用乱七八糟一堆,再合拢在一起,你就明白上古阴阳家,天文家,讲五行的,讲干支的,配上阴阳,到身体里头都是同一个原理。所以本篇里讲天癸,讲肾气,就是从这个道理来的。
所以生命的来源要想补回去,就要修了。道家的神仙之学,一定懂得医理,不过这种书你们没有看。汉朝第一个写神仙传记的,名叫刘向,是有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上就承认有神仙。不过,司马迁
提到神仙,几句话就把它排开了,因为很难讨论。《史记》上写到这些古代的神仙,就是“列仙之俦,其形清癯(音渠,瘦也)。”每个都很瘦。不晓得司马迁看过这个神仙没有。而中国人画的八仙,只有汉钟离是个大肚子,胖子。

司马迁写了“列仙之俦”,后来刘向写了《列仙传》,是中国道家神仙的全部记史,可靠不可靠,不知道。如果你读了那些书啊,会读得神经病了。不过,我虽然读了很多,好在我有没有神经病,现在还没有检查到。不过我是相信这些古书的。若有假的话,大概三七开吧,有三成说得太过分了,七成关于生命哲学是真的。所以关于天癸的问题,因为上次讲课以后,有人提问题,到现在才解答。
关于这个天癸,我现在大胆的假设,这属于内分泌的问题,内分泌同三焦,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学神仙的讲,女性要想用功修道,达到返老还童,长生不老,必须要在四十九岁更年期以前修成。修成功之后,那比父母生的形象更漂亮。所以古人讲修神仙,要赶快下手速修,就怕太迟了。
男性呢?超过五、六十岁再来打坐修道,想维持生命健康长寿,怕太迟了。说怕太迟,也不太迟,万一过了年纪界限来修,不必怕太迟,只要加两倍的功夫,一样可以做到,就看你决心如何了。
这个是中国文化里,关于生命的一种科学理论,千万不要骂它是伪科学啊!至少你听听也好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第三堂
黄帝问道广成子
--------------------------------------------------------------------------------

下午讲到神仙生命之学,临时想起来这个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现在插进来一段,也是黄帝的故事。历史上讲到黄帝没有死,骑龙上天了。在《庄子》外篇里,有一篇是<在宥>;宥就是解放了。譬如写信给得罪了的朋友,最
后说“吾兄见宥”,希望你原谅。所以这个“宥”字,佛学叫做解脱,解脱就成佛了。我们现在的文化有些字也来自佛学,叫解放了,从牢里头放出来,升天了。

关于黄帝问这个生命的道理,<在宥>中说:“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对不起,青年同学,只好帮你们断句了。我们过去读书是没有圈点的,自己句子圈不下去,就不要读了,要自己动脑筋才行。现在给你标点,还加读音,搞得大家都不用脑筋了,所以也没有思想了。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就是说政治很成功,命令下来,整个天下统一。
“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古人原文用“空同”这两个字,现在就是甘肃崆峒山,听说那里有位老师神仙叫广成子,所以黄帝就去拜见他。
你们年轻的,不知道有没有听过广成子,我们年轻时对他很熟,因为看过小说《封神榜》。广成子手里有颗翻天印,他那个印章一抛出去,天地都翻覆了,本事神通广大。其实黄帝真正的老师很多,也有好几个女的。他修成
功一百岁升天的,是受师父广成子的指导,这是《列仙传》里头的人。换句话说,你看到名字,等于看佛经里这个菩萨,那个菩萨;看到名字已经想到内容了。

什么叫“广成子”?就是无所下通。他的学问,一切都大成就,所以叫广成子。修道的人,自己什么姓李、姓王的,都不要了,只用外号、代号,称为“广成”。换句话说,“广成子”代表中国文化最有成就的人,一切无所不通。黄帝听到广成子在空同山上,“故往见之”,黄帝去看他了,说:
“我闻吾子达于圣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下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这一段,黄帝去访广成子,刚才帮忙大家读古文,下个标点。他说,我听说政治哲学最高的道理,统治天下,“敢问至道之精?”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老师、看到长官问问题,就说敢问。譬如我见到吕松涛吕老板,好像说不敢问,实际上就是敢问,是谦虚的话。
他说,我的目的,想“取天地之精华”。这是科学的哦!要利用科技“以佐五谷”,包括农业的发展;“以养民人”,为了老百姓。“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也就是以天文、太空、物理,帮忙地球的生命,这是我来看
你的两个目的。“为之奈何?”应该怎么做法,故来请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黄帝与广成子的对话
--------------------------------------------------------------------------------

广成子一听,“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你想问的,是物质方面世俗的事情。“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你想管理这一切,是政治方面的,属于生命之残余,有什么了不起呢!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他说你这样搞,是希望没有云就下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树叶子没有黄就掉下来。“日月之光,益以荒矣。”你这样搞下来,把国家、天下用政治的办法去管理,连资源、太阳、月亮
都会给你弄坏的。“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佞人是不好的人,心理都不正常。对于这些人,怎么能说这些入世的大道理呢。

黄帝碰到这个老师,被骂了一顿,虽然没有讲:你出去,滚蛋吧!但是骂得很凶。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黄帝被批评了一顿回来,“捐天下”,不做皇帝,政治不管了。“捐”,就是放弃。“筑特室”,盖了一个特别的房子,上面都是搭茅草啦,自己闭关三个月,把心里这些思想,反省清理一下,再去看广成子。
“广成子南首而卧”,广成子头向南边,脚向北边在睡觉。因为南斗七星管生的,北斗七星管死的,所以他头向南边,脚向北边。黄帝不敢叫他,非常恭敬的态度。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这就谈到古代的教育,师道的尊严,不像现在的学校,碰到老师,说我问你!手指头还那么一指,好没有礼貌!现在的同学们经常有这种事,我们只好说,不敢吧,那是挖苦他的。不
过,同学们听不懂。“黄帝顺下风”,从他睡的地方后面,跪着用膝盖一步一步走过去,“膝行而进”,把头低下来叩头。

“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上次挨了批判,被骂了,这次问的不同。古代称“子”,是个尊称,所谓孔子、老子等。他说我听说老师你,是已经得道成功了的,我现在不问天下,不管政治的事,今天来问的是,“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这个肉体生命,怎么可以活得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佛经上的“善哉”,是学这里的中国古书啦。广成子听了,本来睡在床上,一下子很高兴坐起来。 “善哉”!好啊!你问得好!他说那我就答复你。
“来,吾语女至道。”来,我告诉你,这个“女”字是“汝”字,古文“汝”字不要三点水。你不要看成广成子跟黄帝谈女人,那就错了。





神仙境界的人
--------------------------------------------------------------------------------

“至道之精,窈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广成子讲出一个修道的境界,什么佛家啊、道家啊、打坐啊,用各种方法,基本上工夫要达到一个境界,就是说思想不乱了,若有若无。“窈窈冥冥”,很难形容,眼睛、耳朵等六根、身体,都不用了。不是关闭哦,是自然清静。“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不是昏头昏脑,什么都不想,好像睡觉。我随便讲的啊,我没有得道,只讲中文。“昏昏默默”,等于现在人学打坐,要到这个程度。这是第一句话,讲了一个现象,最初证入的现象。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什么方法都不用,眼睛不看外面,也没反过来看内部、内视,耳朵也不要管声音,只守一个神,你的灵魂。可是“神”是什么呢?是有关于脑的,要清静。“抱神以静”,就是守神,不管气,不管身体。“形将自正”,你的形体慢慢健康起来。不是说身体变端正了,换了一个身体,我们现在讲是气质整个的变化。
“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重点就是说,你随时做到自己清静,很宁静,不被外物环境所扰乱。心一定要很清静,没有思想,没有思虑,不要做过分的劳动。重点“无摇女精”,这个“精”,不是指男女关系的精,是整个生命的形体。有些注解,也是别本道书上引用的,不在《庄子》这一篇,有很重要的一句话:“情动乎中,必摇其精。”情绪一动,你的精已经摇动了。就像泡好的牛奶就混浊了。“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这样寿命可以活得长久。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眼睛不看外面,耳朵不闻外面的声音,心里头无知,就是说,一切的思想要宁静下来。这个时候,你的灵魂——神,守住你的形体。我们平常一天忙禄,那个灵魂的神
啊,都散在外面,都在放射。这个时候,你的神收回来,这样修行,生命的气质变化了,可以长生。

“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慎女内”,内在的思想清静。“闭女外”,对外物尽量地不要给它骗走,转动了。“多知为败”,思想越多,知识越多,烦恼痛苦越大,都把生命消耗了。他说如果你照这样做,“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你就会超过太阳、日月以外,超越天体物质的。
“至彼至阳之原也。”到达完全纯阳之体,没有阴了。所以我们中国唐朝有名的神仙,叫吕纯阳,就是“至阳之原”的意思。
“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有时侯我们普通人讲学佛的入定,什么都不知道,都在窈窈冥冥,空空洞洞,至阴的境界。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天地有官”,他说天地只有一个法则,在管理这个宇宙的阴阳,只有一个物理法则在动。“阴阳有藏”,代表了明暗、阴阳,看得见、看不见的两面,都有规范的。“慎守女身,物将自壮。”保护你的身体及身体内在,生命则会永远保持自壮青春。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按我的道告诉你就是这样,空空洞洞这样修道,就在这些地方。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见他的时候,他已经一千两百岁了,他说我并没有衰老,就是这样活了一千两百岁的。这是历史《神仙传》所讲的广成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黄帝的领悟
--------------------------------------------------------------------------------

“黄帝再拜稽首曰”,又磕头,“广成子之谓天矣!”
这一段引用,是补充下午所讲的《黄帝内经》,什么活百岁,甚至于更长命的重点,这个就是“肾气”的问题;说明了肾气的作用就是这样。
<上古天真论>那么长的原文,下晓得诸位自己有没有看过、研究过,有朋友可以答覆我这句话吗?有问题没有?这篇所讲的,再引用广成子所讲的话引伸。再看《内经》卷一第四页最后一行: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这是黄帝提出的有关生命的问题。他说,我听说上古的时候,那些有修养的人,中国称他们为“真人”,也就是神仙得道的人。以这个名称看来,我们没有得道的都是假人。他说古代的神仙、真人,本领大的,“提挈天地”,把整个的天地把握在手里。“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呼吸天地整个的精气。“独立守神”,他念头永远是专一的,思想专一,超然而独立。
“守神”,把握自己生命最初的功能——神。我们普通说的灵魂,是不足以代表神的。灵魂是神的阴暗面,看不见的,是反面的代表。神是真正代表生命阳明之气的。“肌肉若一”,所以它不会衰老。因此,他说古人做这个工夫,这个修养,“寿敝天地”,这个“敝”字,等于比较的比,意思是寿命可比天地。“无有终时”,没有终止。换句话说,天地毁坏了,他的生命才结束。天地是不会坏的,所以他永远常存。“此其道生”,因此道家叫这个是“道”,是宇宙的功能。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1-17 09:3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最少活百岁的方法
--------------------------------------------------------------------------------

“中古之时”,这个不是现代历史学的中古了。黄帝距离我们四千多年,他讲的上古、中古,距离我们已有很多万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比“真人”次一等的,“淳德全道”,道德非常高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的行为一切,跟天地阴阳,春夏秋冬配合的。这个问题很大。孔子在《易经》上也讲到这个事,天地阴阳配合,“调于四时”。“去世离俗”,出家人离开世俗。“积精全神”,专门去修持。“行天地之间”,修成功了以后有神通,随便在整个太空里头活动,不要买飞机票,下要坐太空船。“视听八远之外”,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他有天眼通、天耳通,可以看到、听到一切,这种人叫“至人”。“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这是由修道练身体来的,“亦归于真人”,也算是“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这是黄帝提出来的问题。其次,就是儒家所讲的圣人,“处天地之和”,不修道,不做工夫,生活于自然之间。“从八风之理”,不过注意冷暖气候的调整,注意卫生及个人身体的环境保养。“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一样的喝酒、吃饭、吃肉,还有嗜好。换句话说,一样的抽烟、喝酒吧!(众笑)但是有个条件,心理上没有仇恨人,没有发脾气,没有恼怒,绝对没有嗔恨的心理。在佛学里讲就是有“慈悲心”,有爱人的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所以呢,也不出家,同普通人一样穿衣、吃饭。“举不欲观于俗”,但是他的行为略有不同,不像普通社会一般人,拚命去赚钱,拚命去做官,他都避开了。“外不劳形于事”,尽量做到生活恬淡、清静。“内无思想之患”,不但没有仇恨、怨尤的心理,他的思想是非常宁静专一的。“以恬愉为务”,每天都是快乐的,人生是乐观的。


乐观恬淡的人生
--------------------------------------------------------------------------------

讲到乐观的人生,那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常常讲,不晓得怎么搞的,我们黄种人有个特点,尤其中国人,都有一种讨债面孔的样子,态度也都很难看。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个美国的朋友问我,南老师,你们中国人会下会笑啊?他问这个话的意思我懂了。我说对下起,中国人当然会笑!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好像是一种仇恨的面孔,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跟你们不同。在美国,路上看到人都“哈啰”,说句你好啊!下管认识不认识,脸上肌肉拉一拉(众笑),这个是美国的教育。

我说我们中国的教育不同,小孩子路上看到人,如果喊一声喂!爸爸说:“死相,人都不认识,叫个什么!”(众大笑)我就告诉他,我们中国黄种人是这样教育出来的。的确如此,我们中国人见人都没有笑容,没有“恬愉”之颜,不是乐观的表情。尤其是在银行里,现在银行好一些,过去银行柜台的小姐,邮局卖邮票的小姐,你给她钱,她那个脸拉下来不晓得多长,很讨厌。
这里提到“恬愉”,学佛有四个字,叫“慈、悲、喜、舍”。这个“喜”很难,但是人只要一笑,整个脸上肌肉拉开,脑神经马上松了。所以学笑很有道理,大家都需要。“以自得为功”,自由自在的生活。“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有这样的修养,身体不会衰老,精神不会散失,病不医也自然好了。也不要怕睡不着,睡不着也不管了,一切恬愉、乐观就好了。这样呢,他说也可以活一百岁。
《黄帝内经》这一整篇,都在讲人生的修养,哲学的修养,这一段是最高的人生哲学。所以说,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修养,都在这个医学里头。我们普通把它当医学看,其实一切都通通包含在内了。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呢,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法则天地”,他效法天地,不像我们一样乱来的,夜里当白天,白天当夜里。我们过去在乡下,没有电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就起来,就是“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他的生活跟着太阳、月亮,昼夜分明。“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他知道天文上的二十四个气节,春夏秋冬,应该怎么穿,怎么吃,都搞得清楚,安排得好。“将从上古,合同于道。”合于上古人,合于自然之道,合于修道的真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有这样修养的人,寿命活得长,自己把握寿命可以到极致的年龄。
我们今天到这里为止,结束了上次开始的<上古天真论>,这个“天真”,不是哲学的本体论,也不是什么物理的生命能源论,而是合于自然法则的生命的规范。所以我说《黄帝内经》不是医术,是医理学,由第一篇“生命的科学”这样开始的。
下一次我们会挑选来讲,我提出了很多资料,准备抽出来跟大家研究,因为要详细讲这本书的话,一年也讲不完。所以,大家慢慢要自己去研究才好。我不是医生,有许多医学上不懂得,你们不要听了我的话上当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第三讲  第一堂
--------------------------------------------------------------------------------

关于《黄帝内经》的研究,我再一次声明我不是医生,也不懂医,但是我喜欢研究生命科学。要研究《黄帝内经》这个大科学,我们中国也有几位科技方面的专家教授,为了科学研究,为了中国文化,也在研究中医方面的东西,很有心得。昨天科技大学的朱校长,还有很好的意见给我,提到现在西方关于脑的科技研究,在医学方面的发展,都跟心理,跟中国文化有相关的结合,这类资料有很多。这是一件事,在我们上课以前先加以说明。


庄子也谈医

--------------------------------------------------------------------------------
我们这两天也在讲《庄子》,实际上就是医学的课。中医出在传统文化的道家,同《易经》、《老子》、《庄子》有密切的关联。这几天讲的《庄子》,里头许多都是医学,等一下再报告这方面的理由。换一句话说,《庄子》是医心的,不管西医、中医,都只是医身体的。心是个什么东西?思想情绪这个心很难医。
我在美国的时候,碰到一个日本人画的中国画,非常好。画的是中国大医师唐朝的孙思邈。他是神医,学佛、学道,我们后世的《神仙传》上说他是神仙。你们学医都知道他的故事。最近国内出了一本书,叫《药王孙思邈》,写的是小说,但小说里头有真东西,不要轻易看不起了。像我碰到这样的书,也很仔细地看,对的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
所以我得到孙思邈这幅画,很有感想,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有药能医龙虎病”,龙王生病了向他求医;老虎生病也向他求医。这是历史上医案里的故事,现在人听了不会相信,信不信反正是古人说的,但我是相信的。所以我第一句话是恭维他,“有药能医龙虎病”。下联“无方可治众生痴”,世界上哪个医生可以把笨蛋的头脑医得聪明起来?
所以我说老庄讲的内容,就是医药。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经济病,各种病,在《庄子》里头提的非常多了,只看大家如何去研究。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也是治心的方法。一般医生能够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譬如佛学里头讲,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大概年轻同学喜欢研究佛学的都知道,“娑婆”两个字不念“沙婆”啊,念“梭婆”。在梵文翻译过来就是“堪忍”两个字。中文古代的翻译,是能够忍受的意思。这是讲什么呢?是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痛苦中;但是众生不知道,都习惯的把痛苦当成快乐。释迦牟尼佛赞叹世界上的人类众生,忍受痛苦的功力很强,所以叫“堪忍”。
但是一般佛经不喜欢用这两个字,认为意义不能概括梵文的“娑婆”痛苦世界。有位科学家昨天跟我提到他所领悟的,譬如佛家讲的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他认为一切都在人间,凭我们身心的感受,就可以了解六道轮回。这是非常准确的观念,也就是禅宗大师的观念,他一下就悟出来了。


医心病最难

--------------------------------------------------------------------------------

其实我们身体上每天的感觉也在六道中。发高烧的时候,那真是火热的地狱;发冷的时候,就是冰冻地狱的日子。我在台湾时,曾介绍一个病人去一个最大的精神病院,因为这个主治医师是我的好朋友。他说对不起,我要把病人关起来,坐牢一样两个手铐起来。我跟主治医师站在那里,两三百个精神病人,有些看到我笑,有些骂,有些跟我打招呼,各种各样。我说此时此地,不晓得谁是正常,谁是病人。

这个主治医师说:“完全对。他们有些讲的话非常有道理,好像我们没有道理,把他锁起来、关起来都不对。”我说:“老兄,我看你也差不多了。”那个主治医师,从美国留学回来,是精神病权威。他说:“南老师,一点也没有错,假使我有这一天,你要救救我。”我说:“我都自救不了啊,哪里能救你!”
他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分到学精神科,同学们在下面一边听课,一边笑。我们这些外国同学,就问:“他讲得都很对啊,我们要看现象,哪一个是病人啊?”美国同学说:“在台上讲话的那个就是。”(众笑)可是这句话讲过了,我这个朋友主治医师不到五六年,自己真进了精神病院。
所以我告诉大家,真的能治心病的是佛家、道家、老庄,这是中国文化最高的。我们这两天讲《庄子》,其实是医学,医心病的。尤其学作人做事,可以说比孔子的《论语》还严重,希望诸位好好去研究。尤其《庄子》
里头多处提到医药方面。道家的思想认为,要真救这个有形的生命,只有三种药,我再提一下,“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这是唯物的哦!精、气、神三样都是唯物的;但是它的根本是唯心的,这个里头问题都很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人老有药医
--------------------------------------------------------------------------------

人所以道家认为,人老是有药可医的。道家有个太极拳的祖师,那个神仙张三丰,他有名的一篇<无根树>,我已经提过了,再提一下。人的生命是没有根的,不像植物还有一个根,人没有根,浮的,所以叫“无根树”。中间有很多好的名句,“人老原来有药医”,老病有药医,这个药不是外药,道家叫做内丹、天元丹,也就是精、气、神。这个“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不是普通的草木。这是讲《内经》顺便谈谈,因为很耽误时间。

我还记得有一个神仙医学书上说:“三英八石法空空”,“三英八石”不解释了,都是矿物质的药。像黄金、水银、硫磺、砒霜,这些都是毒药,道家炼丹吃的毒药很多。像我本身,差不多这几种毒药我都亲自试验过,砒霜我吃过,黄金吃过,硫磺吃过,那是很可怕的,准备吃死了就死了。不过我也很滑头的,每一次吃毒药的时候,把解药先摆在旁边,万一中毒了我就吃解药。所以要研究清楚。
三英八石,黄金这些东西,反正是石头,中药里头普通像云母啊,石膏啊,这些都用了。“乞活何须草木中”,我们要想活,何必靠吃草药呢?西药矿物质很多,中国药草木的很多。“我自炼心还炼骨,心头热血比丹红。”最难治自己的心,思想。这个思想、心的东西,都在老庄的书中。
《庄子》里头好多篇讲生命科学的问题,讲修养,讲学道。可以说,中国的禅宗、密宗都没有超越过它。第七卷的<达生>这一篇,更重要,是真正了解生命重要的关键,你们诸位将来有空慢慢看,最好配合《黄帝内经》去研究。
这位教授昨天提供给我的,现在脑科、脑神经的研究越来越发达。以前研究中医,中医讲脑的中枢神经十二对,向外发展,等于卫星的电脑,要配合二十四气节。脑的中枢神经与气脉有关。气脉的变化与气候很有关系,现在晓得,一个静坐有修养的人,或者修道打坐的,他脑神经起的变化,是可以测验出来的。不过现在科学研究只是做了一个证明,还没有彻底了解生命的本源,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我当年在四川有一个学中医的朋友,非常有趣,我们经常笑他,但是也很佩服他。因为打坐做工夫的一碰到他,就抓你的手,摸一不,他说你今天没有打坐!你今天什么时间坐了一次,他都摸得出来。他很有一套,所以同学们都逃避他。
我带来的这一本《西药药品手册》,我也放在这里,都是全世界的西药,每年出一本。大陆有没有我不知道,台湾有,我每年都有一本。因为我西医的朋友很多,出来了就给我寄来,都很宝贵的。我就想到我们吕松涛“绿谷”,有没有编一本中药的药品手册。中国药的进化是学外国人,我这本只是带来给你们看。尤其现在学中医,也要注意西医,不过不要中医的本行没有搞好,又走西医的路线,两边都不成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医是医 药是药
--------------------------------------------------------------------------------

现在回转来对生命科学《黄帝内经》的研究。最近我听说这本书在学校里是选读的,我非常反对。中国过去读医书的,对于《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等,非要熟读不可。这个读完了以后,再读那些开方子啊,怎么治病啊之类的。我们现在是讲医的理,《内经》里头不谈方子,药是归药。我们乡下人很好的名医只读两本书,那个真是赤脚大夫;一本是《药性赋》,一本是《雷公炮制》。你不要看不起它,我从小看到很多都是懂一点这个,再把成方一背,他就会看病了。我们现在《黄帝内经》是讲医理,医是医,药是药,两个系统。《内经》上,黄帝问的是病理;而雷公是神农时代的人,那是研究药的,所以医药是两条路线。

至于诊断,又是另外一回事。《难经》是关系诊断方面的,也是最难读的,必须要懂《易经》了,而诊断的方法更不同。这些都是我临时想到的。我不是医生,也不懂医药,我自己活到现在,有病时,小病自己吃吃药,大病都是大医师救我的。所以听我的话不要听错了,我只教大家怎么读懂这个书,像研究国文一样。
我们只讲完了《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就是讲修道,以及生命来源,但还没有详细讲。现在有人写一个传真问我,关于上次讲肾跟脑有关联。“天一生水”是“肾”,所以“补肾”的药大部分是“补脑”的,他听错了,就问肾跟脑怎么样?一个大问题,写了几条问我。我一看,我的妈呀,叫妈都不够,我的外婆呀,要答复他的问题,那是长篇大论。问问题很简单,他话没有听清楚,中国医学补肾同补脑有关系,但肾不是脑。你读完了《黄帝内经》,不必问我就有答案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神是什么
--------------------------------------------------------------------------------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刚刚讲完了,是生命的根源,讲肉体生命的。第二篇是<四气调神大论>,先注意题目,注意精、气、神这个“神”。神是一个什么东西?这就要研究了,这是跟脑有关系的,但神不是脑。

也有人讲学佛学密宗的,“精”在两个腰子到前面这一部分;“气”是胸口到喉咙这一部分;“神”在脑,这个对精、气、神的讲法,同现在西医研究脑的科学有些相像。但是精、气、神是不是这样?我认为有问题。如果是假定精、气、神的分类,可以;但并不完全。
我现在要讲的“四气调神”这个“神”,如果你要写博士论文,一切关于中西医与精神有关的神,如西医神经科,精神病、心理病,这些都是与神有关联的。这个神到底是什么东西?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问号啊!所谓“四气调神”里头,就涉及一年四季了。


春天该如何
--------------------------------------------------------------------------------

我们看一下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第一句话不是说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阳历,是讲阴历。这是指春天的三个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
请注意,我们研究东方的医学中医,也必须要了解印度的医学。印度一年只有三季,一季四个月,可是它的医理跟我们差下多,各有长处。我们的藏医用的是印度的医学原理。国家统一以后,有的藏医加上了中国医学的道理,这点需要注意。“春三月”,是春季三个月,根据医学来讲,“发陈”,就是旧的换成新的,陈旧的发散了,变成新的;也就是说生气来了。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我们的身体与天地的气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家的观念讲,人的身体是个小天地,整个的天地只不过一个人身。这是旧的天文科学研究跟人体配合的观点。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下面我们只要念下去,重点的讲。
说到养生,还有一件事告诉大家,《黄帝内经》有个主要的观念,与道家讲的相同,生命重要的是养生,保养;不是卫生。西方文化讲卫生,是消极的。卫是保卫、防御。养生是积极的,把现有的生命再加培养,自己来培养。这里讲的是养生学,不是卫生。但是怎么养生?下面讲到春天应该如何,只不过我们人现在做不到。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早晨起来多运动,我也常常告诉许多学禅的运动家,尤其现在人,学武功的、学禅的,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到公园到树林,打拳练武功。我说你不要命啦!什么意思呢?夜里在公园山林里,吸的都是碳气;因为草木到了夜里放出碳气,早晨起来放的是氧气。结果非要夜里去练不可,真的有意思!这个需要懂得啊!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头发都是绑起来的,最好是散开,给它生长。我们人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秋天也脱毛,动物也春秋二季换毛的。我们身上也是一样,大家没有注意。所以这个时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识精神来了。
“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你们都晓得“秋后算帐”,对不对啊?为什么呢?中国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严
重的,很少当场处理的。判决以后,一定等到秋天处决,就是根据气候时令,因为春天不准杀生,所以“秋后算账”是这样来的。秋天到,该杀头的才会杀头了。以前几千年帝王政策,说春天是不杀的。

所以古人有两话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春天的鸟不准打,因为小鸟正在窝里等着母亲回来喂呢!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这个道理,同气候是有连带关系的。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关于春天养生,是这样一个情形。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1-17 16:0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肝受伤了
--------------------------------------------------------------------------------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就要读古文了,你看它多别扭,讲的什么话!其实是它当时的文字,简单明了,把言语变成文字,浓缩里头的意义而已。这几句话,“逆之则伤肝”,春天是生长的时候,所以叫你头发也打开,心境也要好,什么都好,夜里早一点睡,早晨早一点起来,身体要这样保养,还没有讲到心理状态。

如果违反了这样的生活,肝容易出毛病。春天属木,木主肝。你听到肝出毛病,现在的医学以为自己有癌症了,其实是肝气受伤。“肝气”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中医跟西医不同了。后来西医一来,第一个反对中医,说中医乱讲,说肝在左边,解剖了,肝明明在右边嘛。我现在还承认肝在左边,是指“肝气”;身体的神经交叉的、发动的地方在左边,就是说肝气还是在左边。
所以我们看中医的把脉,心、肝、肾在左边,肺、脾、命门在右边。不是搞错了,没有错,它是讲肝气的来源。气脉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这个网路是这样的。所以你违反了春的自然法则,肝会出问题。我们
发脾气、忧郁的、内向的、受委屈的,都伤肝。后面有关心理方面的,《黄帝内经》都有,心理跟生理要配合研究才好。

春天讲到肝的问题,其实我们整个的气候一个冷、一个热,春天渐渐由寒变成暖和,到火力很强的时候就到了夏天。所以我们中国讲历史只有春秋两个。春秋是最好的,日夜时间持平,二十四节气里面,春分、秋分的时候,可以乱穿衣服。春天气候温暖过了以后,就是热度高了,是夏天来到。
“夏为寒变”,夏天怎么会寒冷呢?这是说夏是寒冷的相对。“奉长者少”,生长的时候少,春天才是万物生的季节。下面马上就讲到夏,现在只提一个纲要。
“四气调神”,就是我们讲“天人合一”,生命与气候中间的变化。我们常常看到中医里讲“邪风”,或者是“邪气”。这个“邪”代表什么?哪有个风是邪的?哪个风是正的?当我们生命健康的时候,本身那个气是正的;不健康的时候,气就是邪的。医学告诉我们:有寒则畏寒。身体里头有寒的,特别怕冷,感觉外面的风冷得不得了,这就叫“邪风”。正、邪是本身的立场加以分别的。


夏天该如何
--------------------------------------------------------------------------------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生夏长,这是讲夏天这三个月当中,“蕃秀”,植物春天种下去,一直成长到夏天,这是最漂亮的时候。夏天“天地气交”,这是古文那么讲,因为我们的生命靠三样东西,日光、空气、水。温暖的地方会生长,寒冷的
地方就是死亡。“万物华实”,所以夏天是生长最重要的时候,万物繁华漂亮。那么,夜里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来。“无厌于日”,“无厌”是什么?不要过分在太阳下面活动,避开一点日晒。

“使志无怒”,在心理的修养上少发脾气,“怒”是发脾气。换一句话说:心理上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使华英成秀”,等于让大地上的万物成长茂盛。“使气得泄”,这里头有个问题啦,夏天怎么叫泄气?这是《易经》讲消息,成长的时候就开始死亡,当你死亡的时候即开始成长,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时候就要完了。
《庄子》内篇告诉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婴儿生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这个婴儿已经比昨天老,三岁的婴儿比一岁老,生生死死很快的在变化。所以《庄子》也引用孔子告诉颜回的四个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无常,你我两个对面走,你过来我过去,两个膀子一靠,已经变了,都不是现实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养自己的意志,“无怒”,阴气就可以发泄出去了。“若所爱在外”,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情绪都喜欢向外面,都喜欢放射出去。“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四气调神”就是讲这一套。没有讲怎么调,只讲什么夜睡早起,什么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调神”的道理;所以它没有讲医学,只讲养生。但是你懂了养生的原则去看病,就看出病因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医病先看相
--------------------------------------------------------------------------------

《黄帝内经》的前面提到过望、闻、问、切,望是眼睛看的,就要晓得看气色了。我们的脸上,春在东方(指左颧骨),夏(指额),秋(指右颧骨),冬(指下巴),中(指鼻子)。肝在春天这一面;夏:心脏;秋,肺;冬,肾脏;中间脾胃。所以我们说,就要懂得看相了。

哎哟,你老兄鼻子这里长一颗痣啊!判断你可能有痔疮,或者是外痔,或者是内痔;因为鼻子中央管脾胃、肠道,属土。所以,学中医的话,这一套先要学会。而且气是气,色是色,气色是两回事。
有人一进来,如果你学过中医气色论,一看已经知道他的问题了。不但如此,还包括了运气问题。如果做生意的话,一脸的黑气,或者发青的气(师指右颧骨),一定倒楣,不但蚀本,最少是手边调不动了。严重一点还打
官司,坐牢。或者反过来,也可以看要升官发财的。气色怎么看呢?里头告诉你,这个色容易看,气你就看不出来了。

学医的时候,要练眼神,我们过去学,也是这么看,要你在人睡着没有亮光时,用蜡烛在脸上一照,不准洗脸就看出来了。这一套学问一大堆。所以学医先学望,眼睛一看已经知道了一半,等到把脉,那是最后的事情了。我刚才讲方位里头的气,我常常告诉年轻学医的,你要懂医学看气色,多去看京戏,京戏有脸谱啊。像那个张飞一出来,这里黑的,额头这里白的,白的代表脑子里头的智慧很高,脾气很大,张飞一定有肝病,又会喝酒,所以一脸黑气。
白面书生脸白,肺一定有问题,可是有脑筋,也有思想。那么演刘备、诸葛亮出来,没有脸谱,不化妆,看起来很平常;庄子说,看起来很平常的最高明。你懂了脸谱,就慢慢去研究气色,学医就懂得“望”了。
至于“闻”呢?听人讲话的声音,表情,已经知道病在哪里了。这是要做工夫去练的。然后再问哪里痛啊,怎么啦,几时发生的等等。如果你懂得的话,看到练过武功的人,他的病就有特点了。
所以有人说,哎哟,我腰脊椎这个地方忽然痛。你要晓得他的职业;他说:“我在工地里头监工。”“哦,你碰到东西啦?”“没有啊。”“你想想!”“哦,有,前几天。”他刚好碰到那个穴道。这就是“问”哦。


相术的奇妙
--------------------------------------------------------------------------------

学医啊,太难学了!医学就是政治家的学问。政治家什么都要懂。望、闻、问,然后才来切脉。切脉还是最后一步了,高明的医师先看相。以前抗战的时候,在湖北四川的边境,碰到一个乡巴佬,蹲在地下作篾。篾字听懂
吗?编竹篓子的那个篾条,现在你们年轻人不懂了,就是蹲在地下编竹篓子。听说这人看相第一流,我有一个朋友,也给他看过,说真灵啊!

抗战时,他在海军,中国的船都被日本沉到长江里了,海军就归到陆军里。他是海军出身的,人家看不起,他说在陆军像个小姨太跟在后面一样的,人家不理我们。我们很无聊,三个海军没有事做,听到这个看相的很高
明,就上山去找他。他蹲在那里眼睛都没有抬,手还在工作。

第一个人给他看,“你很好,你现在大概是少校。” 一下子就说对了。“你,三年以后做文官去了,不会做军人。”果然,这个家伙三年以后去做县长了。第二个一看,“你啊,官到了中校位置,上校都做不到。”我这个朋友是最后一个,他说:“你啊,上将军、总司令。”
这个朋友想我是北方人,又不是黄埔出身,是海军出来的,又不是浙江人,哪里有机会做官?所以听了就笑。但结果怪了,一个真是几年后当县长,另一个家伙他只到中校。他说,等我到了台湾,当了海军总司令,已经是上将了,忽然想起这件事,就叫国防部给我查这个海军出身的人,一报上来有。什么阶级啊?中校。看相说我的准了,当海军总司令,而且做上将。他还是中校,我偏要把他提成上校。(众大笑)
结果啊,他就查了很多资料,报功,说这个人应该升上校,上了几次公文,上面都批不准。最后我发了脾气,说,我一个海军总司令,虽然后来地位更高了,我连升个一级上校都升不上去!马上就公文给他顶上去,结果行
了。发表上校那天,这个中校进医院死了。(众大笑)

为什么讲出来这个?你们作医生的,尤其学中医的,不是靠仪器哦!两个眼睛就是仪器!乱讲一顿,肚子讲饿了,吃饭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第二堂
--------------------------------------------------------------------------------

刚才在吃饭以前乱扯,我不是医生又不是学者,讲话素来乱扯的。由于这一篇是<四气调神大论>说到了“调神”两个字,一下又讲到诊断气色,其实气色在诊断学里非常重要的,也是辨证学的范围。不过气色不是光看脸
上!也要看眼睛,全部身体情况都可以看出来了。

另外,耳朵也有耳针、耳穴,最近还有一个女的来找我,学手针、手纹的,十几年了,很厉害。所以诊断病情很不简单,表面上看这一些是江湖小道,很小的技术,有时候非常有用。香港有一个针灸医生,最近还来一封信,要我写什么序,他是研究舌针的,在舌头上扎针,还治好很多病人。所以讲针灸穴道,我们医学界看起来越来越发展了,也是很奇怪的事情,就看自己有没有智慧来开发了。

阴阳四时的影响

--------------------------------------------------------------------------------
现在我们本篇讲到调神,“四气调神”就是春夏秋冬对于五脏的影响。这篇最后的结论,就讲到气色的问题,如果全篇要讲,今天晚上两个钟头还不够,问题还是在我们中文的底子。
所谓四气调神的大论,这个大字不是说包括很多,而只是个大要而已。再看本篇最后的一段: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个阴阳四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实际上是两个东西;一个冷,一个热。这个要懂得天文,懂得阴阳,因为半年属阴,半年属阳。我们晓得冬至一阳生,讲农历;这个是我们的科学了。你不管这个科学如何,我们现代人尽管说是旧科学,可是你连旧科学都不懂呢!旧科学不懂,却一概推翻,新科学偶然发明一点东
西,就大吵大闹又有新的东西发明了,这才叫迷信!

在逻辑上一件事情搞不清楚,就乱讲,这就是迷信。迷信两个字很难讲,看不清楚就乱判断,就是迷信。
所以讲科学的道理,一年分阴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上次讲过的。我讲个现有的科学大家就了解了。我们这个楼层铺有地热,这是最新的科技,地下的暖气上来。冬天天气很冷,地球的表面冷,这个时候热能向里
面收缩,所以冬天的井水或者太湖里头的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这个水是凉的。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地球的物理。我们的身体,冬天吃火锅,什么都不怕,消化力很强;夏天就不行了,胃是寒的。所以这就是天地阴阳的道理。阴阳两个字是代号,它是古人把科学东西的浓缩;不要因为自己不通,看到阴阳就头昏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二十四节气的道理
--------------------------------------------------------------------------------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一年三百六十天,分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再重复一次,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气,所以一年七十二候,二十四个节气,都有变化。中国的这些科学与医学都是相通的,像季节变化等等,通了以后才知道其中有个原理的。一年来讲,冬至一阳生开始,白天慢慢长起来了。到了夏至一阴生,夏至也叫做长至,白天开始短起来了,这个道理要配合天文。有些科学家随便骂,什么天人合一,他也没有搞清楚;不管他是什么大学者、博士,反正你学识不到不要乱开口,免得人家笑你。所以说,阴阳四时对人影响非常重大。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违反这个原则就生病了,整个地球人类,身体也是一样。顺着这个四时的变化,则不会生病。拿生理医理来讲,“是谓得道”。这个“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守住那个原则、那个法则。道者路也,这是人生的大道,一条路。顺随这个法则生活,你就得道了。
所以“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这是中国道的文化,这里讲“道”就是一个大原则,生命的一个大的法则。圣人就依这个法则来活着,笨人只在心上记住,像一个玉佩一样挂着而已。

先治未病

--------------------------------------------------------------------------------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所以你要懂阴阳四时这个法则,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这个身体。如果违反了就会生病,内在出问题了。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国上古的文化,医道跟政治是一样的,懂得政治的历史上大名家,都懂得医,因为都是医学道理来的。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没有病的时候,有一点不对就先吃药,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经生病再治已经晚了。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样,天下大乱,你来平天下,不算有功劳。能够使国家社会永远不乱,这才是大政治家。看起来没有功劳,其实功劳最大。这几句话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政治和医药的道理是合在一起的,病已经成形而后用药来治,就像是社会已经变乱,再用法律、军事来管理,都不是圣人之道。尤其你们做老板的讲管理学,这也是管理学。他做一个比方,就像临渴凿井,口干了才去挖井。“斗而铸兵”,就要打仗了,才去造武器,这不是迟了吗?这个<四气调神大论>,重点在哪里?全篇诸位自己去研究、去读吧。
昨天我告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发心要读书,他年纪大一点。我说中国字好办,你就看那个字,就会读古书了;有边读边,没有边读中间,这就是中国字。他说想通了;至于说哪一个音准确呢?广东有广东的发音,我们浙江有浙江的发音,北方那个是后来的事,你要做一个学者慢慢来,你要先认得字。
所以你们要多看这些古文,少玩一点电脑,多看一点书,中国字好办的。像这个三点水,一定同流水有关的,虽然不晓得怎么读,意思慢慢也懂了。我不是给你们开玩笑的,这样去努力,再买一部《康熙字典》放在旁边翻一翻,一年以后你就是大学问家了,此其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再说活子时
--------------------------------------------------------------------------------

第二,就是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怎么调整养生,把自己身体怎么搞好这件事。记得上次讲到<上古天真论>时,讲到道家的活子时,有一个同学来问身体上的活子时。我们身体上随时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如果呆板的读书,就不懂这个道理。譬如我们白天工作,夜里睡觉,这是天地的规则,不能违反的。我说这是对的,可是你要有智慧去运用它。像我夜里工作,白天睡觉,现在跟你们讲完课,到十一、二点胡乱吃一点东西,开始工作了,差不多到天亮。昨天夜里到现在只睡两个钟头,我现在还给你们乱扯,感觉是昏头昏脑的。但是你不要看我昏头昏脑,一个小字错了我都已经看到了。那完全违反了一般的法则。为什么能这样呢?是自己利用了生命,把这个原则反过来用。所以子时一阳生,你说年纪大了,阳气没有了,是有方法自己可以调过来的。

好!这样你懂得活子时了,现在《黄帝内经》告诉你一个大道理,大原则,你自己可以调整自己身上的四季,也可以把很不好的变成春天。
讲到这里,我突然又想起来,譬如这个春天,当你现在精神非常好,身体很愉快,这正是你的春天。春天消耗得太过份,马上收缩了,就是秋天,在这个中间你要晓得调整。譬如你们很多人喜欢量血压,我说我一辈子不碰
这个东西。一个外国留学回来的同学,带一个轻便的血压计送我。我己经有二十几个了,都把它送出去了,我不碰的。今天情绪非常高,血压上升了;等一下情绪低沉,也就不会上升;有时候吃饱了,也上升。要是相信这个,你就不要活了。

所以我常说,听医生的话就活不下去了,听律师的话门都不敢出了。人生天地之间,男子汉大丈夫,我们要能指挥天地,把自己身体变过来才是。这也就是四时的道理,自己本身随时有四时,像气候一样的变化。不过你真
要保重自己,先要懂这个原理,自己才能调整得好。如果真调整好了,就是本篇所讲的“圣人行之,愚人佩之”的道理。

你看《黄帝内经》没有跟你讲治病吧!也没有开什么方子;为什么啰啰唆唆讲这些呢?这个就是病理学了,或者讲治病的哲学。把这个把握住了,你做医生就会非常高明。至于药物要仔细去研究,而且遍地是药,看你怎么
去用。



通天的气
--------------------------------------------------------------------------------

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你先把题目弄清楚,我们活着的这个气跟天地相通。问题来了,什么是气?这个是大问题。风是气的根本,什么是风?这就要追问了。所以佛家讲四大,风大、地大、火大、水大,这个大就是一大类。佛学告诉你风是“无色有对”四个字,看不见,没有颜色。我们感觉到风来了,那是你本身反应的感觉,风是无色、无质的。“有对”,是跟你相对的,碰上才知道有风。

整个天地之间都有风,你说到了太空有没有风?有风。那个风是静止的风。假设我们有个真空管,真空管里有没有风?我讲的,有风;只是风潜伏不动了,所以感觉不到。
风的变化叫做气,所以修道、学佛、做工夫说是“修气”,是风的第二层。这个气又是什么?那是风的能量,风本身就是能量,这个能量是变动的。这个气在身体上,我们的呼吸就是风的现象,呼吸一直出入才感觉到鼻孔这两个通道。呼吸不是只有鼻子,全身十万八千毛孔随时都在呼吸,但是没有修养的人不觉得,表面上只晓得鼻子在呼吸。等到鼻子呼吸完全停止了,就是死亡,这是风跟气两个的关系。
佛家讲修链呼吸叫修调息,这就难办了。息是到了身体的内部不呼也不吸,它本身保持一个能量永恒存在,那个叫息。息字的意思就是电充满了,所以《易经》上有两个字叫“消息”,我们使用的时候叫消,宁静下来不使用时,叫休息。休息的意思是充电。
现在讲到<生气通天论>这个题目,我们所有人坐在这里,本身的生命有个生生不已的力量,这一点又要提出来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我常常跟外国的朋友讲,我说你们的文化,现在是科学很进步;你们的宗教、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死人的哲学,那当然包括佛教、道教都一样。你看每个宗教都叫你做好人,死了以后,好人到天堂,坏人下地狱。宗教家对世界的看法是悲惨的,对人生的看法是悲哀的,因为宗教家站在殡仪馆的门口看人生。只有我们中国文化的道家,不站在殡仪馆的门口看,而是站在妇产科门口看。嘻!又出来一个了,又生了一个了,生生不已的。你们西方文化的宗教哲学是站在晚上看,日落西山好可悲。道家是站在早晨看,唉啊!太阳又出来了,生生不已。
实际上,天地之间只有两个作用:一个生,一个死;佛学叫“生灭”,一个有,一个空。中国道家、医学讲生生不已。所以我告诉西方人,据我所了解,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有这个特点,而且中国人敢讲人是可以长生不死的,有方法。有没有人看到长生下死?没有。但是他敢吹这个牛,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牛大”。
现在这一篇就是讲<生气通天论>,我们生命自己有个气化,所以中国道家有句话:“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讲自己这个生命修道成功,可以不死,除非天地毁坏了,你才完了;甚至可以超过天地与日月同寿。只有中国的文化才有这个气派,我们自己讲个笑话,那个牛吹得真大,但是不乱吹。

http://liuxinghua-86.blog.163.com/blog/static/195175652008113110273323/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1-17 16:2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寿命的根本
--------------------------------------------------------------------------------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读这些古书,你们年轻的看得头大了。这个里头又包括数学,都是旧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黄帝提出一个问题来问歧伯,他说从古以来“通天者生之本”,这一句话是说,能够通达
天地宇宙的作用,通达智慧,就是认清楚生命的根本。他自己做了答,“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六合是什么?古代的天地观念,东南西北上下叫六合。还有一个名称,我们中国文学的八方,“八方风雨会中州”,东南西北加上四个角叫八方。印度来的佛教叫十方,东南西北加上四个角再加上下叫十方。所以我们上古文化讲空间叫六合。

“其气九州”,上古夏禹之前把中国地区分九州,不是现在的十几个省。譬如甘肃叫雍州,包括陕西、山西等等。山东叫兖州,那都是古代的地理。为什么他提这个?是拿我们中国的地理比喻自己身体内部。人有九窍代表九
州,头上七个洞,两个眼睛,两个鼻孔,耳朵两个孔,一个嘴巴,下面两个。内部有五脏,有十二气节所走的十二个气,“皆通乎天气”。所以人体的组织同天地的组织差不多一样。现在的人看是址乱扯的,不够科学,可是上
古的科学是这样来的。

“其生五,其气三。”什么是其生五啊?什么是其气三?五是五行,代表了心肝脾肺肾,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其气三,这个气是什么?天气、地气、还有中间的运气。算命的讲你运气妤不好,是说生命之间流动的气。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这里讲五行之气,天地之气,如果你的生活原则违反了它,邪气就上来。假如今天诸位只穿一件背心、一条短裤来,你还是会受凉。天地之气温度下降,你偏要穿得少,所以“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直接影响到寿命。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宇宙之间这个能量是清净的,所以我们要学这个法则,自己的心清净,心平气和,阳气就坚固了。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就是刚才我们再三提到什么叫邪气,那是自己招来的风,不是每一个风都变成你的邪气。譬如现在很多人,尤其我在香港看到最可怕,香港人不知道怎么搞的,夏天冷气开到冬天一样的冷,这些女的又爱漂亮穿短袖进去,我说你不病那才怪。
还有一个朋友臂膀痛,查不出病因。我说你办公室冷气是不是开得很冷,办公桌上面是不是铺玻璃板。他说:“人家说老师有神通,你真有啊!我的办公室你都看到了。”我说你根本没有病,后面吹冷气,两个手放在玻
璃板上办公一天,就是这个道理,邪气来了。我说你以后在办公桌上铺一块布毯,后面冷气调好就好了,也不要吃药,就是刚才讲的这个道理。

所以贼风也就是邪风,你自己招的,这是不适应环境造成的。现在叫环保,我们这个生命也要顾及环境的影响,就是我们生命的环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阳气 元气
--------------------------------------------------------------------------------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这里讲圣人是得道的人,所以得道的人传精神,这个“传”是保持自己的精神。 “服天气”,服就是服从,不要违反,服从这个天气而通神明,自然精神头脑清楚,这是神明。我们中国人有时候讲鬼啊,神啊,叫做神明,实际上神明是你自己精神灵光,通窍。如果违反了这个,“内闭九窍”,鼻子不通了,耳朵气也不通了;“外壅肌肉”,人也僵硬了,血压也高起来了;“卫气散解”,你自己保卫你生命的这一股气就散开了,起不了作用了。这叫做“自伤”,自己伤了本身的元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像上天太阳一样,如果你的阳气自己搞得不好,就短命了。我记得还有一个算法,在<金匮真言论>、<阴阳别论篇>、<平人气象论>、<三部九候论>这几篇里。所谓阳
气是什么?欢喜就是阳气,高兴就是阳气。《老子》里头讲得很明白,我就跟你们拉开来讲,《老子》里头说明,婴儿睡觉的时候,到某一个时候,尤其男婴,他那个小便部位就翘起来,因为精神够了。当然有时候是屙尿,有
时候不一定是屙尿。老子告诉你小孩那个翘起来,他说那是阳气来了,那个时候没有性欲的观念,人长大了,男女都一样,男性呢?老子说朘作;女性呢?乳房发胀。同一个道理,一个阴一个阳,单的谓之阳,双的谓之阴,这
叫阳气发动,这个修道的也叫活子时。

等到十几岁,有了性的观念以后,这个阳气一来,闯祸了,叫做猛虎下山,要吃人了。所以道家要降龙伏虎,这个老虎你永远抓不住的。而且这个老虎很厉害,《西游记》上孙悟空那个棒子就是这个东西变的,本来这个东
西是海底的神针,挂在那里没有用,一下子立了起来,大闹天宫就下得了了。这是阳气的道理,有形有相的。所以你本身精神好阳气多,懂得修持修练的人,身体越来越好。阳气若天与日,失其所就短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禅七日-生命的微笑
















01本师成道与打七
02生命科学及死亡过程
03中阴和入胎
04住胎与成长
05七支坐法
06坐上体操与入定方法
07入定福德智慧
08安那般那及重要性、六妙门、悟和修
09龙树菩萨及5部概论
10天界与定境分析
11止观六妙门安那般那详讲与定境
12胡床与罗什法师
13四禅与气脉
14般舟三昧与气脉
15韩愈李翱张商英
16张商英开悟与安那般那科学与宗教等
17达磨四句与杂谈
18德山禅师与·曾参悟道
19马祖及朱元璋
20灵光独耀四偈和野狐禅
21一二禅境界及天王悟、见惑
22见思惑、见取见、戒禁取见
23禅定和结使与修行方法,三四禅境界等
24八定的修持与五盖等
25达磨祖师到中国传法
26参话头与圆觉经偈
27解悟证悟克勤禅师与圣士师等
28月溪法师和峨眉山闭关楞伽经
29轻安和静坐经验
30光厚和尚和洪部长
31唯识和中观
32中观与八识
33梦与现量比量非量
34密宗修法及唱念
35念佛方法及八识颂等
36楞严经及洪医师报告和大愚法师
37楞严经真心
38楞严经真心及世界成立
39楞严经总结
40教育和希望
附一








佛说的经典最重要,论,是佛的弟子们,这些菩萨与尊者们,根据佛法的修持的著作。有些论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还是菩萨们,是尊者们的著作,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亲口所讲的原著。所以学佛,




第一注意依经不依论。第二依法不依人


以佛法佛说的佛经的所讲的佛法为标准。真正学佛,所以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以佛所说的,这个留下来的记录,那叫做经典。经典是我们后人尊称它,实际上每一本佛经,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对话的讨论集,或者是这个菩萨提出问题啰,或者那个弟子提出问题啰,譬如大家都知道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为主体所提的问题,这种对话的记录下来,后世叫做经典。那么这一种经典就叫做佛法。所以佛法,法字的意思,佛法这个法字的意思包括什么呢?一切事,事实。一切理,一切道理。一切事,一切理,综合拢来就叫做法。什么叫一切事呢?譬如我们学禅打坐作功夫这是一个事实,等于我们普通讲中国话叫功夫,功夫就是一个事实,那不是理论能够讲的,譬如,两个腿能不能盘的起来,那是一个事实,所以事跟理配合起来这叫做法,就是佛法的法,不是普通法律那个法,所以依佛法不依人。老和尚故意捧我,什么善知识,老和尚话也靠不住,你们不要听,我更不是善知识,他是客气话。不要因为人的关系,要真正以真理为依归,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只有佛经里还有差别,有些佛经是不了义的经典。什么叫不了义?不彻底的,不究竟的。有些佛经是究竟。所以要依了义,彻底,了就是彻底。不依不了义,有些小乘的经典,甚至后世还有伪造的经典,靠不住的。但是诸位听了以后不要认为靠不住,看都不看,都要看,你看了知道那个是不对的。所以譬如有些人讲这是外道,我说你学过没有。外道我怎么学它。那你怎么晓得他是外不外呢?你知道了,才知道这个是外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皇帝不当,跑去做和尚,出家了。他前面十二年,八、九年学的都是外道,因为他经过外道的修持了,晓得一切皆非,都不对了,不是正法,因此才在菩提树下,自己悟道的,这个是正法。现在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顺便带到告诉大家这个观念。






第四句话依智不依识。


真正学佛学道,要靠高度的智慧,不是靠脑筋,或者是读的书、常识与思想来的。譬如大家都学佛都晓得四大皆空,我常常说你肚子饿了,不要吃饭,看你空得了不,你就空不了。你说四大皆空嘛,天冷了,不要穿衣服,不怕冷你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都知道四大皆空,这些佛学一听了都会了,尤其大家,我常常说一个笑话,诸位不要见怪,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2-5 08:4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12:56 , Processed in 0.04073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