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7-12-3
|
|
转帖 不针对当前股市
阅读历史之--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内幕曝光
由 墨淡香浓 发表在 香雪原创文学网 lgxx.com.cn
发表时间: 2008-2-23 23:01:26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 这个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以他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从5月开始对泰铢发动了攻击。并推翻了这个多米诺骨牌。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价狂跌;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三小龙也难逃此劫。刚刚回归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纽约道•琼斯指数、伦敦和东京的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泥潭。
索罗斯血洗东南亚
1997年1月,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吃柿子挑软的拿,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者开始大举沽售泰铢,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者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 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但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者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限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大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又入索罗斯的视线之内。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者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者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一跌再跌。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港币保卫战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10月风暴过后,又是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狂妄地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索罗斯联同其他财力雄厚的“金融大鳄”三度冲击在香港奉行的联系汇率制。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同时在股市抛售股票来压低恒生指数,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
在国际抄家的猛烈冲击下,恒生指数在8月中旬跌至6600点,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近2万亿港元!同时,港元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各大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条挤兑的人龙,这是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遇到的情况。
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暴跌,香港楼市也遭受重创一路下跌,到2003年非典时期累计跌幅已达65%,一下子退回到10年前的水平。在这次的经济寒潮中,受伤最重的是置业者。楼价大跌,令不少业主变成“负翁”,炒楼失败破产,甚至有人跳楼自杀。一位投资者1997年高峰期以400万港元买了套房子,2001年把房子卖掉后,仍然欠银行100多万港元贷款和利息。
据粗略统计,亚洲金融危机中,港人财富蒸发了2.2万亿港元,(主要是在地产市场),平均每个(房产)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17万人。
受到“负财富效应”的影响,投资和消费急速萎缩,香港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不少公司或倒闭,或裁员,令香港失业率上升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香港经济笼罩在一片愁云下。
虽然香港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金融大鳄们嚣张气焰在香港却遭到顽强的抗击。当时执掌香港特区ZF财政大权的曾荫权,开始动用港币与国际炒家搏杀。从1998年8月14日起,香港ZF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蚀本,知难而退。
1998年8月初,炒家们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5日,炒家们一天内抛售了200多亿元港币。香港金管局运用ZF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令炒家们大失所望。
6日,炒家又抛售港币200多亿元,金管局再出新招,不仅如数吸纳,还将美元购进的港币存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维持稳定同业拆息率。
7日,港元阻击战与保卫战进入第3天。国际炒家继续抛售,金管局照例买进。港股维持在7000点以上大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天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
14日一开市,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亿港元入市。
8月24日,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港府再次主动出击,动用50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点,收盘于7845点。
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ZF摆出决战姿态。
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在曾荫权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
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
索罗斯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ZF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ZF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ZF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香港ZF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目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
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ZF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ZF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ZF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
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汉*舆论?】),大肆攻击香港ZF “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ZF及中央ZF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ZF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ZF、向市民们交代?
来源:《凤凰周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