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放大效应--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飞翔的鱼鱼鱼
浏览:3427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公开信息显示,AIG的主体保险业务处于相对正常,数位监管者都表示目前集团的偿付能力是充足的,真正的危机来自于一系列信用违约交换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流动性缺乏导致的额外信贷成本。
如果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是AIG危机的源头,那么,流动性危机就是目前最实质性的危害。一家国内保险公司人士认为,金融衍生品从本质上来看,带来的是一定的资产损失及借贷的困难,从财务实力上看,对于资产上千亿的AIG本身影响极其有限。换句话说,间接损失远大于直接损失。
评级放大效应反思
与次贷危机相比,对AIG构成致命打击的更像是几家评级机构接连大幅下调其信用评级,致其融资成本不断攀升。
刚刚过去的9月16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先后下调困境中的AIG的信用评级。伴随降级消息,AIG股价继续暴跌,周二收于3美元。无独有偶,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后时刻,评级的下调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用评级,作为投资人、交易对手常用的信用指标,在是次波及整个美国的危机中产生的作用值得业界深思。
一位保险分析师告诉记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少国际保险公司用信用评级作为一个竞争优势,利用第三方的评估指标,体现自身的财务可信度。
“作为保险行业未来监管标杆的欧洲Solvency II框架,也被建议运用信用评级作为三大监管支柱之一。不少国内保险公司,把获取国际信用评级作为挑选交易伙伴及实施出去战略的重要考量之一。”他说。
是次AIG危机,正凸现了过去不曾被人足够重视的一些问题。
首先,信用评级公司并非先知。评级公司也是基于对现有信息的分析,对未来的可能性作出一定的判断,在一个相对透明的市场环境下,依据报表数据和数学模型得出的结论同样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限制。
其次,信用评级公司的观点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几天或者一周,多达几个等级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对信用评级应慎用,特别在一些相对长期的业务和投资领域。
最重要的是,该分析师续称,目前的问题是,市场过度依赖信用评级对投资者、交易对手信心的放大作用。结果,在公司资本雄厚时,评级及评级的提升将有助于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当公司业务发展遇上困难时,信用评级可能同样放大这些因素,造成“业务进一步受困,进而引发评级继续下调,致业务更大幅度受困”的恶性循环。
“例如本次的评级危机,按照AIG自己的估算,每个级别的评级下调,单单信用违约交换一项,就可能给AIG带来额外的133亿美元额外成本或损失。如果进一步的评级下调发生,而引发客户取消合约风潮,可能直接动摇本身稳定的核心保险业务,完成了从投资风险到系统风险的衍变。这样的教训不得不让我们提起重视。”该分析师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