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木啥木啥

[大盘交流] ★★★8月7日实战看盘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这么多人啊.人气还在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8-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才表示热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木开贴要顶:*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8-8-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贷放松仍未改变政策从紧趋势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 沈明高    [08-06 15:13]     共有 0 条点评

信贷政策松动能否精确定位,达到预期效果,仍然有不确定性

  【《财经网》专稿/首席经济学家 沈明高】信贷控制的松动,已经成为继出口退税部分回调之后,宏观政策微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财经》记者向众多大型银行和监管人士处了解的情况,7月底央行已经同意全国性商业银行下半年贷款规模增加5%。这比市场原先预期的4000亿元要少,显示出央行“继续从紧,适度调整”的货币政策取向。
  跟去年不同的是,去年信贷增长是“前高后低”,而今年信贷控制的“前紧”为“后松”创造了条件。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4.1%,较去年同期的16.5%下降了2.4个百分点。
  不过,信贷放松仍然没有改变政策从紧的趋势。虽然央行今年年初没有公布信贷控制的基本目标,一般认为,今年原定的信贷控制目标为3.6万亿元,即与去年的增量持平,那么今年的信贷增速应为13.9%。
  假设全年平均上调5%(国有银行的贷款占比约为70%),约增加1800亿元。如果此假设为真,今年的信贷增长将达到14.6%,仍低于去年16.1%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实际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按照原来的控制目标,下半年新增贷款只有1.2万亿元。信贷放松,实际使得下半年可贷资金增加了15%。
  过去的经验表明,信贷增长的速度一般会与名义GDP的增速相当或略快。假设今年真实GDP增长10%,CPI在7%,名义GDP增长大约会达到17%,比政策放松后信贷14.6%增长仍然快2.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去年名义GDP增长17.7%,信贷增加了16.1%,信贷环境略为宽松一些。
  与以往的宏观调控一样,本轮调控的基本假设是,外部环境是相对稳定的。然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和高油价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滑坡,最近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放慢迹象也越来越明显,新兴市场经济受高通胀困扰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在外需放慢趋势之下,国内调控政策的松动应在意料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策的弹性。
  然而,信贷政策的松动能否精确定位,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有不确定性。
  首先,金融机构的平均存贷比水平持续下降,到今年6月降到了65.2%的新低,但中小银行仍然有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可能。在全国大约2.4万个县级信用联社(或合作银行)中,有约1.4万个联社仍然实行年初14%的存款准备金要求,这有助于缓解这些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除非将这一政策扩大,否则,其他没有享受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的中小金融机构,将有可能面临可贷资金匮乏的窘境。最近人民币升值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贬值,这意味着市场的人民币流动性有所改善。
  其次,存在着地方政府项目挤占银行贷款的可能性。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大幅缩水,而原来的一些地方建设项目却是按照土地收入高增长来安排的。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开支却呈刚性增长。这使得受地方政府影响较大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的贷款有可能向地方政府支持的一些项目倾斜,挤出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第三,信贷政策调整的效果还有赖于金融机构的效率。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后果是,由于投资者对风险溢价要求的提高,出现了金融机构“惜贷”的现象,从而出现信用紧张。当中国经济放慢、市场信用风险提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一个正常反应应该也是“惜贷”。事实上,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没有完全用足已有的信贷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谨慎态度。但是,信贷政策的放松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金融机构反向操作,希望通过银行救助企业的方式来防止企业倒闭,以达到稳定经济和就业的目的。一些企业也有可能趁机向银行要求更多的贷款。因此,银行能否坚持商业的原则,在新增贷款的使用上谨慎筛选高质量的客户,关系到未来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
  最后,过分依赖信贷政策干预经济,银行有可能不得不承受经济放慢和结构调整的风险。这一轮的经济放慢与结构调整重叠,如果外部经济疲态不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结构调整的压力将会持续下去,甚至有继续升高的可能。避免银行单独承担结构调整风险的惟一办法是,发展公司债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在结构调整中,企业破产在所难免,鼓励企业并购则可以减少转型痛苦,公司债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并购提供长期融资平台,还可以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优胜劣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8-8-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通胀与众不同吗? 汪涛    [08-04 12:33]     共有 1 条点评

CPI通胀正在、且将持续放缓,但PPI通胀持续上扬。预计政府将基本维持现有货币政策基调,在近期内继续实行价格管制

  【《财经网》专栏/专栏作家 汪涛】在全球通胀升温的背景下,中国的CPI通胀却在放缓。这是一个持续性趋势的开始,还是价格管制的结果?不断增强的上游价格压力是否会很快传导,导致更高的CPI通胀?中国是否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是能够避免其他很多国家正在面临的痛苦调整?
中国的通胀为什么会放缓?
  是什么造成中国的总体消费者价格通胀率下降?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一下降趋势将在未来数月中延续?
  简单说来,食品价格的增长,特别是猪肉和蔬菜的价格,正在放缓;能源在CPI构成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很多;中国可以继续隔离国内的粮食和石油价格,使之免受国际价格的全面冲击。故此,我们认为,2008年底,中国的通胀率将回落到5.5%左右的水平,2009年的平均水平将保持在5%-5.5%。
  首先,在食品价格方面,与很多新兴市场当前面临的处境相似,中国近期通胀的主要推动力,也是食品价格上涨。去年夏天,随着猪肉价格突然暴涨,中国的总体CPI通胀率在几个月内就从一年3%的水平升至6%以上。
  与很多其他经济体不同,中国食品价格上涨,更多是受国内因素而非国际因素的推动(当然后者也起作用)。
  国际上,能源价格上涨不仅推高化肥价格和运输成本,而且导致诸如生物燃料补贴的能源政策,直接造成玉米和相关产品(如大豆和植物油)的价格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和大豆油进口国,这就意味着,食用油和动物饲料价格会出现大幅上涨。中国国内生物乙醇的生产在2007年受到限制,就是因为它可能会大幅推高国内的粮食价格。
  而在国内因素方面,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存在三个重要原因。首先,2005年-2006年的猪肉和家禽产品的价格大幅下滑,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养猪和养家禽的经济动力下降,导致2007年供应下降。其次,蓝耳病也在2007年初造成生猪存栏数锐减。实际上,猪肉价格暴涨并不是因为某些人所说的中国人开始消费更多肉制品,而是因为产量下降。第三,2008年初的严重雪灾和雨雪天气造成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社会生活瘫痪,农作物被毁,交通受阻。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2月急速上扬,并在高位维持了数月之久。
  上述因素中,有一部分仍然存在,并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国际能源价格自2007年中期以来几乎翻倍,并很可能继续保持高位;2007年美国粮食制造的乙醇产量增长了33%,2008年继续增长;并且,即使油价下跌,发达经济体发展生物燃料的政策也不太可能发生变化。所有这些都可能意味着,国际食品价格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高位,从而继续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
  不过,部分国内通胀因素已经开始弱化。受价格上涨以及政府疾控措施的影响,生猪存栏数已开始恢复。虽然猪肉产量并未完全恢复,但肉价已在高位稳定下来。自初夏以来,蔬菜价格趋于稳定,某些地区甚至开始下降。这表明,猪肉和蔬菜价格对总体CPI通胀上升的影响已下降,在未来数月内,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其次,尽管非食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仍在上涨,但由于燃料以及其他能源商品在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未来数月内,其上涨压力将被食品价格增速放缓充分抵消。食品在中国的消费篮子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而燃料所占比例低于3%(全部能源消费的占比要高一些)。我们估计,仅猪肉一项占中国总的消费构成中的比例就达6%左右。考虑到猪肉价格在推高总体CPI通胀水平中的突出作用,一旦稳定下来,对降低通胀水平的作用也将十分显著。
  燃料和能源所占的比例之低,看上去难以置信。不过,与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汽车拥有率约50%,能源占消费构成的比例约10%),中国的汽车拥有率刚刚超过2%。此外,中国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居住在没有取暖或制冷设施的房屋里。
  当然,最后一点,中国国内价格没有涨至应该的水平,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不允许国内能源价格与国际价格保持同步上涨。通过要求国有石油公司从上游收入中交叉补贴石油产品价格,并承担价格补贴的大部分负担,中国大体上能够抵御(但未完全抵御,因为中国会阶段性地上调价格)全球油价走高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同时产生过多的直接财政成本。这也意味着,纯粹从财政角度看,中国还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油价补贴。
  另外,中国在粮食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至少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通过限制出口,来抵御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
真实通胀压力是否仍在增加?
  大家经常关心的问题,包括价格管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PPI升高、以及工资成本趋势对CPI通胀的影响。这些的确是我们在对通胀展望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由于中国对部分价格实行管制或管理,深层次的真实通胀压力很可能比总体CPI通胀表现出来的高。近几个月宏观调控越来越依赖于价格管制的趋势,使经济承受的真实压力更难以判断,尽管价格管制并不像某些人认为得那么普遍。
  除了公用事业和公共交通(这两个领域的价格通常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严格的监管),近年来,中国实行价格管制的地方并不多。而从2008年初起,随着食品价格暴涨,以及春节前后严重的雪灾推高通胀预期并导致部分囤货行为,一波管制措施开始出台。这些针对食品,尤其是粮食相关产品、肉类、食用油和乳制品的价格管制措施,主要是为控制价格调整过程,以避免价格上涨升级,而并非彻底冻结价格。因此,相应食品价格在管制期内也出现上扬。
  对石油产品的价格补贴力度很大,但取消补贴对CPI的影响并不会像某些人想像得那么大。过去一年中,国内、外价格差距有所拉大。全球原油价格翻番,而中国的油品价格仅仅上涨了25%左右(包括了6月的提价)。我们估计,国内石油产品价格对应的原油进口平价为90美元一桶。这意味着,如果全面放开,石油产品价格最多可以上扬40%-50%。不过,燃料在中国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极小,即使出现上述价格上涨,对总体CPI的影响也不足1.5个百分点。当然,第二轮影响将会大些。无论如何,同等条件下,猪肉价格(几乎已经翻番,在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约6%)的稳定仍将能充分抵消燃料价格的上涨。
  此外,由于全球油价的走势和持续时间均存在变数,加之高企的总体通胀水平,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对石油产品价格只会作出逐步调整。如上所述,从财政角度看,中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维持补贴政策。
  相形之下,近期对电煤价格的冻结、以及对电价的持续管制可能就难以为继。可能出现的上调将进一步推高上游价格压力。很难想像只对一种煤炭的价格实行管制,而该市场上其他产品实行自由交易,而且价格已然飞涨。此外,负经济激励已经使得入夏之后的煤电紧缺隐约可见。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认为,真实的价格压力可能被严重低估,而价格管制可能导致对未来调价的预期、造成囤货行为。
  即使如此,未来煤电涨价更多地会影响PPI而非CPI。的确,中国的电价体系极为复杂多变,且受到严格管理,这一点与其他很多大国可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通常工业用电的价格低于市场价,并得到当地政府补贴。同时,政府有能力并且很可能会防止民用电价上涨过快,以保护低收入阶层。
  PPI通胀水平上扬为什么还没有推高CPI?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尽管CPI开始放缓,但PPI通胀水平持续上扬。历史上,PPI(也包括食品类产品)——尤其是其中的生产资料部分(包括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率远高于CPI。在CPI通胀水平已经开始下滑的情况下,PPI和大宗商品价格经常不断爬高,而且对CPI似乎没有明显的影响。
  出现上述现象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投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上涨并没有传导到工业制成品以及(更重要的)消费品价格上。如图1所示,PPI构成中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仅在最近几年中持续增长。竞争激烈的耐用消费品(我们认为最直接地将工业原料成本联系到消费品价格的领域)虽然可能很快止跌,但还处在价格下跌的通道中。持续的上游价格压力可能会推高耐用消费品价格,不过出口需求走软可能会削弱制造商转嫁高价的能力。
  
图1: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消费品通缩或将结束

资料来源:CEIC、瑞银估算                 
  如何看待工资成本的上升?
  根据官方数据,近几年来名义工资成本快速增长,近几个月似乎出现加速上扬态势。然而,我们的估算显示,至少到最近,制造业生产率的快速增长都充分抵消了工资成本的上升。今后,工资成本的持续加速上扬将是未来通胀问题的一个因素。
  不过,中国与部分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中国没有一个推动通胀和工资螺旋上升的强大机制。中国的集体工资议价能力较弱,尤其是与一些前计划经济国家相比。由于中国以前没有发生过频繁而持久的通胀,因此,既没有工资指数化的做法,也没有对此做法的强烈预期。
中国是否无需紧缩货币政策,也不需要针对全球通胀而调整?
  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如果想到的是对抗通胀时典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那么,中国在近期内可能无需提高利率。短期内,由于总体CPI通胀压力减缓、中国能继续保持国内粮食价格不受国际价格影响、并且中国不具有会导致工资/通胀螺旋上升的强大的集体工资议价机制,因此,与一些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迫切性并不强。另外,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更多通过数量工具来实施,比如,2007年底以来,通过执行信贷额度来实现信贷增速的下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放松货币政策。并且,流动性管理也需要强化。虽然近期CPI通胀水平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而非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直接结果,但经济体系中不断积累的流动性使抑制通胀更为困难。即使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尽全力对冲,不断大规模流入的外汇还是持续创造着流动性,并使利率维持在低位。甚至在当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也迫使政府依靠定量和行政手段控制银行借贷。流动性管理的任何放松都只会加剧业已存在的危险,从而可能损及信贷控制的有效性,并造成资产或商品价格的上涨。
  未来,在全球通胀和相对价格调整的大环境中,中国面临着价格上行压力。国内外能源价差仍然偏大。即便国内粮食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其价格越来越低于国际粮价。即使国内市场与境外的价格隔离能在一段时间内收效,缺乏产粮积极性也会导致产量减少和粮价上涨;同时,上游价格的上涨最终还是可能传导至更高的消费品价格。
  当前抑制总体通胀进一步上扬的措施也会令经济付出代价。只要价格管制措施存在,它们就会扭曲市场信号,在中期内造成资源配置不当和产业结构失衡。价格管制造成的负经济激励阻碍了供应增长,并且已经导致了部分行业的短缺。短缺将在短期内造成经济行为放缓,效果与宏观政策从紧一样,但方式更为粗暴。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短缺会造成日后价格上调的幅度超出原先价格管制试图控制的范围。无论是何种情况,当前受益于价格管制的下游产业,都可能因为短缺带来的资源紧张或日后价格向上调整而面临调整。
  最后,即使是外生的通胀(这一点还有争议),也必然带来调整。考虑到中国当前通胀状况的不同,以及现有的政策工具,中国也许能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不马上提高利率或采取更从紧的宏观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全球通胀或能源和资源的相对价格变化,中国经济还是不能避免地要作出调整。
  由此,我们认为,政府很可能采取下列政策措施以应对近期的通胀问题和中期的结构性压力:在近期内继续实行价格管制,但一旦食品价格涨幅下降更加明显,将会逐步放开能源价格;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即继续对冲外汇流入,但不提高利率;可能针对特定行业放松财政政策和信贷控制,但对银行体系整体贷款水平的控制仍相对从紧;逐步提高资源税,并利用能源和环境法规对需求实施管理。■
  
  作者为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8-8-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沪指尾盘连续四日“反维稳”
《财经》实习记者 张曼 王晓璐    [08-06 16:30]     共有 0 条点评

没有实质性政策措施出台,市场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向上还是向下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张曼 王晓璐】奥运月前4个交易日的尾盘表现已使维稳“口号化”。
  8月6日,受油价下跌和美股大涨的影响,A股市场早盘高开。但由于钢铁、煤炭等板块杀跌,股指迅速下行。不过今日权重股走稳,护住大盘。加上尾盘急升,沪指收阳。
  分析师们表示近几日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机构不敢大幅做空。
  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认为,没有实质性政策措施出台,市场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知道应该向上还是向下。
  张刚分析说,从市场自身因素来看,股市应该成下行趋势,但是考虑舆论导向,机构不敢大幅做空。
  虽然今日大部分时间沪指高于昨日收盘,但天相投资顾问分析师吴峰认为,市场上扬属于技术性反弹,而非市场层面有所好转,这种反弹不会持续太久。
  截至收盘,沪指上涨1.06%,收于2719.37点;深指下跌0.36%,收于9047.14点;沪深两市总成交量为638.28亿元。
  申银万国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因为观望情绪浓厚,最近股市成交量必然走低。
  板块方面,信贷放松消息依旧在发挥作用,提振银行股走强,金融股护盘动作明显。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上涨2.75%,中国人寿(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28)上涨3.94%。
  其他权重股走势也强于大盘,中国石化(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8)和中国石油(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分别上涨3.12%和1.29%。
  国泰君安分析师翟鹏评价说,利好消息导致的上涨效应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目前电力短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使得投资者对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担忧。
  此外,今日地产股、煤化工、钢铁、电力等争议类板块跌幅靠前。
  据煤炭行业人士介绍,煤炭企业的出厂价格大多是去年年底签订的合同价,目前行业利润增长空间很少。他认为,油价下跌和价格管制取消无明确时间表,使市场看淡煤炭行业前景。
  张刚认为,8月份超过2000亿元的股票解禁,也使股市很难抬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如果“大小非”暂时不减持,市场将维持弱势震荡;如果“大小非”减持,则会导致市场暴跌。如果再有大盘新股上市,市场资金压力会更大。
  8月6日,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2.84%,恒生指数下跌2.5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前,荡也荡不下来,奥运后,拉,可能也拉不上去!!: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8-8-6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MACD论坛,我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到这里的人生百态,从04年11月26日开始一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这里上演人性的疯狂和人性的脆弱,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998点那天,实战看盘版被恐慌绝望贴扫了几版,技术分析版和证券学习中心版也好不到那里去,基本分析资料交流版比较冷静,我想应该是苏州话梅版主管理较严的缘故,这天下午三点半,我关掉电脑独自到河堤上散步,迎着午后猛烈的阳光,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绝对不要像MACD论坛那些人那样,股市很残忍,你是个菜鸟,你必须学习怎么生存”这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心里写下了一句话:“绝望的时候要看到希望,高兴的时候不要忘记戒备。”
——引自精华帖《 人生在孤独中静静地流逝---读胶版的股民生活调查贴有感》,作者:静静地流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08-8-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低补:*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08-8-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兄弟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 *: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mad: :mad: :*9*: :*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8-8-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老木又在发空头支票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 天

发表于 2008-8-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 天

发表于 2008-8-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LZ,都几点啦,快上菜吧!:*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想领果果!!!:*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73 天

发表于 2008-8-6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开实盘都挺早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美股的情况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7 19:15 , Processed in 0.03769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