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学与调研(2009-08-20 20:25:30)
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去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只把选股当做一门科学的家伙,往往会过于迷信数量分析,整天钻研在一大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不出来,根本不可能投资成功。如果仅仅依靠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就能准确预测未来股价的话,那么数学家与会计师就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你看看看世界富豪排行榜,怎么连一个也没有呢?
过于迷信数量分析会形成误导,这种危害早已广为人知。最早的事例可以追溯到哪位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他只顾得沉迷于分析计算天上的星相,结果忘了看脚下而摔到在泥坑里。
另一方面,只把选股当作一门艺术,也同样根本不可能取得投资成功。我这里所指的艺术,是指直觉、感性以及艺术家们十分青睐的右脑活动。用艺术家的观点来看,寻找赚钱的投资机会需要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并且要追寻这种灵感行事。投资人有了这种灵感就能赚钱,投资人没有这种灵感就只能赔钱。既然投资只是一门艺术,基本面研究根本无用。
那些迷信选股只是一门艺术的投资者,完全忽视研究基本面,因此简直是在“玩”股票,结果只能玩火烧身,赔的钱越来越多。然而他们却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基本面研究,反而认为是自己还没有找到那种艺术般的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选股诀窍。他们最喜欢给自己投资赔钱找的借口之一是:“股票如女人,永远猜不透”。这句话对女人和对股票都不公正。
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我有一个安装了科特龙软件的电脑,但不是许多基金经理都使用的那种新型电脑系统,这种系统能够为你提供华尔街每一位分析师对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能够绘制精美的技术分析图表,据我所知这种电脑的高性能完全可以和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玩战争游戏,可以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鲍比·费希尔下棋。
专注的投资者往往忽视调查研究。他们更多的是想方设法购买各种信息服务系统,如Bridge、Shark、Bloomberg以及路透社信息等。从而能够让自己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他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动向,可是他们本来应该自己花时间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自己不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自己的基本面分析,拥有再多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也没有用。相信我,沃伦·巴菲特从来不用这些玩意儿。
————摘自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第七章
[ 本帖最后由 愚睿 于 2009-8-20 20:4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