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愚睿

@@@大盘连环画图表分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8-9-1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好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8-9-1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学习老巴 于 2008-9-18 15:40 发表
转一个可笑的事件这是2008年7月的内容:
合格率95% 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步入高质量时代
中经网(www.cei.gov.cn) 2008-07-08 08:55

  国家质监总局近日公布的中国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抽查公告显示,抽检的6
0家企业生产的60种产品,合格率达到95%,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水平比2
006年产品抽样合格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

  "婴幼儿奶粉质量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经过2004年毒奶粉事件以后,政府
加强了婴幼儿奶粉质量的监管工作。"中国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 质量抽查的结果,标志着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已步入高标
准质量体系时代。

  中国婴幼儿年需30万吨奶粉

  据业内人士介绍,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
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拥有庞大的
新生儿数量(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新出生1700万婴儿),让中
国成为目前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婴幼儿奶粉消费大国。

  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婴幼儿奶粉每年复合增长率在30%
左右,2004年市场容量为70亿元;2006年增长到110亿元;2007年
市场销售增长了27%,整体市场容量已高达140亿元。据行业机构预计,从现在
开始的今后3-5年内,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会持续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有
专业人士估计说,与此同时,高端婴幼儿奶粉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至50
%,市场容量约为50亿元。

  洋品牌更受青睐

  长期以来,国内庞大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一直为国外品牌所垄断。特别在高端市场
,洋品牌占据绝对的优势。雅培、雀巢、惠氏、多美滋等国外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高
达80%-90%。

  "目前市场上的婴儿奶粉价格,国外品牌比国内的本土品牌高3到4倍。"一位
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说,尽管洋品牌价格高,但其在专家和消费者心目中依然占据着
"主角"地位。AC尼尔森公司曾做过一项国内医务人员对奶粉品牌认知与认可度的
调查显示,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的主要大中型医
院儿科及产科医生的专家,有八成以上选择了雅培、雀巢、惠氏、美赞臣、多美滋等
国外品牌的奶粉,而选择国内品牌的却不到两成。

  "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洋品牌一般生产历史都比较长,在国际上也有
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在心理上对洋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度;另外,现代家庭独生子
女多,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许多家长都是全力保证其健康的,自然舍得在奶粉上花
钱。"王怀宝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奶粉质量取决于什么

  诸多世界领先的婴儿奶粉品牌都有药厂背景,原研发力量很强。雅培奶粉就很具
有典型性。

  美国雅培制药厂是一家国际性、多元化的医疗保健产品公司,雅培的医疗保健产
品及服务主要包括医药、营养产品、医院用品及诊断用品,其中营养产品包括婴儿奶
粉、儿童及成人医疗营养品及管饲仪器用具。

  "雅培婴儿奶粉从配方设计开始就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实验。无论在建厂选址,还
是进行生产和配送等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都十分严格。雅培一直坚持所有产品均执
行严格的政府和行业标准及质量控制。雅培海外的生产工厂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制药
行业的GMP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工厂的质量和环境管理系统也获得了ISO认证,
食品管理系统获得了HACCP认证,从而确保每一批婴儿配方奶粉成品的质量达到
或超过婴儿配方国际安全调整标准。"雅培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国内市场
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越来越重视高标准质量体系,除了在硬件上大力投入,各厂商对软
件的投入是这次合格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企业总共有1500家左右,大多
数生产婴幼儿奶粉,相当一部分洋品牌的产品也是在国内贴牌生产的。但在目前的婴
幼儿奶粉中,高端奶粉的比例远不到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提醒,奶源地的环境污染是否较低,供应链管理是否完善,生产环节和
工艺是否先进,直接影响到婴儿配方奶粉的质量。

[1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来自:http://www1.cei.gov.cn/daily/doc/SXH0B/200807080997.htm

:*25*:                     :*25*: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2 a小学 的帖子

荣誉我们打破头也要争着要,出了事都是人家干的,不关我的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券交易印花税明天起单边征收
2008年09月18日19:07  来源: 我有话说     http://news./2008-09-18/108983703.html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保持1‰。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1‰的税

[ 本帖最后由 愚睿 于 2008-9-18 20:2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全球都在谈论一件金融大丑闻,很不幸,它的主角就是中国。 近期,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一文,在香港三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引发震撼,各界关注。刘梦熊疾言厉色质问中国财政金融管理当局有关拍板人:“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麼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3763亿美元美国“两房”公司债券。现在“两房”基本上已破產,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常委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 犹如闹市中引*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乃至经济界强烈反响。不过都是在高层经济圈内,大陆平面主流媒体完全回避和沉默,网站也大量删除评论帖。详细情况是这样:—— 次贷危机下,美国的两家房贷抵押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行将*破产,荣登美国“两房”公司外国债权人之榜首的居然是中国,一共持有涉及该两间公司高达3763亿美元债券,约占中国外汇储备总额21% 。国际经济界称为一件匪夷所思的大丑闻。 国家资料显示,自2004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一直在高速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惊人增长三倍,高达到9220亿美元。仅2006年到去年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增长66%。在美国次按危机即将露出狰狞面目的前夜,中国仍然痴心不改地不断大手笔增持美国债券。究竟是谁拥有在这样疯狂地处置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权利,如痴呆一样疯狂购买美国债券? 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外汇储备也很客观,但印度对美国“两房”债券持有量才2300万美元而已,人家是意思意思,中国的3763亿竟然是印度的一万六千倍,差不多是三万亿港币。这样投进美国“两房”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国际公认的原则是,外汇储备公认的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分散为宜,但中国财金当局却将外储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投资于美国“两房”,这相当于将大部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和东南亚楼市崩溃,还闹出「负资产」,业主和银行一齐遭殃,说明房屋按揭本身风险很大,其衍生债券更是危险品。 不能只集中在一个菜篮里,这是金融投资常识性的金科玉律。外匯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可是我们那些可爱的受握重权的国家外H管理局、财Z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败家子一般的*,个个还都是硕士、博士学位! 就冲这点,中国民众还有什么脸面去嘲笑印度!叫人家阿三,自己都快成阿大了。到底是谁祸害中国如此吃亏,不,是重创,而成为世界笑柄?! 我一贯就对什么莺歌燕舞的盛大晚会、开幕式不以为然,花钱给人看的东西,值得那样好面子搞成空前绝后的拔高?看清楚自己的弱点、忧患,早早修复自己可能被对手抓住而致命的死穴比什么都重要! 我认为:这件金融丑闻的暴露,实质上对中国经济重创之巨,对国民信心和精神打击之大,简直可以抵消大批我们自己宣传的其他成就光环。这决不是一般的问题,甚至不是什么重大失误!不能用失误的概念,而是直接叫做中了“杀招”!它的背后是应该是严重的渎职+ 战略间谍的性质! 中国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受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高论影响而实行的政策,最后使谁最终受益,使谁陷入深深窘境了呢? 那些“主张对内狂引境外战略投资者、让其大赚贱卖的银行原始股;对外大力推出中国优质大型企业或国有垄断企业境外上市,向海外慷慨派送十倍于融资的分红”的经济专家到底在干什么,他们的底细和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为什么不真正体恤关怀国计民生,关怀中国的千万股发利益作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损失暴惨:香港区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转贴作者:会游泳的猴子 发表于:2008-09-13 10:20:45


美国有些企业的名字译成中文﹑经过简化,不仅好听,也令人遐想。譬如,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简称「房利美」;再譬如,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贷美」。可是这两家名字好听的美国企业最近陷入崩盘的巨大危机之中,而中国竟然是这两家企业名列榜首的外国债权人。
七月十七日,香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金融专家刘梦熊撰写《我为人民鼓与呼》,在香港三家媒体以整版篇幅发表,旋即成为中国大陆和海外数百家网上论坛的热点。刘梦熊在文章中说,美国两家抵押机构「房利美」、「房贷美」崩盘引发的金融风暴震撼全球。而中国竟然是这两家抵押机构名列榜首的外国债权人。中国财金当局将五分之一以上外汇储备即三千七百六十三亿美元投入「房利美」、「房贷美」,这一愚不可及的做法更是震惊中外
刘梦熊说,从事这一行都知道,外汇储备的投资就不能有风险,更不能有高风险,安全第一,稳健至上。其次是分散原则。同样是亚洲大国印度,印度「房利美」、「房贷美」债劵持有量才二千三百万美元而已,中国是印度的一万六千倍。这样投进「房利美」、「房贷美」太没道理了。

刘梦熊指出,中国买的是高风险,比例又这么大,这太不寻常了。这是谁建议这样做的,谁论证的,谁拍板的,谁批淮的,谁去实施的,其中究竟有没有黑幕,按国际金融交易惯例,购买债券、股票的中介有佣金可收,佣金是百分之二点五,三万亿的百分之二点五,就是七百五十亿,所得的佣金流向如何,有没有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刘梦熊说,「我不明白,究竟是外汇管理局的问题,还是财政部的问题,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问题?外汇储备的投资运作有哪些专家论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如何体现?流程如何?有无权力制约机制设置?这么大损失,如果有黑幕的话,有里通外国的话,是不可饶恕的犯罪。应有人对此丢乌纱帽甚至人头落地。中央应从决策、操作乃至监管、制约机制,直到外储投资方向、原则来个通盘检讨。刘梦熊疾言厉色质问中央财金当局有关拍板人:你们这班败家子哪里来这么大的胆子,拿国家人民的钱来买天文数字的「房利美」、「房贷美」股票。现在「房利美」、「房贷美」基本上已破产,你们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如此离谱决策有没有黑幕,人大常委会应立即组织特别调查组彻查,追究责任」。
刘梦熊文章发表后,犹如闹市中引爆炸弹,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乃至经济界强烈反响,在北京财经当局也引发了一场「地震」,中南海当天就作出指令,指派外交部驻香港特区特派员公署,当天紧急找刘梦熊约谈,了解他的想法,听取他的建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我们又做了一回冤大头!
美国的次级贷跟次级债问题出来后,很多的人都猜测到了我们可能有中招了!果不其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人民鼓与呼》原文
                《我为人民鼓与呼》原文  
                作者: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

  美國兩家「巨無霸」抵押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崩盤引致的金融風暴震撼全球,各國股市插水式下跌。見慣風浪的金融大鰐索羅斯也驚呼是他「一生中最爲嚴重的金融危機」。

  令人震驚的是,據通訊社報道,中國竟然是「兩房」名列榜首的外國債權人,一共持有涉及該兩間公司約三千七百六十三億美元(相當於二萬九千三百二十八億港 元) 債劵,約佔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百分之二十一!是另一個亞洲大國印度「兩房」債劵持有量的一萬六千倍!這簡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天大醜聞!

  筆者謹以全國政協委員和金融界人士身份質問中央財金當局有關拍板人:你們這班敗家子哪裏來這麽大的膽子拿國家人民的錢,來買天文數字的「兩房」股票!現在「兩房」基本上已破產,你們如何向全國人民交代?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並非這個國家的淨資產,當外資熱錢流走之時,外匯儲備就會下降。所以外匯儲備公認的投資原則是安全第一,分散爲宜。由此觀之,中國財金當局將外儲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浪擲於美國「兩房」,是極其嚴重的錯誤:

  第一、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和東南亞樓市崩潰,還閙出過「負資產」,業主和銀行齊遭殃,説明房屋按偈本身風險很大,其衍生債劵更是「危險品」。中國竟然將五分之一以上外儲如此集中投向美國「兩房」,談何安全?談何分散?第二、由於美國外貿赤字、財政赤字嚴重,美元長期處於弱勢,此已屬常識。而中國光是向「兩房」已投下相當於海内外給四川地震捐款一百多倍的外儲,如此側重美元資產,依據何在?眼光何在?如此離譜決策有沒有黑幕,人大常委會應立即組織特別 調查組應予徹查,追究責任!

  文章邗登於17/08/2008 東方日報 龍門陣 及 太陽報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愚睿 于 2008-9-18 21:27 发表
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

赞叹!慨叹!惊叹!:*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梦熊

梦牛也行,梦龙也行,偏要梦熊,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哈哈,印花税单边千分之一收取,大家都没什么兴趣,看来这个利好是出得不太得人心啊——早干嘛去了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08-9-1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利好大大第有 呀  ,嘿嘿  选股票吧,赚袋奶粉钱:*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会是中级反弹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8-9-1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清楚  昨天好象看到吴晓灵还说外汇损失不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证监会管理层也只能把印花税这个婊子抛出来了看看投资者的反应,如果市场还是低迷消费不起这个“婊子”,估计下一步就是:免费玩——取消印花税!哈哈
中国股市的实质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换句话说印花税单边收取这个利好现在是逆势而为,而且是管理层不得不为之也是唯一能为之的所谓利好——所以效果将大大大大的打折扣!
顺势而为逆势而亡——大家看着办吧,呵呵:*29*:


大小非问题怎么办?不知道!根源腐败问题怎么办?不知道!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愚睿 于 2008-9-19 09:1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开盘能一下子跳空高开到2000点以上么?:*29*: :*29*: :*29*:

“我猜我猜我猜猜……有请著名胡说八道主持人宪哥吴宗宪!”:*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狗日的又有两只新股隆重上市!中国证监会管理层真他妈的操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08-9-1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 找 到 好 机会,空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有可能涨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06:11 , Processed in 0.03195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