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跌到1300点已无悬念,任何时候卖出都是正确的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周易解盘
浏览:21820
回复: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熊市:为什么下跌
最近,水月在几个财经论坛里发了篇文章探讨“大熊市正式来到”的话题,引起了论坛上不小的反响。但其中持反对态度的居多,赞成者则寥寥无几。很多人说,指数上要到1300点,时间上要到2010年底、2011年初,是不可能的。更多人说,尽管现在股市如此低迷,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如此强劲,股市怎么可能跌下去呢?
实际上,水月在博客里早就在谈论熊市了,尤其和俱乐部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分析了熊市的根本成因,看到了估值体系的全面崩溃,并一直在试图寻找应对之策略。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财经论坛人声依旧鼎沸,我们的博客和QQ群简直是净土,这也是理性的基本前提。
大盘已经跌了50%,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多少恐慌,
乐观的气氛弥漫着市场而且不断传递、不断放大,救市的幻想还在充斥着投资人的头脑,一些以价值投资自居的投资人抱着他们实际上不懂的巴氏理论幻想着自己手中企业的未来。市场中利好声声不断,甚至连利空消息也被理解成利好。这个市场,远远没有陷入绝望阶段——这样的股市,还会有牛市下半场吗?
历史可以告诉我们未来。2001年6月14日,上海股市最高到2246点,随即出现持续下跌,到2002年1月22日,已经跌到1339点,跌幅高达42%。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那就是底部。可实际上一直到2005年5月,股市到998点才真的见底了,股市指数后面跌的幅度不大,但个股早已从腰斩到砍到脚腕了。
2007年10月,最危言耸听的观点是:上证指数会涨到8000点还是10000点?甚至有人提出了要跌到12000点去的观点。的确,尽管人们人人都信仰价值投资思想,但是,中石油48元开盘价格,几乎没有人批评,而且一致嘲笑巴非特的胆怯。中石油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跌去了70%,是同期大盘跌幅的2倍。即便如此,中石油的A股价格离H股还远的很。
现在,中国股市所面临的环境与7年前何其相似。人人都在谈论底部,而又不得不将底部的定位一降再降,无数资金死在一次次抄底的路上。
2007年年底,上海证券报刊登的100家机构对2008年行情的预测结果,他们预测的2005年最底点都在4000点以上,而现在已经快破3000点,没有一家预测准确。
二、下跌的基础:基本面的重大转折
宏观面的东西,可以去看谢国忠之流的观点,水月不擅长,我仅仅从资金面来简单说说。
现在的股市为什么下跌?其基础何在?就在于当前的股市基本面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进入全流通阶段。
A股的定价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以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全面转移到大小非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手中。基金在3月6日中国平安十多亿封不住涨停只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第一次正面较量。二级市场的金融资本简直是遇到屠杀,如同义和团对洋枪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大小非解禁。大小非卖股成风,我们看到的15笔以跌停卖出的大宗成交,毫无疑问是大小非的手法。
三、下跌的动力:资金的持续流出
熊市的出现,必须有资金的持续流出,而中国当前已经出现了大资金蜂拥离场的兆头,股市即将全面启动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首先,过去三年股市之中的投机性资本已经基本全部离场。A股已经下跌50%,投机性资金没有离场的也全部被套死。从日益萎缩的成交量我们可以看出来。未来4500点之上压力重重,五年内不会重见5000点之上了。
其次,全面紧缩的财政政策可能会让我们不做投资就是最好的投资。面对茅台不足1.5%的分红派息率,任何被扭曲的价值投资都是惨白的,至今为止,519茅台和792钾肥还高高在上的价格只表示出一个信号:市场的估值体系重建之日尚早,此二股不崩溃下来,A股就没有见底之日。那么,在整个估值体系崩溃的情况下,有没有核心价值呢?水月认为是有的:那就是回归股票本质——分红率,只有当分红率接近或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这样的股票才是有投资价值的。这也是股票的核心价值所在。长期稳定的派息分红率就是股票投资的核心价值。所以,这一波熊市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这个过程。要提高分红派息率,无外乎两条路:一是提高分子,增加分红数量,这个掌握在公司管理层手中,管理层一般宁愿腐败掉也不会分红,二是减小分母,大规模降低股票价格,这个掌握在二级市场投资者手中,价格下来了,分红率也就上去了。所以,好好算算你手中的股票价格吧,按照分红率3%以上,来计算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有多少股票将跌到一元以下,又有多少“价值股”面临大规模回归。有意思的是,财经论坛很多人叫水月回去读一读巴非特的理论,并以BH和微软批判分红。水月只知道,老巴说过,如果管理层不能将一元留存利润转化为一元以上的价值,最好分红。人人都以为自己手中的公司是BH,是微软,却看不到管理层的腐朽无能。
第三,熊市一旦确认,后续资金将成为根本问题。资金的逐利性决定了资金只会追逐有利润的领域。一旦熊市真的确认,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后续的各路资金将源源不断离场。反身性作用不仅仅在牛市中,熊市中也一样。以银行为例,各家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各家银行利润暴增最重要的原因是,股市火爆,银行代理销售基金和手续费收入成倍增长。在上海上市的中行、工行和建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幅度和收入额度均创历史新高。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同比劲增91.92%,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0.96%至人民币299.67亿元;工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创纪录的344亿元,增长了110.4%;去年建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60.5%,达135.71亿元。如果股市走熊势必直接影响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这只是最直接的影响。尽管各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依然偏低,均未超过20%。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空间很大。熊市与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的目标背道而驰。进入熊市可能会把资金逼回银行,这样会带来诸多弊端,首先,加重银行的经营负担。现在银行贷款受到严格限制,流动性比历史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居民储蓄再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绩一定会被拖累。其次,融资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政府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2006年以来,储蓄大量流入股票市场,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但现在的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银行股在股价指数中权重巨大,一旦银行股效益受到储蓄回流的影响,那一定会进一步拖累股市,并形成恶性循环--储蓄回流越多,银行效益越不好,银行效益下滑,股价下跌并拖累整个股指下滑;股指越下滑,储蓄越更多回流,银行效益更差,股市更下跌。一旦资金从股市撤出回到银行,银行一方面存在付息压力,更严重的问题是,银行资金充裕会诱发大量放款冲动,出现严重的信贷风险。从银行到其他行业,整个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不可能不受到股市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