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074|回复: 45

悠闲读书,随看随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Array

悠闲读书,随看随摘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散打冠军 浏览:7074 回复: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几天把《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翻看了一遍。相对来说,也看了不少老外的书,林奇的书,我觉得可能是这些书里比较适合散户投资者的。但是美国毕竟与中国不同,选股方法上还是要作些调整的。

林奇没有涉及一点技术分析的内容,他自己也标榜属于价值投资型。其实选股方法只是具体的不同情况,贯穿林奇的所有观点的,只是一条,那就是:了解你选择的股票到底是干什么的。其他的什么买入卖出的标准,更多是告诉小投资者,避免跟风,在自己了解的领域挖掘金矿。

令我惊叹的是他的投资组合竟然有1400只之多,而他竟然从来没有在亏损股上重仓。而重仓的股票能够持有那么久!这是他成功的独到之处。一定有很多没有写出来或者说不出来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揣摩。

书中列出的12种愚蠢想法很值得我们铭记,比他那些对公司类型的划分、买入卖出标准更值得铭记。

个人认为,散户投资者,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研究自己熟悉的几个领域的几只股票,是有可能做好的。林奇尤其强调这一点,而且是反复强调。

只是,要端正心态。总是幻想自己的股票暴涨,或者看见别的股票涨停就心急如焚,是最要不得的心态。不要追求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没有谁能够那么好的把握股市的涨跌,否则,巴菲特又算什么?一年就可以超越!

知易行难。先把自己的心态稳下来,找到自己敢于重仓而又不至于为之提心吊胆的股票,多想想自己买股票的原因和卖股票的条件,心态好了,有把握的波段也是不错的,只要事先计划一下就好。还有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持股看别人股票涨停的寂寞和波段过程中空仓的寂寞。

解释越多距离原文越远。还是自己看吧,藏经阁里就有。

http://bbs.macd.cn/viewthread.php?tid=458994&page=2&sid=d9ElS3

[ 本帖最后由 散打冠军 于 2008-5-26 10:3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8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自己的心态稳下来,找到自己敢于重仓而又不至于为之提心吊胆的股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请冠军谈谈读书心得:*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上面已经说了。只是人们通常都喜欢看到或者听到自己想看想听的东西。

自从尝试技术性的选股和操作不成功之后,我就又回到了研究公司来做股票的老路,只是适当的时候会根据技术形态,特别是自己熟悉些的股票,做些波段。不是很成功,但也没有犯严重错误。

林奇的书,如果是在我追求技术的时候看,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现在看,稍好些了。你了解公司有多深,决定你的心态有多禁折腾。林奇说的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他选的股票,很多超过他预期的,因为对公司的成长比较了解,所谓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所以能在公司的本质没有改变之前,坚持持有,获得厚报。我没有拿住过3倍以上的股票,但我相信拿住10倍的股票要比忍受50%的亏损难得多。可见信心的重要,理解公司的重要。

其实我们做股票,先要在内心里清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而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希望快速增加资产。注意,是快速!都希望尽可能的利用波动,有点追求完美的倾向,完美意味着对失去把握一些波动的机会很在意、很自责。
同时在仓位上,吃亏少的,什么都敢重仓,吃亏多的小心些了,但又要平衡仓位风险和收益。很难平衡!

因为我们需要钱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尤其希望能够通过股市,通过自己动脑子、冒险,来快速增加财富。但是绝大多数人注定是失败的。而且失败的心理路径、操作方式上的问题大同小异,林奇在他的愚蠢认识里面有所述及。

财不入急门。心理真的铭记他运用它,和念叨两句,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完全两码事。根源在经历,表现在不同的操作心态。
因此我宁愿放弃完美,不求最高最低,只求心里踏实。没有把握的波段也放弃掉,有把握的涨势踏空了追高也要追。关键不在于技术,在于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的信心。如果公司好,能保证自己不亏,那么波段操作的心态也会变好很多,相应的成功率也会高很多。再加上仓位够重,那么,相对于较低的风险,收益也会不错。

重要的是这样更有可能能够实现一种稳定的收益。无论投机还是投资,稳定的收益率都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用羡慕别人的股票涨停,那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敢用重仓追强势股的,亏损的时候肯定也是重仓。不敢用重仓的,长了一些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弄不好高位追进去的仓位又会将利润打掉很多。

最后,林奇警告,不要碰期货和期权。对此,深以为然。本人做过外汇,两次都爆仓了,就放弃了。因为它本质上必然会让我爆仓,天性使然。当然有人做得很好,我很敬佩,但我不会再作了。顺其自然,也要顺己自然,扬长避短,才能事半功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免是老调重弹,但是真理往往不晦涩难懂,只是我们不曾用心领会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8-5-8 17:07 发表
先把自己的心态稳下来,找到自己敢于重仓而又不至于为之提心吊胆的股票


税官兄的眼光毒辣阿。别看这一句简单,但是是我这半年才悟出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
post_delete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5-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L6 于 2008-5-8 22:18 发表
.......
令我惊叹的是他的投资组合竟然有1400只之多,而他竟然从来没有在亏损股上重仓。而重仓的股票能够持有那么久!这是他成功的独到之处。一定有很多没有写出来或者说不出来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揣摩 ...
...

功夫在诗外!
净空法师:“一本经,念五年!”:*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8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做自己有把握的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跟 林奇 比,谁敢说比他牛呢?就算有人敢说,只怕实际也还是差了很多。

可是在收益率的追求上,估计很少人比彼得林奇低。

这涉及到我们操作的出发点,是很大的问题,不想清楚,最终还是要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fbl125-2008 的帖子

净空法师:“一本经,念五年!”

实在是“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1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散打冠军 于 2008-5-8 16:23 发表
这几天把《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翻看了一遍。相对来说,也看了不少老外的书,林奇的书,我觉得可能是这些书里比较适合散户投资者的。但是美国毕竟与中国不同,选股方法上还是要作些调整的。

林奇没有涉及一 ...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做了解自己的股票?界线很难确定。

避免因为概念导致的盲目乐观,动辄百元千元。

关注具体经营情况才是根本。不妄想,不恐惧。

这需要下功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罗斯的智慧很厉害啊。只是自己学问不深,理解不透。
很多论点还是很值得反复学习。

市场机制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参与者有此认识自身观念谬误的标准。不过,同样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市场所给出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即绝不能完全正确,总是和流行着的偏见纠合在一起。

实际上,对于市场能力的盲目信任,将导致市场更加的不稳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市场不断预报事件的发生,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是正因为有了预报,所以往往不能实现。

基于同样的原因,金融崩溃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降临。这一点不能过分强调,因为有许多预期的事情后来的确发生了。同公认的预期对着干绝非安全。

[ 本帖最后由 散打冠军 于 2008-5-26 10:4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社会过程的结构所进行的思考表明,一切预言都要以参与者的决策为转移,然而对操作成功的渴望常常会驱使人们去追逐堪与自然科学相匹敌的无条件的预言。这种做法无疑损害了在社会现象研究中追求真理的信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代价过高将会颠覆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当性

http://www.chinaccm.com 2007-3-9 9:9
[关键词] 代价过高 中国经济增长

中华商务网讯:

    邓聿文:3月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两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有
关去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问时,坦承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并表示,如果经济
增长方式不转变,结构不优化,过度消耗资源的状况不改变,中国经济走不好,也
走不远。

    去年我国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7%;财政收入达3.9万亿元,
增收7000多亿元;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在形势一片大好面前,决策者能够清醒意识
到发展的代价和存在的问题,这是明智的表现。

    一般来说,社会发展要付出四种代价,即投入性代价、目标限定性代价、牺牲
性代价和失误性代价。第一种代价指的是人类要实现某种或某些发展目标而必须或
必然要作出的投入或付出,这是最基本的成本意义上的代价。第二种代价则是由于
选择了优先需要关注的主导性的发展目标,从而导致了对其他有益的发展目标的抑
制、损害甚至丧失。第三种代价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整体的长远
的发展或少数人的发展总是出现个人或大多数人利益被损甚至生命被牺牲的普遍情
况。最后一种代价指的是由于人的错误或主观失误所造成的背离自身价值取向的或
原本就不该发生的消极后果。前两种代价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后两种代价则是
可以避免的。但问题是,我们即使在投入性代价方面,付出的成本也太多了。

    资源和环境即是一例。国内学者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过去20多年,我国
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中
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就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
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中国以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
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在温总理所作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就坦承去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总的来说,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不是因
为开发多了,而是开发粗了;不是现代产业多了,而是原始产业惰性大了;不是开
发过头了,而是开发失当了;不是不该开发,而是不该乱开发。

    不该付出的代价则以新双轨制下的腐败和管制最为突出。所谓新双轨制,是区
别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旧双轨制而言的,根据学者钟伟的解释,它指的是以公共权力
为背景,自下而上地寻找和套取已经市场化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体系,和远未市场
化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体系,这两大体系之间的巨额租金。青年经济
学家高辉清等三位博士对2004年由于腐败和管制导致的损失进行了详尽的估算。结
果显示:在2004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腐败和管制的窟窿为46787.07亿元,占当年
GDP现价比重为29.3%。这一规模相当于当年国家财政的1.5倍。而钟伟的计算也显
示:即便忽视错综复杂的国有企业问题,仅仅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三项,在新双轨
制下目前每年带来的损失在11500亿,高达GDP的9%。

    这种体系性的腐败和管制造成的恶果之一,是严重扭曲了中国的收入分配格
局。上述三位博士的研究指出,如果没有新双轨制,中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为0.
3797,大致还处于国际警戒线之内,但是腐败和管制迅速使得基尼系数恶化为0.
4650。这跟世界银行的结论是一致的。世行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中最贫困
的10%人口(约1.3亿人)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每天收入不足1
美元,表明富裕人群的财富增长是以部分人群更加贫困为代价的。这也解释了为
什么日本和韩国,其经济高速成长期维持的时间还不到25年,经济增长率也不如
中国高,但是两国先后都步入了现代化国家行列,而中国长达近30年的高增长,
贫富分化却越来越严重,增长成果如同注入到沙漠中的河流,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因正如三博士的研究所指出的,它们变成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超豪华办公楼、政
府公关、资金外逃、来历不明的个人巨额财产等。可见,中国经济管制和腐败的
成本,几乎可以完全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增进。

    经济增长的代价还包括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每年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及
因诚信问题而引起的巨额的交易成本,等等。代价过大,特别是发展代价与收益群
体之间出现的严重的反差背离,将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分裂与对立,而
且从根本上将颠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改革的正当性。过去我们相信,只要经济增
长最终能够让每个人都受益,改革就是利大于弊。但现在,尽管管经济增长速度很
快,民众对本国经济的负面情绪却日益升温。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增长的代价
问题,并对现实中代价与受益间出现的反差背离现象,设法予以纠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罗斯操作的方法,简单而实用,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提高从而盈利: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以炼金术的方式检验假说的机制.....,如果你精心的构造自己的假说,你将能够始终不断地取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成就---假使你的独到见地并非过分的偏离市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散打冠军 于 2008-5-28 08:23 发表
索罗斯操作的方法,简单而实用,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提高从而盈利: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以炼金术的方式检验假说的机制.....,如果你精心的构造自己的假说,你将能够始终不断地取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成就---假使 ...

思考致富,前提是方向要对:*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23:58 , Processed in 0.0293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