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老和讯

[大盘交流] 老和讯看盘(应网友建议,标题修改)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将首付降至20%,是在诱惑购房者步入陷阱

     地方政府救楼市拉开序幕了,什么“零契税”、政府提供补贴和首付降至20%等等,花样不少。不用说,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维持现有的房价,都是为了持续吹大房地产这个已经巨大的泡沫。

     就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我已发过《打算买房的人,你听说过这个吗?》和《看在改革的份上,拉“泡沫”一把!》两篇短文。本小文只讨论一个问题:现在将购房首付降至20%意味着什么?

    先谈谈国外的一般情况。以美国为例,在房地产泡沫以前,消费者欲申请购房贷款,一般要提供房价20%的现金证明,而所贷金额不能超过家庭年收入的四倍。在这样的情况下,万一出现无法还贷的问题,银行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以低于房价20%的价格将房子卖掉,收回贷款。这样的规矩,在房地产泡沫过程中被打破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

    中国的情形如何呢?长期以来,即使在前几年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房价飞涨的时候,银行在为普通消费者提供房贷时,也要求购房者提供30%到40%甚至更高的首付。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房价/年收入比早已远远超过四比一,如果银行按照房价的80%发放贷款,除非有其它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工资来付每月的本息,购房者恐怕连饭都吃不上,银行的贷款安全是不能得到保证的。

    这种情况现在改变了吗?是房价显著降低了还是群众的收入明显升高了?都没有。事实上,在一片房地产“冬天”的喧闹声的背后,是房价的继续上升,只不过升幅有所减慢而已。房地产市场的困难,是销售量的下降;中国地方政府的所谓“救市”,也不过是促销,这和美国政府的“救市”不是一回事。我们知道,表面上,大量积压的空房套的是地产商,而实际上,真正被套住的是银行。这就是任志强会说“要死银行先死”这样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银行的胆子突然变大,放宽贷款条件呢?他们此时为什么不怕出现购房者断供的问题呢?要知道,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断供,在大量的积压空房的影响下,房价的下跌绝不止20%,银行要想收回贷款,要比从前更难。

    文章在哪里?文章出在地产商的贷款同按揭的利率不同和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地产商的贷款是短期贷款,利率一般是固定的,而按揭贷款的利率是不固定的,在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的时候,按揭的利率也会水涨船高,银行的风险降低;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只有企业破产法,没有个人破产法。

    房子卖不出去,地产商最后可以选择破产,银行接收下来的一大堆空房的价值将越贬越低。在资金反正都被套住的两种情况下,银行选择了非常自私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试图以降低首付的诱惑,将债务从房地产商的身上,转移到普通消费者身上。这样,地产商解了套,地方政府的利益得到保护,而银行则“不赔不赚”,它不过是通过一个手续,作了一个债务转移。但是请注意:即使在缺少资金不得不断供的情况下,购房者欠银行的贷款也会因为中国没有个人破产法而无法“赖账”。银行收回去的房子如果不能抵偿按揭的数额,消费者即使在失去房子以后,仍需继续偿还欠债的剩余部分(这种情况美国的购房者是不会遇到的)。在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大幅度缩水、房产变成负资产的情况下,按揭就可能象鬼魅缠身,把贷款人活活缠死。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汶川地震后,银行有关人士已经对类似问题有过说明,只是由于地震的情况特殊,灾区人民才没有陷入失去财产后还要继续支付贷款的困境。不久前有报道,深圳就出现了房贷断供的案例,银行也并没有简单收回房子了事。

   :*27*: 在这里,我想提醒现在想买房的人,不要被眼前的所谓“优惠”所迷惑。在房地产市场明显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一定要揝紧手里的钱,坚持再等一段时间,直到确信你不会出现上述困境的时候再打开你的钱袋子。

    中国的房地产这个巨大的泡沫,很快就会破。有“经济学家”说了,现在政府“救楼市”,是为了经济的“软着陆”。什么是“软着陆”呢?就是在着陆时找个“垫背”的。在你决定买房子的时候,我劝你不妨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这个“垫背”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和,你牛!:*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缠学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

发表于 2008-10-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08年的跳水冠军不是中国队

而是:俄罗斯跳水队。


自08年5月起跳,5个月时间跌了有78%。:*29*: :*29*: :*29*: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弄它几个传言.....这就去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800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意义,破不破1780和1760这两个点才是1400点到1800之间的关键点位,只有大盘有效跌破1760,才会出现暴跌,不然,就算大盘跌3,4%,大部分股票依然会走出独立反弹行情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缠学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

发表于 2008-10-2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港股今天继续跳水,近期外围的跳水速度明显强于A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 天

发表于 2008-10-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产商的贷款是短期贷款,利率一般是固定的,而按揭贷款的利率是不固定的,在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的时候,按揭的利率也会水涨船高,银行的风险降低;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只有企业破产法,没有个人破产法。

    房子卖不出去,地产商最后可以选择破产,银行接收下来的一大堆空房的价值将越贬越低。在资金反正都被套住的两种情况下,银行选择了非常自私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试图以降低首付的诱惑,将债务从房地产商的身上,转移到普通消费者身上。这样,地产商解了套,地方政府的利益得到保护,而银行则“不赔不赚”,它不过是通过一个手续,作了一个债务转移。但是请注意:即使在缺少资金不得不断供的情况下,购房者欠银行的贷款也会因为中国没有个人破产法而无法“赖账”。银行收回去的房子如果不能抵偿按揭的数额,消费者即使在失去房子以后,仍需继续偿还欠债的剩余部分(这种情况美国的购房者是不会遇到的)。在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大幅度缩水、房产变成负资产的情况下,按揭就可能象鬼魅缠身,把贷款人活活缠死。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汶川地震后,银行有关人士已经对类似问题有过说明,只是由于地震的情况特殊,灾区人民才没有陷入失去财产后还要继续支付贷款的困境。不久前有报道,深圳就出现了房贷断供的案例,银行也并没有简单收回房子了事。

    在这里,我想提醒现在想买房的人,不要被眼前的所谓“优惠”所迷惑。在房地产市场明显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一定要揝紧手里的钱,坚持再等一段时间,直到确信你不会出现上述困境的时候再打开你的钱袋子。

    中国的房地产这个巨大的泡沫,很快就会破。有“经济学家”说了,现在政府“救楼市”,是为了经济的“软着陆”。什么是“软着陆”呢?就是在着陆时找个“垫背”的。在你决定买房子的时候,我劝你不妨问自己一句:我是不是这个“垫背”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1 天

发表于 2008-10-27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和讯 于 2008-10-27 09:49 发表

铁底1802已破,提前完成任务。

vv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9*: :*9*: :*9*: :*9*: :*9*: :*9*: :*9*: :*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眼望去,这波熊市里也就老和讯老师看的准了vv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着1444前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土地 于 2008-10-27 11:50 发表
:*9*: :*9*: :*9*: :*9*: :*9*: :*9*: :*9*: :*9*:


下午到明天起不来的的话就是个3-3了...
他奶奶个熊.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5 老和讯 的帖子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和讯 于 2008-10-27 09:49 发表

铁底1802已破,提前完成任务。

祝贺!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10-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 *:1 *: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10*: :*1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原创:人见人爱  2008-10-26 11:20  浏览/回复:3742/44】  
     :*27*: 众所周知,从大浪来划分,目前是A浪下跌的末端,此后是B浪的反弹,最终来个C浪的最后杀跌。从纯波浪理论来推断,技术走势应该如此运行。
  
  但是由于我们市场的内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整个估值体系全部被破坏,估计所有的技术指标将严重失真,原有的技术分析将全部失灵,市场的判断将全部失效。当然产生这种严重干扰因数的就是大小非及限售股的巨大抛压所形成造成的。
  
  试想与推理:在这轮超级大熊市中,市场所一直期盼的B浪反弹根本就不出现了,有的也仅是超跌反弹,因为A浪调整的周期大致为13个月左右,在此后的期间却是市场最不稳定,最困难的时期。那么谁会来发动这B浪反弹行情?谁不知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及大小非都会利用这机会去逃命?也许大众所期盼的事件它就是不会发生,这也算是所谓股市中的墨菲定律吧。
  
  推论:是底不反弹,反弹不是底。在本轮背景极其复杂的超级大熊里也许就看不到B浪,走出自己的市场底后将逐步震荡上行,到了彻底反转后市场才终于醒悟过来,新一轮的牛市终于来临了。
---------
【 · 原创:人见人爱 -2008-10-26 11:51】    

  本人还是注重周线大箱体运行的,因为它一目了然。从周线看目前大盘是在2000--------1500点的大箱体内运行,短期来说该大箱体的底-----1500点有较强的支撑,大盘到了该位置时必然会引发一波较为强劲的反弹,当然此时大箱体的顶----2000点就成为它的压力位了。
  
  下一个大箱体是1500----1000点,大家去看大盘的月线后更是一清二楚了。
  
  
-----------
【 · 原创:人见人爱 -2008-10-26 11:55】    

  波浪太复杂,箱体最直观。
---------
【 · 原创:人见人爱 -2008-10-26 12:38】    

  目前需要知道的是:既然认为本轮汹市还是存在B浪反弹,那么需要弄清的是,B浪反弹的高度是多少?它的运行周期是多长?只要这两点搞清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基本面来分析与判断这B浪究竟存在不村在,会产生还是不会发生。
  
  本人认为市场是无法预测的,同样今后的这B浪反弹也是事后大盘反转后才发现它是震荡上行中的一段插曲。

----
【 · 原创:五浪 -2008-10-26 12:20】    
否认B浪的存在就是否定波浪理论。要么不相信波浪理论,要么相信B浪的存在。找不到B浪的原因,一种可能是B浪还没有发生,另一种可能是B浪以你没料到的方式完成了,你没数出来。
  我认为波浪理论是个伟大的理论,只不过人们对波浪理论的认识太浅了,包括发现者本人对波浪理论的描述也是不成熟的。不要被书上介绍的数浪方法及铁律所束缚,用自已的方法去摸索吧。我用自已的方法摸索了两年,也仅看见其九牛一毛。
  目前,A浪远没结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59 大象73 的帖子

劳动法没有错,与民主国家比对劳动者的保护还差的很远。
决策者的无能和错误的方针政策不能让劳动者买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10-10 11:15 , Processed in 0.04022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