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286|回复: 54

知道的,不一定真知道,不知道,也不一定不明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的,不一定真知道,不知道,也不一定不明白!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richwood 浏览:7286 回复:5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投资是一个不断顿悟的过程,特别是多元化的学习对于人生和投资都十分重要,从我看佛法修行的文章中,体会的“倒因为果”的情况。
      我原引一段,“倒因为果”,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在倒因为果。是的,我们都晓得自性本空,晓得都是因缘等等。但是,这些学理和道理,不是我们的,而是释迦牟尼佛苦行那么多年以后,对于弟子们的回答:人家把这个回答记录下来以后,我们看了才懂的。事实上,不是我们懂,那不过是佛经的增上缘,我们拿到佛的成果,加以接受而已。
      这些话表明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同你要造个房子,首先学习土木工程,画图结构等等,但你没真正造过一个房子,说应该怎么做全部有现成的数据在,你可以拿来运用,你并没有实践的打地基,一点点的亲手把房子盖起来,要我说其实绝大部分的工程师一辈子也不会造房子,只是会画图。那些会好的,都是有过“经历”的。这是现代分工和要求效率的结果,可如果是投资呢!所谓的脑力劳动呢!我们会不会也是这样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学习投资大师或者是最成功的长期投资家的理念和方法。有朋友说我现在是照本宣课,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
我知道这些大师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东西必有用意,我虽然天天念着可能还是不会用,但终有一天,在我的实践过程中,会出现顿悟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学习别人的失败和教训长成本领是最好的,但我要说,没有自己痛苦的反思和费力的思索不太可能真正从别人那里得到经验。因为你领会不到那个深度,也是只学了个皮毛。
我们也知道,挫折锻练人,谁都不愿有挫折,但这又是无法跨越的栏杆,所以幸福的人生就是小挫折不断,不摔大跟头的人生。
也就会明白巴菲特所说为什么是安全第一保本第一,芒格说避免当笨蛋就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价值杂志上我们知道巴菲特也在老师的公司干过套利的活(卖咖啡豆好像是),还想垄断过一种邮票,自己画图炒股也玩了好多年。
林奇呢,其中有一段是说自己不应该听信技术分析者,或者自己看到行情也会受影响,说明他不是不懂得看图,是吃过看图的亏,不是没有试验过的。
所以这又引出一个问题,价值投资量化分析做不做,即使大师告诉我们没有用,定性强过定量,宁要模糊的精确,不要精确的错误,我们还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而且会计财务是商业的基本语言,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公司的理解可能更深,更能理解定性分析的精华。
而且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和私有的财产,这个稀有的财富通常能在历史中学到很多,又在哲学思考中得到升华
     想想自己来MACD几年来的感触,用尽一切方法学习,回归价值回归简单,但其实还是在不断的吸收繁杂化简单。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就是这个道理吧。简单和繁杂不对立,而是循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是一个不断顿悟的过程

深有同感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价值畸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3 天

发表于 2008-4-1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往往哪个束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8 天

股市捉妖记结构深研究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大盘不是我家开的

发表于 2008-4-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是一个不断顿悟的过程
一直在顿悟与渐悟之间游走,期待有一天能够堪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4-1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渐悟,就不会有顿悟。
与R兄共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奥菲罗克 于 2008-4-19 12:46 发表
中国股市价值畸形!



越是畸形的市场价值投资越有机会
假如市场里都走价值投资路线,那么就很难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那些波动的市场才容易找到便宜的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会突然突然发现原来你不是在拿起经典教科书的那一刻就已经明白了真理,
其实那是只是似懂非懂。
只有在你自己经历了对于你最重要的体验而不是别人代替时,
你回头才发现很多年以前读过的真理就在地上安静的放着,
你走过去拣起它,
泪流满面,
刻骨铭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4-20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深刻呀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会突然突然发现原来你不是在拿起经典教科书的那一刻就已经明白了真理,
其实那是只是似懂非懂。
只有在你自己经历了对于你最重要的体验而不是别人代替时,
你回头才发现很多年以前读过的真理就在地上安静的放着,
你走过去拣起它,
泪流满面,
刻骨铭心。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二0三 + 5 2008-4-25 10:52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投资者的自我主观定位,以赌徒的潜意识驱动行为,能不输钱吗?还是先做到“表里如一”再说吧。
不明白为何“投机客”这个词这么不受欢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08-4-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一直喜欢看richwood的心得体会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顶。
佛法的精要博大精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火岛坐看云起 于 2008-4-19 15:38 发表
经验往往哪个束缚了

:*19*: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经验往往被什么束缚?
其实人们在解决日常问题时,会本能的就某些经验来行动,这种行为方式符合简单原则,而且非常有效。但在股市中(因为股市是繁杂多样性的)所以简单的因果对应关系,无法帮助投资。所以芒格才会说运用“合奏”多因素分析的方法。
所以束缚经验的不是别的,正是思想。勤于思考才能善用经验。
最近爱上看中医的书了,一方面是朋友胃不太好,想看看怎么防治。但看起来却爱不释手,中医中有许多中国文化的精华。那种对应循环和符合自然法则的思想让我感觉很舒服。
投资不完美,如果懂得舍得和无所住,对于投资思想最重要的投资心态一环甚为重要。
一心想什么,什么就是不来,做好什么,什么自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防御机制

安娜 ·弗洛伊德将散见于她父亲著作中的自我防御机制归纳为十种:压抑,投射,内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退行,合理化,解脱,认同,升华。后面的四种,我们留待下一章讨论;现在我们来谈谈前面的六种。
        在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中,压抑是最重要的一种,也是其它九种防御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冰山下的神秘》中,将 “压抑”的心理功能喻为 “三楼入口处的警卫”。在对待心理焦虑的问题上,压抑是指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等等,抑制到潜意识之中。弗洛伊德把压抑分为两种:原始压抑与真正压抑。前者指排除本能的心灵表象进入意识,如乱伦的欲望;后者指强迫某种危险的知觉和记忆离开意识。因为原始压抑并未根除被压抑的内容,其本能欲望仍潜在地依附于它,并且本能所选择的危险对象,还可以同那些变成了意识了的对象联合起来,共同引起焦虑,所以就需要一种真正的压抑,迫使痛苦的知觉、记忆离开意识。压抑可以阻止一个人看见某种东西,或将看见的东西加以曲解或改造。压抑还适用于创伤性记忆或与创伤经验有关的记忆,最常见的就是遗忘或健忘症。比如一个被侮辱的少女,事后患了癔症性遗忘,因此不能回忆起受害事件的经过,这就可以减少她自我方面的痛苦。
       如果说压抑的心理指向是向内,那么投射的心理指向则是朝外。投射又可称为外投或推诿,指自我把那些它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他人。弗洛伊德说,当一个人的自我受到本我或超我的压抑而感到焦虑时,他可以将这焦虑的起因推诿于他人,或归咎于客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兵败如山倒。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江边。临终前,项羽悲叹:“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项羽认为,他的失败是命运所致,是无可逃遁的客观规律,与他自己的主观意志及行为没有什么关系。这便是利用 “投射”的方式来消除心理焦虑。司马迁对项羽 的这种 “投射”颇为不满,他认为楚汉之争,楚亡汉兴,楚霸王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项羽临死之时,尚不觉悟,也不自责,而说什么 “天亡我”,岂不谬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项羽的自我不能忍受 “自己要负战败的主要责任”这个真实的结论,只好选择了 “投射”。司马迁若能设身处地,还是可以理解项羽的心情的。
        还有一种分享式投射,也就是与他人分享情感和思想。自己幸福便认为别人也幸福,自己悲痛便认为别人也悲痛。仔细分析一下,所谓 “分享”其实也是一种 “防御”。如果别人不幸福,自己的幸福就会遭到损害,因为在别人不幸福而仅仅自己幸福的时候,自我就有一种负疚心理。为了消除威胁,人就把幸福也加于他人。又比如,有说谎习惯的人,总认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说谎的,有这种分享式投射,说谎者就很容易做到既不诚实也不惭愧。一贯考试作弊的学生,常常以人人都作弊来原谅自己;同样,认为大家都在乱搞男女关系的人,会借以原谅自己的越轨行为。这一类投射并不压抑真正的动机,也不用其它的动机来代替,而把他的道德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
           投射也可以是内向的,称之为 “内向投射”。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很爱他的儿子,有一次,儿子在爷爷面前调皮捣蛋触怒了老爷子,当爷爷的一气之下责打了孙子。做父亲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急又气又怜又恼,无奈之中,自打耳光。他老父亲问他为何要这样,他回答:“你打我的儿子,我只好打你的儿子。”在这个例子中,作父亲的看到自己的儿子受到责打,他的超我受到刺激,但他也不可能因此去责备他自己的父亲—— 因为这同样是为超我所禁止的。他别无选 择,只好 “转向反对自己”,用内向投射来减缓自我的焦虑,用自我惩罚来保护自我,来抵御超我对自我的谴责。
            第四种防御性机制叫“反相形成”,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斯特林堡是西方著名的文学家,但他有两大人格缺陷:心胸狭窄,爱情偏执。身为一个大作家,心眼却很小很小,有一次,他们夫妻俩陪几位朋友在海滩散步,妻子与其中的一位男士正在海边拍一张合影照片,斯特林堡见状怒不可遏,硬是当着众多朋友的面把妻子从那位男士身边拉开,弄得他妻子分外尴尬。他要求妻子只爱他一人,不允许妻子爱别人,甚至不允许她爱他们的孩子。斯特林堡知道自己的这些性格特征是病态的,他的自我为此也时常遭受道德性焦虑。为了消弥这种焦虑,他在公开场合竭力表白他的 “正常”。有记者问他:“你最讨厌什么样的男人?最喜爱什么样的女人?”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最讨厌心胸狭窄的男人,最喜爱有母爱之心的女人。”  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这位作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他是在运用 “反相形成”来消解自己的心理焦虑。“反相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如吝啬者故意表现慷慨大方,虐待动物的人狂热地反对用动物作实验,对你恨之入骨者却向你套近乎,一向沉默寡言的人突然口若悬河……诸如此类,都是把某些不允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以获得超我的认可,从而减轻和消除对自我的压力和威胁。在弗洛伊德看来,反相形成是由本能的成对性(如生存与死亡,友爱与仇恨,建设与破坏,主动与被动,支配与顺从等等)及其相反相成所致。一种本能,无论是直接对自我施加压力,还是通过超我对自我间接地施加压力,均可导致   自我的焦虑。这时,自我便向着与这一冲动相对应的本能转移,否认或掩盖其真实感情,并在表面上以一种极端相反的形式予以表现。      还有一种性别角色上的反相形成。在父权制的文化预设之下,男性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成为人格定位的准则。有些男人把温柔与女性相提并论,因而害怕任何温柔的表现。为此,他们在装饰上极力显出刚强和男子气,结果弄成了一幅男性讽刺画。还有些女性为了做 “女强人”而在衣着和举止上模仿男人,为服从男性价值观而牺牲自己的个性特征。上面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反相形成在消弥焦虑的同时,却歪曲了现实,屈从了虚假和伪善,使人格变得呆板、固执。这些负面影响是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
      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人格的正常发展,就是稳定地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然而,进展有时会停止,人可能停留在原处,不能登上更高一级台阶,这种心理现象叫作 “固着”。固着也是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他们焦虑什么?是什么危机造成了他们发展的停滞状态?弗洛伊德认为,主要危机是不安全、失败和惩罚。失败对一个人的自尊心是一种打击,害怕失败便成为心理焦虑。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往往会导致失败;原地踏步反倒更安全。于是就用固着来防御焦虑。比如,儿童常常因为吮吸拇指或口吃而受家长的惩罚,儿童不断遭受挫折,反而强化了这种不良的反应。即便是一位聪明的儿童,在演算数学习题时也会屡屡出错,这同样是因为早期挫折所形成的刻板行为。当然,一个人的各种发展水平不可能是同步的,有些行为可能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而有些行为则可能仍滞留在前一个阶段。从整体上考察,每个人的人格发展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固着现象。弗洛伊德曾将幼儿性本能的发展描述成三个时期:口腔期,肛门期和阳具期;与此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人格变态:依赖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和独裁性人格。依照人格的流变规律,个体走出幼儿期之后,人格变态也就消失了。但是,由于固着的原因,即便是进入了成人期的人格,依然有着或依赖或强迫或独裁的特征。
                                              第六种消释焦虑的方法是 “退行”。如果说 “固着”是滞留于此阶段,那么 “退行”则是后退到前一个阶段。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已经长大成人的青年,本来应该独立了,自食其力了,却依然像个小孩子,什么事都要依靠他的父母,甚至包括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也不能自理,结果被称为 “长不大的孩子”。这便是人格的 “退行”,主体通过倒退至人格发展的前一个(甚至前几个)阶段,来消除他自己对成长的恐惧。又比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本来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口腔期,但是,当其母又生了一个小妹妹或小弟弟之后,父母的注意力便转移了,这个孩子便受到冷遇。可怜的孩子为了消释失去母爱的焦虑,于是选择了 “退行”:退回 “口腔期”,重新吮吸手指、咬指甲、乱吃零食等等。弗洛伊德把退行与固着比喻为战争过程中的撤退,在行军过程中,一旦遭遇到为不可克服的障碍或失败,只好以退为进,从长计议。也有一种对身心有益无害的退行,比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年迈者返老还童,表现出与自己的实际年龄完全不相符的天真、单纯、顽皮、执著和快乐。这种 “退行”昭示了个体的人老心不老,无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包括 “退行”在内的上述六种防御性机制,对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感悟!:*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没有捷径,挫折也是必经之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23:55 , Processed in 0.043518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