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7-12-3
|
|
讲个老故事,有关当年的财政部和万国管金生.和今天如出一辙之前这个故事是行内人都知道的.也就是3.27国债的内幕..I%M[Tt1L
且说当年国债期货市场两军对立,多方以中经开(财政部下属证券公司)为首,空方以当时中国第一证券公司万国政权为首.管金生为总经理.
由于物价飞涨,为了稳定银行存款.国家给储户进行补贴,也就是保值贴补.一日财政部召集全国所有证券公司秘密开会,会上宣布国债不享受保值补贴.会上回来,万国为首的机构大户们加大了对国债期货的做空力度.按次政策当时国债期货明显高沽.与此同时中经开继续做多国债期货.|`8P PY#Z]
过了大约一周.财政部正式公开宣布国债享受保值贴补.于是国债期货飞涨.管金生不忍看着旗下机构,大户们纷纷倒闭.于是在3.27日下午大力做空国债期货,以保旗下客户的资金能够出逃.由于开仓量过大,超出实际在外的国债全部数量.遭到立案,最后被判7年.+q?$v6G1F BC
财政部下属中经开里的大户太子们赚得盆满钵满.万国这边亏损累累,最后被申银接管合并.最终成了申银万国证券.zf/|Mk'\(]
今天财政部的所谓不由的想起当年的老股市.财政部这次故伎重演,不过上次对付的是少数国债期货的空头,这次对付的是全中国的股民.
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327”国债事件
很多朋友对“327”事件不是很清楚,做为当时的当事人之一,我给大家回忆一下。
I
“327”国债,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当时利率为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因为当时财政部对是否进行保值不确定,所以其价格在1995年2月后一直徘徊在147.8元--148.3元之间。
但是随着财政部是否进行保值贴补的猜测下,“327”国债的期货价格大幅度变化。其中万国《指的是老万国,就是没被申银合并前的万国》证券作为空方代表,联合了包括辽国发等6家机构进行做空,依据为1995年1月通货膨胀已经见顶,因此不会贴息。 wlJt"J-M @TX V
这是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中经开为首的11家机构因为其总经理就是前国家财政部付部长,因此得到很确切的消息,就是要进行保值贴补。因此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格。
说简单些,万国当时是以自己一家的势力对抗中国财政部,这是相当不公平的一场决斗。其中已经不是完全的技术对垒,而是政策搏弈了。} d-x"K6r:@
6b!kG+]w5xW0@9h JQ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国债事件中和万国联合的辽国发集团突然倒戈,反手做多,使得“327”国债1分钟上涨2元多。10分钟内上升了3.77元。这样,万国证券马上陷入被动。因为依据当时的持仓量和价格,一旦合约到期进行交割,万国将亏损60亿以上,万国将万劫不复。6yghZ%hM.{'r&x:b
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万国在148.50的价格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的最后8分钟大量透支操作,用700万手、价值1400亿的空单,直接把价格打到147.5元收盘。“327”合约暴跌3.8元,当日开仓的空头全部爆仓。如果按照此价格交割,中经开在1995年就已经消失了。
事发当晚。上交所关门磋商,在财政部等部门的干预下,裁定万国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fMc s/IS Xe
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无耻的决定,因为当时市场是允许当日做空、次日回补的。而就算按照当时规定的2.5%的保证金制度来计算,最后7分钟砸出的1056万口卖单,面值为2112亿,需要的只是52亿的保证金,万国当时是支付的起的。 U?y"X%|IBO
但是当时作为依据的,竟然是万国不可能持有如此巨大的保证金,可见当时是权利大于法律了。要知道如果中经开当天就被平仓,万国在第2天想怎么回补就怎么回补。fX DY2TV$O
随后,万国总裁管金生在1995年“327国债”事件发生后,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1997年判处管金生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的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可见"327"事件到现在管理层也不敢说是万国违反法律,可见“327”事件完全就是一个政治阴谋。
“327”国债事件2年后,才用政治手段对管总进行莫须有的审判。管总服刑7年后被保外就医,2000--2001年管总曾经在监狱中利用个人威望,调动25亿资金对中经开的全部盘口进行围歼。中经开全线溃败,包括其控制的东方电子更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 本帖最后由 仰望天堂 于 2008-3-27 21:10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