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目前上证综指的权重设计缺陷可能导致严重失真(特别是中石油计入指数后),改用沪深300指数进行波浪分析与预测。
一、周线分析:
首先来看周线图。

图1 沪深300周线图 由于沪深300指数在2005年才推出,当前位置需要参考上证综指来判断。如图1所示,我们认为目前处于循环浪III大浪(2)阶段。大浪(1)从2005年6月10日(周)开始至2007年10月19日(周)。
对应的循环浪I为从A股起步到2001年6月(上证综指2245点),循环浪II为从2001年6月起至2005年6月(上证综指998点),参见图2。

图2 上证综指月线图 注意时间跨度长的月线图和周线图我们使用的是对数坐标。 下面我们利用图1的数浪根据波浪的幅度和相对比例来验证和预测。 | | | 沪深300周线 | | | | | | | | | | | | | 波浪位置 | 时间 | 沪深300指数 | 时间间隔(周) | 变化幅度 | 回撤百分比 | 上涨幅度 | 上涨相对倍数 | 循环浪III起点 | 2005-6-10 | 807.78 | | | | | | 大浪(1)中浪1 | 2006-6-9 | 1413.11 | | 605.33 | | 0.75 | | 中浪2 | 2006-8-11 | 1221.99 | | -191.12 | -0.32 | | | 中浪3 | 2007-6-1 | 4168.53 | | 2946.54 | | 2.41 | 3.22 | 中浪4 | 2007-7-6 | 3475.27 | | -693.26 | -0.24 | | | 中浪5 | 2007-10-19 | 5891.72 | | 2416.45 | | 0.70 | | | | | | | | | | 整个大浪(1)上升幅度 | | | | 5083.94 | 对应目标点位 | | | (2)回撤的可能幅度 | | | 23.60% | 1199.81 | 4691.91 | | | | | | 38.20% | 1942.07 | 3949.65 | | | | | | 50% | 2541.97 | 3349.75 | | | | | | 61.80% | 3141.87 | 2749.845 | | |
1、大浪(1)中浪1和浪5基本等同(百分比幅度)。浪2回撤32%,接近38.2%,浪4回撤24%,接近23.6%。浪3是最长的一浪。浪2和浪4的回撤比例交替。浪3的高成交量、势头强劲和广泛性,浪5的力度较小、较少的成交量和较低的广泛性(二八现象),都完美地符合了波浪特性。这些是本浪形分析的满意之处。
2、浪3的比例较大程度地偏离了2.618这个比率。这是本浪形分析的令人略感不安之处。 3、根据波浪理论,调整浪通常在前一浪的小一级浪4结束回撤。而38.2%的黄金比例回撤正好位于此区域,其它可能的比例都不处于其内(注意大浪(1)中浪4正统终点并不是指数的最低点)。因此我们认为3950即4000点左右是本次大浪(2)调整的终极目标位。 二、60分钟线分析: 为了进一步详细分析,我们来看大浪(2)开始后的60分钟线。
图3 沪深300 60分钟线图 如图3所示,我们认为目前处于大浪(2)的A浪的第5子浪。 说明:
1、首先我们认为目前整体调整浪为循环浪III大浪(2)。作为推动浪的第二浪,一般为锯齿形,很少出现平台形,也不会出现三角形。所以A浪应为5浪结构。波浪理论认为,平行的趋势通道通常可以相当准确地标出推动浪的上下边界。目前整体调整浪位于平行通道(见图4)。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图4 沪深300日线图 2、A浪子浪(1)为引导楔形,其小浪4与小浪1发生了重叠。但事实上这个“楔形”非常接近于一个平行通道。但如果不做楔形处理,其小浪4似乎太高无法处理。这点让人略感不安。A(2)子浪中b过于短促,也是不能令人满意之处。
3、A浪子浪(2)回撤69.7%,接近61.8%。浪(3)是浪(1)的149.9%(增长幅度),接近161.8%。基本符合波浪理论常见比例。浪(4)为三角形调整浪。和浪(2)简单锯齿调整浪类型交替。浪(1)和浪(3)长度交替。这些都是本浪形分析令人满意之处。 | | | 沪深300 60分钟线 | | | | | | | | | | | | | 波浪位置 | 时间 | 沪深300指数 | 时间间隔 | 变化幅度 | 回撤百分比 | 上涨幅度 | 上涨相对倍数 | 循环浪III大浪(2)A浪起点 | | 5890.99 | | | | | | 子浪1 | | 5267 | | -623.99 | | -0.106 | | 子浪2 | | 5701.76 | | 434.76 | -0.697 | | | 子浪3 | | 4796.27 | | -905.49 | | -0.159 | 1.499 | 子浪4 | | 5134.92 | | | | | | 子浪5 | | ? | | | | | | | | | | | | 对应目标位 | 目前数浪实际点位: | 子浪4可能反弹的幅度 | | 子浪3的 | 23.60% | 213.70 | | 5009.97 | | | | | 38.20% | 345.90 | | 5142.17 | 5134.92 | | | | 50.00% | 452.75 | | 5249.02 | | | | | 61.80% | 559.59 | | 5355.86 | | | | | | | | | | | | | | | | 对应目标位 | A浪整体幅度 | 子浪5可能下跌的幅度 | | 子浪1的 | 100% | | -0.106 | 4591.02 | -0.221 |
表1 4、如表1所示,根据波浪回撤的几种可能的常见比例,及调整浪通常调整至前一浪的小一级子浪4区域的原理,子浪4回撤38.2%至5142.17,是最合理的比例。实际点数为5134.92,惊人地接近。唯一稍感不安地是该点位突破了A浪子浪3的小一级子浪4区域终点(5128.58)。但一是可以认为处于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二是该原理也并非100%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这个突破是可以接受的。 5、根据波浪理论波浪等同原理,子浪1和子浪5应趋于等同,因为子浪3明显更长。所以100%是最有可能的比例 。如表1,A浪终极目标应为4591,即4600点左右。 6、A浪为五浪结构,所以大浪(2)为锯齿形调整浪,C浪通常应等于A浪(百分比),也有较小的可能性为0.618或1.618倍。
如果整个大浪(2)目标位是3950(见周线分析),由此倒推B浪终点(C浪与A浪下降幅度22.1%相同)为5068.47点,即5000点左右。这样的话B浪将回撤A浪的37%左右,非常接近38.2%,这进一步验证了可能性。
而如果C浪为A浪的0.618或1.618倍,B浪终点将落在A浪终点之下,显然不可能。 7、对称三角形走势被突破后,通常可用三角形中最宽阔的部分的高度,从突破点算起,量出相等的距离来测试算突破后的目标。从60分钟线图中可以看出,突破三角形下边线约在4960,而三角形最宽的部分高度约为5200-4800=400。这样预估突破后下降目标为4960-400=4560。这是对我们预估A浪底部在4600左右的再一次验证。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处于循环浪III大浪(2)A浪子浪5阶段,沪深300指数将调整至4600点左右,然后B浪反弹至5000点左右,最后C浪调整至4000点左右。 四、其它验证: 根据江恩理论,历史上的阻力位与支撑位可能对市场运动构成支撑或阻力。从目前的位置往下,2007年8月17日的支撑位4616.97和2007年8月8日的支撑位4579.40。这两个支撑位将构成对我们预计的A浪底部4600左右的强支撑。而根据支撑位和阻力被突破后角色反转的原理,2007年6月28日的阻力位4067.81将形成对我们预计的大浪(2)终极点位4000点左右的支撑,2007年9月12日的支撑位5059.46将形成我们预计的B浪的阻力。同时4000和5000点也是重要的心理关口。所有这些对我们的预测是某种程度上的验证。 我们再从支持大浪(1)上涨的趋势线来验证一下上面的预测。 
图5 沪深300周线图(带上升趋势线) 如图5所示,这条周线上的上升趋势线是本次大浪(1)上升行情的生命线。预计仍会有对下跌行情较强的支撑作用。预计A浪将到达此线附近终止转向反弹。目前该线本周位置约为4660点。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们关于A浪终点在4600附近的预测。
[ 本帖最后由 hzstock 于 2007-11-22 23:0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