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6375|回复: 86

[大盘交流] 1万到100万实盘(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Array

1万到100万实盘(续)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b1973 浏览:66375 回复:8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帖不能更新,再开一帖续之。
                                             业余炒股十四年,
                                             多吃苦来少有甜。
                                             小散赚钱实不易,
                                             个中辛酸与谁言?
                                             今日一万闲钱起,
                                             他年百万也等闲。

[ 本帖最后由 bb1973 于 2007-7-30 10:33 编辑 ]
参与人数 1奖励 +38 热心 +3 时间 理由
ST天胶 + 38 + 3 2007-8-5 13:39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实盘2006年10月7日开盘,启动资金1万元。
截止2007年12月1日,持仓601628中国人寿300股,资金余额4685元。
具体操作见本贴及原《1万到100万实盘》贴。






[ 本帖最后由 bb1973 于 2007-12-1 09:4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发表于 2007-7-2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那就跟着关注你的帖吧:)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在看中报之前,有几个名词需要先了解一下。

一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一是权益法。

成本法,顾名思义,就是长期股权投资以投资时的成本在帐面反映,分红时确认为投资收益。通常情况下,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比例不足20%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法核算。南高的对外投资大部分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如中信证券、南京银行、栖霞建设等。

权益法,当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比例超过20%以后,说明对该公司具有重大影响,不能简单地以成本反映,此时,当对方出现盈利,即使对方不分红,也要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如: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投资比例30%,乙公司当年实现盈利100万元,不分红,但甲公司会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30万元(100*30%=30万),当然如果被投资单位出现亏损同样也要按照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损失。南高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主要有南京LG新港显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5%)、苏州栖霞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20%)、南京栖霞建设仙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

二是关于合并会计报表。

当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超过50%时,说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实际控制权,或者虽然持股比例不超过50%对被投资单位同样具有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如第一大股东虽仅持股30%,但其他股东全部为中小股东,持股分散,无重大影响,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公司)应当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情况下,被投资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全部并入公司,其他少数股东拥有的权益反映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中。在南高的对外投资中,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0%)和南京仙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0%)是本期三个最重要的参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

看南京高科的中报,必须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公司的投资收益,二是公司的主业转型情况。因为目前来说,南高的资产总额中,对外投资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资产总额57亿,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合计25亿,约占47%),投资收益已经成为南高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投资收益是否稳定和持续增长,对南高的业绩影响很大。而公司的主业目前正在向房地产转型,成败与否更是将决定南高的未来的发展前途。

一、首先我们来看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

2007年上半年公司共取得投资收益72370223.09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其中参股公司分红60770855.20元,具体包括:

单位名称       持股数或比例       每股分红     分红金额

南京银行        205,200,000         0.10       20,520,000.00

栖霞建设         65,921,520         0.36       23,731,747.20

中信证券         27,549,845         0.20        5,509,969.00

华新光电          5.22%                       11,009,139.00

合计                                          60,770,855.20

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11,722,474.16元,具体包括:

单位名称         持股数或比例      对应投资收益

新港液化气      25%                       -44,143.39

LG新港显示      25%                     4,698,405.75

苏州栖霞        20%                     5,454,829.02

仙林栖霞        49%                     1,613,382.78

合计                                 11,722,474.16

分析投资收益,主要看其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增长性。

南京银行和栖霞建设是其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南京银行2006年的每股收益是0.49元,发行新股全面摊薄后是0.32元,而07年根据前期银行股普遍预增的情况分析,南行的业绩增长可期,至少不会低于06年,分红应该也不会低于每股06年度的0.10元;栖霞建设和中信证券不用分析大家也应该有数,二者07年业绩大增已成定局,分红估计不会低于去年。LG新港显示业绩趋于稳定,苏州栖霞和仙林栖霞已进入收益期,下半年和08年应有不俗表现,由此可见,公司的投资收益将会持续稳步增长。

公司从南京华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取得2006年度分红收益11009139.00元是中报的一大亮点,为什么?因为南京高科对该公司投资9536435.01元,持股比例5.22%,系1997年以发行募集资金投资入股,以成本法核算。而2006年一年的分红已经超过了公司的投资总额,该公司利润之高确实令人惊讶。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南京华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

南京华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台湾著名的企业华新丽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控股的大型工业公司,1994年开始建设,1996年底建成投产,注册资本2200万美元,实际投资总额逾7500万美元,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低氧光亮精铜杆生产基地。从江苏省经贸委等三部门通报的2006年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企业(集团)情况可以查阅到,该公司2006年度营业收入74.42亿元,位列第93位。由此也不难理解,1个年销售收入高达74亿元的企业,只要达到3%的净利率,就可以有2.2亿元的净利润,分摊到2200万美元(折算为人民币大约在1.7亿左右)的总股本上,也就意味着每股收益(人民币)超过1元,南京高科对该公司投资9536435.01元,2006年度分红收益11009139.00元也就顺理成章。也就是说,在长期投资以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看似波澜不惊平静的水面下,经常隐藏着大鳄摇钱树,会为公司贡献巨额利润。这也是南京高科隐性资产增值再次浮出水面的一个经典案例。

其实南高类似的投资还有很多,下面对主要的几项投资进行分析:

1、南京LG新港显示有限公司

2002年,南京高科以2980万元的价格受让南京LG同创彩色显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25%的股权,按权益法核算。2006年,更名为南京LG新港显示有限公司。截至2007年6月30日,该公司累计贡献投资收益39847111.91元,同样超过了公司的投资总额。从江苏省经贸委等三部门通报的2006年江苏省营业收入百强企业(集团)情况可以查阅到,该公司2006年度营业收入79.66亿元,位列第83位,也是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公司。

2、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该公司原名南京华新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南京高科投资18705207.20元,持股比例7.65%,系1997年以发行募集资金投资入股,以成本法核算。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原为华新丽华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10月,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498)受让华新丽华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该公司50.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并于2007年将该公司更名为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该公司具体情况详见烽火通信的相关公告。该公司效益不错,股权增值较大,感兴趣的可以通过600498烽火通信收购该公司的相关信息披露做进一步分析。

3、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高科投资41384650.00元,持股比例12.50%,以成本法核算。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是由南京高科、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萨摩亚光博资源有限公司于2001年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该公司规模不小,但具体资料从公开信息渠道未能查到。有信息来源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

4、南京华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南京高科2005年投资该公司6912532.80元,持股比例5.22%%,以成本法核算。南京华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00万美元,华贵国际有限公司出资1488.8万美元,占93.05%,南京苏源实业有限公司出资27.68万美元,占1.73%,该公司主要经营铜合金材料,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从行业和经营范围分析,应属于较好的投资项目。但该公司经营情况从公开信息渠道未能查到。有信息来源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

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公司,除南京LG新港显示有限公司已权益法核算之外,其他均以成本法核算,也就是说,只有公司分红,南高才会体现为投资收益,只要公司不分红,效益再好,南高也是以成本在帐面反映,一旦象华新光电一样分红,该部分隐性资产增值及收益就会浮出水面,体现出巨大的投资收益。

二、再来看一下公司的主业转型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41860万元控股南京仙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80%,这里纠正一下原先文章---莫为浮云遮望眼里的一个错误,就是南京仙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东构成情况,仙林地产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南京高科持股80%,南京仙林新市区开发有限公司持股19.8%,南京市栖霞区国有资产投资中心持股0.2%,原先的文章里把该公司与南京栖霞建设仙林有限公司搞混了,将该公司20%的股权算到了栖霞建设头上,属于错误,在此纠正一下。

从公司增资时的股东大会议程中可以看出,公司预计07年房地产销售收入达到5-6个亿左右,净利润4000万左右,从中报看,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收入9371万元,成本7480万元,毛利率15%左右,净利润575万元,基本与预计数相一致。

在建的项目包括:山水风华住宅项目、东城世家住宅项目、仙林商业副中心商业地产项目、高教公寓住宅项目、仙林CBD商务区心商业地产项目以及经济适用房项目,目前看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里体现为开发成本(在建未完工项目)和开发产品(已完工待售项目),价值7.15亿左右,这些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2-3年地产收益的稳定保障。

另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说明如下:仙林地产与南京市国资局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约定,07年7月25日前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约2.55亿元左右,这将是公司拿到的另一块地。土地储备是关系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南高的背景决定了其在拿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大家应该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预收账款科目显示其期末余额3个亿左右,其中:母公司土地开发预收在2个亿左右,仙林地产预收在1个亿左右。

在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里面,公司已明确了构筑地产、公用事业(水务)、医药三个产业梯队的发展思路。

关于污水处理厂的情况公司提到的不多,该处理厂计划投资4000万元,系97年募集资金投入,2003年报披露,该项目最终投入4665万元,2003年12月投入运营,其后的年报未再披露该项目情况,估计效益情况一般,但从长期看,这将是公司主业的一个亮点。

再来看一下公司的医药资产情况:

公司药品销售一直持续稳定增长,且毛利率较高,但2007年上半年,药品销售收入有所下滑,这也是药品销售首次出现下滑,我们看一下医药资产的具体情况。

医药资产包括两部分,也是以投资形式形成的,包括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

1、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①1992年03月 由中国南京小营制药厂与香港永利宁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南京康萃制药有限公司(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80万元。

②1994年05月 新增股东南京豪邦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80万元增加到400万。③1994年10月 南京康萃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

④1997年05月 香港永利宁国际发展有限公司25%的股权转让给香港长盛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豪邦实业有限公司的37.5% 的股权转让给南京华声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方仁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旷代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昊旺工贸有限公司、南京浩运工贸有限公司、南京萌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帅龙工贸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

⑤1998年12月 南京新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300万元购买了南京小营制药厂、南京华声实业有限公司、南京方仁实业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的共计 75% 股权,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香港长盛中国发展有限公司 25% 的股权不变。

⑥1999年,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400万元增加到1550万元。

⑦2002年3月,南京臣功制药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经营期满,合营外方将股权转然给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公司性质由合资经营(港资)变更为内资。

⑧2003年06月 臣功制药以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公司注册资本由1550万元增加至3000万元,南京高科持股比例仍为75%。2004年,南京高科再度出手,以1359.96万元购买了臣功制药剩余24%的股权,同时,其控股子公司南京高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56.6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臣功制药剩余1%的股权,至此臣功制药的股权结构变为南京高科持股99%,南京高科工程设计院持股1%。

至此,南京高科对臣功制药原始投资总额为3716.62万元,持股比例为100%。截止2006年末,已累计为南高贡献利润4200万元,超过公司投资总额。

南高的合并会计报表从1999年起就包含了臣功制药。

以下是我从公开信息(南高1999——2006年报)获得的臣功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年度        注册资本    销售收入        成本  主业利润      毛利率 净利润  资产总额

1998  1550                                                  

1999  1550  3775.5                                115.89   

2000  1550  4708.13                               179.31   

2001  1550  6417.03   1702.99   4714.04   73.46%   317.39    10346.34

2002  1550  7199.84   1782.87   5416.97   75.24%   740.61    9854.73

2003  3000  7719.79   1991.76   5728.03   74.20%   947.68    9782.26

2004  3000  8604.98   2112.54   6492.44   75.45%   840.22    12124.32

2005  3000  9533.34   2288.57   7244.77   75.99%   1053.39   12328.37

2006  3000  10600.41  2726.13   7874.28   74.28%   1584.91   14159.15

2、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

该公司旗下控股南京新港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南京新港连锁药店有限公司、南京新港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先河制药有限公司,全部参与合并会计报表。

2003年2月,南京高科投资2700万元,成立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占90%。

2004年,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收购南京新港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700万元,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占73%。

2004年,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持股90%)与南京新港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持股10%)共同投资设立南京新港连锁药店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

2004年12月,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持股90%)与南京新港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持股10%)共同投资设立南京新港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04年12月,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以344.2万元受让德国先灵AG公司持有的南京先灵80%的股权,另外20%的股权由南京高科持有。

南京高科的医药资产中,臣功制药是比较优秀的,而新港医药及其旗下控制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当前首要的工作是作好医药资产整合,争取早日上市。南京高科在2005年报中的2006年工作重点第五条提到:以公司建立成长动力源,提升公司价值为目标,构建以医药等高科技行业为代表的第三级产业发展梯队。重点是整合现有医药产业资源,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2006年开始做好臣功制药的股份制改造工作,争取在2-3年内实现公司上市。目前从南京银行的上市之路可以看出,臣功的上市之路可能会比较曲折漫长,也许会采取借壳上市的方式进行,但这毕竟是值得期待的一个亮点。

三、中报的其他要点

1、固定资产大幅减少,资产流动性大大提高

因为热电资产转让,而热电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固定资产,因此公司的固定资产大幅减少,从年初的5.1个亿减少到期末的1.7个亿,减少66%,母公司的固定资产更是减少到仅有0.6个亿,由于转让收入主要用于房地产项目,而房地产和公司的土地成片开发业务中的土地储备均反映在公司的存货项目中,因此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大大增加。

2、预付账款大幅增加,由年初的1.5个亿增加到6.2个亿,增幅300%

公司解释主要是仙林地产预付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说明公司正在增加土地储备。

3、存货大幅增加,由年初的6.5个亿增加到14.2个亿,增幅117%

从内容看,主要是公司的开发成本和开发产品大幅增加,由年初的4.7个亿增加到12.9个亿,主要是公司在建和完工的房地产项目,共计7个亿左右,其余部分为母公司的母公司的土地开发成本,变化不大,由年初的4.7个亿增加到期末的5个亿左右。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由年初的7.8个亿增加到18.3个亿,增幅136%

原因为公司持有的流通股中信证券、栖霞建设、科学城市值上升。

5、其他应付款由年初的0.26个亿增加到5.35个亿,增幅20倍

公司解释是仙林地产暂收未付的拆迁补偿款。

6、关于每股收益的计算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公司隐性收益显性化的问题,也是会计处理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对于已经解禁的股权投资,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当采取这种处理方法的时候,公司所持已解禁流通股份当期增值部分扣除应缴所得税后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反映在利润表当期利润中,当然下跌也要反映为当期投资损失减少利润;另一种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采取这种处理方法的时候,公司所持已解禁流通股份当期增值部分扣除应缴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不在当期利润表中反映,下跌时反映为资本公积的减少也不影响当期利润。目前,南京高科选择的处理方法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所持流通股的股价波动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形成大幅波动,而带来的则是投资收益隐性化。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无论公司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是作为投资收益也好,作为资本公积也好,其最终结果净资产是不变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期末每股净资产和期初每股净资产的差来得到公司实际的每股收益,南高中期的给每股收益也就是6月30日的净资产7.58-期初净资产5.89=1.69元,而且这还是在未计算未解禁栖霞和南行的情况下的,这种收益是实实在在的,无论采用何种会计处理方法都是不能掩盖的。

南高另一块巨大的隐性资产就是未解禁的栖霞建设和南京银行,目前只以成本在帐面反映,包括母公司持有的栖霞建设4267.15万股成本1.88元/股,子公司仙林地产持有的栖霞建设750万股成本10.42元/股,以及南京银行20520万股,成本1.06元/股。如该部分持股解禁后按市价反映,南高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将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四、关于定向增发问题

个人认为,南京高科定向增发的主要目的不是所谓的资金需求,而是大股东为了增加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对房地产的资金需求,目前已通过转让热电资产获得,从公司关于增发的决议可以知道,增发6000万股中大股东明确表示将认购不低于3000万股,锁定期不低于36个月,可以看出,大股东对于增加公司的控制权还是非常积极的。增发的不确定性目前确实有可能影响股价的短期走势,就看最终博弈的结果如何了。其实采取配股的方式应该更为公平(无论配股价高低),但不会增加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五、对于股改时公司承诺的2006-2008公司利润分配中现金分红不低于70%的思考

由于上述承诺的限制,导致公司体现在07年甚至08年兑现投资收益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是否可以考虑另一种思路,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提出新的分配方案,将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70%改为送股也可以,这样公司就可以择机积极兑现部分投资收益,也不会导致公司大量的现金流出,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对公司和流通股股东都是不错的选择。

六、关于投资收益以及净资产是否是公司业绩的思考

现在有这样一种论调,即高净资产无用论,唯每股收益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才是投资价值高的表现,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是非常有害的,稍有一些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净资产也就是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公司股东所拥有的实实在在的财富,公司最终经营结果如何成功与否,最终要体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也就是净资产的增加。正常的经营利润要体现在股东权益项目中的未分配利润里,而目前南高净资产的增加体现在资本公积的增加上,而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都是净资产的组成部分,其实只要南高出售股权,就可以从资本公积里转出来,进入投资收益,最后还是要进入未分配利润,最终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现在体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难道你不认可已解禁股权价值的增长会带来投资收益吗?只是暂时没有变现而已,而没有变现,就意味着一定要损失吗?个人认为从长期看,金融地产板块依然会是热点,中信、栖霞仍有上涨空间,南行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支持公司继续持股的理由,难道非要变卖了落袋为安才能认可?

个人认为,南高这些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超前的投资眼光抓住了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机遇,使自己的投资得到了巨大的增值,也为股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种财富就体现在公司净资产的巨幅增加上,这是股东实实在在的财富,绝非仅仅是题材而已。目前如果所有的股权都按照市价计量,公司的净资产将达到20元以上,试想南高从97年上市,当时的每股净资产4元左右上升到20元,用了10年时间,如果通过传统的主业积累方式,每年的收益要有多少?如果不是采用投资这种方式,能实现这种裂变吗?这就是资本运作魔方的效力!而且这些资产是流动性非常好的非常容易变现的,是真金白银而非不良资产。换句话说,每股净资产就是公司股价的安全边际,理论上讲,如果公司的资产质量好变现能力强,一旦跌破每股净资产,只要大部分股东同意,公司完全可以通过采用清盘的方式来为维护股东利益。所以说,南高是目前安全边际最高的股票之一。而且这些投资目前仍有继续增值的空间,意味着南高净资产还会增加,安全边际还会提高。无论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股权投资带来财富增值和主业经营带来的财富增值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非要分个上下呢?难道不都是钱?还有人说,股权投资增值带来的收益是一次性的,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如果公司将上述股权变现,拿着几十亿的现金,就会没有一点收益?就是打新股,每年平均10%的收益率,恐怕也要赚个几亿吧,按照南高现在的股本,平均到每股是多少钱?这是稳定可持续性收益吧?乘以平均市盈率应该定位在多少?而且这些财富最终是要分配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明白。

七、对机构及基金进出的思考

三月份诺安进了,大家群情激奋,踊跃买入,六月份诺安走了,有人垂头丧气,准备割肉出局,那九月份诺安又来了怎么办?再买入?十二月诺安走了再卖出?对于机构动向,散户永远是后知后觉,等散户明白过来,往往就是请君入瓮了,你怎么知道这几天新资金是否在进场?涨跌的空间到底哪个大一些?所以一切信息尤其是滞后的信息都要经过思考和分析才能不会引起误判,而有价值的东西终究会有人感兴趣的。结合近期的盘面,明显有资金在里面运作,既然主力已经出货完毕,那震荡及打压的目的就不再是出货,只能解释为逢低吸纳,我们难道不能做一回傻子,当诺安走了的时候我们进来,当诺安来了的时候我们走开?

八、对客观理性分析的思考

沧海手中有股,因为看好,所以分析不够客观,一些负面因素看不到,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可是有些手中无股的人自认为看问题绝对客观冷静,我认为也未必,有些时候片面夸大负面和消极因素,看不到积极和乐观因素,同样会丧失进场的有利时机,更何况有些负面分析还会影响一些信心不坚定的散户,使其在低价圈盲目杀跌而不及时回补,造成真正的损失(投资者买入套牢后只要不杀跌只是账面损失,卖出后买入其它股票只要同期涨幅不低于卖出股票,也不算损失,但一旦低位杀跌而不回补,或者补入其它不涨的股票,则会形成真正的损失,谁能保证换入的股票未来涨幅一定超过卖出的股票?)。目前64里面散户较多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否有新资金进场收集筹码也未可知,所以即使不看好等待更好的时机入场也没有必要人为制造一些恐慌看空的气氛,扰乱持股者心态,毕竟现在即使不是阶段性底部也没有必要恐慌性杀跌,完全可以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悄然等待即可,如果有人等不及非要出局起码也不会慌不择路地杀在地板上。

九、沧海告别Party

沧海最早买入南高是在去年9月份,当时的价位才6块多,当时建仓的数量不大,是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后来放空过两次,一次是在12块多的时候放空,结果被迫以14块多追回,07年1季报的时候24块多放空,结果又以27块多追回,再后来就是5月下旬南行出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涨停附近30.4重仓追入,平均成本在26左右,经历了5.30大跌和本轮下跌,坐了两次电梯,但沧海始终坚持持股,因为过于看好该股的未来,虽然获利不少但未达到预期价位不愿意出手,这也是自己错过两个大波段的教训吧,还是贪字作怪,但很多情况下一旦放空又往往错过后面的一段大行情,毕竟这样的教训也不少,这也是为何如此犹豫难以割舍的原因所在。在目前的价位下,我还是认为投资的机会是远远大于风险的,而且从多年来南高的经营看,管理层还是非常有眼光的,是值得信赖的。至于有很多人不看好64,而且有他们的种种理由,现在不好说也没有必要说谁对谁错,也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就让时间来检验一切吧!

因为工作关系,沧海从下周开始要全副精力投入工作了,不能经常上网了,这篇分析是沧海耗用了两个通宵的时间所作完的,无论好坏已经尽力了,算是献给支持我的朋友们的一份礼物吧,在吧里交到这么多朋友是沧海最大的收获!沧海会定期地来看望大家的!

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沧海的所有朋友!!!沧海祝大家永远发财!!!谢谢!!!

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作者: 沧海一声笑123   2007-7-22 20:27:01  回复此主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翻番了?
记得开始的时候一直亏损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加工被套专家 于 2007-7-30 01:00 发表
都翻番了?
记得开始的时候一直亏损啊

谢谢还记得此贴。
去年大盘涨1000点实盘却亏损时,几乎放弃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未操作,继续持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顶你  现在一样顶你   就是支持真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一百倍,关注一下

到时怕找不到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8-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支持一个~~喜欢看实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支持一个~~喜欢看实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一跟买500股吧
可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 高手1w块钱很男操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07-8-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一万闲钱起,
                                             他年百万也等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支持一个:*22*: :*22*: :*22*: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1970-1-1 08:00
post_delete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7-8-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老大的帖子都是好帖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这个贴的横批应该是一则笑话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版主加分,转好文一篇

四年二十倍:专访股市奇才陆一鸣(值得反复读上几遍)


  
  当记者推开陆一鸣在深圳莲花山旁的办公室时,办公室简朴温馨,迎来的是一位面带笑容、有着典型北方身材相貌的年轻人,他就是陆一鸣,陆一鸣看起来少年老成,很难看出他还不到28岁的年龄。陆一鸣来自山东,言语中露出山东人特有的豪爽和真诚,对陆一鸣的背景,我们通过其它渠道也做了一些了解。
  
  陆一鸣当年在复旦大学上大学时,就因短线水平高成为校内闻名的“股神”,曾经获得复旦大学理财协会举办的模拟股市大赛亚军。从学校毕业时,正是2001年股市大红大火的时候,他从几千名应聘者中被郑州一家投资公司选中,负责两个亿的基金操盘,当时他才22岁,在郑州的日子他过得并不顺利,几乎就在他接手工作的时候,中国股市就从2245点开始了一轮长达四年的下跌,在郑州度过了暗淡的一年,他悄然来到深圳,在这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他对自己以前一直坚信的炒股技巧做了彻底的反思,经过一番长达半年的凤凰涅磐,他从一个短线高手悄然转变为一个股市的价值投资者,这一思路转变,竟然奇迹般使他的盈利在2002到2006四年间出现了20倍的资产增长,它持有的个股,大都是长期大牛股,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接近120%,在2004年他创办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开始涉及委托理财等业务,他目前管理的资金过亿,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私募基金经理,2006年前8个月的收益就超过了120%,他从2006年8月底开设的实盘示范账户目前收益率也已接近20%,在这些神奇业绩的背后,他究竟是持有什么样的投资理念,记者在他的办公室,与他展开了一场令人期待的对话。
  
  记者: 陆先生,久闻你的大名,你能否将自己的股市投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
  
  陆一鸣:好,我是1997年进入复旦大学学习的,复旦有着非常自由的气氛,在大学第一年我就开始在一些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下涉足股票,然后就开始用父母给自己的生活费开始炒股,当时几乎就迷在了股市上,我像一个职业股民一样,每天早晨9:30到营业部,下午三四点钟回来,管理着自己的3000元资产(笑)。当时我主要是做短线,我对多达三十几种指标都非常熟,研究波浪理论,跟随龙虎榜研究庄家动向,当时成绩还不错,最自豪的是我买了一支股票,出现连续三个涨停,我的同学非常佩服我,他让我也给他推荐一支,结果我推荐给他的那一支也连续三个涨停,当时同学们听了都很惊讶,有好多人拿着生活费委托给我理财。我毕业以后当时就想着能够去管理更大的资产,2001年正是股市最热的时候,几乎大多数同学都想进证券公司之类的单位,我当时目标也很明确,哪里给我资金让我操作我就去哪儿,结果最后就去了郑州,在郑州的一年应该是比较失败的,我的短线失灵了,那么大资金也根本做不成短线,加上股市又是暴跌,当时真是像掉入了冰窟,每天天气都是灰暗的,后来我就辞职来到了深圳。
  
  记者:你到深圳后,是什么因素促使你从短线投资者变成了一个价值投资者了呢?
  
  陆一鸣:我对郑州的失败进行了思考,主要是两个原因让我做出决定,第一就是做短线,管理的资金将是有限度的,我带着100万以下的资金作短线还可以,到了500万就非常累了,500万以上根本就没法做,而我的目标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管理几亿、几十亿的资金,短线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了,必须要寻找别的办法。第二就是短线收益很不稳定,虽然我当时也号称短线高手,但一年赚的钱最多也就翻倍,并且可能过一段时间因为做得不顺,又有可能赔进去50%,这样涨涨跌跌,最后赚不了多少钱,并且每天非常辛苦,我后来开玩笑告诉朋友,股市有三类投资者,短线客是股市的蓝领,做中线的是白领,做长线的才是金领,当时觉得这句话很好玩,现在体会应该是说更深刻了。既然短线这条路行不通了,我当时就想着找一个更好的方法,很自然的我就开始接触巴菲特等人的价值投资理念,当时我还想到一个人,我大学的老师谢百三(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笔者注),他经常邀请一些股市高手到复旦大学3108教室做讲座,其中有有一个上海人陶先生,他从91年作股票,由不到10万资金起步,到99年已经有接近四五个亿,他做得并不累,也不天天盯盘,经常到处旅游,由于我当时短线成绩尚可,所以也没太去思考他的方法,到后来我想起来时,发现他才是真正的高手,他是个标准的价值投资者,这就让我下定决心开始做价值投资。后来就看了很多的书,请教了很多朋友,再加上自己还算有些悟性,应该说这条路,现在是越走越宽。
  
  记者:你刚才说您的方法主要是价值投资,你利用这样的投资理念竟然让自己的资产在四年内增长20倍,那你能具体阐述一下你的投资方法吗,我想很多投资者一定想知道。
  
  陆一鸣:没问题,股票的价格就像商品的价格一样,它是随着价值而波动的,我们要在价格低估股票的价值时买入,在高估时抛出,我总结了一个二十字的投资口诀叫:潜力公司、五折价格、适度分散、战略持有、高估抛出。什么意思呢?我分别简单解释一下。
  
  什么是潜力公司?就是未来能做大的公司,我一般关注两种类型,第一是加速成长型,例如苏宁电器,我从上市持有至今,它一直是高速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享受它加速成长的过程,第二就是困境转折型,最近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兴通讯,这类公司本来是好公司,但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出现一些挫折,被市场低估,它们就像在途中休息的蝴蝶,很多人认为他们要冬眠了,却不知过段时间它还会翩翩起舞。
  
  找到非常好的公司只是投资的第一步,这时你还要看价格,要在低估时买,最好以五折的价格买,这样当它价值回归时,你就赚了一倍了,如果以过高的价格买,往往是别人赚了一倍,你才刚解套。
  
  还有就是要分散投资,信息不对称是我们所有做投资的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使最好的基金经理也是如此,你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这个篮子使用的最坚固的材料,你最好能找到用最坚固的材料做成的三四个篮子,这样就非常安全了,一个篮子打破了也不怕。
  
  战略持有的意思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或短期,主要是看当时的目标,等到你的目标实现了,你就战略成功了,可以撤出了。
  
  最后一个就是高估时抛出,当市场把焦点全部放在这儿,大家都愿意以钻石的价格来买黄金时,就应该抛掉了,这与非典时把一瓶醋卖100块钱是一个道理。
  
  记者:很好,我觉得你的整个投资系统都是很连贯的,思路也很清晰,只是如果仅靠这些口诀,可能投资者还无法取得很好的投资回报。
  
  陆一鸣:那当然,这每一句口诀展开都可以讲上一天,内涵很丰富,要花大功夫研究,我本人也都是尽量多抽出时间来充电学习,我建议所有想在股市有所斩获的投资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学习和思考,智慧是财富,知识是财富。
  
  记者:听说您自2004年苏宁电器上市至今一直持有苏宁电器,你当时为什么选中了这支股票,并为什么一直持有至今呢?(苏宁电器自2004年7月上市,至2006年11月,复权价格从29元一直涨到275元,笔者注)
  
  陆一鸣:其实我买入苏宁电器实际是因为它有一个可以复制的盈利模式,这个非常厉害。因为我经常学习,几乎对美国市场的每一支的大牛股的来龙去脉都非常了解,沃尔玛短短几年大概上涨了500倍,它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公司快速成长的速度令人咂舌,究其快速发展的动力就是其拥有一个可以复制的盈利模式,它在纽约的超市成功了,它可以复制到洛杉矶、拉斯韦加斯去,它在美国成功了,可以到欧洲、亚洲去,它每个店开的成本越来越低,而竞争对手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样它几乎就把市场给垄断了,以光的速度在赚钱。沃尔玛给我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苏宁上市时,我就注意到它了,苏宁上市前就已经非常成功了,就已经证明了它的盈利模式在中国行得通,我们作为投资者,只需要给它时间让它成长、让它繁殖就可以了,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看法。投资苏宁电器,并不是我有多聪明或者如何,如果让我谈点体会的话,我觉得阅历真的是一笔财富,假如我不知道沃尔玛在美国股市的成功,我肯定也不敢投资苏宁,即使投了也不会拿那么长时间,现在想想赚了10倍,自己有时都不敢相信。
  
  记者:我看了您在新浪开设的博客,您对银行股好像情有独钟,你能不能再谈谈对近期热门银行股的看法?
  
  陆一鸣:是的,对银行股我们一直是战略重仓持有,其实我们做股票都是做大战略。我又要重复一下“阅历是一种财富”,我虽然没有经历过美国的大牛市,但我知道美国在大牛市中金融股都是几倍于道指的涨幅的,先不说美国,就看一下我们的近邻韩国,我觉得我们中国和20年前的韩国有很多相似之处,韩国在崛起的时候,在88年也办了一次奥运,我们恰好是08年,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韩币的逐步升值,86年韩国股市涨了68%,金融股涨了85%,87年韩国股市又涨了98%,金融股这次涨了249%,88年韩国股市还涨70%,金融股又涨了140%,这样一算韩国三年股市涨了5.6倍,金融股涨了15.7倍,虽然不能简单类比,但我们去研究一下中国的银行股的未来,你就会知道现在还只是初涨,大涨还在后头,当然中间过程会很曲折,可能有段时间银行股还跑不赢大盘,但最终的涨幅它将是大盘的数倍。
  
  记者:同样是在深圳,有一个著名的民间高手叫林园,你是如何看待他这件事的?
  
  陆一鸣:这件事我知道,林园的争议比较大,很多人都说他的言语中有很多矛盾之处,我不想猜测他是否真的有几个亿的财富,但我看了他的投资理念,应该说是值得借鉴的,我希望有时间能和他做个交流。
  
  记者:最后,你能不能对广大的投资者,特别是一些个人投资者说点什么?
  
  陆一鸣:好的,我也是一步步从散户中走出来的,还是那句话,你们犯过的错误我都犯过,你们吃过的亏,我都加倍的吃过,我衷心希望个人投资者能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我特别同情我们中国的个人投资者,因为我们99%的人都被误导了,当我们在初入股市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对指标、波浪这些神奇的东西高谈阔论,让我们以为那些东西才是主流,于是我们也就想当然的沿着这条路走了下去,其实指标、波浪等一些东西,是非我等凡夫俗子能够研究透的,研究不透,投资的基础就是不牢靠的,基础不牢靠,收益自然不稳。而价值是可以感知可以评估的,你可以住万科的房子,买苏宁的电器,喝伊利的牛奶,吃双汇的火腿肠。。。。。。你会从与它们的接触中感觉到他们成长的脉搏,从价值的眼光,你可以发现你的投资基础是最牢靠的,自然你会取得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利润。
  
  对陆一鸣约定的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站得高,方能望得远”,陆一鸣高瞻远瞩的思维方式也给记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应记者的要求,陆一鸣给记者展示了他的实盘示范账户,据陆一鸣介绍,它这个账户设立于今年8月18日,至今收益率已经接近20%,每周都会把收益率公布在他们公司的网站及新浪的个人博客上,记者有幸看到,在他的账户内大都是令人羡慕的近期明星股。他告诉记者设立这个账户的目的,是希望客户认同他的投资理念后,在客户做决定要与他合作时,有一个参考,毕竟客户是要把真金白银托付给你来进行管理,他还说要把自己的操作交割单拿去做公证,以后私募基金合法化后,他也可以拿着这份“阳光交易记录”去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想。我们约定,等他的示范账户翻倍以后,我们将再进行一次采访,他看了看电脑上的行情走势后说“这一天也许会很快”。


陆一鸣最近的文章:

谈谈做股票的战略思维!(2006-11-23)


昨日在博客中我转载了我与一个基金经理朋友对当前大盘及热点的一些对话,没想到在网友(股友)中引来了如此大的反响,95%的人都对基金经理的看法表示攻击和反对,我在这里不想谈人性之类的话题,一鸣强烈感觉到,个人投资者的思维与机构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我是基本同意我的那位朋友的说法的,我公司一直秉承的一个投资理念是“战略思维、趋势投资”。也即我们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符合大的趋势。我们之所以投身证券市场,是因为我们看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景,我们之所以在所谓“高位”仍然看好银行、地产,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币升值、中国资产价值提高的大趋势,这些板块它们将是未来行情的灵魂,假如看好后市的行情,这些资产都是极其稀缺的筹码,怎能会轻易放弃呢。的确,目前它们价位不低,涨幅较大,那又如何呢?只要它们是有价值的,它们就会去他们该去的地方。美国、韩国、日本、台湾在国家崛起、本币升值时都曾有过金融股大涨10倍以上的历史,为什么中国就不可以?何况,在这些个股的上涨的路上,鲜花掌声不断,业绩高速增长、税率改革、混业经营,无一不是超级利好,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同样的个股,为什么香港的招行卖16元,内地却是13元,除了两地买入成本的差别之外,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在香港的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经验使然,他们知道做多一个国家,哪些是重点部位,就像一个老农,面对漫山遍野的西瓜,他知道哪个最甜最熟。

当然,我也很理解很多个人投资者的想法,很多人都有被高位套牢的历史,昨日惨痛的一幕犹在眼前;也有很多人很想在股市快速盈利,毫无疑问,涨幅巨大的银行、地产等股票,他们是敬畏的;即使很多人也非常认同对银行、地产的大趋势,他也不愿买入,他担心自己买入以后,其他的股票出现飞涨,而自己的股票高位盘整或下跌;也有很多人打着小算盘,想在其它股票上先赚点钱,然后在银行地产等股票下跌时,逢低再进去。

我公司只采取最简单的做法,将部分深藏在银行股中,在奥运会之前,不卖任何一股银行股,除非它的价值被迅速高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3 01:05 , Processed in 0.040510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