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一个笨蛋的股指交易记录-------地狱级炒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投資鐵律

股市如同戰場。每一位涉足股市的投資者都想在股市搏殺中獲取勝利。可事實上取勝的
只是少數投資者,大多數人都是失敗者。這些少數取勝者,除了具有獨到的投資眼光、
準確的判斷力等素質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恪守鐵的紀律。我們可以這麼說:恪守鐵
的紀律是股市獲利取勝的法寶。 造成大多數人股市失利的原因,主要是與人性的弱點
和不良習氣,如貪婪、浮躁、猶豫不決、鼠目寸光、眼高手低等等有關。為了克制這些
人性的弱點和不良習氣,人們制定了買賣戒律。
  即所謂恪守鐵的紀律 就是要遵守這些買賣規則,而實際上是與人類自身作戰,戰
勝人類自己。“戰勝自己”就是恪守鐵的紀律的內涵。 人性弱點和不良習氣在股市中
的具體表現有以下一些。 1.“追漲殺跌”。漲的時候不願買,跌的時候也不願買,
而是在漲了一段時間後才買進,跌了一段時間後才賣出,最後落入券商大戶拉高出貨的
圈套。 2.“貪得無厭”。這是股市裡不管券商大戶還是中小散戶都有的通病。手裡
握著正在上昇的股票,希望它長的更高;眼前股價往下走, 則盼著跌套更深做大底。
結果卻是套牢或坐失良機。 3.“心存幻想”。買進股票後,價位下跌,套牢了,就
盼著反彈。反彈後又捨不得出貨,又希望彈得更高些,結果又跌下去,了。上漲時 也
是這樣。 4.“愛走極端”。聽投顧老師家講要買績優股,於是就追買名牌股,垃圾股.
一律不要。但又聽說,名牌股易變質,垃圾股一啟動,準賺錢。 於是又專選垃圾股。 5,“朝三暮四”。對個股一會做多,一會做空,沒有耐性。賣了這只股,又去買另-
只。結果原來那只漲上去了,又拋掉手中股票去買 原來那只。這樣頻繁進出,沒有賺
到錢,倒交了不少稅金和手續費。 6,“鼠目寸光”。只盯住眼下股價的暫時波動情
況,而不去研究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走業經營狀況、發展前景。只看小勢,而不看大勢
。 每天為蠅頭小利奔波忙碌,其結果是竹籃打水一無所獲。 7.“眼高手低”。某些
投顧老師家只會高談闊論-些股市理論,而自己一做股票卻是損失慘重。

  因此,所謂專家的意見不要輕信,只能參考 而已。 人性的弱點和不良習氣在股市
中的表現還有許多,在此不再列舉。為了抑制這些弱點和不良習氣,人們制定了買賣戒
律。一個普通的投資 者只要遵守這些戒律,就不容易在股市中損失過重。常見的買賣
戒律有以下幾條,供投姿者參考: (1)將投資資本分成10份每次買賣所冒的風險不應超
過資本的十分之一; (2)不可過量買賣; (3)不可逆勢買賣。市勢不明朗的時候,寧可
袖手旁觀; (4)不可為蠅頭小利而隨便進場; (5)發現錯誤及時了結; (6)猶豫不決,
不宜進場; (7)進場之後不可因缺乏耐心等候而胡亂了結; (8) 不可隨便取消停損盤
; (9)買賣次數不宜過於頻繁; (10)順勢買賣,在適當情況下,順勢拋空可能獲利更
多; (11)買賣得心順手的時候,請勿隨意增加籌碼。 (12)切莫預測市勢的頂或底,應
由市場自行決定; (13)不可輕信他人的意見,即便他是專家也不輕信; (14)不受市場
氣氛的困擾,堅持原則; (15)任何時候不能輕易持股滿檔,更忌透支。 投資者只要能恪守
鐵的紀律,即按著固定的規則買賣,在股票市場獲利的概率就大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順勢而為』與『反市場操作』的釋放與極致

『順勢而為』與『反市場操作』的釋放與極致

『順勢而為』與『反市場操作』之間,到底存在多少的重複空間與矛盾之處,其實很值得在長遠的操作上細細斟酌。
在股市大多數的時間,『順勢而為』會是對的;『反市場操作』只有在作用力達到極致的時候,反向的量能才會被大舉釋放出來。所以.....
1.
『順勢而為』佔的時間多,『反市場操作』佔的時間少。
2.
『順勢而為』有「面」的空間,『反市場操作』常常限於「點」的碰觸。
3.
『順勢而為』著眼於「確認」,『反市場操作』著眼於轉折。
4.
『順勢而為』的安全係數高,『反市場操作』的投機成分重。

悲觀未到極致,以致於真正的悲觀還在尋找,所以我對眼前行情的淺見是:現階段順勢而為,仍優於反市場操作觀念的運用。

有些領先股率先竄出,以便為反市場操作那一點的碰觸之後,讓順勢而為面的空間得以順利定位,所以我們解放這樣的操作矛盾,便在於佈局的意義。佈局的意義多半在於嘗試和埋伏,也就是接近底部與頂端的位置,所以資金上必須少量,並妥善管理佈局不成的風險。

所以在股市操作上,「佈局」與「加碼」成為資金管理的全部,前者有時著眼於『反市場操作』的成本低廉試單,後者多半在『順勢而為』亟欲擴大利潤中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佈局」也可以從面的規模考量,因為底部不見得是點的發生,而且是常常不見得,所以成功的佈局仍然建立在面的資金量多,而點的資金量少;也就是上面所說『順勢而為』的資金量大,而『反市場操作』的資金量小。


時間就是股市操作裡最大的秘密.

******************************
股市操作上,「佈局」與「加碼」成為資金管理的全部,前者有時著眼於『反市場操作』的成本低廉試單,後者多半在『順勢而為』亟欲擴大利潤中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佈局」也可以從面的規模考量,因為底部不見得是點的發生,而且是常常不見得,所以成功的佈局仍然建立在面的資金量多,而點的資金量少;也就是上面所說『順勢而為』的資金量大,而『反市場操作』的資金量小。
*********************

對於中大部位資金的股市操作.資金控管的玄妙之處就在以上這一段.
對於整體績效而言.它的作用力遠遠的超過你使用機制的勝率與靈巧程度.
與先前曾提及莊子故事裡的" 吳王射巧猿 "一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物體運動力道\" 順 "與" 反 "觀念的導正.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人不轉.心轉.
~~~~生命會自己找出口.股市(大盤)自然也會往阻力最小的方向行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你應該學做一門專家

其實你應該學做一門專家

(一)股市中流行的觀點是:只有贏家、輸家,而沒有專家。
這話對麼?有人說:大家都這麼認為,書上也這麼寫著,名流們也這樣宣揚。
“大家”說的,書上寫的、名流講的,就一定對麼?何況“大家”中也有人並不這樣說,也不這樣認為。雖然是自古以成敗論英雄,但如何成為成功者,肯定還是有方法的,而且這方法肯定也就是非常專業的。

(二)我們已進入到“知識社會”“知識經濟”的時代。然而,今天的“知識”究竟是什麼含義呢?
美國大經濟學家德魯克認為:“知識”這個詞,今天的正確意義應該是“Knowledges”,(專門化知識,學科知識),而不應再是泛泛的抽象的“Knowledge”(知識)。
他還認為:應用的知識只存在專業化時才是有效的。它越是專業化,就越有效。

(三)在美國,如果你向人宣稱,你是歷史學家,(假定你也確實是北大武大等一流學府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別人則會微微一笑並聳聳肩,明擺著不相信:你能是歷史學家?歷史學的範圍多大呀!你…能行?而如果你說你是研究中國歷史人物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生平的專家,那麼旁人馬上會對你恭敬有加,尊你為學者,而不再在心底視你為吹牛大王。
在美國人今天的觀念中,越專業化的知識,才越可靠,才越有水平,也越有效用。
這個觀念其實並不是美國的特產,而是隨著分工細化的工業社會發展而涌現,又隨著今日資訊社會中資訊量的巨大增長而強化的一種世界性思想潮流。

(四)專業化的效用,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其實已有過鮮明的展示。例如,水泊梁山108名好漢中,武藝水平雖近仲伯,但各人的專業武器卻是大相陘庭:李逵使板斧、林衝用銀槍、武松則扛哨棒、魯智深更是揮禪鏟……在岸上,張順被李逵打得無力還手,可一下水,黑旋風卻成了浪裡白條手中一個玩物、被整得嗷嗷直叫。
水平之高都相近,但通往高水平的技藝卻各不相同,專業化程度極高。十八般兵器,雖各有千秋,但只要能玩好一種,你就可以憑靠它闖蕩江湖,並常握勝券。

(五)其實,股市操作也是這樣。作股的方法、技巧有很多種,“大”者大到要研究國民經濟GDP增長率,“小”者也可小到只須注意5分鐘的K線走勢。長線者可不慌不忙抱股一年數年,短線者則需要你今日買明日賣……。
有人說:我既看基本面,也使用技術面;
有人說:長、中、短線我都做,不在一棵樹上吊死亡交叉;
有人說:消息、業績、走勢,我都抓;
有人還說:台灣股市1000多支股,我都熟悉……
什麼都懂,什麼都用,但到頭來為何還要虧錢呢?
毛病其實很清楚:十八般武器,你雖都會使,但沒有一件是你克敵制勝的寶貝!你沒有專業優勢!你只有一套又一套只能說說卻不能頂用的花花玩具!

(六)巴菲特不看股價走勢圖,他照樣在股市賺了大錢,因為他會“抱”。
索羅斯今天襲英鎊,明天買日元,後天又可能去搗騰泰銖,做空港股,他也由一個窮小子變成了大亨,憑借的是“快”。
不能說“抱”股賺不了錢,關鍵是你得有巴菲特那套“抱”功;
不能說短平快只有風險,練就了索羅斯那套快刀手本領,利潤就肯定大於風險。
專業化,一個意思是指專門化,只在一個領域、本事、技巧上下功夫;第二個意義就是指專業的深度,將人家學18種技藝的力量,來專攻自己這一項技藝,從而達到人所不能、我卻能的水平。這事,沒有懶可偷,力可省。
都看過雜技演員走鋼絲的表演吧,那就是何為專業水平的最好注釋。

(七)目前股市操作有許多不同的專業方法,例如:
1、申購新股專業戶;
2、專作新股;
3、持股1-3天超短線;
4、一年只做2-3波段;
5、專業測底(中線);
6、專業測底(短線);
7、專業追高(短線);
8、專做1-2只熟股
9、以K線均線組合進行買賣;
10、以成交量變化進行買賣;
11、以寶塔線為指示進行買賣。等等,還有很多,不在此再列舉,意思反正只有一個:讓作股方法專業化,勿做雜家。

(八)但你不要做“作股專家”,那是很難追求到的一種近乎神仙的全面高水平地位;然而你可以爭取做一個:或“作新股”專家,或“短線測底”專家,或“中線尋黑馬”專家……。
這不是夢想,而完全是可能的現實。
股市中流行的那種觀點:“作股只有贏家,輸家,沒有專家”。這其實是對股市變幻莫測風雲而無可奈何的碰運氣的買彩票心態,也是對股市投機本質認識尚淺的表露。
如果說股市不會有只勝不敗的常勝將軍,如果說預測股評,不會有人常說常準,這話可打收條。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股市測不準亦理所當然。
但沒有哪個行業沒有涌現出高水平的專家,只要是有遊戲規則的行業,就會有專家。連純粹的賭博業澳門賭場中都產生過像羅漢那樣的聽骰音知點數的專家高手,而畢竟有著一定遊戲規則的股市,豈會不產生專家?!實際上國外的巴菲特、索羅斯、林奇等就是不同類型的專家,國內也有一批專家級水平的高手:青木善於跟莊,童牧野精於寶塔線,唐能通很會搞短線,陳昆擅長超級短線…這不就是各有所長的專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是一場迷人的心智遊戲

---面對現實,邁向成功---
交易似乎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致富之道, 當一位初學者獲利時,他覺得他是交易天才,所向無敵, 於是,他開始承受沒有必要的風險,最後失去一切..
從事交易的一項動機,錢,它代表著自由,許多人渴望自由. 有一天,我到書局翻了一本裝潢雜誌,裡面一間75坪的房子,裝潢成後現代簡潔主義,一眼看過,永遠忘不了,如此的迷人,讓人愛不釋手,我發誓要擁有它,決定努力研習交易的學問..
恐懼、貪婪、自大、喜悅、憤怒...
串起這個遊戲;交易吸引了不愛受人擺佈、討驗固定命運的冒險家, 一般人每天早晨起床,開車上班,12點吃中飯,吃完睡午覺,下午上 完班,有時未做完工作,加個班,回家,吃晚飯,打開電視看TVBS新 聞,看看連續劇,摸一摸準備睡覺,這個月多發了獎金,趕緊存到銀行戶頭,偶爾買件襯衫精打細算,深怕超過了這個月支出...
交易員不喜愛這樣平凡的生活,願意承受些風險,來改善生活的品質,寧可放棄 已知的確定性,追隨不可知的未來!有如現代版的湯姆歷險記,雖然大部份人不曾成功
[自我要求提升]
成功者都有一項本能,他希望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至,這樣的欲望 加上金錢的誘因和交易的樂趣,促使一個交易者向市場挑戰一位極傑出的投機客曾說:如果我能每年精明0.5個百分點,我死的時候就是個天才…自我提升的要求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相反地,內心無法取得均衡的交易者,不願意提升自我,又試圖想在市場 中實現願望,這樣矛盾的組合,只有一個結果,失敗!
[現實與幻想]
在市場上,我們不斷的看到許多人在幻想… 一位成功的交易者,對於市場無法享有幻想的權力,他只能是個現實主義者。
必須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自己的能力在哪,更必須了解市場上可能的發展 方向,他可以模擬市場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但不能指定市場就必須怎麼走.. "交易"提供了人們幻想的機會和潛能,當一位初學者遭遇幾次失敗後,這樣的"恐懼感"會開始轉換,轉換成"傲慢"與"自大",然後開始對市場產生"幻想" 一些奇怪或不可思議的想法,這個路程,每位交易員都經歷過。失敗者買進、 賣出、錯失大好良機,都歸因於一些怪異的念頭,像小時候聽到鬼故事後,晚上都幻想鬼可能會來找我,半夜上廁所也忍住,有時眼睛都不敢張開…
在這行,就是要張大眼睛看各種狀況在現實中上演!
市場的幻想不是沒道理的,因為幻想可以提供安慰與踏實感,崩盤時幻想護盤基金會出來拯救,幻想主力也被套牢 ,買進後幻想股票哪天會突然連飆5根漲停, 賠時幻想大家都在賠,賺時幻想只有自己在賺….. 更有甚者,突然搖身一變,由輸家變成了大師 這是渴望成功卻不知所措的特殊轉換模式,怎說? 輸家羨慕成功者,意識上渴望與他們一樣,但他們不了解成功者,以為成功者是那種100%準確的神槍手 網上提供了這樣幻想的空間,此時他用這個ID預測未來,猜錯了再換下個ID 再預測,直到這個"角色"連準了好幾次…
他們渴望有一個"很厲害的身份"來取代他們心目中的"交易之神" 雖然他沒賺到錢,但這樣的慰藉、倚靠,成功的彌補人的空虛, 他竟沉醉於其中…. 無法面對現實的人尤其如此,幻想引導我們的行為,使我們在潛意識中不自主 的這樣去做,這些幻想會扭曲對現實的體會,妨礙交易的成功,成功的交易員必須辨識自己的幻想,並儘量去避開它..
輸家常會說:我之所以會賠,就是因為我不是念經濟的
輸家們不知,交易在智識上是非常單純的, "主力作手的背景常不是財務金融所碩士,相反地,他們可能曾經是奸商賭徒",以前的翁、雷、阿...哪個不是玩投機股出身的?
基金經理人哪個不是財金系所背景,但績效呢? 一位辛勤的知識份子,在本身事業上有非凡的成就,卻常是交易的輸家,為什麼?
非貶低其能力,因為我們常用錯了我們的知識,交易這行不需要高深的知識,可以 用技術分析,可以用基本分析,可以將行情預測準確率練到90%,但仍可能賠光.. 外資的交易系統另人訝異的,操作上已技術分析為主..
一般人以為法人擁有最早得知的內幕,可以搶先一步,實際上這都是誤解, 對大股東而言,對法人團隊而言,彼此都是敵人,利字當頭,要你來投資, 當然我早就上轎了,啟有給你先賺的道理?
投顧每天講講手機佔有率會升還降,喊喊哪支要漲你就相信了?
去看看投顧的基本面專欄,哪篇不是工商跟經濟日報上的新聞? 有些故弄玄虛,讓人以為是他們獨家管道得到的第一手資料... 美麗的包裝下,是個謊言.. 這個市場沒有所謂完美的預測,你一定會預測錯
別輕易相信投顧、法人、經營者或大師的預言, 這市場是 基本面+ 技術面+ 恐懼+ 貪婪+ 情緒+ 天災+ 不可預知的綜合體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情緒,也無法用卜卦算出何時有大地震來 追尋"100%準確"只是個笑話和錯誤 以為自己有100%準確率也只是失敗者的行為, "你看吧,我早就說會怎麼樣了,我是高手,相信我,接下來還會怎麼樣",聰明的你,別迷失了! 那是他們將"自慰的滿足"轉移到市場上的行為罷了,沒錯那只是他們的"滿足" 提升自我的交易技巧,訓鍊自我心智的成熟才是該專注的, 這行的賺錢秘訣不是"預測行情",很少人會說,我賠了好多錢,尤其是自認受人景仰的大師 輸家一直以為贏家是所向無敵的,幻想和贏家一樣追求所向無敵,只是離成功越來越遠
酗酒者給我們許多啟示,酗酒者第一個特徵:否認!
他經常會說,他必須克制酒量,但絕不承認自己有酗酒的問題,大部份酗酒者
不承認自己有酗酒的習慣,他還會說,"老板開除我,因為我宿醉而遲到,老婆 帶著小孩離開我,因為她完全不曾了解我,房東把我趕走,只不過因為我暫時 沒錢繳房租,我會逐漸控制酒量,然後一切都沒問題了…."
接著,酗酒者一定得面對一個"絕境"才有復原的希望 他必須了解酒精已經控制了他的生活,而不是他控制酒精。大部份酗酒者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只有當他們處於"絕境"時,已經無路可退時,才肯面對這項 殘忍的事實。這個谷底的絕境可能來自於肝癌,或是破碎的家庭,或失去工作 潦倒於街頭,一定得沉淪至某種程度,當打擊達到"無法承受"的地步時, 最後,事實才能超越否認。絕境代表無法忍受的痛苦,但唯有當他"察覺",只有兩種選擇,死亡或者扭轉生活後,酗酒者才有可能踏上復原之路… 同樣情形發生在賭場上,許多人賠到負債超過他資產的10倍.. 市場上,又看到這樣的情形重覆發生,當我們賠掉交易時,否認想要翻本,卻急忙的建立部位期待下筆"神奇的交易",有人好心勸告,他會說"放心,我知道我在做什麼" ,最後當我們失去一切,處於絕境時,才慢慢清醒過來…. 一位輸家拒絕承認自己對於交易已經失去控制, 獲利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權力"的滋味,享有陶醉的激情。當我們嘗試再補捉 這種高潮的經驗,於是進行草率的交易,將獲利又還給市場,多數人無法忍受 連續的嚴重虧損,我們常被捲入市場的洪流,陷入絕境之中。少數的"殘存者" 得以發現,問題關鍵不在我們的方法,而在我們的想法…. 市場提供了人的各種原始本能的試鍊,不能喚醒知覺,不能謙虛學習只是將 自己帶向毀滅一途,市場不是風平浪靜的投資環境,相反地,它的險惡常是 令人瞠目結舌,這個環境可以為我們帶來大筆財富,也可能讓我們傾家蕩產,別將自身"刻意地"逃避各種現實,面對它,才有可能成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一個成功的投資人,必須將天時、地利、人和做得盡善盡美。投資者要人和就必須了解自我,善借他人之力,正確處理與投資顧問、銀行理專之間的關係。投資者要地利則須掌握投資環境、選擇熟悉的行業與透明的市場。投資者要天時就耍盡力獲取情報以準確地預測市場走勢,做出正確且適時的投資決策。


【一】《要找到自己的投資方法,首先必須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是投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勇敢地正視自己的缺點、找出自己的優點、列出自己的條件、思考自己適合投資什麼、瞭解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走出正確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管理大師 Peter Drucker 建議每個投資人向自己堤出這樣幾個問題:「我真正想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去做?我現在正在做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
簡單言之,要先了解自我,考慮以下因素:
(1)你的年齡。年輕人能夠承擔風險,失去還有機會再來,故可以投入較多比例在風險較大利潤波動也大的領域,例如單一產業或單一國家の基金;中年人資金較充裕,也有東山再起的時間,但因家庭責任大,害怕大的失敗,故可多選風險、收益適中的投資標的,例如區域、成熟產業或國家、組合、傘型、全球型等基金。若是老年人則必須注重安全,投資領域應選擇風險係數小的為宜,例如準貨幣基金、類貨幣基金。而投資比例及內容可請教專家或本網上眾多高手建議之。
(2)你的職業。若你從事的職業收入不規則和不穩定則應盡量避免高額度的定時定額付款;若你從事的職業十分忙碌且無暇讓你了解財經資訊則應盡量避免波動大風險高的基金。
(3)你的性格。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或許太絕對,但毫無疑問,性格將影響你的投資效果。有人喜歡包打聽明牌滿天飛,有人急功近利進進出出,....;如果性格與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無法發揮,如果性格不適合投資對像的市場習性,再好的基金也無法全程獲利。
(4)資金因素。投資者若有一筆因正式エ作儲存下來的資金,才是製定計劃的前提。投資之前你必須了解自己對投資收益的依賴程度,所謂依賴程度,就是你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若對投資收益依賴過大,就應選擇債券(基金),績優股(股票)。
(5)承受壓力的能力。即使資金沒問題,但你是否能承受高風險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如果不能,還是選擇風險低利潤小的投資吧,千萬不要做鞭長莫及的事情,否則最後帶來的只有慘痛的教訓。
(6)時間、資訊因素。你應該考慮能夠投放在某項投資上的時間和精力有多少,以及獲得資訊的管道、手段和時效等因素。
(7)你的目標。追求:物質報酬、名望、權力、安定、自主性、專精、親和、多樣性、創意、休閒、追尋意義?
當然,在投資的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同樣的問題,但投資人不能因此而放棄認識自我,只有在各方面不斷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所在,多多請教專家指導分析,投資者才能在無數個投資領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二】《不要盲目冒險,應選擇自己熟悉且有把握的目標》
許多投資書籍大都鼓勵投資者冒險再冒險,才能賺大錢。投資肯定帶來風險,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冒險,否則便過於愚蠢了。如巴菲特所說,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風險才能降至最低。
以投資股票為例,做股票也需要熟能生巧,許多老手在市場中做來做去都只是他們所熟悉的幾支股而已,但卻穩定來回獲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股票和人一樣,每種股票都有各自的性格。投資者只要長期炒作某支股票,往往能瞭解其股性,只要抓住重要時點,來回買賣輕鬆獲利,不必去看盤面千多支的雜股。
投資基金亦同,老投資人常常在某特定他所熟悉的基金來回炒作,道理亦同。
一支很少關注的股票或基金,投資人自然對它的波動難以瞭解,在網上看到某些大大推薦之後,迷迷糊糊買了它,卻只好擔心何時可以賣?只見網上一片請求字句:「鐵大阿,要出時告知啊」,「FV大大,要賣時,通知一下」.............。
市場上好的投資領域有許許多多,但未必適合你,而所謂合適,首先便是建立在你對它的瞭解與掌控之上。



【三】《投資不是簡單的注入資金,要把握你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是圍繞著投資主體的境況和條件的集合體,是影響投資發展的外部因素的綜合。投資環境足以影響或制約投資動機、投資決策、投資行為和投資效益。因此,要達到預期的投資效益,投資人必須準確預測市場形勢,重視研究與評價投資環境。
不同時代、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國家都有其不同的投資環境。
投資者應不只關注自己國內政經情勢,還應該要注意國際政治活動以及財經變化。
投資人除了上網多看看亂大的〈財經資訊〉,也應常至書局翻閱當期的商業雜誌及週刊,並多多詳閱所有發行基金的投資公司所發表的各種研究調查報告。



【四】《你不是完人,集眾人之智可長久賺錢》
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有思考局限,也有時間局限,只有懂得獲取他人資源或是利用他人為自己工作的投資人,才能源源不斷地為自己創造財富。
有人際關係的未必投資會成功,但是沒有人際關係的,則基本上不可能投資成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長袖善舞者,關鍵在於能借助他人之力為我所用。基金投資者也必須學會借外部之力,透過集合、參考他人建議,借助其他高手的智慧與能力,實現自己投資致富的目標。
因之,每天撥一點時間上網參考各家解析,高手分析,熱心人士推薦等是值得的。

【五】《顧問或理專建議僅供參考,決策還是靠自己!》
若投資人沒有基金理財這方面的能力,可以請教相關行業的專家,或是銀行的理專,也可以上網(fundDJ)請教有實戰經驗且熱心的高手。但是投資人必須謹記,他人只能提供建議,不能保證正確預料或決定未來,投資人是應該多多聽取他人建議及解析,卻必須自己做判斷,並且由自己下最後的決定。
建議是主觀的,事實才是客觀的,對於一個事實或即將發生的事實,專家一個人對此的思考與預測永遠無法取代事實,更不可能完全代表正確。對於同一件事,許多不同的專家都有許多不同的建議。即使是同一個專家對同一件事他在前後也可能做出不同的建議。
一個投資者首先要做的便是相信自己。當然,投資者不能輕信專家,欲也並非竟味著盲目否定。畢竟,他們雖然未必總是正確,卻有一定專業知識,偏信則暗,兼聽則明,投資者可以把他們的建議當成一種參考。對專家,投資者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那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聽取他們的意見,卻必須自己下決定。
~~~~~~~~~~~~~~~~~~~~~~~~~~~~~~~~~~~~~~~~~~~~~~~~~~~~~~~~~~~~~~~~~~~~~
☆別忘了,『有財才可理』深盼各位大大,須先專注目前本業,以累積更多實財。
☆想成功投資,必須先投資自己,提升自我能力。多看、多聽、多想、多請教高手、多充實自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華爾街之道:投資中的老子哲學

華爾街之道:投資中的老子哲學

最好的投資建議是簡單、永恆、看似矛盾的,而且常遭人忽視。是的,忽視!因為太多投資者不能作出決定。由於缺乏自信,他們依賴隨機出現的突發消息。

  這種新資訊的壓倒性湧現——都是短期的——淹沒了我們本該堅持的投資建議。那些永恆的原則要求我們忽視突發消息,並承擔起個人的責任——對於失去了自信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恐的主意。

  這種意思,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歸納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在三千年前“道德經”這本著作裡,他給出了這種投資建議。不妨把它放在任何專 家級人物身上測試一番:葛羅斯(Gross)、席格爾(Siegel)、博格(Bogle)、克萊默(Cramer)、柏南克(Bernanke)、保爾 森(Paulson),甚至本人。當然,如果投資者採納了老子的建議,那麼華爾街將無生意可做。發號施令的將是你!

  知者不言

  聯儲前主席葛林斯潘是一位現代道家大師,他曾經說過下面深得老子真傳的話:“如果我的觀點看起來對你們是異乎尋常地直白,那麼你們一定是誤解了我的話。”

  類似地,在網路瘋狂的頂峰時期,“商業週刊”一篇文章的標題是:“你用什麼來稱呼一位作出預言的經濟學家?是錯誤!”為什麼呢?因為像投資者 一樣,經濟學家對藏身於基於過去作出的一致預測中也是感到安全的。另外一個例子:幾年前,一位供職於著名大學的經濟學家、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的著名成員,在預計聯邦稅數字時差錯竟然達到12兆美元,還記得嗎?

  幾年前,InvestmentNews一項研究得出結論:“如果你真的聽信上年媒體推薦的各種『最佳』基金,”那麼買進任何一支都可能造成虧損,而且“往往表現不及大市。”言者不知,的確是這樣!

  華爾街和基金行業擁有一套可以匹敵黑手黨的秘密規則。這些規則使得內線人士具有了超越客戶的“資訊上的優勢”。比起普通投資者,他們總是能夠 得到更多、更好、更快的資訊,而且在傳達給客戶之前再重新“包裝”一番。普通投資者處在弱勢地位,遊戲的起跑線不是公平的,遊戲被做了手腳,莊家總是贏 家。

  他們的規則得到政界和披露相關法律這個龐大網絡的保護,這使得華爾街內線人士有權力把大量資訊不告訴他們的客戶。是的,他們知道,但是他們不說。他們的貪婪使他們“明智”。

  玄之又玄的矛盾

  好吧,假設你最終決定採納老子的建議。你打算不去注意我或任何其他人所說的東西。畢竟,根據老子的觀點,如果我真的擁有最好的建議,我就不會 告訴你,除非我想要誤導你,不是嗎?如果我真的告訴了你,那就證明我並不真正知道我在說什麼。那麼這篇專欄將永遠不會出現。(啊,我開始像葛林斯潘一樣模 稜兩可了!)

  不幸的是,如果你採納老子的建議,你將陷入更大的雙重束縛(double-bind)狀態之中!你不能信任專家,但是你又怎麼知道是否你知道“足以”信任你自己呢?

  我與金融顧問梅里曼(Paul Merriman)討論了這種DIY式的投資形而上學中的含糊領域,最後得到這麼一種感覺:投資也許知道得太少,以致不能作出任何決定:

  一,你知道的東西,實際上是真的

  我們都渴望能夠擁有明天的報紙。不幸的是,投資者是歷史學家而不是未來派信徒。我們負載過多,即使在可以得到的最好資料方面,如我們的基金投 資組合——你需要應付的基金多達1萬支,每支基金有許多資料實際上是過時的,通常至少過了3至6個月。因此,你在充分掌握資訊的虛假感覺與對未來的不安全 感覺之間徘徊。

  二,你認為你知道的東西,但卻是錯誤的

  經濟學家、證券分析師以及電視財經評論員知道我們的腦袋喜歡積極樂觀的消息。永恆的樂觀主義者,他們說好消息。你知道你不知道未來,因此你轉 向媒體和新聞尋找線索,認為只要多聽一聽CNBC,或多讀一份報紙,或多分析一支基金,就能夠算計出未來。這是盲人在為盲人導航,而你的思維又把一個糟糕 的觀點合理化。

  三,有些東西你知道你無法知道,但偏偏揮之不去

  你知道,你無法真正知道太多有關明天的事情。你知道“過去的表現不能預計將來的結果”,儘管你並沒有真正重視這一點。每一天,數以百計的大 師、經濟學家、執行長在媒體上發表評論。所有這些相互牴觸、進退兩難、似是而非的資訊,使你獲得了大量關於明天不可知和不可預測的矛盾的資料。於是你焦 慮、困惑,試圖找出事實呈現之前你永遠不能真正知道的東西。

  四,你知道是真的,但就是拒絕接受

  我們的思想在拒絕真相方面可謂大師,甚至當真相面對我們的時候!事後看來,任何傻瓜也可以預計到網路股的崩潰,但貪婪驅使著我們,我們拒絕承 認本益比的重要性。我們用一句俗話來欺騙我們自己:“時代不同了,這是一種新經濟。”你不能信任樂觀主義,也不能信任悲觀主義,不管是你們的還是他們的。 如果你知道的25%是真實的,那你就夠幸運了。但事實是,即使當你感到自己正確時,你仍然可能錯得離譜,以致死死不肯放開一個差勁的念頭。

  五,所有你不知道的東西你都不知道

  這是直到事實呈現否則你無法知道的東西,但那時已經太晚!無法知道的事情無法預計地打擊市場:自然災害、赤字崩潰、國土遭恐怖分子攻擊、核 戰。去年,華爾街的巨大利潤來源於諱莫如深的全球避險基金遊戲的巨大風險,讓我們想起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一家遮遮掩掩的避險基金,1998年,該公司的高槓桿交易幾乎觸發了一場 全球經濟崩潰。我們的新財長在高風險的全球避險方面也是一個大玩家:他會不會把美國推下懸崖?你不知道,對吧?

  朋友們,任何投資者必須作出的最艱難決定是負責的行為。如果你不停止追隨“專家”,並全盤對自己負責,你將永遠不會成熟。歸根到底,出現盈利或虧損的是你的錢,受影響的是你的退休生活,不是那些你聽從的專家們的!

  因此,記住老子的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那麼,你知道什麼?

  (本文作者:Paul B. Farrel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谈数据分析心得

闲谈数据分析心得

从头再来

??做投机这么多年,算是磨出了3件宝器,其中每在搏杀于新战场之前,先要亮出的第一件宝器,就是数据分析。
??其实这根本不算什么高新武器,充其量也不过是把菜刀,谁都认识,人人都会用。然而用好了,你就可以成大厨,世间美食可任君摄取。在这儿咱就卖弄一下使菜刀的心得,不成系统,可能也不新鲜,权当给各位大厨上一盘餐后小点,吃不吃、爱不爱吃由你啦。有心的,慢慢品味,句句扣题;还想吃,咱以后再上。
??言归正传。
??切菜之前,首先当然得有料了,行话叫历史数据。不然,光切案板,无异于自慰,允不了饥。
??料从哪儿来?别问我,不管你是在菜市买来、垃圾堆拾来、乞讨而来甚至偷来、抢来,都不关我事。但有一条,要想最后吃得好、餐餐吃得饱,料越足越好,哪怕是放了30年的馊饼,也别扔了,止不定什么时候派上用场,当年李世民不也吃过“珍珠翡翠白玉汤”吗。有人说,做投机,就要像猎豹一样捕食,没得吃就饿着,一有吃就大餐一顿。错!那样的话,你随时都有饿死的风险,一旦受一点伤,伤了元气,或健康出了问题,专业的话说就是斩仓、套牢、可用保证金不足等等,就只有等死了。用术语来说就是暴仓,被市场驱逐出局!有谁见过肥硕的猎豹?有谁见过长寿的猎豹?反正俺见识短,听都没听过。投机的最高境界是做一头牛,至少做一头披着牛皮的豹。天天吃草,天天有得吃,顿顿能吃饱,偶尔草肥水美,咱不是还有四个胃吗,吃饱了咱躺在地上慢慢消化,那就叫人说的一个字:爽!平时藏在牛群里(笔者注:此“牛群”非指那个说相声的,俺怕人告我),也更安全。有谁见过比牛还肥的?有什么动物比牛还长得快?你别告诉我是猪,家猪是人喂的,不用自己觅食,可最终目的是被人宰,咱不干。野猪不肥这我可知道,你蒙不了俺。这样一比,知道做什么动物好了吧!
??扯远了,喝了二两小酒就爱唠叨,没出息。还是说咱的那把菜刀。
??料有了,不能剁碎了就完,那可真是喂猪了。别急,得先挑挑。先过过秤、检查一下总体品质,如果是比市场普遍水平高,先别偷着乐,那只能说明过去,历史数据而已,别以为你以后也总能拣到这个便宜,贪心是不行的,这部分你得去掉,这一点很重要!!!让你的料与市场相当,才能证明你真正的厨艺。
??接下来,就要再细检。把那些特别差的和特别好的统统都扔掉。有人说好的干嘛也不要?烂的咱不要,因为咱以后也不会再买,好的,也要小心,说不定是用了什么色素染过,搞不好是陷井,咱也别贪。很多比赛不都说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吗?咱就这么干。
??好了,料就基本放心了。该考虑准备怎么做这一餐了。你是要暴炒还是要慢炖,也不关我的事。反正出来好吃,就都是好东西。否则,就算炒完看起来很美丽,也是白搭。除非是为了骗人,这事咱可别干,咱要自己吃,不能糊弄自已。
??接下来,就还要再细分。琢磨一下好的料我估计会做多好,差的又能有多差。总之翻来覆去得把料折腾个够。这时该用刀了。说到刀,突然发现俺耍刀挺顺溜,打字咋就这么累呢。得了,咱先偷个懒,回头看看反应再说。俺买菜去也,骂俺的小心俺的菜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球是这样滚起来的。^_^

原创:最_善的一手
 
  猪猪以前比较强调服从和执行力,在安全系统里,这是非常关键的两个要点。但是随着竹笋兄,更深层次的东西出来了,即使猪猪无数次准确测定,绝对的零伤害和零伤亡依然不能保证,更何况股市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十足的东西。
  
  猪猪作为前沿的安全人员当然有办法,而且在生活中也在推进,但是股市更快。
  杜邦实现零伤害的最高级别不是强调服从和执行力,而是教会每一个人学安全用安全,根据个性特征在系统的框架下每个人设计出合适个人安全能力。
  
  杜邦有一句名言~安全不要交给别人。这是美式教育的最经典部分。为什么这么说,据个简单的例子,一大群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出去玩,当发生危险的时候,每个孩子要是在母亲的身边或者控制范围内,这个孩子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因为每个母性会最大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人性的最本能也是延续的基本。 这时候保护技能退居到了第二位,所以最好的安全应该是是提高母亲的安全技能且让孩子处于母亲的控制范围之内。
  
  股市最危险的是什么~没有复利制造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能形成复利的制造能力,无论牛市多久,赚了多少钱,在五年、十年的循环之后,98%的人是肯定亏损的。
  复利有没有统一模式,我认为没有。应该怎样制造复利,我认为每个投资者可以从自己的交易记录中找出(市值)最长持续复利的时间段。然后细细分析,把可以持续复制的部分找出来进行重复复制。
  
  很遗憾,大部分交易者回首几年甚至十年的交易,他都无法完整整理出一个,更不要谈提炼了。 尘浪老师说,宁要一个失败的但是完整的交易过程而不要一个暴利却偶然买卖就是这个道理。
  
  总市值复利最困难的在哪一段,其实在开始,从一万做到一万五、两万五。 这个过程往往会往复很久,甚至做到两万五又回头到一万。因为这个阶段你的复利制造能力特别是保护手段是非常欠缺的,而且越是因为不能突破,往往越容易放弃而选择冒险,甚至靠破坏复利的保护系统而选择冒进。
  
  当一万做到两万五的且稳定下来的时候,上升到五万这个关口其实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个时候只要复制一个100%就可以了,而且这是后你的制造能力和保护系统(特别是保护系统已经被充分信赖了)已经开始稳定了。
  
  五倍之后的关口已经往往不是交易和系统上的技术瓶颈了,随着资金的快速的增长,你的生活会悄悄的发生变化,把握不好,往往会因为非交易原因而止步,因为这时候离1000%其实对于你来说只要再复制一个100%就够了,你的能力和系统己经能足够了。^_^
  
  上个星期有个天使问我,这么做短线? 短线是交易中最为惊艳的部分,也是资金在短期内迅速倍增的唯一手段。但是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短线对于复利的制造帮助不大! 原因如下。
  
  好的短线交易者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1、收盘后光看图形就必须大致知道明天那些股票会涨那些会跌(概率要在80%)
  2、开盘后半小时基本就知道今天大盘会涨会跌。
  3、要有一定的系统化反强度知识,这个可以看看偶的反强度连续概率计算。^_^
  4、必须熟悉掌握大盘的可操作性,从比赛来看,上周后两天很多选手(前23位)全部选择满仓交易。
  5、交易时必须没有表情~涨了不会兴奋跌了不会害怕,机械处置。
  能达到以上标准,估计论坛99%认真做10年也达不到要求。
  
  更为致命的是,即使做到仍不能对复利作出大的贡献,因为短线,你不可能全部资金进去,很多时候你用10%的资金短线获利70%,对于整个市值增长的贡献其只有7%不到。 更致命的是,短线需要止损和面对高昂的交易成本(你去算一下你的累计交易费用在市值总的比例)。所以即使猪猪有短线交易能力也不会教大家~因为那基本是死路一条。^_^
  
  选择价值投资是制造复利最有效的方式,因为上面提到的暗伤基本被全部屏蔽。
  
  下文谈谈 单纯价值投资的暗伤。
-------------------------------------------------------------------------------------

 交易市场其实就是一大堆人在玩滚雪球的游戏,地面上的雪就是钱,你的雪球直径越大,同比时间下你沾的钱越多,越容易滚大!
  
  而且这个市场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在滚而是一大群人在滚,雪球之间互相激烈碰撞,结果大家很清楚,好不容易滚起来的小雪球往往在和大雪球接触和碰撞的时候缺损或者彻底散了。好不容易滚起来的小雪球又必须从头来过。
  
  聪明的读者一定看出来了,直径很关键! 这个直径是什么~有人说是资金规模,错了~是复利规模。市值增长十倍百倍的就是超大雪球,越小的级别越低,越小必须大雪球的壮大规律。 巴菲特就是市场最大的雪球,全部市场都要想他学习就是这个道理。
  
  每次到关键点位猪猪的判断总会结合一些长期预测比较准确的大碗而不是一两次的小碗就是这个道理。 名手就是靠不断靠碰撞之中把小雪球击碎而他对方的雪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其实市场赚钱的其实一直在赚,亏损的一直在亏损。还有一部分滚起了小雪球被击碎之后在重新滚。 ^_^ 市场就这么残酷,只是他们不告诉你!
  
  看了之后会不会感到惆怅和有离开的念头,会有。但是明天你又会交易,因为股票本身就是海洛因,上瘾之后终身不能戒断。 所以我从不劝人戒断,因为不可能!^_^ 在系统的保护下减小回撤应该是有效且最正确的方法!

------------------------------------------------------------------------------------

 价值投资的暗伤在那里?
  
  第一:现阶段中国不可能制造长期大牛股,即使有,数量也和彩票重奖或者被汽车压死碰上的几率差不多~很少(从10年或者20年的周期来测定,几年前长虹发展不会比今天的茅台苏宁输多少~老股民都知道)
  
  中国经济正从低效集约型像高级转换,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中央最高层经济学家和一流企业老总都在摸索这种可能,一大群财务基金经理竟然理由十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天大笑话。^_^
  
  第二:由于价值投资的持股方式,他们不会在经济或者企业循环高点离场,而一味的低级模范菲特长期持有,虽说茅台不是下一个长虹? ^_^ 当然茅台短期必然突破100,估计可以见到120附近。这个也带动伊犁最近的走强,很多分析人员把伊犁的上涨归结为价格和市场理念的转变,这都是很片面的,就是被酒带起来的,向上有空间,猪猪会不会参与~大丈夫相时而动。^_^
  
  第三:投资基金经理的指鹿为马,看看人寿38块,香港23块。鼓吹人寿有价值的基金经理最高效的做法不是在那纸上谈兵! 要是我,最快建立通道,让内地爱好人寿的叶公好龙的投资者买到23块的人寿,这是最安全的也是最保险的做法。
  
  人寿短期不会跌,甚至还会涨。说明大陆主流资金多么低级和不切实际!
  
  其实看看市场真的很低级,其实这就是猪猪的机会,利用系统优势最高速榨干市场没一滴血! 系统是实在滴! 不高速怎么体现你的优秀!
  
  很多人认为猪猪太犀利,系统就是这样,没有圆滑和弹性。很多语言和思维看起来很美也很舒服,但是不能拿来市场换钱~看看就算了。用了,被拖出去是迟早的事情。^_^
  
--------------------------------------------------------------------------

  国内部分价值投资者在如此高价上照搬美国价值投资数学模式!
  
  笑话,目前国内最佳企业大致在5~10年后充其量不过达到日本,韩国当年的财阀经济扶持下大公司。
  
  好公司~我们还远这呢! 最高效的全部在美国
  
  这样背景盲目套用菲特手法,死掉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当然80%的基金必须在不远的将来淘汰掉,即使现在看起来很美!

-----------------------------------------------------------------------------

 网上猪猪认识的大资金操作者不少,但是猪猪从来没有像他们打探过一次个股或者集团资金的动向,为什么,没有人能长期的把钱塞到你的口袋,况且一旦大盘大规模下跌,缺手断脚的就是他们。 这样做,怎么赚来得迟早以相同的方式吐出去!
  
  客观的看看,其实一切都真实写在那里。
  
  很多人说,我也很认真人努力很聪明!
  
  错了,基本技能掌握之后~最关键的是要拥有一颗绝对公平的心去看去动作。
  
  市场其实很简单,大部分人把她复杂化了,结果万劫不复! ^_^
  
-----------------------------------------------------------------------------------

 绝领最早叫有理无理,他曾经是偶闽发论坛的老师,当年他就这么反复的追龙头,我得强度测试有他的的东西,但是他的东西没有新的东西,两年前他就是这样的东西,而且不断的贴交割单。
  
  为什么我认为他的东西不行,因为要是可以,他的资金在两年后的今天成长操作100是轻松的,也就是投入10万,现在在1000万规模以上。
  
  但是大家看看就知道,他像有1000万吗?没有就说明里面做了某些手脚。
  
  ^_^猪猪很聪明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贏家秘訣:一年只進出股市一次

贏家秘訣:一年只進出股市一次

有位五年前退休曾服務銀行的朋友,學歷大專並不耀眼,最高職位是經理,估計月薪低於8萬元,但他透露有3億元身價,絕大多數是縱橫股市的成果。

  根據我的觀察,我這位朋友為人正派,應該不會參與股票炒作,更不會結交上市公司經理打聽內線消息,操作股票量力而為,不會藉錢擴張信用,究竟是如何積上一般上班族望塵莫及的財富呢?

  

  終於他告訴我致富秘訣,就是嚴格要求自己每年只進出股市一次,既然每年只有一次出手機會,自然非常慎重,短線低點引不起他進場意願,唯有中長線買低點才是入市買股票的時機。

  

  本來我以為這位朋友有獨到分析及選股策略,方能正確掌握中長線底部,後來方知他的進場時機就是單純地與市場恐慌心理對作而已。

  

  例如民國77年初蔣經國逝世,股市跌到2千多點,市場多數人恐慌大賣股票,他就進場承接;他也不是買在最低點,通常買了以後股票都還更低的價位,但最後都證明市場賣壓造成股票超跌,即使不是買在最底部,也買到相對低點的超跌價位,後來都是大賺。

  

  他的理論是丟一次銅板猜出正反面的機率是五成,但連續丟5次都猜對的機率有1/32,對比股市進出,一年只要賣一次,贏的機率至少50%,若與市場恐慌心理對作,贏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反之短線進出,次數愈頻繁愈容易虧損,這種簡單的道理,讀過或然率的人都懂,必到大學去修高深的微積分。

  

  由此可知,股市贏家不是聰明才智一流者,而是嚴守紀律的人。

  

  至於選股就更簡單,每年買進對象都是績優的權值股,20年前是台塑、南亞,10年前是三商銀,5年前就是台積電、華碩,這種選股的概念等於是買指數,不要小看其威力,台股是大漲大跌的淺碟式市場,每年低點到下一波長線高點,指數漲幅少說有20%的漲幅,換句話說,我這位朋友每一次進場,保守估計投資報酬率至少三成,如此積小勝為大勝,難怪能夠累積3億元身價。

  

  這位朋友致富的經驗,給我們一個啟示,其實不必花太多精神去選明牌,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用盡心思尋找明牌,卻誤中市場拉高出貨陷阱,最後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投資需要專注,所以一年做一次股票就好,甚至一生只要能掌握幾支好股票,就足以致富了。靠投資已累積幾千萬財富的許啟智,1年只做3檔股票,他喜歡找被誤判的股票,然後等待市場還他公道。事實上,不論多、空市場,每年都有這樣的好股票等著被發掘,這是累積財富的秘技。

  找尋好股票的悟力外,培養忍耐的EQ也很重要,雖然近幾年台股走空頭,但是幾乎每一年都可見到市場人氣渙散,但之後股市反彈2000~3000點的機會。20001年美國911事件,去年10月,都是市場充滿悲觀氣氛、融資大減、大盤成交量萎縮持續一段時間、許多股票本益比被打到低點,然後才展開一波行情。

  如果夠有耐性,每年等這樣的機會一來,集中火力出手一次,即使空頭市場也賺得到錢。台灣工銀投顧副總經理黃偉傑就觀察到身邊幾位投資高手,忍功一流,每年都在等這樣的投資機會出現,沒有機會就情願做壁上觀。

  一年做一次股票,本來就要在對的時機、選對的股票,才能在股價漲高後來個大豐收。

  對的時機發生在市場最悲觀的時候,對的股票也往往是被市場遺棄的醜小鴨,所以期間的不安就必須靠耐力、靠信心來度過。

  股票交易過程中,不論買進或賣出,都得支付0.1425%的手續費,而賣出後,還要繳交0.3%的證交稅,算一算每進出一次,成本為0.585%。用絕對金額來表達,如果一次買賣股票的數額為10萬元,那麼成本就是585元。

  可不要審略了這個看似不高的金額,現在來看看每週進出股市一次侵蝕獲利的程度。以一年52周計,交易成本就是30.42%,意思是,10萬元每週在市場轉一次,一年就得平白繳交給券商及政府3萬元,相對的,要cover這3萬元的成本,你必須有能力每年賺進三成的獲利。現在靜下來想想,每年賺三成,你有這樣的本事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種習慣值多少錢?

一種習慣值多少錢?

成功是一種習慣。成功並不需要你去做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需要把好的小事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地做下去,形成好習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同樣,小散戶的虧錢與賺錢也是來源於自己的交易習慣。下面各提供四種虧錢與賺錢的習慣,看看它們價值多少錢.
  虧錢的習慣

  不割肉不怕開水燙的一定就是死亡交叉豬肉,越不割,越套你,直到肉燙爛成了人家的美味。情況不對,立即撤退,這才是生存之本。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20%。想想,如果有一萬元就價值2000元,有這條習慣的小散戶虧損是否超過20%啊。

  勤割肉週一買了週二割,真想時刻做交易。這類小散戶的筆記本上是血淋淋的誓言:割出去的是肉,下次買進來的是金子。結果是金子也真買到過,不過也給割了,肉嘛割的更多。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30%。

  常持股滿檔在股市裡最大的風險就是時刻持股滿檔,沒有樹立滿手鈔票幾個月的意識,甚至沒有滿手鈔票幾周的經歷。虧損者對持股滿檔尤其是一年365天持股滿檔更是情有獨衷。要知道,在股市只有做多才能賺錢,但也只有持股滿檔才能導致最大的風險。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20%

  過多的接受股票資訊坐在交易大廳裡或者是電腦前面,每天4小時交易時間要盯盤270分鐘,捨不得喝水,捨不得上廁所,更捨不得午休。還不時地查看幾分鐘漲幅排名。而平時更是看電視投顧老師,與股友探討股票小道消息,過多的資訊讓自己沒有了主見,虧損就成了家常便飯。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10%。

  賺錢的習慣

  滿手鈔票滿手鈔票最大的好處有兩點,一是不會賠錢;二是用錢的時候隨便你取錢。也就是說,那帳戶上的錢是真正屬於你的。無論是否是小散戶,都要記住中國老百姓那句名諺語:“飯到口,錢到手。”何況,在“一賺二平七虧”的股市裡,只要不虧損你就位居前三啊。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30%。

  獲利才加碼買一支股票,第一筆交易賺了錢,才能加碼,這說明你對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加碼也就順理成章。第三筆交易如果虧損,連同前面的交易一同賣出。不要相信直覺,要相信現實,一旦交易虧損,要麼是市場出了問題,要麼是你出了問題,都需要你出清持股。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20%。

  獨來獨往少數人賺錢的定律讓我們不得不保持與眾不同的思路。買別人不屑於買的股票或者是不敢買的股票才能成為贏家,大眾情人成不了明星。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在30%左右。

  休息休息不一定就是睡覺啊,但休息一定是要你賣出股票停止交易,遠離股市一個階段,可以去學習,可以去娛樂,也可以去做別的事業。要知道,距離產生的不僅僅是美,還有冷靜和理智。一個成功的小散戶的角色絕對不僅僅是個小散戶,在別的舞台上你也一定翩翩起舞啊。這條習慣帶來的收益是20%左右。

  數一數你有虧錢的習慣多少條,有賺錢的習慣多少條,再計算一下,看看是否與你的實際收益相關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看风云, 宠辱不惊,兼谈技术分析以及读书

坐看风云, 宠辱不惊,兼谈技术分析以及读书

xilu168

首先,我只能依靠技术分析决定我的投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我没钱坐庄,也没有坐庄的朋友.
2) 我肯定是最后一个才知道所谓的消息,先知道的有当事人/编辑/乃至播音员,打字员.
3) 上市公司的报表不可信.
4) 主力可以控制短期走势, 且在没有作空机制的市场, 资金的进出必有迹象.而这是技术分析可以察觉的.
5) 股评/专家不是走狗就是胡诌.
6) 宏观面太远, 等它的效应反映出来,价格经常上上下下折腾好几次了, 我是散户受不了.

一大堆理由,其实只要第4点就足够了. 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说到看图,以及扩展到技术分析, 说的无非是些概率: 前人总结出在某些形态(图形/指标)下,多数会出现某种类似的发展.
所以别相信所谓的"稳赚的****"之类的鬼话, 纯粹只能搞坏心态.
它可能开始会有用,但一普及的话,那谁会输钱呢? 别忘了投机市场对于参与者的本质是零合游戏,唯一稳赚的是提供交易氛围的服务者.------郑重地建议:首选去开个证券交易所,光佣金就稳赚.别炒股了; 再次就搞些理论,弄个软件卖卖; 最差也得弄个专家当上, 股评一下; 这些都能"长期/稳定"的稳赚.

但我是小散, 没钱,不会编软件, 且心也不黑, 上面的活我都干不了. 幸好人人都可以炒股, 幸好贪婪与恐惧与人性同在. 幸好技术分析可以察觉到资金的进出迹象,

相信没人会否认, 投资最重要的是心态.
正确的心态是什么?
我想是"坐看风云, 宠辱不惊".
知道可能的发展, 对于各种可能都有对策,等到信号确认这种可能,然后及时进出场.-----我认为这也是技术分析的极致.
技术书只是概括了一些类似的可能. 没有绝对,只有可能. 不会有更多的内容.

谈及学习技术分析,当然需要先了解形态/指标,
那些稀奇古怪的图形/指标就别想去弄懂它,别浪费时间在这上面. 一句话:没有普遍性, 也就没有图形背后的大众心态, 也就没有分析的必要.
图形中我认为需要看的就几个: 趋势线/均线/成交密集区/换手率.
分析的要点就是看主力操控的股价对于成交密集区的态度.
我不太看指标.
一则看不过来,太多的信息就是垃圾了;
二则指标编制的思路不同, 从而发出的信号会互相矛盾,看多了头晕;
三则多数的指标都没用. 见光死就是它们的特点.
确实,指标可以量化地反映, 但请记住:反映的是已经过去的,市场的某一个方面在某一时点的状态, 仅此而已.
我只把指标用于确认某种状态.
建议只选两三种,弄懂其原理才用.

再说读书,
书不可不读, 好书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垃圾书大多说的是"稳赚",而经典说的是"可能".
一句话: "将可能当作必然的"就是垃圾书. 出现B,前面发现了A; 但出现A, 结果不一定是B.-----这就是我辨别垃圾的方法,
一旦发现书中有含义类似"肯定**"的文字,一概当作垃圾.尤其是书名起得哗众取宠的, 这是垃圾中的极品.

好书有两类:
一类是阐述策略,心态,方法论.这一类是基础和极致.(A)
另一类的好书是阐述工具种类及其一般用法.(B),这一类我称为工具.
两者都不可缺, 但读书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A--B--A.
千万不要先看B类, 一来看不懂,二来看了不会用,三来用不好.四来你不知道用哪个.
A类的书会要反反复复地看的.当书中的精华成为你的直觉,成为自身反映的一部分时,这本书就算读懂了. 到最后,会发现这一大堆的书有很多共通之处.
B类的只是工具,找几种用得顺手的就行了,关键是用精. 别贪多,多则乱.

好书很多, 翻翻网友们的推荐书单就行了,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现在看不懂不要紧,先不看.磨练多了,经验多了,会看懂的.
不适合自己个性的先别看,达到能辩证地看待不同方法的境界再看吧,多了解不同的思路,对于自身的提高有好处的.
别怕花钱,通通地买回来, 要不绝版了就买不到了. 一旦最后发现"众里寻它千百度", "再版不知是何时"就郁闷了.

书不怕多买,可读书就要精读,一次读好一本. 最近我正猛啃<<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估计要啃相当一段时间了.

入门书我推荐三本:
<<炒股的智慧>>----浅显易懂,培养基本理念.
<<登峰之路>>----良好理念与基本方法的完美结合.
<<高胜算操盘>>----策略与系统的入门.

在长阳潜水几个月,十分喜欢这里的氛围,没有喧哗与浮噪, 缺点就是大家都猛潜水,难得冒个泡泡.
最后偷偷地...拍长阳一板砖: 一般我一见长阳策划出版的书那是必买的.不过有两本书的遭遇不妙: 一本随手翻了翻就放进了书箱的最下面一层被N座大山压着, 另一本去了好多次书店翻了好几次,就没下决心买. 希望日后长阳多出些好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祷告是必须的

祷告是必须的
华尔街的交易场上有一句名言:面对不断下沉的船只,不必祷告,赶紧离船跳海逃生。昨天两市发生大跌,场面颇有大海沉船的意味,很多交易人在判断未来的形势发展以及自己的交易对策。“走还是不走”,这个问题形成对交易的困扰。我开头提到的华尔街名言“不必祷告,离船跳海”,是一个方法,也是控制风险的合理态度。但是我们必须提出,风险的定义是主观的,个性化的,没有客观一律的风险。因此,我在这里提出面对市场的不测走势,还是需要祷告的,关键是祷告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想一下教徒们是怎样向他的神祷告诉求的。一般人认为,上帝是我们的造物主,是万能的主,你求告,他一定答应。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些人的“功利信仰”,“世俗宗教”。有了病,祷告健康;没有钱,祷求财富;股市形势莫测,祷告牛市。。。一句话,上帝成了你的仆人,成了你的提款机,小护士,催产婆。。。上帝没有了主权,你是主人。这种主仆颠倒的状况,不是祷告跪求,而是命令,是索取。有些人说我身体有病,上帝如果是万能的,就治我的病,治好了,我就信他--这类,不是信心的表现,而是交易,是人类的理性。

  美国有一个老太太越洋到英国看望她的小女儿,途中狂风大作,船只颠沛,于是跪下祷告。祷告了一夜,早上形势转安。同时跪祷的还有一位著名牧师,那位牧师问老太太“认识自己吗”,老太太回答怎么不认识,经常在报上看到他的照片。牧师又问:昨夜祷告,我虽然作为神的仆人,仍感担忧害怕,怎么看你神情泰然?老太太于是说:“我按照神的旨意祷告,怎么会有害怕?我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在英国,大女儿已经被神接走了(死了)。这次我去看小女儿,但是上帝可能要我去看大女儿,也要把我接走,那么我就去看我的大女儿。所以我祷告,总是充满了感谢,因为不管船沉不沉,都是上帝的旨意,我都会见到我的女儿。。。”

  这样的祷告,是顺从的祷告,是按照神的意志,把神当作主宰的祷告。只有这样,永恒的平安和喜乐,才会临到你。

  回到主题上来,昨天的大跌,我们需要祷告,怎么祷告?我认为要遵守几个原则。第一,市场走势永远是合理的,它可以涨,也可以跌。涨不必兴奋,跌也不必沮丧;第二,既然承认市场的权威,那么我们就只能祷告自己充满顺应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通过内心的训练修为得到,而是祈求造物主给我们这个力量,因为他是永远的。第三,也是第二点的具像。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祷告的不是后市变化是否安全,或者繁花似锦,而是按照既定的策略,作出及时的因应。要相信盈利和亏损都是交易的一部分。

  每次交易,都有两个结果,盈利或者亏损,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自然接受盈利,控制处理损失。而不是对市场产生遐想、猜测、或者提出要求。我们要祷告的,就是增强做“正确事情”的信心和能力。而规则或纪律,就是我们交易世界的“主宰者”,是我们诉求的对象。

  这样说来,后市是跌,是涨,是没有关系的。管好自己,在那些原则下面。你找到你交易中的“上帝”了吗?你有祷告的对象了吗?你的交易信心何来。。。这些问题,现在看来对多数交易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交易产生平安和喜乐的根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心理:我该选择哪一枚指环

交易心理:我该选择哪一枚指环(前线原创)


冬日
在一个冬天不下雪的城市
我来到一座没到过的书城
里面有一些我未曾读过的新书

然而,没被那些交易书籍吸引
楼下动漫天下商店的戒指
却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用不锈钢做成的精美指环
它们有不同的名称
王国之心、最终幻想、凉宫
以及死神、Fate、魔兽世界……

在第一时间,
我知道我喜爱这些指环

我已读过太多的书
我已上过太多的论坛
我已读过太多的帖子
我已拥有太多的技巧
我已拥有足够的经验
我也认识真正的高手
甚或和许多人熟知的世界级大师有过交流
我也拥有自信是最好的交易系统
我也窥破了那交易的实质
我也自创了自信是最好的执行规则
然而,为何在交易方面
我还在徘徊
我还在彷徨

今天,我要甩开那些书籍
我要抛开那些经验
我要跑开那些技巧
因为,我知道
交易的心理问题
是任何的书
任何的经验
任何的交易系统
任何的交易规则都解决不了的

也许,
我应该选择一枚不锈钢指环
我要以如钢铁般的意志
让指环所蕴涵的意念指导我的交易

可是,我该选择哪一枚指环呢?
王国之心

也许我该选择王国之心
我要做交易王国的心
王国之心就是军队
就是军队的主将
在交易的王国里
我要象CHURK那样
用头寸建立自己的王国
我要象LIJI说的那样
做到信智仁勇严
做到忘我无为无不为
我要象一个君子
坦荡荡
行不为之为

死神

也许,
我该选择死神
多少次
因为恐惧
我不敢进场
因为恐惧
我提早出场
然而,
当我戴上这死神指环时
我就是死神
我何惧之有
只有别人怕我
我不怕任何的人或鬼或神
我会对新趋势微笑
因为它代表了新的生命
我会对旧的趋势微笑
因为它的生命包含了死亡的种子
我将准备收拾它们
但我也知道
任何生命
任何趋势
只要它的生命还没到尽头
谁也收拾不了它们
它们也用不着惧怕死神

Fate

也许
我该选择Fate标志指环
命运女神将与我同在
我将每天做经典的祈祷
神啊,请赐给我力量
让我能平静而自信地面对风险
神啊,请赐给我智慧
来让我接受可能出现的损失
也让我在精神上拥有信仰
知道凡事都有其更高的用意
神啊,请赐给我平静的心灵
让我能全神贯注
让我有专注的心


后记:
当天,我选择了我喜爱的指环
当晚,我戴上了它准备交易
就在戴上指环的那一刻
我感到世界静极了
我感到我进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
我很快发现了买进的机会
我犹豫了那么一两妙钟
但我最后还是毅然决然实施了买进
随后,我盈利平仓了
后来,我又买进了
其后,我有盈利平仓了
就这样,我打造了
自己资金曲线的红三兵
我走上了
一条戴着不锈钢指环
去赚取黄金白金指环之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外收获——读《乌合之众》

我的意外收获——读《乌合之众》
作者:婉洋591  

有句话说:人生充满意外。眼前的这本《乌合之众》就给我很多意外,更给我很多惊喜,我没有想到一本大众心理研究竟会给我这多启迪。细想也是,这本书能够拥有长久的影响力,并成为社会学经典,正如罗伯特.墨顿所说:一定有它独到之处。

那么此书的独到之处在哪里,我的收获又有哪些呢?

1.关于群体性格和特点:书中如是说: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当人们变成了一个群体后,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同,而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群体没有能力做任何长远的打算或思考,而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

这让我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成功投机者是孤独的;也让我找到一些专业论坛人气火旺的原因。
正像书中所说,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不理智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这道理和我们的投机操作是多么相似。记得有个朋友对我说,我喜欢来长阳,是因为长阳的氛围,这里没有漫天而来的荐股,吹嘘和陷阱,不会影响我的思路和判断。

而那些人气火旺的专业论坛,只要看看他们的热门版块,热门帖子,就可看出他们的群体信仰和强烈需求。书中说,世上的一切伟人,一切宗教和帝国的建立者,一切信仰的使徒,甚至一伙人里的小头目,都是不自觉的心理学家,他们对于群体性格有着出自本能但往往十分可靠的了解。那些专业论坛的成功之处就是抓住了众多投资者无知、无助、急于发财等特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论坛的组织者是聪明的。

2.环境与变化:书中说,一个人终其一生性格保持不变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影响群众想像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回想起来,我一直得益于长阳论坛,所以我是那么希望论坛能够繁荣昌盛,希望我们的客户群也能像某些专业论坛那样。可是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要想吸收其他论坛的朋友加入我们这里是多么不容易,因为他们的环境已经让他们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的性格显然与我们格格不入。因此这个改变并不是一次两次的浏览就能做到的,它实在需要我们更细致,更耐心的持久努力。当然我们论坛的客户资源也不是别人能轻易夺去的。我想真正喜欢读书并受益于读书的朋友,只要在这行,那么他也一定不会离开我们,尽管更多的是默默潜水。

3.时间的认识:关于时间,作者这样说:时间对于社会问题就像对生物学问题一样,是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它是惟一的真正创造者,也是惟一的伟大毁灭者。数百年的作用足以改变一切固有的现象。我记得大家讨论过《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中大作手关于时间因素的理解,我想这段话也许就是大作手一再强调时间因素的意义吧----时间是我们最可靠的主人,为了看到一切事物有何变化,应当让它自由地发挥作用,因为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

4.教育的悲哀:这个话题非常的让我震惊,更让我感到作者的敏锐和伟大,尤其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机制下。请看作者的观点:学习课程,把一种语法或一篇纲要牢记在心,重复得好,模仿也出色----这实在是一种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从小学直到离开大学,一个年轻人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他的判断力和个人主动性从来派不上用场。这样的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甚至说,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不知那些绞尽脑汁、望子成龙的父母看了这段话是该哭还是该笑?!那些教育机构高层看了又作何感想?!

5.取得成功的条件:作者说,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观念只有在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要促进观念的培养,需要在现实中获得大量的感官印象;他得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细节,默默推敲,在心中逐渐成形,并且或迟或早会产生出一些提示,然后着手新的组合,简化,创意。改进或发明。想想看,这是不是教导我们学习操作的过程?!

从前,我对心理学不是很感兴趣,可是通过学习《乌合之众》,我的思想觉悟很多。透过这些文字,我发现自己的知识还很贫乏,尽管我没想做社会学家,但做为一名交易者,这些知识的掌握绝对是增强自己优势的途径之一。

如果哪位朋友想学习心理学,请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乌合之众》,用美国心理学大师奥尔波特的话说: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乌合之众》莫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交易系统投资语录

金融交易系统投资语录


为什么在一场交响乐演出中会有看似噪音的大鼓声?我想在音乐家眼中是在故意穿插一些‘噪音’,完美的音乐需要添加一些类似噪音的声音才构成了真正动人的旋律。这是音乐家眼中的完美,同时也是音乐家的境界。看过电视剧《天下第一楼》的人知道,其中有一幕是濮存昕演扮演的食客修二,当有人端出一锅皇家御厨做的汤给他喝时,喝了一口修先生说“在汤中再加入一只狗腿,用文火慢炖,那滋味儿就齐了。”人问他“为什么要加入狗腿,汤味才美呢?”,修二答曰“没有狗腿子不成为世界,没有狗腿同样不成美味”。这是美食家眼中的完美,也是美食家的境界。在期货交易中没有合理的亏损,交易就是虚假的,其不是现实中的实战交易,是纸上谈兵。这是成功交易者眼中的完美和境界。正是因为亏损的存在才成了‘交响音乐中的大鼓声’,最终构成了耐人寻味的旋律,最终构成了完美的交易;正是因为亏损的存在才成了‘靓汤中的狗腿’,最终成全了美味,从而构成完美的交易。
只要你留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每一种自然现象、每一种社会规律,你都会发现不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玉中的斑点或许会构成一幅精妙绝伦的图画,你只会叹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而忘却它竟然是玉中的瑕疵。h

有道是“性格决定命运”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是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呢?我认为大可不必。性格是一种个性,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只需要调整你性格中的优点去适应你的目标并更好的去为之服务就行了。

将交易计划转化为交易习惯,是成功实施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将你的交易行为由被动执行变成主动执行,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对于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在交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强化。当内心即将萌发违背交易计划的念头时,你应大声地说“你这个懦夫,又在背叛自己!!”。在不断强化、不断自我批评、不断否定自己的习惯形成过程中,你就会逐渐体会到沉浸在交易过程中而不是沉浸在结果中的愉快和成就感。

交易系统是系统设计者思想、理念的浓缩,是系统设计者思想、理念的的物化表现形式。交易系统的设计指导思想在此简称投资哲学,它是交易系统的灵魂和核心,表达了系统设计者认识投机市场的“世界观”。交易系统所表达的真理是一种的社会科学的真理,是少数人掌握的真理,其应当属于搏弈论范畴。

将投资哲学运用于期货交易实战是发现与表达的过程,该过程是将“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过程。我们在设计交易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简单性的原则来设计交易系统。在制定交易策略时如果我们加入了过多的条件限制,将会导致系统信号过少的情况产生。首先这不符合信号数量的统计要求,其次容易造成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造成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情况。

如果设计的交易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收益率概率分布呈不规则分布,那么这种交易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如果用其指导实际投资必将引起投资业绩的不稳定性,其直接表现就是投资业绩大起大落,作为职业投资人来说,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要求的。追求长期持续稳定的获利是衡量投资人是否专业的判断标准。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所谓交易系统其往往断章取义,用局部的显著性代表了全局的普遍性,夸大投资业绩,但其一旦指导投资实战就会很快暴露出风险隐患。

  追求完美的核心为不犯错误的心理假设,追求完美者希望每一次行情判断都是正确的,每一次仓位控制都是效率最高的。但这种假设理论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悖论,是极端错误的指导思想和投资理念。期货交易首要一点为承认错误的客观存在。这是正确对待交易的一种态度。只有承认错误的客观存在才可能去寻求减小错误的解决之道,才能寻求降低因错误导致负面影响的方案。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认为成熟的交易者不仅仅应考虑怎样防患未然,而且更应考虑亡羊补牢的措施和手段。  

  做期货交易,止损的本质是什么?止损就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和手段。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该系统的设计理念肯定是基于追求完美的悖论基础之上,可想而知这种系统当然是只具备观赏性而不具备实战价值的实验室产品。成功率太高表明防患未然过度,用系统化交易术语来讲就是:过度优化。追求完美者其实就是追求过度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行情判断上过度优化,在资金管理上过度优化,在机会识别上过度优化,种种优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交易机会的减小。

  对于成熟和优秀的交易者来说,一般都不讨论防患未然,而对于刚出道者则更偏重于防患未然,特别是一些商业目的很强的个人和机构往往过大地放大宣传系统的功效,把系统的防患未然性能渲染到了神化的程度。

  “赚你份内的钱”其思想根源为:不追求完美,不试图捕捉所有市场机会。追求完美是诱使人犯错误的思想毒瘤;追求完美是一种“不敢输”的心理表现;追求完美不仅体现在行情判断上而且还体现在资金管理上。  

  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认为:做交易首先还得解决思想问题,观念问题和认识问题。如果连思想问题都没有解决,研究再多的技术都没用。

  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推出的系列原创文集充分体现了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看待社会和看待市场的“世界观”。正是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才形成了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系统化的“方法论”。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期货系统正是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的产物。

交易系统并不试图去预测价格的空间和时间,系统唯一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是处理正在发生事情的反应式交易,而不是处理尚未发生事情的预测式交易。很多人毕其一生心血研究期货预测技术,而忽略了正在发生的现实,导致其交易操作严重缺乏现实基础。

短线交易系统更强调的是系统的成功率,即要求赢利次数要明显大于亏损次数,其奉行的投资哲学是“薄利多销,积少成多”;趋势交易系统则更注重的是小亏大赢,用不断的止损做为成本和代价去换取大的趋势利润,趋势交易者对成功率并不敏感,有些趋势交易系统的赢利次数甚至小于亏损次数,但其最终却是赢利系统,这充分说明了趋势系统所奉行的投资哲学是“厚利薄销,小亏大赢”。

拥有交易系统是期货市场持续稳定获利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要条件。

在执行系统信号时应不折不扣,不要心存犹豫。对系统的犹豫主要来自于系统亏损时期的信心衰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正是由于瑕疵的存在,才构成了真正的完美。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交易系统的亏损期属于正常现象,此时期才是真正考验和提高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交易水平的时期,是考验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应对困难、处理困难能力的时期,是培养交易员稳健交易风格和耐心交易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认为衡量交易心态是否健康的标准是:当你持有头寸后,如果心中强烈希望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时,则属于不健康的交易心理;当你持有头寸后,如果不是期待价格向着你的开仓方向运动,而是做好了价格方向变动的各种应对措施,则健康的交易心理。

交易要长期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能够认清市场的结构;2、能够认清交易者自身的结构(贪婪恐惧);3、能够将市场结构与自身结构无缝连接(做到“知行合一”)。

美国最新金融交易系统认为在盘整时期出现亏损是无可厚非的,但错过行情却是不可原谅的致命错误!

要炼就专业的投资本领,首先要具备健康的投资心态,“大智若愚”这个成语用在这里太适合不过了,太聪明的人在这个市场往往扮演的是“消费者”角色。因为他们聪明,可能在其它行业或领域做得很成功,所以造就了他们不服输的顽强性格,表现在期货交易中却是不愿改正自己的错误,其根源认识在于“市场是错误的,而自己是正确的”。

我承认市场中的确存在短线高手,而且是靠其自身的反映能力、盘感及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来交易。但记住一点:这种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其交易模式是不可复制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股民 25种行为表现!

成功的股民 25种行为表现!
   

    1.偶尔看下股评,看是否市场舆论将自己手中的票吹得太悬了.
  
  2.推算自己手中的好票未来还有多大成长空间.
  
  3.不见得有几本股票书,但一定是崇尚书中做股理念.
  
  4.看主力在如何运用指标来调动市场或制造恐慌.
  
  5.不见得天天坐在交易机前,但对于下一交易日的买或卖已有所准备.
  
  6.宁可放过暴涨的票,也不做无根据的交易.
  
  7.常跟踪股票,对自己的自选股总会根据市场环境做出自己买卖评级.
  
  8.认为自己是个常人,能谦虚接受批评或及时发现自己的投资失误.
  
  9.不认为股市投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窍门,只是正确理念和心态问题.
  
  10.我行我素,往往是孤独地坚持持有目前地冷门股.(未来变牛股)
  
  11.分析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常常能从中发现新思路.
  
  12.认为周围高人很多,要向他们学的很多.
  
  13.认为股市规律在不断发展中变化,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可能常胜.
  
  14.坚定一种有效地投资习惯,只能不断完善,不会轻易改变.
  
  15.总能想起过去的投资错误,从而不断给自己以警戒.
  
  16.对自己的预测总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
  
  17.认为了解一些证券知识有助于提高自己投资水平.
  
  18.只有一个笼统地赢利目标,然后判断未来是否有上涨的动力.
  
  19.勤与动笔记录.
  
  20.虽然时间紧,但盘前盘后总是能将投资计划安排妥当.
  
  21.理解新股民,并不力劝新股民频繁操作.
  
  22.不太研究阻力位和支撑位,注重的是基本面和盘面的势.
  
  23.认为自己的本金不足是没有成就自己为大资金的原因.
  
  24.认为各市场赢利模式都差不多,会赚钱的一样行.
  
  25.总是认为自己见识少,总想离开市场多走出去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华人投资“狂人”的独白:巴菲特理念过时了

一个华人投资“狂人”的独白:巴菲特理念过时了


2007-02-0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在姜凯众多的投资理论中,“买入,交易”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与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盛行的巴菲特式的“买入,持有”,形成了鲜明对比。

做对冲基金经理,可以让你以最快的速度致富,也可以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变穷。所以,这是一个“绩效为王”的职业。
从这个角度出发,姜凯无疑算得上对冲基金行业的“王者”了。在过去8年中,他在美国创立的龙基金(Dragon Fund)年均回报率达到57%,排名全行业第一。这意味着,你在1998年交给他100万美元,现在就应该变成3700万美元了。
姜凯是在对冲基金行业中心美国诞生的最年轻的对冲基金经理。出生于上海的他,在24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成为第一位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的亚洲人。
不过,业绩上的成功并没有让姜凯盲目扩大基金规模。相反,经过2003年和2004年大规模地向客户返还资产后,目前其基金规模只有1亿多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姜凯的个人资产。
“对于我来说,赚多少钱已经并不重要,我只是想知道,凭借我的天分,我可以走多远。”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姜凯如是说,“我的资产最后可能会留7%给自己的家人,剩下的将用于回报社会。”他同时认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客户的资金,因为他相信“盘子越大盈利就越困难”。
现在姜凯已将研究中心放在了上海,虽然仍然只做美国的股票,却只在美国留下少数几名员工。在他看来,中国与美国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了解中国对于自己的投资至关重要。

反思巴菲特
姜凯的父亲是一位画家,5岁时他就开始跟父亲学画画。但成为画家并不是姜凯的梦想,他的志向在证券市场上。在小时候接触的影视作品中,他发现炒股票可以暴富,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中学时跟父亲来到美国后,姜凯找到了实践自己梦想的机会。真刀真枪地入市,始于他进入伊里诺大学,当时他的资本是借来的助学金。1996年大学毕业后,姜凯加盟瑞士银行。但2年后他又离开了,因为他有更高的理想——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
“我希望开创自己的事业。”姜凯如此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在他看来,华尔街是一个犹太人的世界,没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你做得好别人会赞扬你,但如果你做得再好一点,别人就会嫉妒你。我应该算是那种做得太好的人。”所以,对于姜凯来说,对冲基金才是可以证明自己的地方。
另一个促使姜凯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可以成功的“武器”,那就是他自己开发的投资模型。“我找到了自己的工具,在投资银行里我就已开始用这个工具。”姜凯称,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工具,华尔街其实就是一张空白支票。
与很多人一样,刚参与股市时,姜凯也看了很多书,其中包括沃伦·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书。
但前人的理论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帮助。“在一九九几年时股市正在上扬,而我却惊讶地发现,我依靠巴菲特以及格雷厄姆的方法选的股票,却没有上涨反而下跌。”姜凯回忆道。
当时戴尔电脑的走势就让姜凯感到不解,因为巴菲特从来不会推荐购买这样的股票。戴尔的市盈率一直非常高,在40~50倍,但是这只股票却一直上涨。同样的还有思科以及英特尔。“我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别人的股票在涨,我的却在跌,巴菲特应该是不会错的。”姜凯当时有这样的疑问。
最后,姜凯将原因归结为:时代已经和巴菲特所在的时代不一样了。在巴菲特的时代,他们追求那些比较便宜的股票,就是市盈率较低的股票。不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开始可以准确地估计企业的未来增长率,买股票已经不是买短期盈利,而是买未来盈利。所以,高市盈率对市场来说并不是问题。

从“买入,持有”到“买入,交易”
在姜凯众多的投资理论中,“买入,交易”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与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盛行的巴菲特式的“买入,持有”,形成了鲜明对比。
“买入,持有”理论认为,你只有长期持有好的股票,才能真正充分享受到这家公司的成长,从而取得最大的收益。不过姜凯却认为,在发达国家的股市“买入,持有”,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我们已处于一个不同的时代。
首先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找到一家真正具有很强成长性的公司,已经很难了。
“对于那些已经成熟的经济体,它们每年的增长率有两三个百分点就已经很好了。”姜凯表示,“在整个经济都不变动的情况下,要找到亮点是非常难的事情。这几乎相当于在垃圾堆里挑钻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可以长时间内做到。”
姜凯相信,在股市中赚钱并不一定要这么做,他认为每个股票都有自己闪光的时候。
“买入,交易”的另一个理由,就是产品周期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1990年之前,从新产品诞生,到进入市场取得收益,再到最后退出市场,这样一个周期一般需要6到7年时间。在此期间,公司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产品来替代,从而保持企业盈利的稳定。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产品周期开始变短。
电脑CPU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该行业有一个摩尔定律,就是CPU的速度在18个月内就能翻一番。“这一下子就将产品周期缩短到了18个月。”姜凯说,“对于另外一些行业,比如手机,其产品周期可能更短。”
产品周期的变短可能让企业疲于奔命,因为企业不得不在一个产品推出之后,就马上去找替代产品。一旦企业没有找到适合市场的替代品,竞争对手就会占领市场,从而导致公司的盈利受到影响,引起股价波动。
所以,姜凯认为,产品周期的缩短使得上市公司股价变得更不稳定,而在波动性更大的市场中,“买进,交易”的策略无疑更有优势。
此外,姜凯认为市场上两种不同投资思路的存在,也形成了套利的空间。在他看来,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投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前者来说,他们注重的是基本面的分析,比如公司的现金流、经验状况等;而对于后者,他们更多依靠技术分析以及一些小道消息。不同的投资思路,使得机构与散户在面对同一个消息时可能判断不同,而这正是套利机会之所在。

真人“不露相”
“对冲基金可以在股市未能真正反映其价值的时候,帮助股市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姜凯认定他目前做的事业是有意义的。不过,相对于在对冲基金领域的天赋,姜凯的其他方面却并不同样出色。
“我也做了一些其他事情,但最终还是觉得,我只是比较擅长做投资,其他什么都不擅长。”姜凯坦言,“我做投资与人的接触很少,所以导致我在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上很差。”
这多少可以让人相信,上帝是公平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私募基金经理写给散户的贴

私募基金经理写给散户的贴

很忍不住了,对各位跟贴的朋友说几句心里话,但愿能对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与时俱进有所贡献。
第一,自我简介。我现任一个小基金的经理,以前曾在证券公司做过研究员(行业和策略)和投资经理。在做研究员期间,曾很多次到营业部做投资报告(股评),因此,对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朋友非常熟悉。
第二,我很悲哀。市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散户朋友还是那么老的思维呢?老思维表现:(1)以为证券市场“全部”是“庄家”与“散户”在争斗,在“博傻”,在相互“欺骗”和“利用”,并且,以为通过对“K线”和各种技术指标的“研究”,就能“战胜”那些“庄家”。事实真的是这样吗?(2)技术指标管用吗?也许,短线操作有点用,我有时也会看看。但是,对于所谓“筹码分布”问题,则必须明确一点,就是肯定不十分管用了,至少,对于长期走势,已经完全没有意义。因为“筹码分布”“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价格的记忆功能,而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步主导市场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已经被彻底颠覆了。
第三,我很痛苦。巴菲特曾说过,“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价值投资理念就那么难树立吗?难道F10里面全部是欺骗吗?难道说,全中国都没有一家好公司吗?难道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吗?不用读那些研究员的报告,只需要你自己的体验(所谓“草根研究”),难道就看不出很多毫无疑问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顶级公司吗?(尤其是制造业里,这样的公司肯定很多,所谓“世界制造中心”啊。——另外,受制于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我不能直接说出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司。但是,实际上,就在“金融界”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研究报告结果的,比如最近一些研究所提供的“十大牛股”之类的。——难道他们都在骗人?难道他们拿那么多工资,却研究“如何骗人”?而且,他们全部一致地这样“骗人”?这样的逻辑难道成立??)
第四,关于基金的投资。相信这里的朋友都十分好学,而且对证券市场相当了解,对基金投资肯定有所知道和了解。基金是“庄家”吗?我以为,根本不是,他们是遵循价值投资理念的,因为他们要“活得更长”。以前可能有所不同,但现在,我以为至少在基金界的“坐庄行为”已经基本绝迹了。至于“报团取暖”,其实很容易理解,没有那么多好股票啊,而基金契约又有建仓的规定(如股票仓位必须在X%以上等约束),不买那些股票买什么去呢?另外,以我在证券公司的经验,96-2002年,的确很坐庄,但后来却赔得一干二净,甚至几亿、几十亿的赔啊,这些血的教训,难道他们不去记取?难道市场不因此而改变?——如果不进步的话,那么我们这个市场还要它干什么?须知,直接金融(证券市场)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计啊,难道国家允许一直“胡来下去”?
第五,关于自我操作与基金投资。各位朋友都喜欢自己投资,甚至把证券市场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投资作为一种乐趣,当然非常好。我自己就是这样。但至少一半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吧?那么,比较一下投资收益率吧,如果今年以来你的收益率超过了80%,那该祝贺你,因为与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差不多。如果没有超过、甚至亏损呢?那至少你该反思了吧?我对这里的朋友的一个建议是,一半资金自己操作,享受自己投资的乐趣,另一半呢,则不妨交给一个好基金(即买基金去),或者,全部自己操作,但其中一半是指数化操作(例如,50ETF或者180ETF等ETF产品,300LOF也可以,但流动性稍差),另一半自己操作。你可以随时对比一下,也许,你自己的操作收益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来看,要比ETF差。——国际实践表明,长期看,主动型投资的收益率是要低于被动型指数化投资的,尤其在牛市中。
第六,关于市场分析。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猜指数走势没有任何意义——短线高手不一样,他们是证券公司的核心客户,他们最欢迎这样的客户,所谓“DAY-TRADER”)。我用“猜”这个字,因为那是事实,长期看,猜中的概率小于50%。严格的市场分析是“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的结合。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现在既然是牛市,“从上至下”就可以免了,你只要去认真找好公司就可以了。——千万别去K线图那里找好公司,那会严重误导你的。一个简单的办法,你去看看网站上公布的各研究员(当然是比较好的研究员)对某些公司的盈利预测,然后自己算算。一个例子,某公司处在近几年大发展的行业(比如铁路行业),它又是行业龙头,研究员给出的06年业绩预测EPS是0.5元,现价20元,因此目前06年PE是40倍,确实够高了,但研究员给出它的发展前景很好,07年、08预测是0.75、1.2元,那么现在的07年PE则下降为27倍,08年PE则进一步下降为17倍。这样的公司,在牛市里你怕什么呢?或者说,如果你心里“有底”,那么K线走势还重要吗?这样的“底”,难道不比所有技术分析更加有效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生存: 顾比指南

交易生存: 顾比指南



   交易规则没有观察所得这样深刻。我将观察结果用作交易规则,这样结合起来的东西就成为我自己的独有方法。它们是从经验中得来的,适合我的交易风格、个性并弥补了我的弱点。你所采取的规则又将是不同的,当然这些规则可能来自于同一类型的观察报告。    以下15条规则为交易提供了保护,但它们并不是万试万灵的。



规则 1
了解交易纪律 - 交易开发
普遍的理解认为这意味着你必须要有遵循交易系统及方法的纪律。优秀的交易员认为这意味着要努力减少损失并且及早获利。
交易新手应致力于制定纪律,直到所有入市条件均满足后再开始交易。因为这是第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没有这项技能,交易员不可能得到成长。
交易纪律是在如下两种的任何一个条件下退出交易的能力。第一个就是出现了损失,第二就是已经获利。
抛出的决定更难做出,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市场走向,不知它会继续上扬还是下跌。我们买一支股票只有一个理由,而卖出时却需要很多的理由。这项交易过程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所以交易员需要建立退市的严格方法,避免交易损失。
为理解该纪律应用于本交易规则的方式,我们应了解损失并不等于失败。
制定纪律以获取利润听起来非常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在该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令我们还未实现的利润变为实实在在的损失。

规则 2
了解交易纪律 - 情感开发
成功交易者另一个对纪律的理解将他们与普通的交易员区别开来。他们不会让自己的情绪、性情或受到的挫折影响他们的交易。
交易新手提及损失时认为这是由市场造成的。他们会说,“我败给了市场”。然后他们又会继续交易;“我非常生气,所以我在股票下跌时又买了一些”。这是一种报复性的交易,想向市场报复。这样的交易者就是让个人情绪主宰了他们的交易策略。
有多少次的失败交易是受到了外在感情的驱动,是愤怒、挫败感、报复心或是向别人证明什么的心理?要努力从你的内心而不是交易记录中去找到答案。

规则 3
为你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
在交易活动中个人的责任是不可避免的。虽然监管机构会努力保护投资者免受因投资建议带来的不利决策结果影响,但没有这样保护的交易者最终也不会寻求这样的保护。
交易新手或将即将进入这行的人士希望找到能自动提供买卖机会的交易程序,这些产品都标榜能帮助用户成为成功的交易员。
由别人开发的机械交易系统是交易新手逃避责任的方便借口,失败后可以将责任推到系统身上。
研究了解不同交易方法是建立交易责任感的首要步骤。在较大范围内采用单一的交易方法并不多见。每个交易者都将自身的经验及理解加入到了方法之中,不论是使用countback lines、Gann swings、爱略特波浪、趋势线还是使用MACD triggers。亲自拟定出方案后,交易者就比较能够承担交易结果的责任了。
当你的经纪人向你提出建议而最终导致了你的失败,你也要勇于接受责任。毕竟是你接受了建议并付诸于行动。毕竟是你自己选择了不去采取任何的止损措施。

规则 4
计划交易: 交易计划
每人都计划参与交易,但只有获得成功的交易者制定了交易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很小,只有几句话,可以贴在电脑旁边。缩减什么东西也非常重要。虽然我们仅说明了交易策略中交易计划的部分技巧,但其中还有一些对计划程序而言非常重要的内容。
该规则有许多子规定,包括:
参与交易有一个明确的理由
预先知道你的退出条件
Ride winners
迅速减少损失
资金管理
保持小的头寸


规则 5
有参与交易的明确理由
为什么我会参与这项交易?交易者常常不愿意探寻参与每个交易的原因,但这是计划过程的重要内容。
花上一点时间来写下这个计划过程伊始的答案。
"我参与这项交易是因为 ...."

规则 6
预先了解你的退出条件
第一个退出条件是迅速减少损失。
第二个退出条件是保护并锁定收益。

规则 7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对于交易生存战略而言非常关键。计划过程中其它一切都可以错,但如果资金管理正确,你仍可以生存下来。
相反地,如果计划中其它方面均非常完美,但资金管理错误,你仍然会遭到失败。如果没有资金管理,所有大大小小的胜利都可能在几次失败的交易中被摧毁。
资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股票交易中,我看了到同一交易系统条件下好几种不种资金管理方法的影响。
一个资金管理模式并不适于所以交易,但如果没有资金管理,你在市场上则是一击即溃。

规则 8
保持小规模仓位资金
资金有限的交易者常认为这项规则并不适用于他们。虽然他们也认为将数百万美元投入单个股票交易或仓位是愚蠢的,但他们认为这点对自身的交易并不适用。他们把所有交易资金共6000美元投入了Southcorp之中。
每个仓位应当只占有你相对较小部分的交易资金。
其目的是将仓位资金规模与风险相对应。每个仓位仅将总交易资金的2%置于风险之中,我们的退出条件也是基于这个数值拟定的。
这是一项交易生存战略。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策略,但大家都应注意要将仓位资金规模相对于总体资金而言控制得较小,从而减少失败风险的影响。成熟的交易者及赌博者都会博大。市场中的幸存者建了许多小仓位,成功者会遇到不少的小损失,但他们最终会取得重大胜利。

规则 9
与市场交易
正确答案仅有一个,要到市场中寻找。如果你认为“市场不应该这样”,或是“我没有料想到今天市场会跌落”-那么你需要检查一下你的交易仓位了。你要与市场交易才会有报酬,你认为市场应该什么样是丝毫不起作用的。
不仅是新手会犯这样的错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常常会忽视这个问题。在获得一连串的成功后,你突然与市场失去了联系。损失的仓位会诱惑着你去补仓,直到市场恢复并了解了你正确的观点。

规则 10
与群体交易
作为趋势交易或是快速反弹的一部分,每笔交易应随大流而动。有时我们会去预测群体的运动。
在反弹行情的价格顶部,单个买家希望在群体交易的地方成交股票。我们要避免在群体运动的方向上成交股票。

规则 11
拿走市场给你的东西,而不是你给自己的东西
许多时候市场不会如同想像中一样运动。经过仔细计算的利润快要到来时,市场推动力却突然没有了。交易者需要小心关注未成交仓位,对买进或卖出做出良好判断。
如果没有卖出,我们会发现账面上的利润可能正被跌落的价格吞噬。如果以低于预定利润目标退出有明确的理由时,我们就应当立即卖出。
根据交易类型,如同从事交易原因的答案所述,我们需要确定退出条件。

规则 12
每天打理每笔交易
每个未成交仓位头寸必须小心关注打理。许多时候打理工作就如同向屋内看一眼,确定婴儿是否睡得香甜一样。有些时候需要采取一些行动。如果我们将交易抛在一边置之不理,就很难确定什么时候需要采取紧急的措施。
管理来自于计划。每天结束后,拟定一个新的头寸表,并向自己提出六个问题。
我的交易计划是什么?
它是否仍然有效?
如果无效,我修改后的计划是什么?
我的退出计划是什么?
是否启动过?
是否有接近启动的情况?
如果对最后两个问题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意味着在该笔交易中你已花费了更多时间来确定下一个交易日你是否会有所行动。


规则 13
始终对赢家与输家进行分析,但无需感到痛苦
整理出每个成功交易的客观环境及条件,无论是收获颇丰还是略有损失。
如果我们与交易员呆在一起的时间较长,无需担心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停留可能令交易变得不同,成为我们计划之外的交易。
研究你在交易中犯的错误以便在将来能够避免。

规则 14
交易与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我们不必迫于压力进行交易
私人交易是任意的选择。没有人强迫你参与到市场中来交易。如果交易令你不快乐,你也可以从事其它压力风险较小的职业,得到的回报相差无几。
对于我而言,交易活动与生活方式有关。成功的交易可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它活动。
我的目的或许与众不同,但请记住交易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

规则 15
谦逊
不要忘记你来自什么地方。市场很快可以将你打回原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谁能够舒服自在的盈利

没有谁能够舒服自在的盈利


   真正英雄的境遇常常是:经历满身伤痕,长途跋涉的孤独,以及越来越真切的渺小感。用这句话来描述金融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中的交易者,太贴切了。

  就在今年元月参加了一个做股票的老师的婚礼,排场搞得相当的大,春风满面的脸上已经看不出曾经遍体鳞伤的沧桑,很难想象两年前的那个他还租着房子,还经常和我一起拎着啤酒瓶恨人生的无常,还一起埋怨中国买不到网易哥哥阿里巴巴。30多而没能成家的感慨伴随着那几年熊市的无奈,能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确实挺欣赏他的。那时候他说中国会有自己本土的汇丰银行,会有自己的可口可乐,还有未来的太阳之子……,而后他重仓天威(600550)的孤芳自赏注定了现在的成功。其实真正英雄的境遇常常是:经历满身伤痕,长途跋涉的孤独,以及越来越真切的渺小感。用这句话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者,真的太贴切了。
  
  时常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诉说亏损的挫折、寻找盈利的途径。我总是对他们说,亏损是投资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投资的关键是学会如何面对亏损、处理亏损。经历满身伤痕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对于一个准备争取成功的人来说,满身伤痕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的出现越早越好。如果一个人准备赚100万元,那亏损10万元就是不小的挫折;如果准备赚取更多,那亏损10万元就是学费而已。犯错要趁早,一个人宁可在有100万元的时候因经验不足亏损50%,也不要在执行1000万元的交易时因低级错误造成30%的损失。
  
  一位成功者,必然曾经经历长途跋涉的孤独。没有体会过孤独的人,说明他离出类拔萃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一个成功或接近成功的投资者,他的朋友不会很多,因为他的分析和观点经常不易被别人接受,他总是关注别人不屑一顾的问题,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见的前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在行情的顶部或者底部,总是少数这样的人能够有正确的判断。相反,失败的投资者却容易找到同病相怜的朋友,大家的眼界接近、意见相似,投资上的经历也就差不多了。盖茨只有一位,李嘉诚只有一位,他们都是乐于与众不同的“寂寞高手”。
  
  荀子《劝学》中提到:“行衢道者不至”。乐于与众人为伍,选择康庄大道的人,难以成就大事。大道笔直,走起来畅快舒服,可是其他人也能够达到;小路曲折,走起来费劲危险,却可能发现新的天地。所以,想追求卓越成功的人士,除了要掌握一般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勇于尝试一些独特的方法和途径,要勇于寻求突破。寻求突破免不了要付出各种代价,免不了“满身伤痕”和“长途跋涉的孤独”。
  
  有朋友问我,英雄应该是气宇轩昂、叱咤风云的气概,怎么会是“自觉渺小”呢?许多英雄之所以牺牲,不是因为毅力不足,不是因为智勇不够,更不是缺乏英雄气概,而是内心缺乏一种自我的渺小感。中航油能够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业务中蒙受约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是因为中航油及其总裁陈久霖认为他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左右市场的走势。
  
  美国证券史上有名的资深分析师卡费罗,曾创下连续22月盈利不亏损的纪录;贝托?斯坦曾在华尔街创下一单赚取十亿美金的记录;而迈克?豪斯则曾经七年雄居华尔街富豪榜第一名。但是他们的结局有些相似???卡费罗死时身上只有五美元;贝托?斯坦被几百名愤怒的客户控告诈骗而入狱十年,出来时一文不名,而迈克?豪斯更惨,他在四十五岁就破产自杀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投资操作成功的概率总是远远高于众人。但奇怪的是,在他们自我感觉最好、自觉伟大的时候,九十九次成功所积累的金钱却没能经受住一次“决战”失利造成的损失。越是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就越不容易承认自己在市场上会犯错,就越难以说服自己及时断臂止损。结果,总有一次败在市场的滚滚车辆之下。
  
  学习当英雄很苦、很难。不准备当英雄的人,当然也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很自在。这种人注意不要在金融市场上过于投入,不要玩得太大。因为金融市场就是无形的战场,没有谁能够在这里舒服自在地盈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9 06:22 , Processed in 0.037468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