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289|回复: 22

帮你解读流动性过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解读流动性过剩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joker01 浏览:16289 回复:2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历史上看,对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若是处理不好,通常都会引发金融或者经济危机,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中断。因此,在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事实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加以调控,才能保证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为了寻找到正确的调控方法,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导致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真实原因,为此,我们将从研判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作为本文分析的起点。

一、引致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究竟何在?
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倾向于把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视作为一个货币供给量的问题,从而以为只要采取紧缩通货的货币政策就可容易地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曾经看到,在很多发达工业化国家,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确实与货币供给失控有关。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不是因为货币供给过多,而是因为在经济基本面上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所造成的,更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表明,金融面上的货币供给过多并不是造成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真正原因,相反,它本身也是结果,因为正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大量的结构性问题,所以货币的供给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控制。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是严重失衡的。在对中国经济增长中做出主要贡献的是投资和出口,而本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40%。这种结构性失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内需不足”。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内需为何会不足,对此,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第一,中国是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尚低,还未进入群众大规模消费阶段,而经济增长的速度又因为中国正好处在经济起飞阶段而长期保持在高速状态,所以需求相对于供给而言总是过于偏小;第二,中国的内需不足,不仅与中国经济发展处在经济起飞与高速增长期有关,而且还与中国居民过高的储蓄倾向有关。中国居民过高的储蓄倾向除了受到传统文化(节俭被认为是一种美德)的影响之外,还与国家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金融体系改革滞后所造成的资产滥用有关。由于政府在社保、医保和教育等公共品的生产上投入不足,就必然会导致居民被迫减少私人消费品的购买而增加公共品消费的支出。再从欧拉消费平滑的方程式来看(本期消费+本期投资=[下期消费+下期资产] / 贴现率),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滞后,经常会发生滥用居民资产的情况,但是,只要居民当期的资产被滥用了,那么下期的资产和消费支出就必然下降,于是,居民就只有通过进一步减少本期的消费、增加本期的投资或者储蓄来维持下期的体面的消费水平,结果内需就被进一步挤出了。至此,我们不难看到,今天中国居民过高的储蓄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强迫的,并且主要是由结构性的原因所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对于今天中国的高储蓄仅仅采用总量调整的方法是无效的。由于中国内需不足,再加上投资旺盛、经济高速增长,于是就会产生内生性的出口。所谓内生性的出口,就是出口不是源于外部世界的需求,而是因为出口国的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并未最终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微观企业制度的改革至今没有实现真正的突破,从而导致了中国企业家要素的高度匮乏,结果,中国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于是,中国的出口(贸易)又不得不采取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而加工贸易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顺差贸易,所以在中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顺差。沿着以上的逻辑,我们还可以发现,因为中国企业制度改革至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再加上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完成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以致不得不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而这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下的大规模顺差。在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并且仍然存在外汇管制的情况下,所有进入中国的外汇,不管是来源于贸易经常项的顺差、还是来源于资本项顺差,都会成为中国中央银行的资产,在中国中央银行冲消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增加货币发行来平衡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于是,就产生了中国因为货币外汇占款发行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剩。

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
    流动性过剩曾经给很多国家带来过不幸,因为它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金融、甚至经济危机,从而使得正常的经济增长被迫中断。
    流动性过剩首先意味着货币的供给已经超过了本国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消费者或者企业家仍然把这些过剩的货币供给用于消费或者投资,那么就会产生消费效用递减或者投资报酬递减的后果。
    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发生,人们就会把过剩的流动性用于与预期高度相关的资产投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形成资产价格的上涨预期,结果最初纯粹的投资行为就会慢慢地演变成为对资产进行投资和投机的行为。
对资产进行投资和投机的行为,假如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描述,那么它们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这意味着参与资产投资与投机的当事人的行为特征是追涨杀跌的。进一步的分析还可以表明,由于投机者通常是借助于财务杠杆进入市场从事投机活动的,所以,他们对资产市场价格的敏感性要高于主要依靠自有资本进行投资的当事人。因此,只要资产的价格发生微小的变化,就会引起投机者非常激烈的反应,而产生助涨或者助跌的冲击。所以,只要是有大量投机者加入的资产市场,一旦因为投机过度而造成泡沫破灭时,必定会发生资产价格暴跌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现在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为什么必定会造成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并且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致泡沫破灭的危机呢?流动性过剩通常总是会伴随着通货膨胀,在实际经济部门中因为资本供给过剩而造成产业投资报酬递减、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可能为负的情况下,把过剩的资金投向资产市场是比较有利可图的,因为过剩流动性的存在本身就会产生价格上涨的预期,并且还会因为增量投资与投机资金的不断流入而不断地自我加强。发生在资产市场上的这种自我加强式的价格上涨所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只能是经济泡沫化。
泡沫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泡沫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走向破灭呢?在这里大致有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政府管理当局政策不当,把泡沫人为捅破,就有可能爆发泡沫破灭的金融或经济危机;第二,是当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金融面严重背离基本面的时候,只要流动性的增加赶不上资产价格上涨的速度,从而虚高的资产价格再也无法上涨时,而又有投机者想要套现退出不能继续上涨的资产市场时,就有可能爆发因为羊群效应而造成的金融危机。
泡沫破灭为什么一定会导致金融危机呢?因为泡沫破灭意味着现金流的丧失,在开放经济环境下,现金流的丧失通常是通过资本外逃这条渠道流失的,因为在资产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唯有持有可以保值的外国资产才是安全的,伴随着资本外逃而来的,自然是本币的贬值,于是由于本币大幅贬值的金融危机就会发生。进一步的分析是,在本币大幅贬值时,为了稳定金融,货币当局就只有通过升息来维持本币的价值,于是产业投资的成本就会提高,利润就会下降,这样,由于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资本外逃而造成的金融危机又会进一步传递到实际经济部门而造成遍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
由上可见,一个国家一旦发生流动性过剩、并且失去控制时,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三、中国怎样才能破解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风险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防止流动性过剩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危机,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予以化解。但是,问题就在于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才是正确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有必要对现行的政策措施加以研判。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政府面对流动性过剩所采取的政策大致可以归结为对外人民升值、对内人民币加息(也包括提高央行准备金率)的政策组合。升值是为了改变支出结构、减少贸易顺差、间接地减少货币的供给;加息则是为了直接减少国内的货币供给。但是,这样的政策在中国并不能达到预定的政策效果,对此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民币升值的效应。事实已经表明,自2005年人民币步入升值轨道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显著地增加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第一,由于中国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这就决定了工资必定是有弹性的,因为工资是有弹性的,所以当人民币升值而导致中国低成本商品的出口价格提高时,企业就可以通过降低名义工资来维持有竞争力的出口价格,结果,尽管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升值了,但是实际汇率却会因为工资水平的下降而贬值,从而使得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增加了。第二,由于中国的贸易模式以加工贸易为主,所以人民币升值同样不能达到减少贸易顺差的作用,因为对于加工贸易来说,升值在导致出口价格提高的时候,却也使得加工贸易所必需的投入品与中间品的进口价格相应地下降了,加工贸易造成的这种特征使得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化正好可以相互对冲,以致可以让加工贸易的流量保持不变,甚至按照其惯性而自动趋于增加,考虑到加工贸易在本质上属于顺差贸易,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也无法改变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趋势。
     由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够达到减少贸易顺差的目的,在资本项目又未开放的情况下,决定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会呈现单边上升的趋势,外汇储备的增加会产生两大效应:其一,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必定会造成的升值预期效应;其二,是在中国央行冲销手段有限、因外汇强行结售而造成的货币增广效应。在这两大效应的作用下,中国的央行在控制基础货币供给量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为了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过快膨胀,央行有理由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加以控制,于是加息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在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共同作用下,加息的后果只能是产生更多的流动性,并导致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直至引致金融泡沫。其中的道理就在于:第一,在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渠道不可能被完全监管的情况下,人民币生息和升值会诱使更多的境外投机资金投入,从而导致流动性的增加;第二,由于贸易品的价格是外生地决定的,所以贸易品的价格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相对很小。但是,正是因为贸易品的价格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小,所以,由于国际投机资金流入造成的流动性增加就只能流入资产市场获利,从而可能推动资产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上涨;第三,从国际经验来看,只要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入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的情况,那么投资资金就会倾向于撤离,因为资产价格的上涨会提高产业投资的成本。然而,当投资资金不断被投机资金所替代时,那么经济的基本面就会趋向于恶化,于是,资产价格上涨就会缺少经济基本面的支持而变为一种不可持续的泡沫,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国民经济就很有可能发生源于泡沫破灭的金融危机。
由上可见,在中国既有大量过剩劳动,又缺乏足够的投资工具的情况下,管理当局采取人民币升值加升息的政策组合可能不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调控政策。
现在的问题是,假如从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不能采取目前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来消除导致中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流动过剩问题,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政策、或者政策组合来解决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这个难题呢?在我们看来,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控制住国际投机资金的流入,从源头上拦截住流动性的供给来源。为此,比较可行的方法应当是采取人民币对内不升息、对外不升值的政策组合,因为只有采取这样的做法才能消除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而达到阻止境外投机套利资金进一步流入之目的。从长期来看,则应当采取积极的结构改革方法来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借以达到减少出口和贸易顺差、控制源于外汇结售而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之目的。
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假如人民币不升息、不升值,那么我们将如何来面对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和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增加等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呢?
其实,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控制货币供应量原本就可以采取价格调整和数量调整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价格调整就是升息,所谓数量调整就是提高准备金,考虑到中国现行的体制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银监会的窗口指导政策来控制对于增长过快的经济部门采取行政指导性的紧缩政策。如前所述,作为价格调整的人民币升息会诱使境外投机资金流入套利,从而导致流动性的增加,结果不仅不能起到缩减流动性的目的,反而会导致更多流动性泛滥。相反,假如采取数量调整的方法,一方面,仍然可以起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同时又因为境内外利差维持不变而能够起到遏制境外投机资金流入之目的。所以,结论应当是明确的,在今天存在大量结构性问题的中国数量调整显然优于价格调整。
现在,我们再来进一步分析,假如人民币不升值是否有可以替代的方法来解决由于贸易顺差持续增加而带来的流动性冲击问题。从世界经验来看,贸易摩擦最终无非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加以平息的:要么是“打汇率战”,要么是“打贸易战”。从这两种不同的解决贸易摩擦的方法来看,打贸易战要优于打汇率战。理由可以分析如下:第一,打汇率战是总量调整,打贸易战是结构调整,前者造成的福利损失要大于后者,因为总量调整产生的是系统性风险,而结构调整则是有助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的;第二,在中国外汇储备仍在快速增长的今天,打汇率战一定会出现单边升值的趋势,从而难以打破投机资金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当然也就难以控制境外投机资金的流入与流动性的增加,但是,打贸易战就不同了,它可以让那些出口过度、受到国际制裁的产业部门在国际社会反倾销的压力下做出实质性的调整,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可以得到真正的改善;第三,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打贸易战可以产生“干中学效应”,但若是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的做法,那么就会因为流动性持续增加而产生经济泡沫,从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第四,因为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从而参与国际贸易战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但是,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是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在华投资生产出口品而赚取的外汇之结售,所以中国参与汇率战事实上难以得到基本面的支持的。
假如中国能够采取以上的政策组合控制住流动性创造的源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想方设法来疏导已经产生的过剩流动性,尽可能地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毫无疑问,阻止过剩的流动性进入房地产市场是正确的举措,因为房价和地价的过快增长不仅会导致全社会商务成本的提高,而且还会导致居民负债的增加而产生消费挤出效应,这对于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显然是不利的。相比之下,将过剩的流动性导入资本市场则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来说,这恰好是推动其进行结构调整的一个战略性的机遇。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长期中,以股权融资为主的国家其经济增长要好于以银行融资为主的国家,因为股权融资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其理由就在于股权融资可以为企业带来自有资金。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资本市场出现泡沫,就应当不失时机地改革现行的股票发行制度,尽可能地增加股票的供应量。简单地讲,就是放松政府管制,坚强市场监管。其政策含义就是把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上市的审批权转交给市场,政府退出市场、真正承担起对市场的监管职能。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仅有短期调整是不够的,还须通过长期的结构改革来加以配合。根据上文的分析,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长期因素主要是中国因为内需不足而造成的内生性出口,以及由于缺乏企业家而造成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政策。因此,长期的结构改革应当以创造内需与改革微观的企业制度为重点。创造内需的基本方法是:第一,坚定不移地走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借以提高全民收入水平;第二,改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于向政府与企业倾斜的倾向,通过减轻赋税和增加企业盈利分红的措施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第三,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通过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来保持居民工资水平的长期增长。总结国际经验和国内企业制度改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民营化应当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因为民营化至少具有以下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崛起创造一个舞台;第二,可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实现整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整个社会的治理水平与运行效率。
参与人数 1奖励 +30 热心 +5 时间 理由
朱爷吉祥 + 30 + 5 2007-6-15 00:46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期待您更多优秀帖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没有人回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没人顶 ,:*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4 天

发表于 2007-6-15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难理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79 天

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大盘不是我家开的市场翘望股市捉妖记和平饭店

发表于 2007-6-15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有帮助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好,能采纳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向来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长要读懂得化的时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动性过剩背后的问题:

1、低收入、低社会保障、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导致储蓄过多,   
     严重压抑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如何健康发展;

2、投资环境恶劣,近10年中国中小企业数目不增反减与每年10%的GDP增长
     矛盾,大量资金找不到投资出路,同时大量劳动力过剩,这是个罕见的奇怪
     现象。中国取消内外资税收政策差异时,世界500的在华企业联合声明,
    希望我国政府在税收政策公平的基础下,保持市场经营和竞争的公平性。

3、中国一向鼓吹劳动力成本低,出口具有优势,其实这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借口。
     劳动力成本低,说明国内人民工资低,受剥削严重,那么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大量出口,还有退税优惠,变相增加了人民币的供应,从老外那里赚来的美元,
     最后是由国家发行人民币来兑换的,人民币供应加大自然过剩。

    最后更要命的是人民币升值、物价飞涨,想一想吧,既然你不炒股,相比2001年
的物价,老百姓的银子已经亏了一半了。

[ 本帖最后由 conte 于 2007-6-15 09:0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可悲,现在的股民啊...

补充更正一下:
提高准备金并不像上面说的那么好,它也是有上限的。准备金,形象的说就是把银行的一部份流动资金冻结,如果准备金提高太多会严重影响银行本身的运做。而加息也不是那么的不堪,加息具体还是有很多种的,比如只提高贷款利率和长期存款利率并不会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巨大影响,当然对流动性过剩也不会有太大作用就是了。只有提高短期存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以及取消利息税才会对流动性过剩有所抑制,不过这个抑制只是短期性的,因为之后的人民币升值又会反过来增强流动性过剩,饮鸩止渴就是其最好形容了。
恩,顺便说明下,贷款利率提高对缓解流动性过剩只是间接的,而且发生效用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其实提高贷款利率最大的作用就是抑制房地产过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要认真研究一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朱爷吉祥 于 2007-6-15 00:46 发表
竟然没有人回帖?


转贴的,什么好顶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6 天

发表于 2007-6-15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长,又不是很明白,没看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5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个老冒 于 2007-6-15 20:12 发表


转贴的,什么好顶的?




如果不贴出来我看不到,你看了,你不顶可以,让大家顶就行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9 06:11 , Processed in 0.039691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