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亏损大户亏损金额增大
据统计,2006年度深市主板亏损公司76家,亏损面为15.51%,较2005年度的24.49%下降了8.98个百分点。亏损总金额由2005年度的286.48亿元下降到166.77亿元,减少亏损119.71亿元,减亏幅度达41.79%。
但值得注意的是,亏损金额前二十名的上市公司合计亏损124.95亿元,较2005年增加了40.15亿元的亏损,增幅达到47.35%,反映出巨额亏损公司日趋集中的发展态势。其中,电子行业两家较早进行跨国并购的TCL集团( 6.75,0.32,4.98%)、京东方A( 8.65,0.41,4.98%)分别以19.32亿元、17.22亿元的亏损列深市主板公司2006年度亏损金额第一、二位。
另外,S、ST、*ST和暂停上市几类公司总体均亏损,其中S股公司110家整体亏损39.04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11元;ST公司19家整体亏损8.34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14元;*ST公司59家整体亏损30.81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206元,暂停上市公司13家整体亏损2.31亿元,平均每股亏损0.081元。S、ST、*ST、暂停公司巨额亏损对深市主板公司业绩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拖累了深市主板公司整体业绩。
非标审计意见比例高
2006年年报显示,共有69家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占深市主板公司的14.08%。非标准审计意见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为34家,与2005年持平;保留意见由2005年22家下降到6家,但带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由2005年的7家上升到11家;而无法发表意见仍高达18家,其中4家公司账面实现盈利,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差、资产质量差,财务、经营风险大,持续经营能力低的上市公司。2006年度非标审计意见总体比例下降,说明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占用资金清欠以及相结合的资产、债务重组等行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状况,但从一成四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来看,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仍处于高水平,资产质量尚无法令人乐观。
六成公司未进行利润分配
与业绩大幅增长相对应,2006年度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共有198家公司在2006年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占公司总数的40%,比2005年家数增加了20家,提高约4个百分点。其中,拟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188家,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212.54亿元, 同比增长21.44%,占上市公司当年实现总体净利润比例为43.87%。此外,有45家公司单独或结合派现推出了送股、转增或数种分配方式组合的利润分配预案,送转比例在8以上的公司有11家,其中8家公司送转比例达10送转10,高送转公司家数明显增加。上述数据表明,不少公司采取了比较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股东的股息收益率有所提高。
但是,仍有高达60%的上市公司未提出利润分配预案,其中除亏损公司以外,尚有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例如许继电气( 16.68,1.34,8.74%)、阳光股份( 17.13,0.33,1.96%)、锌业股份( 20.44,1.86,10.01%)等12家公司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且可供分配利润均在2000万元以上,两公司2006年度每股收益分别高达0.338元和0.3元,但上述12家公司连续两年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利润分配,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分配意识淡薄,回报股东的意愿不强。
部分公司仍存在占用问题
自2000年后暂停发行新股,深市主板再没有新的上市资源流入。资金占用问题相对而言更加突出,解决难度也更大。
据统计2006年年初深市主板共182家公司存在资金被占用问题,合计占用金额高达231.91亿元。2006年度证券监管机构全力推进清欠工作。深市主板公司率先进行了以股抵债的试点,并进行了红利抵债、以资抵债、资产重组等多种尝试。截至2006年12月31日162家公司完成清欠,占应清欠公司家数的89.01%;清欠总金额151.48亿元,占因清欠总额的65.32%。清欠工作的基本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上市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了上市公司资产质量。
然而,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对清欠工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有20家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金额仍高达80.43亿元。2006年度双环科技( 9.38,0.11,1.19%)、湖北迈亚( 10.02,0.91,9.99%)、长源电力( 12.02,1.09,9.97%)、*ST丹化等22家公司顶风发生新增占用资金11.86亿元,对市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如何解决发生资金占用的治理问题,建立长效的杜绝占用的机制,仍是今后监管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
新会计准则影响初现
由于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上市公司按照规定在2006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从差异调节表汇总情况看,扣除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后,深市主板490家公司按新准则调整后的股东权益比按旧准则计算的股东权益净增加34.96亿元,增幅仅为0.60%。即使与深市主板公司净利润进行比较,也仅占净利润的7.22%。因此,从2006年年度报告相关数据来看,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提升程度将远远低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此前市场有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水平,从而降低市场整体市盈率的判断并无充分的依据。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深市主板共33家公司刊登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年报补丁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年报补充和更正的事项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主营业务数据、子公司财务数据、股东持股情况填列错误,以及未披露主营业务业绩变动原因、接待投资者调研情况、董事薪酬等方面。其中不少事项属于上市公司相关年报编制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导致的低级错误,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