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小神童

目前最大泡沫-----参股卷商、金融股!投资收益的含金量是很低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戳破岁宝热电股价泡沫 金融类资产估值风险现形[图]
http://futures.jrj.com.cn/news/2007-04-30/000002200324.html

我也觉得此类股估值有问题...
我买的是600030不知道有什么问题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意见
我用数据说话 中信的业绩
★最新主要指标★  |07-03-31|06-12-31|06-09-30|06-06-30|06-03-31|
|每股收益(摊薄)    |0.4200  |0.8000  |0.3170  |0.2100  |0.0380  |
|每股净资产(摊薄)  |4.7500  |4.1300  |3.6500  |3.5460  |2.3100  |
|净资产收益率(%)  |8.86    |19.26   |8.68    |5.94    |1.64    |
|总股本(亿股)      |29.8150 |29.8150 |29.8150 |29.8150 |24.8150 |
|实际流通A股(亿股) |17.1457 |17.1457 |17.1457 |5.4000  |5.4000  |
|限售流通A股(亿股) |12.6693 |12.6693 |12.6693 |24.4150 |19.4150 |
大家注意中信06年4季度的赢利是0.483/股,07年一季度是0.42/股,环比是下降的,
而06年4季度沪市成交量是2.2万亿,07年一季度沪市成交量是5.1万亿(超过06年全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主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券商业绩不升反降,其中反映什么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5-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80%的811,20%的611,4月盈利不少;不知什么时候该出货!?

最近,关于参股券商的不利言论开始多起来,会不会是利好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戳破岁宝热电股价泡沫 金融类资产估值风险现形









  金融界网站4月30日报道 因投资金融类导致投资收益大增,并进而影响到净利润,这是近两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股市大幅上涨而出现的一类新现象。金融界网站的研究表明,同金融类资产相关的大量上市公司股价,由于其持有的金融类资产被重复溢价估值,呈现出严重的泡沫征兆。岁宝热电(600864.sh)(行情,资讯)正是被市场错估价值的这类公司中的一个典型。   
  岁宝热电股价飚升之谜      

  3月9日,岁宝热电公布年报,每股收益只有1分多钱,但年报中披露“根据股票市场情况,选择时机,出售授权额度内的民生银行股票。公司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资产巨大,以公允价值计量将大幅提高公司的净资产,出售价格将直接影响公司当期损益。”      

  此后不久,岁宝热电股价从17.58元的低位开始飚升。自3月19日至4月26日29个交易日内,断续出现7个涨停板,最终于4月27日公布季报前连续三天涨停,最终报收于51.77元的历史最高价,涨幅高达194%。      

  4月27日岁宝热电的季报“不负众望”,每股收益达到2.04,每股净资产更高达16元。其每股收益的增幅达到了神话般的13320.77%。      

  季报公布之际,岁宝热电随即因未颂重大事项而停牌。金融界网站向公司了解的结果是,公司正在履行信息披露的流程,何时复牌,最终公布的事项将是利好还是利空,“要由市场来判断,”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孙运泰对金融界网站说。      

  但4月27日前市场上就流传,岁宝热电将有重大利好公布,一旦公布,就会像杭萧钢构那样连续涨停,想买都买不到了。      

  发现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再上溯到3月9日岁宝热电公布2006年报前,早在今年1月份,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就在各大股票论坛上被反复转贴。这些贴子无一例外地宣布了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爆炸新闻”:      

  “新的企业会计准将于2007年1月日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股票等交易性证券,将采用公允价值——交易所市价计价。此举将使上市公司在证券投资上的收益浮出水面,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因此得以大幅提升。”      

  “岁宝热电持有民生银行2.2亿股,2.2亿股乘12.84元=28.25亿元。28.25亿元除总股本1.366亿股=每股收益20.68元。”      

  这类贴子似乎精通财务原则,还不忘强调“持股本金已经计提”。      

  “岁宝热电每股收益20元已无任何悬念。假设岁宝热电炒到500元,市盈率也只有25倍!”      

  “岁宝热电持有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持有海通证券。因此岁宝间接持有海通。一旦海通上市。岁宝热电也能沾光!”      

  从账面上看,即使岁宝热电全年收益维持在2.04元的水平,其停牌前市盈率也仅有25倍多。      

  同样的“价值发现”也发生在两面针(600249.sh)(行情,资讯)上。      

  类似的贴子写道:“两面针(600249)持有中信证券(600030.sh)(行情,资讯)5050万股,5050万股乘39.36=19、88亿元。19.88亿元除总股本1.5亿股=每股收益13.25元(两面针收盘39.36元;)”  

  真是这样吗?      

  业绩暴增真相      

  可以看到,该公司一季度主营收入增长只有60%,主要来自公司去年4月30日向母公司置换来的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哈投供热有限公司(下称“哈投供热”)。哈投供热于今年一季度产生了6,600万元的主营收入。但岁宝热电去年前三季度一直亏损,全靠哈投供热在第四季度贡献了8,018万元销售收入,产生利润总额2,562万元,2,327万元净利润,才得以扭亏为盈,实现微利。由此可知,哈投供热的主营利润率应该是28.8%,按此比例,其一季度对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应该在2,000万元左右,合每股收益0.15元。      

  而在一季报的“投资收益”项下,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售出了3099.29万股民生银行(600016.sh)(行情,资讯)可流通股权,导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83,694,552.53元,增长120,005.92%,扣除33%的所得税,仍达到2.8亿元之巨,折到每股收益上,恰好是2.05元。如果扣除这部分收益,公司一季度业绩能否为正数还未可知。      

  至于公司每股净资产由3.09剧增到16.1元,则完全是由于今年1月1日开始原新会计准则要求把这类金融资产类投资计入净资产,公司尚未抛售的18440万股民生银行持股导致其净资产猛增的结果。      

  由于公司一季报并没有详细披露财务报表,金融界网站对岁宝热电的财务分析只能根据已知的数据观其大略。但如果不考虑公司管理费用和在建项目等的增长对净利润的消耗的话,至此已可以确定,岁宝热电业绩天文数字般的增幅完全是来自卖出民生银行股权所得投资收益。      

  新会计准则掩盖下的股价泡沫      

  对于此类现象,清华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肖星女士对金融界网站表示,只要出售股票的收入记入投资收益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这样做从会计原则上说本身没有问题,“但在股票估值上,这种收入就应该简单地加上,而不是乘以PE值,因为它是一次性的收益,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那种稳定的现金流。”      

  反过来说,即使岁宝热电分期逐步将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卖出,则不论体现在哪期的会计报表中,因为这类收入属于偶生项目,只能计入货币资金账户。只要这些现金没有用于再投资产生新的盈利,那么在计算公司每股收益和市盈率时,就应该用净利润减去这些货币资金的账面价值来计算,而不是直接将这部分现金跟主营业务净利润一起简单地乘以一个“合理”市盈率来标示股票的“合理”价格。      

  道理很简单,没有人会用溢价去购买同一币种的现金。存在银行账户上的货币资金,其唯一的收入来源只有利息,因而其价值也完全等同于其账面金额。      

  所谓市盈率,就是当投资者以溢价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后,以该公司的即期或预期利润水平,收回本金需要的自然年数。存在银行的账面现金根本没有盈利,谈何市盈率?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公司即时清盘的话,公司股东们最多只能按自己的持股比例瓜分这些现金,根本无从产生溢价收入。      

  股票估值是结合公司账面价值和未来盈利能力对公司股票市场价格进行测算的行为。按民生银行4月28日13.06元的股价,岁宝热电剩余持有的18440万股民生银行股票的价值,如果以民生银行目前的盈利水平和市盈率衡量,摊到它的股价中也就是每股18元左右,其他的优质资产哈投供热每年带来的每股收益应该在0.3-0.5元之间(取决于成本和售价的变动幅度以及新增业务带来的利润多少),这样的话,它目前的股价50来元扣掉18元反映民生银行的溢利,剩下30多元支持其最高0.5元的每股收益,60余倍的市盈率对于一家公共事业公司来说也仍嫌太高。      

  可以断定,除非岁宝热电在复牌时还有新的资产置换或高增长的重大投资项目宣布,否则现在的股价无法长期维持。      

  公司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4月29日,岁宝热电证券事务代表孙运泰先生向金融界网站确认,公司其他业务,“跟去年一样平稳”。哈投供热一季度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为2500多万,高于其去年5-12月2300多万利润贡献值的原因是:“供热行业的特点是业务收入只发生于一、四季度,二、三季度虽然没有供热,正常消耗还是有的,这在一季报中还没有体现出来。”      

  “出售民生银行股权是公司单纯的一次性收益。”孙运泰承认,“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我们连续十年按一定比例出售股权的话,也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当然我们目前并没有打算这么做(分期出售剩余的18440万民生银行股权)。”      

  孙运泰表示,就主营业务而言,2007年公司供热面积增长50万平方米。配套费每平米50元,总配套费收入为2500万;供暖费收入每平米34.55元,供暖费收入增长1727.5万元。两项相加,2007全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增长4227.5万元。      

  “三年内每年主营收入能保持这种增长,”孙运泰说。      

  对于股价为何在近两个月如此急升,孙运泰表示“现在整个市场都处于疯狂的状态,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追捧很难说的。最近一个多月为什么涨得这么厉害,我们也很纳闷。”      

  “我们股价上涨对股东有利,也可令市场更多地关注我们的公司,”孙运泰补充说,“但对我们个人没有利,我们没有持股。”      

  孙运泰的话,并不能打消人们对公司泄露消息甚至涉及内幕交易的怀疑。      

  至少,早在3月9日岁宝热电年报披露前,就有人放言“岁宝热电每股收益20元已无任何悬念。3月9日刊登2006年报时,就会同时披露2007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涨上万倍的预增公告。”      

  而此前,岁宝热电只是于2006年11月26日公告拟将部分民生银行股票变现并参与证券投资,不论是岁宝热电还是民生银行都从未公告过岁宝热电已于今年一季度抛售部分民生银行股份,这一消息如何被市场上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所知?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3月26日一季报公布前,市场上就流传公司一季报业绩将巨幅增长,并将于27日停牌后公布重大利好。(南乡子)

  相关文章:

  新会计准则掩盖下的金融资产泡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xiaoqi117 于 2007-5-6 22:24 发表
同意楼主的意见
我用数据说话 中信的业绩
★最新主要指标★  |07-03-31|06-12-31|06-09-30|06-06-30|06-03-31|
|每股收益(摊薄)    |0.4200  |0.8000  |0.3170  |0.2100  |0.0380  |
|每股净 ... [/quote
只能说明这个业绩在书面上做的有点猫泥,明摆的事实,巨额成交量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别人,是券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epktn 于 2007-5-6 22:38 发表
[quote]原帖由 xiaoqi117 于 2007-5-6 22:24 发表
同意楼主的意见
我用数据说话 中信的业绩
★最新主要指标★  |07-03-31|06-12-31|06-09-30|06-06-30|06-0 ...

股改美餐结束,机构炒股水平不敢恭维,盈利能力要大打折扣。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糊涂时就糊涂一把,太清醒一点好处没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对

楼主的分析十分正确,确实是一个最大的泡末.也许有的人在这轮行情中赚钱了,但如果看不懂为什么赚钱,以为就是好运气,迟早要吃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葡萄真甜:*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马达加斯 于 2007-5-6 23:21 发表
葡萄真甜:*22*:

我吃的不比你少!
不过目前全转到002019上了。
你会羡慕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孺子不可教也!
:*27*: :*27*: :*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还是要看这支股的主营业绩的,靠这种收益能飞多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泡沫是正常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7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会计准则掩盖下的金融资产泡沫


http://www.jrj.com  2007年04月30日 05:58  金融界网站  

【评论】【字体:大 中 小】  【页面调色版           



  ——《戳破岁宝热电股价泡沫金融类资产估值风险现形》手记
  中国股市在2006年一年内上涨130%,2007年以来又上涨40%,尤其在今年2月27日创下近十年最大单日跌幅后,仍一路向上,绝尘而去,于短短的两个月内涨幅就高达35%。

  关于中国股市整体是否已存在泡沫的争执,见仁见智,是非正未可易言。但就个体或类别而言,不少公司已呈示出严重的泡沫征兆。

  因投资金融类导致投资收益大增,并进而影响到净利润,这是近两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股市大幅上涨而出现的一类新现象。尤其自今年1月1日以来,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将金融类股权投资计入净资产,这类股权买卖的价差则计入投资收益,并最终体现在当年利润上。

  中国的投资者太热衷于寻找从低价起飞一步登天的未来高价股了。跟“股神”沃伦·巴菲特名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过万美元股价比起来,贵州茅台、驰宏锌锗这些堪堪迈过百元人民币门槛的股票无疑还只是“低价股”,投资者们难免对它们“恨铁不成钢”。在这种心态下,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家公司业绩将增涨成百上千倍,而且由其财务报告和预增公告就可以得到证实,言之凿凿,持之有据,你会做如何想?

  牛市的特征之一是人们买入股票时只看重个股的成长性而不计较市盈率。对岁宝热电的这种分析方法特别有害之处则在于,它貌似以公司的价值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其“价值”基础之上也只以低于平均水平的“合理”的市盈率给予溢价评估。

  这种估值方法之所以完全是错误的,是因为它将上市公司卖出持有的金融类资产所获得的资本价差收入再次进行溢价计算,而这些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在被卖出公司的股价中得到溢价体现,在卖出方账户只能体现为货币资金。

  这种重复溢价估值方法的荒谬之处是不证自明的。为便于说明,仍举岁宝热电(600864.sh)(行情,资讯)一案中的相关公司为例。民生银行(600016.sh)(行情,资讯)将其每年新增的利润如果用于主营业务投资,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其净利润的增长水平不会同目前41%-47%的净利润增长率水平相去太远。

  但如果民生银行自上市以来,就把每年新增利润用来成立投资子公司,一门心思用来购买自己的股票。则该投资子公司的利润率增长水平就可能达到岁宝热电那样13320.77%的水平,民生银行是2000年12月上市的,以此计算,到2007年初的6年间,这家虚拟的投资子公司净利润年平均增长率就可以达到2220%。

  再进一步推导下去,假如民生银行将这家“投资子公司”分拆上市,民生银行持有其多数股份,该子公司每年的收益只是民生银行的分红或卖出民生银行的股票产生的价差收入,其股价以25倍市盈率计,体现到民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当民生银行继续持有该子公司股份时)或损益表(当民生银行卖出部分或全部该子公司股份时)上,即相当于民生银行每投资1元,即可产生25元的净资产或每股收益,也就是2500%的净利润率。这与40%的净利润增长率孰高孰低,自不待言。

  当然在现实制度设计中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然而现实中岁宝热电投资民生银行股权,其担当的不就是虚拟的“投资子公司”角色吗?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大股东不是民生银行而已。但法律并没有禁止民生银行购买其岁宝热电的股票。假如岁宝热电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因为重复溢价估值导致它自身的股票价格大增,而民生银行又去购买岁宝热电不断高速增值的股票,如此循环往复下去……可以断言,虽然仅凭这两家公司互相之间的股票买卖就可以创造出高于整个中国股市的市值,但等不到这个时刻到来我们就会看到两个巨大泡沫的破灭。

  这种类似的循环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不过在公司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还不算是前述的首尾循环。

  “岁宝热电持有民生银行(股票)。民生银行持有海通证券(股票)。因此岁宝间接持有海通。一旦海通上市。岁宝热电也能沾光!”论坛上有人这样推测。

  假如海通再去持有岁宝热电股票,这一荒谬的金融资产泡沫生态就完全实现了自我循环。

  如果用这种估值方法继续计算下去,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无疑会形成一连串首尾粘连的泡沫,只要戮破其中一个,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连串的泡沫破灭。

  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指出,这种估值的风险还在于,由于这类项目的偶生性和资产波动性,它掩盖了公司“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的预示的盈利能力”。当这类项目表现为正数时,公司的盈利能力被无限放大;当这类项目表现为负数时,公司的亏损水平又被无限放大。

  所谓“非理性繁荣”,即支配股市的不是实际效益的反应,而是时代风尚的表征。也就是说,当支撑股价的不是实际的业绩,而是投资人的热情时,股市就呈现出投机泡沫的极其典型的特征。

  民生银行和岁宝热电绝非个案。只要看看民生银行大股东中有多少家涉及上市公司,而市场上又有多少家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由投资它们而导致近年业绩大涨的上市公司——深发展(行情,资讯)、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行情,资讯)、中国人寿(行情,资讯)、中国平安(行情,资讯)、宏源证券(行情,资讯)、陕国投(行情,资讯)、延边公路(行情,资讯)、中信证券(行情,资讯)、成都建投(行情,资讯)、两面针(行情,资讯)……这里,还没有考虑众多嗷嗷待哺,急着IPO或借壳上市的大大小小券商及其股东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不怕...反而希望它越涨越高...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07-5-7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必要讨论是否值得投资吗?这是一个投资的市场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7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7-5-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感觉在节后第一个星期券商股泡沫将会破裂,问题是这些个股泡沫破裂后会对大盘产生多少影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市场本来就投机多于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9 20:59 , Processed in 0.036499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