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菲特常去的牛排店
作者: 但斌
时间: [ 2007-05-04 00:33 ]
巴菲特常去的牛排店
有点像追星族追寻明星的足迹,我们从巴菲特家出来,直接到了他差不多每月都要去两次的牛扒店。
小小的门面和这个小镇一样朴素,但挂在门口的招牌——“这是全世界最好的牛扒店”,不知是不是巴菲特给他们带来的灵感。饭店5点才开始接待客人,但招待说座位已预定满了。可能是出于对不远万里来此的中国人民的友好,张弘稍许努力,她们就答应给我们一个位置。心定了,正好去巴菲特上中学的地方看了看,今天正好是毕业典礼,一对一对的少男少女开着车,穿戴的非常隆重,女孩子打扮的像新娘,男孩子打扮的像新郎,这种场面我们只在电影里才能见到。快到5点回到饭店门口,有几位客人已等候在门口。
(巴菲特就读的中学,全镇最好的建筑之一。)
我们遇到的美国人非常友好,当几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并将参加波克夏·哈萨威股东大会时,惊讶的同时问了一些中国及中石油的情况,他们也是来参加股东大会,但好象他们对巴菲特在中石油上赚了多少钱并不清楚,也许他们采取的是信任投资法,信任巴菲特!不过出乎意外的是,虽然不清楚巴菲特在中石油上赚了多少钱,但他们表示将和其他股东一起,做一个提案,反对巴菲特投资中石油,因为中国的石油公司支持苏丹政府。还问我们是否投票,张弘说:“我们不投票,我们是来学习的”。
(牛扒馆里的这位老先生,要投票反对巴菲特投资中石油,但人非常友善。波克夏的股东绝大多数是像这样的老人。)
五点进入雅致的牛扒店,女招待热情的接待我们,还和我们开着玩笑。巴菲特现任妻子原来就是这个牛扒店的招待,按中国人的理解,这有点不可思议——潜意识当中我们会想:老巴怎么会找一个女招待?其实仅就地位来说,这些招待可不是我们中国人理解的低人一等在城里打工的农家女。看着女招待和客人们融洽相处的细节与回想中午在流经奥玛哈一条主要河流Platte 河旁的餐厅用餐时非常漂亮的服务生和客户互动的情况,心想美国确实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这种平等的信念是发自内心的。听女招待说:沃伦·巴菲特2006年8月30日与长期共处的阿斯特丽德·曼克斯举行婚礼后,还来此吃了牛扒。
按常规理解,当巴菲特的妻子也不容易。巴菲特1952年与苏珊·汤普森结婚时告诉妻子,“我一定会很有钱。”但在巴菲特变得真的非常富有的时候,怎样使用金钱也许会让两口子产生不少的口角。有很多人是以一生占有并花费了多少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准,而你看看巴菲特家里停的车和他住的房子,我们能想象、像巴菲特第一任妻子苏珊·汤普森可能感受的委屈甚至是愤怒,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当然,我们只是猜测。不过,巴菲特处理婚姻的技巧丝毫不亚于投资......
巴菲特吃什么,我们点什么,在牛扒上来之前,张弘和临桌的四位当地老人聊天谈巴菲特。他(她)们说:“我们这里人人都知道他,他人真的非常好。他经常来这里,像我们和你一样聊天......”
牛扒上来,口感非常棒!比我吃过的靠按摩、喝啤酒、听音乐养大的在口里感觉能融化的神户牛肉还好吃,不愧为招牌上所宣称的全世界最好的牛扒店。特意问了一下这牛是如何饲养的,是否也按摩、喝啤酒、听音乐?他们说不是的,就是按常规养的。
太好吃了!如果哪个精明的中国人,看到这篇博客去巴菲特的家乡,把这个店用合资的方式引入中国,开在北京、上海或深圳,我相信一定会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巴菲特的名声,确实是它太的味道太美妙了!连我们不想吃美国菜的叶萍女士也赞不绝口!
但斌2007年5月3、4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