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小散户1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我的至爱天威保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威保变成功签约出口加拿大特大型变压器项目

--------------------------------------------------------------------------------

2007年06月22日 15:48





                                                                 签约现场   作者:李建军


  中新河北网保定6月22日电 (张立明)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 TRANSMISSION CORPORATION日前签署了温哥华岛输电扩建工程移相变压器采购合同,合同金额约6000万元人民币,交货期为2008年8月。

  天威保变是我国唯一拥有移相变设计技术和供货经验的变压器制造厂家,此次也是中国特大型移相变压器首次进入加拿大市场.

  据悉,该项目系北美地区2003年电网大瘫痪以来,加拿大政府电网改造的一个重点工程,计划于2008年完成对位于加拿大BC省邓肯市以北约4公里处温哥华岛电站(VIT电站)的改建。而天威保变此次签约的650MVA/230kV的移相变压器正是为该工程配套的重点设备。

  650MVA/230kV移相变压器是天威保变公司独立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综合效益显著。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

  业内人士称,此次天威保变凭借移相变压器成功叩开加拿大市场的大门,为我国大型电力装备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高的声誉,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尼亚风力发电纳入国家能源体系

来源:商务部网站 时间:2007-6-20 9:01:08  

--------------------------------------------------------------------------------


据罗马尼亚ANTENA3电视台报道,风力发电将被纳入罗国家能源体系。第一批4台大型风力发电机计划安装在图尔恰县,将为当地居民和奥拉索瓦的居民提供能源。发展替代能源是罗加入欧盟的条件之一,此次计划在图尔恰县建设的风力发电站正是提供替代能源,这一计划在入盟前就已开始,以便罗能够满足入盟所需的条件。尽管罗还具有丰富的太阳能,但在这一替代能源领域还没有太多项目开始实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GWEC:2007-2010全球风能市场分析预测

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时间:2007-6-22 8:52:15  

--------------------------------------------------------------------------------

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2007年5月11日公开的最新报告“GLOBAL WIND 2006 REPORT”预测:尽管存在暂时的供应链困难,国际风能市场仍将持续可观的增长,平均每年将以19%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现编译如下。

2006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逾74 GW,增长了25%,新增发电设备价值约180亿欧元(合计230亿美元)。虽然,欧洲以48GW的装机容量依然保持风能领域的主要市场,但是其它大陆地区,如北美和亚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可观。

2007年5月5日至9日,在米兰举行的欧洲风能会议上,GWEC的政策和通信主管Angelika Pullen在公布报告的时候表示:“虽然我们已经目睹了过去的强势增速,但是,我们预计好戏还在后头。到2010年,风能的累积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49.5GW,是2006年末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

一、 全球风能市场繁荣导致供应链暂时性紧张

过去十年中,全球风能产业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专家预测这股发展之势没有任何停滞的势头。由于该产业的大发展主要集中于欧洲,其它地区的市场,尤其是亚洲和北美,正在快速追赶。

全球风能产业的成功及巨大发展对风机零部件制造商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如:塔架、叶轮、齿轮箱、轴承、发电机等,这些厂商在过去几年艰难地跟上产业的发展。同时,风电场开发商们不得不为订购的风机苦苦等待12个月之久,有趋势表明等待时间还将延长到18个月,甚至是24个月。

1.    尽管面临风机供应链问题,2006年成绩依旧斐然

尽管面临风机供应链的种种制约,2006年风能市场增速仍然高达32%,全球新装机容量达15000MW。为了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风能产业必须快速成熟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机组。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不少供应链的瓶颈,开发商们依然为他们工程中所需引进的风机而发愁。

专家们预测,在2007年中需求量将达到20,000MW左右,超出该产业的制造能力。同时,所有的业内工作者正努力解决供应链问题,打破瓶颈,寄希望于2009年之前克服目前的困难。

2.    瓶颈的产生因素总在产业控制之外

攻克供应链问题并非简单的提高风机零部件产量所能解决的,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大量的投资决策必须基于风能产业具备稳定且长期的市场前景,然而在很多市场中,风电工程与实际对风电的需求并不完全在产业控制范围内。

尤其是,在有些国家,风电政策框架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激励项目的远景并不明朗的状况下,制造商们难以作出重大投资的决定。美国促进风能产业发展的美国风能生产税抵减法案(The Wind Energy Production Tax Credit,简称PTC)就是一个令产业发展处于尴尬境地的典型例子,它总是不能及时跟据产业需求而及时作出调整。

在2003年底,PTC有效期到期,并未获得延长,导致市场处于不佳的状态,2004年美国新装机总量不过389MW,同时,开发商、制造商们则等待着PTC有效期的延长。2004年底,PTC终获延长,2005、2006年间,大量投资涌入,使得美国每年新装机容量皆达2400MW。这导致了大量需求风机的局面。但是,PTC的时间有效性,以及极有可能在2008年再次到期的危险,促使制造商们优先选择美国市场,从欧洲供应商处挖来原本打算提供给其它市场的风机。

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导致目前的供应链问题,其一是风机尺寸的稳定增长,现今的机组已经由原来不足1MW或2MW的单机容量大幅增长,并将在短期内发展得更大。只有一小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尤其是齿轮箱、叶片、轴承,以及塔架供应商能够满足大机组的零部件需求。这对于供应链影响重大。

其它行业发展也会影响到风能产业,如用于制造机组的某些原材料的价格、可供情况。钢、铜、碳这些机组制造必备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中国、印度这样的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对于这些材料的需求高于预期,刺激了全球市场需求,全球钢材价格同2001年相比,已经翻番。这些对于风机制造商而言,又增加了压力。

3.    风机产量正在扩大,主要集中于美国、印度和中国

虽然业界正尽力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但这个问题并不能在一夜之间化解。对于零部件供应商们,提高产量意味着至少在两年间大量投资生产设备。在一个须更换整个机械工具来勉强满足制造需求的时代中,这并不好办。

然而,尽管投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大部分零部件制造商已经蓄势待发,逐步扩大产量以面对膨胀中的市场需求。在欧洲,这种扩张态势在持续;在美国、中国、印度,则更注重兴建新型制造设备。目前机组供应的难题将促使整个供应链从此认清市场状况,确保所有零部件的长期供应。

4.    专家预测产业持续增长,供应链瓶颈将在2009年得以解决

鉴于目前大量的扩张计划,以及一拨拨涌入业界的参与者,专家预测目前风机制造方的紧张状况将最迟在2009年之前得到缓解。同时,该产业将以每年25-30%的速度持续健康成长。2006年的产业增长超过了所有人的预计,因此有理由对未来几年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二、GWEC:2007-2010全球风能市场分析预测

    据GWEA预测:未来十年间,全球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49.5GW,是目前的两倍多。从2006年到2010年,累积装机容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将是19.1%,而从2004年到2006年这个速度是24.3%。在2010年,年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1GW,比2006年的15.2GW超出了38%。这意味着全球风能市场年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达8.4%。增长速度原本很有可能会比这个平均速度高得多,但由于受制于制造商的制造能力,至少在近几年不能实现。

1.    欧洲

欧洲依然保持最重要的市场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加剧,其份额将比过去有所下降。2004年,欧洲占据了全球年度市场的72%,但是这个份额在2005年下降到55%,在2006年下降到51%。预计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到2010年,预计欧洲将占据年度市场总量(9.3 GW)的44%,占据全球总装机容量(82 GW)的55%。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开发推迟至2010年左右,但是这将成为本世界下一个十年欧洲风能市场的新动力。

2、北美

北美市场在总装机容量方面继续保持第二大区域市场的地位,并将以年均24.6%的速度增长。2006年底,该地区的装机容量为9.8 GW,预计到2010年底将达到31.6 GW。从2007年到2010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市场,预计年平均装机容量为3.5 GW。虽然,随着美国风能生产税抵减法案有效期(到2008年底)的临近,市场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这个法案很可能会延期,而且来自各个州政府高层的支持不断增加,将保证市场继续强势增长。到2010年,在累积装机容量方面,美国将与德国持平。

3、亚洲

由于中国出人意料地高速发展,亚洲市场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测。未来,亚洲将以全球最高的年均增长速度(28.3%)发展。到2010年底,该地区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9GW,而2006年底这个数字是10.7GW。2007年到2010年,印度的装机容量预计为8,000MW,将成为全球第四。中国紧随其后,但增长速度最高,这期间的预计装机容量也是8,000MW。

4、拉丁美洲

2006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能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新装机容量达到296MW。从2007年到2010年,市场将快速发展,巴西首当其冲,墨西哥紧随其后。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和智利也有一定的发展。尽管拉丁美洲的潜力巨大,但是直到2010年,它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都不会太大,而在下一个十年将取得显著进步。

5、太平洋地区

2006年,太平洋地区的风能发展相当缓慢,新装机容量仅为112MW。可是,尽管政治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澳大利亚的发展将继续,从2007年到2010年,装机容量预计为1,000GW。2006年,新西兰的新装机容量很少,但是许多项目正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预计到2010年底装机容量将增加400 MW。

6、非洲

非洲仍是风能产业最不发达的大陆。在过去的发展中,两个国家占据主要地位:埃及和摩洛哥。预计这两个国家的发展会加速,而且其他北非和中东的国家也将有一些发展,从2007年到2010年,整个非洲大陆的装机容量将增加900 MW。

2006年全球风能市场报告的发布紧跟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三部分之后,IPCC公布的评估报告确定需要在大范围内展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对抗全球气候改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IPCC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气候改变问题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支出范围内得到解决,但是在大范围内展开并获得实效需要更强烈的政治意愿。GWEC 的秘书长Steve Sawyer表示,“如果全球的决策制定者想真诚地作出改变,他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的能源政策,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得以展开。风能,是他们的首选。”

    三、结论:仍需固定政策框架扶持

该报告表明风能已经快速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中的主流能源。然而,传统能源发电技术受大量的金融、政策、支撑结构支持,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同它们相比仍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际性的政策支持对于全球风能的成功起举足轻重作用。

21世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是对抗全球气候变暖,确保能源供应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全球的决策者们正在各类国际会议中提出各种能源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此外,急需启动2012年后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谈判,即第二承诺期谈判,新指标须尽快确定以便各国政府落实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减排措施。

成功的政策框架可大大推进风力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亦能保护环境抑制气候变暖。虽然减排指标本身不能直接确保产业发展,但是可以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的催化剂,提供必须的政策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规划确定性。

近几年,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与发展目标,使国内的能源供应更多样化的同时,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然而,若期望风能成为全球的主流能源,还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行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现有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必须在以下四个重要方面提出合理措施:1) 设计完备的支付机制;2) 联网及战略性开发电网;3) 良好的管理流程;4) 公众接受度。

如果整个政策框架中缺失这些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风电产业将裹足不前。从历史角度讲,没有一个国家仅通过单一的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某个市场,而产业的成功则取决于当地、该地区、或国家层面的各种政策的共同作用。风能是一种洁净、无成本、充足的能源,能作为当今的能源问题(即: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增长中的能源需求、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一项成熟的技术正待大规模应用,风力将启动全球新兴经济的发展。时机已到,还不行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麦能源发展及对我国能源的启示

来源:中研网 时间:2007-6-22 8:53:25  

--------------------------------------------------------------------------------

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消息:5月10-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代表团一行17人对丹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访问。期间,代表团走访了丹麦外交部、能源局和部分企业,与丹麦政府联合举办了中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研讨会,参加了中丹能源企业家论坛,对丹麦能源政策和技术进行了考察学习。丹麦能源发展及政策将对我国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丹麦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47万,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585亿美元,人均GDP为4.7万美元,是欧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丹麦几乎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大的河流,土地面积相对狭小,但开辟了一条通过技术创新立国的成功途径。丹麦传统上在农牧机械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在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及能源效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丹麦是能源净进口国,1972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500多万吨油当量,石油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石油约1400多万吨,包括电力进口在内,其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95%。自1974开始,丹麦率先实施开发和节约并重的能源方针,大力开发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积极开发本土的风能和生物质能,大力提倡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到2005年,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以能源消费零增长,保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长了4倍多,1990年与2005年相比,GDP增长了75%,能源消费增长几乎为零。通过大力开发本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丹麦成为欧盟25个国家中三个石油净出口国(英国、挪威)之一。能源自给率达到了156%,其中石油自给率接近250%。

由于丹麦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近30年来能源消费所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没有增加,还下降了30%。丹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大力开发优质资源,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引导能源消费方式及结构调整

    1972年,丹麦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在能源消费比例中高达93%,并全部依靠进口。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丹麦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2005年石油生产量达到了1800多万吨,天然气产量折合910万吨油当量。特别是在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战略,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利用价格低廉的煤炭、天然气替代石油。丹麦率先征收了能源税和碳税,鼓励发展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现在丹麦实行能源税和碳税合一,对车用汽油、工业用煤炭分别课以601美元和235美元/每吨的能源税),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到2005年,丹麦的石油消费减少了近1000万吨,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不到42%,相对应的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则从不到1%,分别上升到22.76%、19.53%和15.35%。目前,丹麦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特别是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应用,在欧盟成员国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引领风电发展的世界潮流

    自1980年开始,丹麦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先后投入约20亿美元支持风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率先制定了鼓励发展风电等其它分布式电源政策,要求电力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到2006年底,丹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10万千瓦,占其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5%,发电量占20%。同时,还形成了维斯塔斯、恩德和包纳斯(现被西门子收购)等一批世界一流的风电企业。在目前世界累计安装的风电机组中,60%以上产自丹麦,占世界风机贸易近70%。仅维斯塔斯一家的风机产量就高达400万千瓦,出口额高达30亿欧元,占欧盟风机总出口额的1/3。目前,世界风电市场已成为维斯塔斯的主战场。该公司2001年营业额只有12亿欧元,2006年达到38亿欧元。丹麦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2005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30%,提前5年完成欧盟提出的2010年达到29%的目标。

    可再生能源在丹麦能源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生产量的15%以上,超过280万吨油等量。风电已经成为丹麦出口的能源品种之一。此外,丹麦鼓动欧盟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通过德国、波兰等与欧洲北部电网相连,试图将海上风电输送到欧洲。这一计划得到欧盟支持,并已经列入欧盟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示范项目。为此,丹麦争取在2020年将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从目前的30万千左右,提高到300万千瓦。2009年计划达到90万千瓦,并开始向北欧电网大量供应风电。

    丹麦发展海上风电目的不仅如此,大量向海外输出海上风电技术才是其根本目的。目前,维斯塔斯和DONG能源公司是世界少数真正掌握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拥有运行经验的企业。他们在开发丹麦西岛海上风电场时就已经联手,维斯塔斯为其提供价格低廉的海上风机,但前提是拥有全部运行数据。通过近5年的实践,他们的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运行经验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足以保证其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旦海上风电市场形成,丹麦将是最大的受益方。

    三、以集中供热为重点,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丹麦地处北欧,采暖期长,很多建筑一年四季需要供热。根据这一特点,丹麦积极发展以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技术。到2006年底,丹麦60%以上的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技术,通过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集中供热,包括沼气集中供热、秸秆及混合燃烧集中供热等。

    即使对不适合使用集中供热的分散独立建筑,丹麦也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实行独立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到2005年,可再生能源在丹麦的热力供应中的比重突出,稳据首位,超过了天然气和煤炭,约占45%。

    丹麦通过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对建筑设施能耗实行分类管理,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与1972年相比,丹麦的建筑供热面积增长了50%,而相应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20%,相当于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降低了70%。

另外,丹麦在工业节能、交通运输节能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与1990年相比,能源消耗降低了13%,单位GDP的能耗指标优于北欧其它国家,更优于英国、美国,仅次于日本。


四、温室气体减排是推动丹麦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丹麦发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另一个动因是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给丹麦企业界和研究界提供了商机,丹麦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把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温室气体最有效手段。通过10多年努力,丹麦已经掌握许多与减排温室气体相关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使丹麦每千瓦时发电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由1990年的940克减少到510克,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相应地从1990年的6000多万吨减少到5100万吨。

    由于大量采用节能技术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丹麦在能源供应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各项指标普遍优于其它发达国家。例如,丹麦能源自给率是156%,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8%和71%;丹麦人均能耗为3.6吨油当量,日本和美国分别为4吨和7.7吨。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丹麦为10.4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9.4和19.7吨。丹麦通过开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一方面履行了京都议定书的责任,同时也为这些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与1992年相比,丹麦出口的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由原来的50亿丹麦克朗,提高到2005年接近400亿克朗,7年里增加了8倍。这表明,减排温室气体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商机,也为丹麦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

    五、我们的体会和建议

    (一)改善能源结构要持之以恒。我国几乎是和丹麦同时提出改善能源结构的,丹麦通过30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了能源结构,而我国提出调整能源结构也已近30年,至今煤炭的消费比例仍在70%左右徘徊,我们应认真反思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政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在坚持煤为基础的理念下,如何有效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实现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长远的历史任务。

    (二)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发展。丹麦相当多的风电、生物质发电和热电联产都是以分布式供能方式开发建设的。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使小型、分散、有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得以利用,而且使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农村经济发展、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增加了这些地区人民的收入,还可以有效减少供能成本。我们在丹麦看到,许多地方的风机一台独立、两三台或三五台成群,屹立在田野和丘陵地带;生物质发电站规模大多为几千千瓦,并不追求大型化和规模化,而是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我国具有大量发展小型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也应鼓励其发展,同时要研究解决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政策问题,特别是上网和电价问题。

    (三)建筑节能政策和措施要具体有效。我国建筑节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2006年抽查,达到国家节能建筑标准要求的寥寥无几。丹麦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是:征收能源税和碳税,以价格杠杆,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要求开发商提供节能建筑标识,按照能耗高低将建筑分类分级管理,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简化节能检测方法,重视和监管好门窗和墙壁的保温效能,使得开发商无法偷工减料,确保节能效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补助,例如窗户改换、外墙保暖可以得到政府财政补贴。我国应规范和细化建筑能耗标准、办法,建立建筑节能监管制度和体系,加强力量,把节能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丹麦是一个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因此,丹麦政府和国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技术创新作为丹麦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变成动力,积极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并把其发展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再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形成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出口的优势。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滞后,主要依赖进口,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从丹麦发展的经验来看,实现节能减排既需要政策,也需要技术,还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三者要形成合力,不可偏废。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借鉴丹麦的经验,搞好我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废电子:日本开发出太阳能电池

新闻来源:中废网   日期:2007-6-23 9:22: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田子公司本田Soltec于2007年6月12日宣布开始销售“CIGS型”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型是在光的吸收层中利用Cu(铜)、In(铟)、Ga(镓)、Se(硒)化合物的太阳能电池。在世界市场上,德国等国已经供应过该产品,但在日本国内本田Soltec还是首家。正在开发同一种CIGS太阳能电池的昭和壳牌石油“只是试验性地提供,还没有正式销售”。  

    本田SolTec推出的模块尺寸为每枚1.417m×0.791m×0.37m。在太阳位于天顶角48度、日照强度为1kW/m2、模块温度为25℃的条件下,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25W。模块转换效率为11.2%,稍稍低于目前主流的单结晶硅型及多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的13~19%这一标准。  

    每枚模块的厂商建议价为6万375日元(含税)。因此,每1W的模块成本与多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相同或稍稍便宜一些。具体来说,按日本普通住宅的输出功率目标――3kW来计算,总成本为144万9000日元(含税)。这一数字与夏普140万日元左右的主力产品基本一致。而京瓷、三洋电机、三菱电机的模块建议售价就在180万日元以上。  

    本田SolTec此次发售的太阳能电池,由本田集团内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的本田工程在枥木县制造。目前本田SolTec正在自己的位于熊本县的工厂进行量产前的准备,计划2007年秋季正式开始批量生产。“此次上市产品的配置与秋季以后推出的产品一样”(本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600550这两天跌的有点狠,不正常,何因?反弹无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3-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主力在骗筹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对500的信心不减,我都不会减1股的筹码。上次大跌时加了仓;这次的大跌还是分2天加了重仓。学一学巴菲特,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借这个帖子,做个记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期多晶硅市场的看法兼谈新光的“秘密”

Shine2008   2007.6.27

    两年前大多数的市场人士无不认为多晶硅瓶颈将在2008年缓解,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转而认为多晶硅瓶颈将延续至2010年。Wacker和Hemlock今年又提出新的扩产计划,分别在2010年后扩张至21500吨和36000吨而他们原先的扩张计划分别为到2010年14500吨和19000吨。众所周知多晶硅大厂对扩产一直是保守和慎重的,以至于全然不顾多晶硅零售市场的暴利而边扩产边签定低价长单。因此他们的最新扩产计划实际上反映了他们08后乃至10后多晶硅市场的看法,即更加证实08后多晶硅市场不会那么轻易缓解。08年唯一一个小小的变数是SETEK的多晶硅,他们的5000吨产能原先说是10年达成,现在基本上判断可提前至08年开始释放,也许能扮演一个搅局者的角色。然而业界普遍认为SETEK的多晶硅最大可能还是自用为主,而其他多晶硅大厂因SETEK开工多晶硅而事先已减少对其供货,因此其搅局作用仍值得怀疑。总体来说,只要全球对光伏电池的需求继续,扩张较容易的光伏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扩张速度仍会超过上游的扩张,这个大格局很难会根本性地改变,最近正泰和统一加入光伏中下游产业便是一个佐证。
    在目前多晶硅市场格局下,新光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是电子级的多晶硅工厂。纯度99.9999%(6个9)是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99.9999999%-99.999999999%(9-11个9)是电子级多晶硅。新光的正品不用说是电子级的,“次品”也是太阳能级的多晶硅,就是其他太阳能级多晶硅厂的正品,这个就是新光最大的商业“秘密”。市场价方面,太阳能级多晶硅和电子级售价相差无几,最多相差20%左右。前面一个月新光的俄式炉产出大致40%的电子级+60%的太阳能级。最近德式炉开始投产,单炉产量由2.7吨提高到2.9吨,不知部分市场人士是否会认为单产越高,毛利率越低:)。当然,我们一直对新光今后的多晶硅等级继续提高持乐观的态度。
    关于新光和有研的战略协议,我们认为是双赢,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对新光更有利,因为作为上游的多晶硅厂家选择性更大。本人4月26日文章《新光硅业动态跟踪:模糊的正确Vs精确的失误》即已开始对这一动态进行跟踪。前面说过洛阳中硅?/FONT>给尚德的多晶硅价格问题,他们在1750RMB/Kg附近,尚德曾出钱参与中硅建设,中硅给尚德的即是“优惠价”。近期新光和有研的价格不会离这个价有多远,而且据招股书附件新光和英利已经签定供货合同的那部分是1650RMB/Kg。建议新光继续拿多晶硅样品给更多的IC厂家测试,最好是国外厂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淘金太阳能产业 有研硅股拟定向增发  

[ 时间:2007-6-27 15:56:1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巩万龙]


  因公司正在讨论定向增发事宜,有研硅股(600206)昨日发布了停牌公告。由于所属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公司盈利能力迅速提高,股价也走出连续拉升的行情,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由年初的11.77元涨至此次停牌前的35.11元,累计涨幅超过200%。市场人士指出,由于具备良好的盈利前景,公司此次定向增发必将受到各大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我们这次定向增发主要面对机构投资者,不会向大股东增发,募集资金用于投资公司优势产品,以来应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对硅晶片材料的需求。”公司董秘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

  另外,公司还表示,公司与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力争成为世界级硅材料供应商。根据协议,公司负责对新光硅业生产的不同规格的电子级多晶硅样品进行检验和试用评估,并按照约定时间提交评估结果;新光硅业同意如获得有研硅股对其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的合格评估结果,每年保证按其产量向有研硅股提供相当数量的多晶硅料,并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天相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在传统业务方面,因需求旺盛,公司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准备等待合适的时机进一步扩大5、6英寸硅片和区熔硅单晶的生产规模。预计07-09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达0.53元、1.11元和1.64元,根据目前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水平,可以给予有研硅股35倍的市盈率,合理价格在40元左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可再生能源 创造新富足时代

[ 时间:2007-6-27 15:06:01 来源:《太阳能信息》第165期B册 作者:薛惠锋]


《可再生能源法》不仅为我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找到重大的突破口,同时为从战略高度进行能源储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发展可再生能源 创造新富足时代

——对《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并实施一周年的思考



    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每年维持在10%的水平,但此时能源需求却以每年15%的速度飙升,石油进口估计到2010年将达到2.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左右,这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此外,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还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流经城市的90%河段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6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不仅为我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找到了重大的突破口,同时从战略高度为能源储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该法案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笔者结合自己这一年来所见、所闻,谈谈对该法的几点思考。

    任重道远势在必行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传统化石能源供应紧张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欲实现自身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须考虑制定符合本国能源状况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并且以法律法规形式加以确立。《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针对我国能源问题的立法目标和宗旨,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1.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改变我国矿物能源储量不足、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传统矿物能源为保障,上世纪70年代以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5%左右,目前仍高达66%左右,这种能源结构特点,在全世界是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能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下。

    相比而言,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我国小水电资源的开发量为1.2亿多千瓦,风力发电资源超过10亿千瓦,生物质能资源超过6亿多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在大多数地区可利用价值也非常高,但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弥补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短缺具有重要作用。

    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本地能源,基本上不受国际能源市场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由于我国矿物能源结构不良,优质能源所占比重少,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高,所以我国能源的利用将越来越容易受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原油产区政局动荡的影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并建立必要的技术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对国外矿物能源的依赖,增强国家抗御能源安全风险的能力。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以法律形式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3.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解决传统能源引发的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矿物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来自能源生产和消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酸雨、呼吸道疾病等已经严重威胁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因此,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提高天然气、水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我国8亿多农村居民的60%左右,仍然主要依靠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生物质提供生活用能,不仅造成严重的室内外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造成植被破坏,威胁生态环境。发展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地改善农村和广大偏远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加快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近况喜人道路曲折

    《可再生能源法》一经颁布实施,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绿色能源”响彻全国。面对传统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许多地区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全社会尚未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从整体上看,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还不十分明确,各方面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长远发展规划。财税政策也缺乏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甚至逆向调节,例如风电实际赋税比煤电还高,缺乏大力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使可再生能源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2.技术发展缓慢,产业基础薄弱。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产业体系还不完备,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能力较弱,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导致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和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规范、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等体系还不完善,影响了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3.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市场需求不稳定。目前,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大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需要在技术研发、项目示范和产业发展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并创造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胡锦涛同志在一份《关于大力支持我国太阳能自主创新关键技术的建议》报告上曾做出重要批示,认为“太阳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推进科技创新,解决太阳能发电高成本问题是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关键”。这句话不仅是针对太阳能而言,也同样适用于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难看出,党中央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要认真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提出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配套规范性文件应当及时出台,因为这些配套规范性文件是完备的法律的组成部分,制定这些文件是立法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由于这些文件指导着执法部门的具体工作,因此,制定这些文件也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2.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这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使我国真正成为可再生能源强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国外对我们实行核心技术封锁和垄断的形势下,我们的出路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现状。

    3.要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和装备制造能力的发展。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和重大装备扶持项目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可再生能源专项,重点支持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和设备制造。同时,国家可以统一安排技术示范等配套工程项目,为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和新产品进入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要支持建设可再生能源相关研发和成果转化设施,从而形成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

    4.要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加强监管,进一步消除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障碍,建立稳定持续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项目招投标的方式,将项目的开发经营权特许给报价最低的投标者,通过这种竞争方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大幅度增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竞争能力。同时,各有关单位应下大力气配套和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文/薛惠锋
    电话:029-88494500
    (作者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调研室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之江院士:关于及早建设太阳能热电厂的建议

时间:2007-6-27 15:34:23 来源:solarbe.com



太阳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能源,它送到地球的光功率就有12万TW。与此相比,现在人类社会的总能耗约13TW,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不到4TW,都比太阳送到地球的光功率小得多。地球上的所有石油资源相应的能量,只相当太阳在一天半时间内供应给地球的光能。再者,由于能源危机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忧虑,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投资于工业开发太阳能。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世界投入太阳能热电CSP(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研究开发的经费规模约有五亿美元,多种方案的太阳能实验热电站从而在各国建成。其中,从1984到1990年,美国在加州莫哈夫沙漠(Majave Desert)地区相继建成九个槽式太阳能热电站(Trough,“SEGS 1…1X”)。其发电功率分别为14MW、6×30MW和2×80MW。这组总功率354MW的电站建成后,一直向加州电网供电至今,累计供电12TWh,其中新装置的电效率已达30%。

    然而,由于1991年到1992年油价下跌,CSP失去开发经费,承包SEGS的公司Luz因而破产。

    欧洲对CSP开发作笫二轮投资(Euro Trough)是受1986年切尔诺贝利(Tschernobyl)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对Trough技术也做了进一步开发。2001年“9·11”事件后油价上涨,才形成CSP电厂建设的笫二次机遇。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西班牙和美国加州)为鼓励发展可持续能源( Renewable Energy )相继立法,也极大促进了太阳能热电的建设。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介入这个领域。

    通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实践,在国际间现在已有一些共识,即太阳能热电站(CSP),尤其槽式太阳能热电站(Trough),是最便宜的太阳能。一些科技会议和项目计划对有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

    ——2007 Parabolic Trough Technology Workshop, March 8-9(会议文集可由www.nrel.gov/csp/trough/下载)。此国际会议有欧美国家120多人参加,包括不少公司。会议目的是交流技术,交流建设项目,推广Trough工业,鼓励工业界进入此领域。

    ——U.S. DOE Basic Energy Science Workshop on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April 18-21,2005(会议资料可从www.physicstoday.org 下载)。此会议的主题是开拓太阳能基础研究领域,也对已有工业技术进行讨论和评价,包括对CSP的判断等。摘要发表在Physics Today,March,2007。

    ——SolarPACES是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www.solarpaces.org),目标是在2015年前建设5000MW CSP太阳能热电站。

    此组织在2000年有十四个成员(澳大利亚、巴西、埃及、欧共体、法国、以色列、德国、墨西哥、俄国、西班牙、南非、瑞士、英国及美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项目包括:阿尔及利亚,埃及,墨西哥,摩洛哥,印度等国30MW;伊朗60MW;南非100MW;西班牙12×50MW;以色列5×100MW;美国3000MW等太阳能热电站。其中,除南非为塔式CSP外,其他都是槽式(Trough)。希腊50MW和意大利ENEA 40MW Trough,不属此范围。ENEA某些技术也许比SEGS先进。

    ——TRANS-CSP规划。这是在德国政府支持下,联合埃及、阿尔及利亚和约旦的能源部门于2006年完成的规划。TRANS-CSP大概是这方面雄心最大的规划,其目标要在2050年前,在中东和北非建设多个CSP电站,将电力通过直流高压线送到欧洲(共102GW/707TWh/y,占欧洲供电15%)。这份很长的规划(最终报告可由www.dlr.de下载)对于欧洲发展各种能源的现状和前景,从天时地利到人和,做了多方位考察,规划了各种能源的发展前景。

    已经开发的CSP实验热电站,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槽式、塔式和碟式。槽式采用柱形抛物线反射镜将日光聚焦于吸收管,加热管内液体,此液体加热蒸气发电的过程与常规电厂相同。塔式采用大量分立的抛物面反射镜,将日光都聚集在塔顶的公共吸收体,加热吸收体内液体。碟式将单个抛物镜与吸收体及发电机联成一体,跟踪太阳运动,属小型发电站。初期的实验认为,槽式仅能得到摄氏400度的蒸气;碟式可达摄氏650度;塔式可达摄氏1500度。高温有利于提高热机效率。但从多年的实践表明,槽式具有综合优势,能提供最便宜的电力,是现在工业推广的主要形式。

    现在的Trough电站电价,为每度电(KWh)10~20美分,与地区日照水平及电站规模相关,已与美国加州夏季峰值电价相同。一般估计十年内会降到4~6美分。Trough的各个技术环节仍在不断改进中,包括反射镜的形式和参数、镜面材料和结构、吸收体绝热技术、吸收体表面涂层、所用吸热液体材料、储热罐、装校调正检测技术等。例如,ENEA和欧洲一些已建成Trough的技术性能已使蒸汽温度达到550摄氏度。

    CSP有一系列优点:不产生废料;对环境友好;可利用荒漠作为能源基地;所用器材都容易得到;它可以与燃料电站组成共同体ISCC (Integrated Solar Combined Cycle)等。ISCC的电价水平现就可降到6美分,近期内会再降到5美分。另外,若同时利用太阳能于海水脱盐来供应淡水,太阳能的利用率可提高到55%。与某些可持续能源(Renewable Energy)不同,还可按需要发电。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借鉴TRAN-CSP,我国应制定一个针对各种能源的近期与长远发展目标。
    (2)国家应鼓励可持续能源(Renewable Energy)优先发展并进行相应立法。
    (3)及早建设我国大型太阳能热电厂。扶植Trough部件加工工业,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提高我国参与相关行业国际竞争的能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蜗牛形太阳能摩托车

时间:2007-6-26 9:56:00    来源:网易



相比摩托车而言,骑车更容易实现由太阳能来供给动力。这是因为摩托车的构造相对更难以获得充足的日照,而这也决定了太阳能摩托车注定是奇形怪状的。

    这款名为SunRed的外形酷似蜗牛的摩托车就通过特殊的外表来尽可能多的获取太阳能。这款摩托车的太阳能板面积达到25平方英尺,它所存储的电力可以供给摩托车以30英里的时速行驶约13英里,如果艳阳高照,还可以边行驶边充电。由于马达整合在了车轮中,所以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传动装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钻石光芒”照耀整个城市的太阳能高塔

2007-6-27 11:22:18 来源:网易  

  如果你喜欢精美绝伦的建筑,那你一定会对下面这座高塔垂涎不已。它是由西伯利亚设计师Foster和他的助手设计完成的。




    西伯利亚的设计师Foster和他的助手完成了这个令人吃惊的设计。这座高塔布满太阳能电池,白天积聚电力,到了晚上则可以利用这些电力发出灿烂如下图的“切割钻石”般的光芒,实在令人吃惊。



    更绝的是,按照设计师的意愿,Forster希望这座高塔可以建在Khanty Mansiysk旁边的Siberia,这样高塔的光芒在晚上可以从山上向下持续照射着这座城市,就像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神一样。



    我们期望这个设计能够被采纳,并最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令人震撼的奇异建筑之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能光伏:又一个财富神话?  

[时间:2007-6-26 9:2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主要的市场在国外,主要的原料来自国外,主要的技术来自国外,一旦外部市场的环境发生改变,我们国内这几年蜂拥而上的企业怎么办?”谈到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诚忧心忡忡地说。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产能迅速膨胀,2006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16亿瓦,实际产量达到3.7亿瓦。许多上市公司模仿无锡尚德的路子,通过各种模式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股价立即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掀起了一个个造富神话。

    而实际上,得益于美、日、欧的鼓励政策,目前70%以上的市场需求来自于这些国家。国内厂商95%以上的产品供应这些市场,而我国国内的市场需求仅为产能的4%左右。

    太阳能电池是又一个“中国制造”产品:由于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而且原料——高纯硅材料95%以上依赖进口,国内企业需要高价购买原料进行“来料加工”,导致国内电池生产厂家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此外,产能盲目扩张,低水平生产多,新技术研发少,企业为生存不得不低价竞争,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地制约了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

    我国很早就提出要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2002年推行“送电到乡”工程,在西部七省区建立72个光伏发电站,解决了700多个乡村的用电问题。但时至今日,太阳能发电仍没能在我国大规模推广,2006年国内只有8万千瓦,产业体系很不完善。其中原因之一是没有制定明确的电价政策,抑制了太阳能发电市场的需求。据介绍,《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指出,太阳能发电应由电网全额收购,但是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是普通发电成本的10倍左右,而高出常规成本的费用又没有得到完全的分摊,导致太阳能光伏需求一直萎靡。

    王斯诚说:“尽管从去年开始,每度电中有一厘钱用于可再生能源的附加基金,全国共有将近25亿元资金可用于可再生资源的补偿,但是目前这笔资金尚难以撬动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产业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市场转冷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洗牌

时间:2007-6-27 11:37:27 来源:solarbe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4个省市在进行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生产,这有过剩的可能,因此新建项目要慎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在2007中国新材料市年会上直言。

    对此,业内专家、企业人士也纷纷表示,受德国对太阳能发电政策的转变影响,全球光伏产业(即太阳能电池产业)市场回调。另外,由于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等“三头在外”,国内过剩的光伏产业将重新洗牌。

    “光伏产业95%是政策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受益于德国对太阳能发电的政策支持。”河北宁晋晶龙实业集团副董事长任丙彦向上海证券报表示,而目前德国国内政策市场正发生改变。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静也撰文指出,德国市场变化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影响巨大。

    王文静表示,正是由于2004年德国光伏市场突然启动后,加之无锡尚德在美国成功上市的刺激,中国光伏产业链开始大规模扩张。

    袁桐则指出,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猛增到400家左右,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在短短三年内也达到12家之多。而且这股投资热潮仍在继续。

    “但是,随着德国市场的变化,冬天已经来了。”任丙彦对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过快膨胀表示出担忧。据透露,目前德国已逐渐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光伏产品开始外流。而国内许多光伏企业有大量库存积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Brando 的易携型迷你太阳能充电器

时间:2007-6-25 16:22:00 来源:网易



    太阳能充电技术的效率最近总算勉强到了可以小型化、商用化的程度,因此小型的太阳能充电器也开始逐渐出现在市场上,但像 Brando 的这个充电器(也有可能是挂牌的)这么方便的好像还不多呢!这台取名为「Universal Solar Charger」的小玩意儿内置一颗 2500 mAh 的电池,并且提供 4.5V / 5V / 6.3V / 9V 等四种电压选择。太阳板本身提供最高 1.54W 的电力,透过七种附送的接头和 USB 本身,可以充大部份的手机、MP3 等数字产品了。

    当然,它的价格还没有完全掉到「平易近人」的程度,要价仍高达 70 美元(535 人民币),而且显然地一天只有一半的时间能用(还要天公作美),但对经常在外面乱跑的人士和环保意识高涨的人来说,这是个蛮值得的投资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Juwi建成6MW薄膜光伏系统

2007-6-27 14:02:55 来源:《太阳能信息》第165期B册

    近日,德国Juwi Solar公司Saxony地区完成了“Rote Jahne”光伏工程并网。该光伏系统使用First Solar提供的光伏组件,总容量6MW。工程建在一个旧军事机场上,占地面积6.7公顷,每年可提供570万度电。Juwi最近开始在“Rote Jahne”光伏工程附近建造世界最大的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位于Muldentalkeris地区的旧空事基地,总容量为40MW,55万块First Solar的薄膜光伏组件将安装在相当于200个足球大的光伏系统中,工程将于2009年底峻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强太阳能手电筒 充电一次可使用7小时

2007-6-27 11:16:55 来源:网易



    Mark Bent是BoGoLight.com的创始人,为非洲社区开发和发布太阳能手电筒已经成为他毕生的使命。

    据纽约时报报道,Bent声称他花了25万美元来开发和生产那种手电筒,据说那种太阳能手电筒在充满电之后最多可以持续使用7个小时,电池的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

    在埃克森石油等企业赞助商的帮助下,Bent说他在去年向各地难民营和救济院捐献了10500件太阳能手电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洋电机将太阳能电池单元转换效率提高至22.0%  

2007-6-27 11:08:50 来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三洋电机的HIT太阳能电池单元。单元面积为100.2cm2   
  
    此次的改进点   

  三洋电机公布了将该公司自主开发的“HI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   layer)太阳能电池”的单元转换效率从此前的21.8%提高到了22.0%的研究成果。作为结晶硅型太阳能电池单元,该转换效率已经达到顶级水平。   

  HIT太阳能电池是在n型单晶硅层的两面形成非晶体硅层而成。此次转换效率的提高,是通过(1)提高单晶硅层和非晶体硅层接合界面的质量;(2)对表面凹凸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微调、提高了抑制光反射的效果和光捕捉效果而实现的。(1)基于单元开路电压(Voc)的提高(由0.718V提高到0.722V),(2)基于短路电流(Isc)的提高(由38.37mA/cm2提高到38.64mA/cm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8-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6 15:58 , Processed in 0.04172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