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7年形势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mting
浏览:19567
回复:8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前市场在3000关前反复震荡,方向颇不明朗。
但仔细分析,却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中国股市未来08-09年前是乐观的,长期趋势是向上的。
理由如下:
1、从国家利益来讲:
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投资拉动和外需出口驱使。内需迟迟不能启动的很大原因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对于大多数国民来说,并非只是“投资品”,而主要是“消费品”。而正是住宅的价格膨胀导致实际CPI的增幅远远超过国家统计的CPI增幅。换句话说,实际上中国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另外医疗体制的问题也导致医疗服务的实际“通货膨胀”。而国家近几年持续低迷的利率,甚至不足以消除国家统计的CPI增幅!如果加上住房、医疗、教育服务等“消费品”价格膨胀的程度,实际利率更是高负增长。这直接导致前期国民消费的“高储蓄倾向”,尽管明知道存银行并不划算,但是限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均是百姓最迫切解决的“刚性需求”,且前几年缺乏可投资渠道,因此还是只有存入银行。
而高储蓄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国内需求的严重抑制,另一方面是银行存贷差扩大,银行贷款压力大,容易引发银行贷款冲动和不良贷款的增加。国内不断扩大的产能被迫只能向国外出口,而05年前中国人民币的与美元挂钩也导致人民币实际贬值,加上国内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释放,配合充裕的、低息的资本就形成了出口的高速增长。
而这样的出口面临很多问题,政府显然只能采取逐步扩大人民币升值幅度,逐步“逼迫”出口企业改变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必须启动内需。但是如何启动呢?控制住房价格,防止国民财富流入少数商人口袋、调整医疗、教育体制、扩大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等等都是方法。但是,这里面存在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绝非几年能解决好的。因此,启动内需的另一个“好办法”,自然是股市。政府或多或少在指望股市能将国民储蓄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流入企业,减少银行压力,增加企业资金渠道。另一方面恐怕也有这样的想法:以基金、股票、债券等为主的金融性资产进入居民的财富构成,而稳步走高的金融资产价格必然使得国民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分享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从而刺激国民的消费欲望。而企业也能通过直接融资上市,受到投资者监督,得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刺激内需,降低银行间接投资的好方法。
另外,由于高速出口带来巨大的顺差,迫使国家投放了大量基础性货币。加上低息等客观因素,国内流动性泛滥也导致国家迫切需要一个能吸收流动性的出口。显然,银行、地产、其他可投资领域都是国家很难调控的领域,而股市以及衍生品市场正是吸收流动性、可调控性最好的地方。
再次,国家也需要一个良好健康的股市来实现部分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
综上,从当前国家利益出发,资本市场未来仍将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当然,对于2009年以至未来,我觉得中国股市依然存在巨大的坎要迈过。首先是国有银行改制目前仍然只是“表象”,内在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另外,国有企业的问题从全球来看都存在效率的问题,而众多的央企不过活在保护伞下。再次,非流通股的退出也是压在中国股市上的沉重枷锁。最后,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也绝非“股改”就能一日功毕。因此,中国股市未来绝非“黄金十年”!我认为或许是:“乐观的年代”+“重新再认识的年代”+“真正的蝉变年代”构成。我们目前也许正活在一个“乐观的年代”。
2、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来看:
自2001年以来,股市在2006年充分展示了牛市的风采。而普通国民由于前面分析的:低息、高通货膨胀等原因,股市始终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渠道。很难想象,1-2年以后国民的投资意愿就出现大幅转向,重新回到高实际负利率的银行中。
而诸如2008年奥运等,都使得投资者具有足够看好的理由。
从国外投资者角度来看,美国实际可能面临的逐步衰退、美元面临贬值等等问题,都将促使国际资本转向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印度等正是最优的标的。前不久国家前统计局局长表示每年的贸易顺差中,有相当部分是“假”的。甚至有机构分析认为其中60%是“假”的。按照2006年近1700多亿美元顺差的40%计算,也可能有接近7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中国,也就是每年接近5000亿人民币,是国内a股流动市值的约1/3。这些钱利用“假出口”或其它贸易途径流入进来,必然会转换为以人民币为主的资产(肯定不会存银行,因为美国的利率远高于中国)。而毫无疑问是地产与股票。
尽管,中国有两个杀手锏: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小幅升值,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但是,只要人民币每年升值幅度+利率能超过美国的利率水平,那么美国的资本必然想方设法进入中国,更何况中国的资产膨胀刚起步。而资本的流出也许会有很多其他的方式,例如“假进口”贸易等。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健康”,本币最坚挺的中国,必然将是全球资本角逐的地方。另外,从美国政府来讲,也必然倡导这种趋势。至少现在美国背负的大量国债也必须通过美元贬值来抵消部分。通过投机资本的介入,也会考验中国的金融能力,做得好,甚至将导致中国金融的动荡。这是美国希望看到的。而目前要做的,只是大力宣扬“中国世纪”的到来,“大国的崛起”,“黄金的十年”。中国资本的膨胀也许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就如同1987年看“日本世纪”的到来一样。
3、未来2-3年内应能充分给予资本市场乐观的理由
我指的未来2-3年的乐观预期,将导致政府、上市公司具备做足业绩的理由。大非的巨大压力也许并不会在2-3年内出现。相反,上市公司的集团化热、资产注入热,通过公司股权投资方式热等都还将升温。因为:他们也想卖个更好的价钱。
集团化导致并购的反身性也许会泛滥,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释放。乐观的基础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非常“坚挺”。
综上所述:政府政策的扶持+国内国外资金的泛滥+对未来的乐观能得到持续和加强+政府和上市公司的积极配合+大非等核心问题会短期内掩盖。这些要素构成了未来2-3年股市长期向上的基石。
二、2007年注定是一个调整格局,因此必将会出现中期调整
理由如下:
1、2006年是一个单边牛市,涨幅高达130%左右。而自998点上涨至今,累计涨幅达到3倍。这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罕见的。例如日本1987年广场协议后日经指数截止到1991年的40000多点,也就上涨了近4倍。这还是4-5年的结果。即使按照日本当年升值造成的资产泡沫来看,目前国内股市的涨幅也是“骇人听闻”的。当然,这里面隐含了新上市大盘股“虚增”了部分股指因素。我认为,2007年巨大的获益盘将始终是股市上行的压力。也就是说,在某些发生普遍分歧,例如3000点时,就会有巨大的获益盘考验承接资金的实力。而单边上行的格局,也将使得场外资金(主要是机构企业等资金)进入的难度加大。
2、政府态度一定是:有保有压。注意到,本周证监会主席、银监会、国资委主任同时从:股市泡沫、股民投资基金风险意识、控制个人贷款投入股市、严格控制国企进入股市蓄意炒作等各方面作了讲话、出台政策文件等行动。而2005年以来,这是第一次从各资本市场管理机构得到政府对于目前股市风险的提示!如果说以前是“保”,现在显然已经到了“压”的时候了。因为股市透支导致的风险,显然不是目前追求“和谐”政府愿意看到的。前面分析过,政府愿意看到流动性资金涌入股市,是因为政府相信自己能“调控”住股市。党的话,也许目前新入市的股民根本不会在意。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说过的话,迟早会兑现。因此,2007年注定了会有“压”政策的一年。
3、地产以及金融的利空政策:靴子还没有落地。
地产的“物业税”、“土地增值税”实际执行情况、加息以及收缩流动性的其他金融政策都还没有落下,政策上来看,利空的政策2007年一定将会出台。
4、金融地产才是本轮行情的脊梁骨,而金融地产目前一个面临A/H溢价、估值困扰,一个面临政策性考验。如果金融地产失去再次大幅上涨动力,那么市场再次单边上行的难度就将非常巨大。当然,也要注意例如民生银行,通过增发等方式直接融资实现自我的反身性增长(典型的反身性案例,可惜当初对此研究不够)。从而打开银行股业绩空间的可能性。
5、目前市场“热度”太高,已经出现很多“过热”的现象。
从自己的亲身所见,以及诸多报道,目前在3000点附近,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民太过于狂热。大街小巷都谈论股票,在大楼的清洁工都在讨论工商银行的股价,小区里各大券商招揽生意,“消失”的朋友同事因为股票又联系上了,券商交易所老人爆满,新股民前期入市就能简便而快速的获利,3000点附近每日两市近1500亿左右的成交量,一个月接近70%的大盘换手率,市场暴涨暴跌的极度反复。这些迹象都表明:市场陷入了“狂热”。
三、策略:
1、虽然无法预测市场短期走向(我仍然相信大盘还将突破3000点),但从收益-风险比来看,即便大盘继续强势突破走出单边牛市,甚至极端的看到近期就走到4000点。从目前来看,大盘的收益率也就是30%左右。假设我们能跑赢大盘一倍,那么期望收益率也就是60%。
而从下跌可能的空间来看,自突破2001年历史高点2245点以后,一直单边上行。我们假设回抽到2245点。下跌的空间是:25%。如果也同时假设也是跑输大盘一倍,那么风险也许是50%。
60%的期望收益率对50%的可能损失。
这些假设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是可以看出一点,目前3000点的收益-风险比是不具备太大吸引力的。
2、因此,持仓的资金最好不应超过50%以上。对于前期盈利的资金,更不应该重新投入股市。但是,绝对空仓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合理的资金配置既能继续追踪剩下的“骨头肉”,又能避免被狗咬伤。我觉得激进的可以配置50%-60%左右股票,保守的投资者可以配置30%左右的股票。当然,对于毫无基本面支撑的垃圾股,概念股,还是最好摒弃为上。
3、既然未来几年股市趋势向上,2007年调整格局已成,那么就耐心的等待2007年调整的机会。
4、目前我的仓位32%左右,持有002024、600048、002084,这些仓位都准备作为中长线仓位长期持有。剩余资金全部用于申购新股。基本放弃衍生品的操作,例如权证、债券、以后的股指期货等。其中权证除非计划买入正股且认购证内在价值合理,否则不准备操作权证了(2005年吃过大亏)。也基本上不进行任何短线操作。慢是慢了点,但是心态很好。
正所谓日中则移,月赢则亏,大智知止,小智为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