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野狐禅

[大盘交流] 中国股市现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波丝急了。中国股市的自我意识似乎在加速形成,不那么相信政府,有点自行其事。


股市当务之急是“输血”而不是“生育”(2012-06-08 18:06:59)
http://blog.eastmoney.com/lizhiling/blog_140721027.html


    直至上周末,股市还在2350点上方盘得实实的、稳稳的。谁都万万没有想到,周末八部委一份文件的公开化,又提示了“将适时推出国际板”,使郭树清主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人气,一举击溃。周一出现了自去年5月以来的第六根“国际板大阴棒”,连跌一周,就连周五央行意外降息都挽救不了跌势,2300点轻松击破,市场整整跌去了112点,市场再度陷入困境。
中国股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人说,主要是欧债危机惹的祸。非也!一年来,总有人喜欢将欧债危机为股市下跌开脱。其实,今年来,欧洲各国的股市和美股都创出了08年金融危机前的新高。即使这一个月来欧美股市也出现了回落,但美股至今仍在12500点,比09年的低点翻了一倍。本周三、四欧美股市均出现今年以来最大的的暴涨,但涨幅远远落后的中国股市非但不跟涨,反而逆势下跌。这说明,A股的下跌与欧债危机关系不大。

有人说,是中国经济不好导致了股市的下跌。这也不对。论经济,中国的GDP增长至今仍在8%以上,是全世界最高的速度。如果经济增长率下滑股市就要跌,那又怎么解释GDP增长只有1.7%的美国和GDP涨幅为零点几的欧洲各国股市,至今仍然是牛市?更何况,政府正采取各种得当措施来刺激经济。

有人说,是因为货币紧缩导致了股市下跌。这也同样不对。今年中国已经两次降准(总共三次),周五,央行于三年半后首次降息,这是明显的货币政策放松信号,是稳增长促稳定的有力举措。何况,至4月份,M1的总额超过90万亿,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在走低,社会的货币流动性实际上还是很宽松的,与去年5次加息、11次提准是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CPI更是从去年的6.5%降到了3%左右,高通胀局面已经扭转,这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松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又有人说,证监会已经澄清了“国际板没有时间表”,但股市还在跌,这说明国际板不是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这更是大错特错!证监会的确是作了澄清,但市场认为是“澄而不清”。人们进而追问的是:为什么去年国际板传言已导致5次暴跌,管理层5次澄清了没有“时间表”,今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都没有提到“国际板”三个字,为何八部委在半年后还要重提?为什么八部委的其它内部文件都不公开发表,唯独有关国际板的文件要公开?这分明是故意试探市场的反应,若没有暴跌,就择机推出。再说,没有“时间表”这种外交辞令式的澄清,很难让市场信服。是多少时间内没有“时间表”?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一切都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市场毫无知情权。而在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之前,大资金绝不敢轻举妄动,白白进来送死。连跌一周表明,市场对国际板的恐惧至今没有消除。不知管理层这次有没有对2300多点出国际板消息还会引发如此暴跌,进行深刻的反思。

有人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推国际板是早晚的事。既然中国有那么多企业可以到国外上市,为什么却那么强烈地抵制外国企业到中国来上市呢?优质外国企业上市,岂不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盈利机会吗?此更大谬误也!中国的广大投资者强烈反对国际板的理由是:

1)待遇不平等。中国企业早年确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到美国上市,但那是贱卖,发行价仅1.60元和1.27元,远低于国内发行价4.22元和16.7元。光是每年的高分红,就让外国投资者赚得衣钵满贯。以后,他们就拒绝中国的四大银行股和国企去上市,只愿以一元多的超低价,到A股市市场来控股四大银行股,几年后高价抛售,获取数千亿美元的暴利。目前中国在美上市的160多家公司都只是小企业,还被美国管理层打击折腾得死去活来。相反,外国企业来中国国际板上市的都是大公司,而高科技小盘股却不来,在待遇上不平等。

2)感情上难接受。近来,有的大国战略东移,把60%的军力转向亚洲,在明里暗里挑唆、支持中国周边国家,在南沙群岛和钓鱼岛主权问题上,频频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目标就是扼制中国,打压中国,使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域永久化、合法化。以致闹得沸沸扬扬、国人极为关切的黄岩岛事件,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要中国股民拿有限的人民币去为外国企业做贡献,实在是不合时宜。

3)外国企业的诚信更有问题。只要看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与华尔街的精英们的失信和赌性有关,只要看看希腊危机是由美国高盛公司十多年前帮助急于进入欧元区的希腊政府进行财务造假所造成的,就可对外国公司的诚信打一个问号了!诚然,一些外国公司可以用很低的市盈率高价发行股票,原因是公司的净资产极高,业绩很优。但是,由于中外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其高净资产和业绩水分颇多(如美国银行净资产30美元,股价10美元),让人摸不着边际。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它们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这么差,怎么可能有业绩这么好的公司?既然业绩这么好,为什么还迫不及待地到中国来上市圈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管理层真的应该百倍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警防掉落欺诈陷阱,将中国股民的钱成为“肉包子打狗”。

4)市场缺乏可以承接国际板的资金。目前市场连对700多家排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视为洪水猛兽,更遑论承受外国的“大象”登陆?如果来国际板上市的企业果真是优质、规范、高回报的好公司,那么管理层为何不批准1.92万亿养老基金、2万亿住房公积金、近万亿社保基金、在国外投资屡战屡败的**公司,以及汇金公司等国家级机构,今后专门投资国际板,获取高回报。如果真的能这样做,那么市场也是不会抵制国际板的。

还有人说,股市下跌与扩容过快无关。这更是令人笑掉大牙!连商品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一最浅显的道理都不懂,却闭着眼睛蒙人说瞎话。半年来的股市“新政”,之所以收效甚微,受人诟病,面临失败的风险,就是因为故意绕开了中国股市长期低迷、十年涨幅为零的症结——扩容大跃进,供求严重失衡,市场资金极度匮乏。管理层在制定股市“新政”时,必须对中央登记公司公布的4月底的股东账户调查表,引起高度的重视,认真加以研究:5600万有效账户中,1万元以下账户占35.67%10万元以下账户占85%50万元以下账户占79.2%100万以下账户占99.01%100万以上账户仅0.99%。就是说在中国股市中99%以上是中小散户,中大户连1%都不到。难怪郭树清主席本周四终于说出了“散户为中国资本市场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话。确切地说,应该改为:“散户为中国资本市场做出了巨大牺牲”,因为在三五年前,中小散户的实力要大得多,散户是现在的中户,中户室现在的大户,大户是现在的超大户,是扩容大跃进造成了现在这份调查表的凄凉状。

如果忠实地按照邓小平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地分析问题,就不得不承认:是近十年的扩容大跃进,使中国股市仅用了20年,就变成了总市值25.7万亿、流通市值17.2万亿的世界第二股市,而中国的人均GDP却仅排在世界100位左右。是过度的“开采”的竭泽而渔,造成股市投资者亏损连连。以致当今中国股市,宛如1958年大跃进后的3年“自然灾害”时期,宛如弱不禁风的病人。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当务之急是“输血”,是休养生息,而不再是继续“超生”(大扩容)。也许有人认为,扩容是股市神圣不能侵犯的功能。但是,就像姚明脚部多次骨折后不得不退场,告别篮球生涯一样,中国股市的大扩容,导致市场估值低于国际成熟股市、整个市场难以承受、扭曲经济晴雨表、削弱市场消费能力的时候,就该壮士断腕,大幅削减扩容,该让股市歇一歇了,700多家排队公司中相当一部分该知难而退了。谓予不信,请看一看银行股的“破净”和四大行的五六倍市盈率的估值,那么,几十上百家城商行和农商行还能指望上市吗?看一看特批上市的大盘股中水电、中交建都跌破了发行价,那些早已过会的和尚未过会的周期性行业的大盘股,发行会有人认购吗?

由此可见,股市新政若还想复活,就不能再羞羞答答地以下周仅发一只新股来暂时安抚市场,而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对扩容大跃进“砍大刀”了。历史上,较大行情的出现,无不是以暂停扩容作为代价的,美国走出金融危机时,也是如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6/08/2012:政府似乎一直把股市当作它自己的免费财源,这欠债的比债主要牛得多,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一下,还国际金融中心。股市是一个表现群体智慧的地方,如果不早死的话,那就看它会发展出国人什么样的智慧。
   Day   Price   Change    HL      Std     Gap
     1   91.21   -0.56%    2.70    1.23    1.81
     2   91.72   -0.67%    2.96    1.03    1.79
     3   92.34   -0.41%    2.43    1.22    1.83
     4   92.72   -3.07%    2.64    1.52    1.96
     5   95.65   -0.10%    2.55    1.29    1.88

[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2-6-9 18:54 编辑 ]
market.Trend.jpg
market.SD.jpg
参与人数 1奖励 +36 热心 +5 金币 +1 时间 理由
vIL6 + 36 + 5 + 1 2012-6-9 19:40 此.刻.强.帖!!!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2-6-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波丝继续忽悠吧,是非颠倒、还能骗谁,哈哈。
股市永远是人傻钱多的地方,各种利益纠葛、阴谋阳谋诡计妙算交锋博弈的地方。
我还是那个观点,不搞清楚中国的经济形势、国际形势,不搞清楚中美欧之间、南北经济体之间的博弈,想在投机市场赚大钱很难。
国际版的目的是什么?股市的功能是什么?我还是维持我原来事后诸葛亮的观点。应付欧美量化宽松的金融攻击。

什么时候罗鸡丝这些喽啰割肉离场,被分化打击,到那时候股市可能会稍微正常点儿。

笑看股市百态,明思利益算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主席发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新规,可为什么似乎都没什么效果呢?#*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股天气预报体系

发表于 2012-6-1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liza012</i> 于 2012-6-10 20:43 发表
新主席发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新规,可为什么似乎都没什么效果呢?


市场不买账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HANG 于 2012-6-10 21:03 发表


市场不买账嘛。



细想想人们都是有选择的买账的。比如,天天连绵不断的IPO, 不是都抢着上吗?

着急火燎的加快引入QFII投资额度。不是境外机构积极争抢吗?
大幅降低股指期货的手续费,不是大大的增加了那边每天的交易量吗?
。。。。。。

感觉上,以上的所有都是对“伟大”小股民更凶狠的杀戮。#*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a012 于 2012-6-10 23:32 发表
细想想人们都是有选择的买账的。比如,天天连绵不断的IPO, 不是都抢着上吗?
着急火燎的加快引入QFII投资额度。不是境外机构积极争抢吗?

坑 QFII 一把地说?

[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2-6-11 05:4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狐禅 于 2012-6-11 05:38 发表

坑 QFII 一把地说?



5月底时,大多数的新进QFII 盈利可能在10%以上(不封顶)。 人家上下自如,又用
机器自动高频交易,又没有盈利税的费用,估计是如鱼得水,乐不可支吧?#*31*#


战场上,谁强谁胜。在A股市场里,到底会谁坑的了谁?#*29*#

[ 本帖最后由 liza012 于 2012-6-11 07:0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a012 于 2012-6-11 06:43 发表
5月底时,大多数的新进QFII 盈利可能在10%以上(不封顶)。 人家上下自如,又用
机器自动高频交易,又没有盈利税的费用,估计是如鱼得水,乐不可支吧?#*31*#

中国印花税高,不支持高频交易。前一阵子看到,政府说要搞造市商,即美式 market maker, 不知道在高费用的前提下,又没有完整的期权期货,那些靠高频交易过日子的造市商怎么能存在。#*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狐禅 于 2012-6-11 08:43 发表

中国印花税高,不支持高频交易。前一阵子看到,政府说要搞造市商,即美式 market maker, 不知道在高费用的前提下,又没有完整的期权期货,那些靠高频交易过日子的造市商怎么能存在。#*29*#



这是对小散的重大利好#*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让我改字。)#*27*#

这是对小散的重大利好消息#*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央企境外投资一半亏损?
2012-06-13 01:54:5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http://news.10jqka.com.cn/20120613/c528045771.shtm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股天气预报体系

发表于 2012-6-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liza012</i> 于 2012-6-13 08:32 发表
叶檀:央企境外投资一半亏损?
2012-06-13 01:54:5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http://news.10jqka.com.cn/20120613/c528045771.shtml


这则昨天也看到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2-6-1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a012 于 2012-6-13 08:32 发表
叶檀:央企境外投资一半亏损?
2012-06-13 01:54:5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http://news.10jqka.com.cn/20120613/c528045771.shtml





在国内,央企与民企公平竞争,它就会完蛋。何况国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0 天

发表于 2012-6-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THANG 于 2012-6-13 08:46 发表


这则昨天也看到了。



我的疑问是: 这些巨额的亏损究竟沉淀在哪里?#*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 601318   是不是50指数发布后的标兵示范效应呢?#*31*#
好!#*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5 天

发表于 2012-6-13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腊大选前,市场将是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市场觉得草木皆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腊大选前,市场将是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市场觉得草木皆兵




欧洲人都是高高兴兴欢天喜地的喝着啤酒看球赛,奇怪的是中国股民天天在为欧洲
市场提心吊胆。。。。。#*29*#

[ 本帖最后由 liza012 于 2012-6-13 15:52 编辑 ]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STHANG + 2 2012-6-13 16:31 严重同意兄台的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危机时政府也就出了4万亿吧。#*27*#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手的需要量是下降的。早退休的话,就要让现在工作的人去养退休的人。即现在工作的人的一部分工作是为退休的人做的。那么为什么不把这部分工作直接交给早退休的人去做呢?这样大家都轻松一些。

进一步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下降的,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必然会产生过多的生产力。可能比较好的做法是每星期工作3天,两批人工作共6天。这样,立马产生一倍的人力需求量,满地都是工作。交通也不堵,大家还有时间去看曹操的陵墓或者女娲的骨头。#*22*#


报告称2013年我国养老金总缺口将超18万亿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99720710/1.html

2012年06月14日01:11
经济参考报

[导读]养老金到底有没有缺口?如果缺口确实存在,那么规模有多大?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这份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撰写。

缺口

莫须有还是无底洞?


对于养老金这一隐形债务,各相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测算和判断。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

“刚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全部是收不抵支,缺口逐渐在缩小,现在一直缩小到13个省,但加上财政补助,全部都是收大于支。”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但从另一角度看,不加改革的前提下,未来中国养老金的支付危机和因此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支付压力增大似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补贴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各级财政补贴金额为338亿元,2006年为971亿元,2010年1954亿元,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

而根据《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发生任何改革,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 D P的规模比较,今后38年累积,养老金总缺口的现值(用名义G D P增长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相当于目前G D P的75%,远高于环保成本,是融资平台和铁路债务对财政的压力的近20倍。

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者之一、来自中国银行研究团队的廖淑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是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基于国家统计局往年已发表的数据作为存量基础,加上每年的流量变化,逐年累计而成。以此方法测算,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 D 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 D P的38.7%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退休人员数量越来越多,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的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国家的养老保险支出越来越庞大。”廖淑萍说。

她指出,虽然由于测算期限长,上述模型中的利率、死亡率、工资增长率等关键参数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测算结果的绝对数值“但根据情景分析的结果,如果现行养老制度不变,养老金缺口放大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一总体趋势是确定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16:25 , Processed in 0.163209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