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7-10-25
|
|
今年以来,从国资委主办的会议以及发布的最新文件可见,规范国有产权转让已经成为了国资委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根据国资委规划,到2010年,央企要整合到80—100家,而目前离这一目标期限仅剩二年的时间,时艰任重。专家指出,国资委如此高度重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意味着2008年央企整合将达到高峰,也将成为证券市场最活跃的明星。
在2007年,国资委已会同证监会出台了国有单位转让受让上市公司股份三个规定,并启动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实现了与10个省市国资委和产权交易机构的联网实时监测,产权交易监管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全过程动态监管转变。随着央企整合的加速度进行,除了制度的跟进,国资委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例行的国资监管会中给今年监管重点定了基调,即“向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移,以确保企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规范运作。”
春节刚过,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通知,要求从今年3月1日起,央企国有产权交易的试点机构将正式实施信息联合发布制度。其目的是规范信息发布渠道,扩大信息覆盖范围。在此基础上,国资委日前又要求旗下央企应于2008年5月31日前完成对本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及数据汇总工作,并形成汇总分析报告。并要求企业上报使用国有资产的金额在不同行业、组织形式、级次等分布情况。但往年的产权登记分析报告仅要求上报企业国有资本金实际到位和增减变动情况等。
“国资委如此高度重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的公开披露,这表明2008年央企产权改革必然有新的突破。”国泰君安研究所宏观分析师表示,央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在核心领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央企。
根据计划,从2008年到2010年,国资委掌管的央企数量,要从150家减少到80—100家,在这仅剩的两年中,至少将有1/2至2/3的央企要重组改制。
该分析师表示,央企新一轮改革蕴含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应该足够重视。首先将导致央企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将增多,并将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央企高管的选聘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带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提升。
此外,央企的资本运作行为和管理机制改革,也将对地方国有企业产生示范效应,促进市场整体的资产重组活动增加和管理机制改革。
一行三会敲定金融业发展改革十一五规划年02月20日 00:46道
本报记者 于海涛
一行三会敲定金融“十一五”规划
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公布了由央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了“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业工作重点。
这一统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将对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八个目标
《规划》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比如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矛盾突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低,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运行效率不高。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变。金融法制和监管还需完善,金融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维护金融稳定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十一五”时期金(220.58,3.75,1.73%,吧)融业发展改革面临着新形势。
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处于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规划》指出。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原则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和部署,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列明了八个主要目标: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创新机制。完善调控机制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币值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产权制度和股权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实力和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城乡、地区金融布局。进一步健全金融法制,依法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满足日益发展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人才的需求。
六项工作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首先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划》要求健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其次是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包括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推进非银行金融企业改革、稳步发展多种形式中小金融企业、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范和创新发展、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被列为了《规划》的第三项工作重点。要求积极发展货币市场、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稳步发展股票市场、丰富商品期货市场、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保险市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第四项工作重点是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维护金融稳定。要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框架、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健全存款人、证券投资者和被保险人保护制度、规范金融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提出,要理顺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的法律边界,强化按照金融产品及业务属性实施的功能监管。
《规划》还要求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保障金融运行。不断完善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增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依法推进各项反洗钱制度和网络建设、加强其他金融基础工作。
最后,《规划》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金融人才建设。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