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 股票估值深入学习研究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mting
浏览:8687
回复:4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此贴集中下对于股票估值的学习研究帖子]
4月22日 P1 机构的估值方法之一:FCFE模型的学习
目前机构常用的估值方法一般有两种: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前者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对比,一个是和该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二是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国际上的(特别是香港和美国)同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后者主要就是两个方法:一是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二是B-S期权定价模型(主要应用于期权定价、权证定价等)。
第一种方法实际上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就显出机构的“专业”来了,所以,必须了解他们是怎么玩的。
而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广泛应用的就是FCFE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因此,我们也应该着重看看这个东东到底怎么回事。
一、FCFE模型的起源
FCFE模型的来源是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而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是基于这么一个概念:资产的内在价值是持有资产人在未来时期接受的现金流所决定的。由这个定义出发,可以推导出现金流贴现模型。应该说这个模型是很好理解的。特别是假设无限期持有后,内在价值等于未来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累计之和。
即:P0=(Dt/(1+k)^t)的累加
其中Dt就是未来各期的现金流。k是资本回报率/贴现率。
当Dt定义为发放的股息(红利)的时候,该模型就是所谓的DDM(dividend discount model)。实际上,DDM就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估值模型。
来看看DDM已经定义了Dt,但是,Dt在未来各期的值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也就是说企业在未来各期内实际支付的红利需要更准确的预测数据来套入模型。Dt实际上可能有多种情况,细分下来有:
第一、红利增长率为0,也就是未来各期红利按照固定数值发放。
第二、红利按照固定增长率g增长,也就是未来红利按照:Dt=Dt-1(1+g)变化。
第三、红利增长是变化的,可以简单分为:增长变化分为两期,三期和多期几种情况。
对应的DDM实际上就细分为:
第一,零增长模型
可以简化为:P0=D0/K(从基本模型中计算无穷级数的和简化得出)
这种模型在实际计算普通股价值时没有太大用,因为普通股股息很少能固定发放的。但是这个是后几个模型的最初推导。
第二、不变增长模型
可以简化为:P0=D1/(K-g)(注意:是D1,不是D0,也就是未来一期后的红利值,不是当期)
这个模型还要明确一个前提:k一定要大于g,当k无限接近g时,内在价值无限大。
这个模型实际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固定增长率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第三、二段增长模型、三段增长模型、多段增长模型
二段增长模型假设在时间l内红利按照g1增长率增长,l外按照g2增长。
三段增长模型也是类似,不过多假设一个时间点l2,增加一个增长率g3。
模型都可以简化为:p0=p1+p2和p0=p1+p2+p3。其中p1p2p3的计算实际和前面不变增长模型是一样的,代入合并即可。
多段模型就比较复杂点,应该说使用不多。
二段和三段模型使用较广,因为也比较合理,在假定企业未来一定保持和GDP增长率同样的增长率情况下,可能出现短期内超出或落后于GDP增长率的情况。DDM模型可以在某些红利发放较为正常的企业应用,但是国内目前应用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企业发放红利很少,或者说不稳定,很难套用DDM这种纯粹计算红利的模型。实际上在国外也应用不是很广泛。
当我们把Dt定义成“自由现金流”,那么DDM模型就成为了DCF模型。
而对于自由现金流的定义分为股权自由现金率和公司自由现金流两种,前者就是FCFE(Free Cash Flow to Equity),后者叫FCFF(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
现在把FCFE的祖宗十八代刨出来了。
现在接着需要明白的就是:自由现金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麻烦大了,目前主要参考的是网上的一些资料和美国人汉克尔和李凡特著的《现金流量与证券分析第二版》还有《财务管理精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