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薄成本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fxj10cn
浏览:80686
回复:1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摊薄持股成本的方式据说有T+0、高抛低吸和定投这么几种。
以前一直认为摊薄成本最佳的方式是T+0,后来发现不是。我实践了T+0的方式一个多月,成功率非常高,超过90%,但是成本不仅没有摊薄,反而增加了。我反复反思,也许是不遵守纪律?也许是没有休息好?也许是技术水平太差?也许是没有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也许是因为暴力哥干扰了对大盘的感觉?这些都是原因,但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直到我一个T+0的高手说到,T+0需要极高的看盘水平时才明白,如果我一个月就能达到他的水平,那我身边应该全是百倍收益的人啦,和他一样。这是不现实的,远超过自己实力的要求只会导致亏损。特别是在MACD论坛上见到一个坚持4年每天T+0的朋友的帖子,4年时间虽然天天T+0,但是依然不赚钱,成本摊薄非常有限。这更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只有挺尖高手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学习目标。
从这时候开始有点感觉,那就是想摊薄成本,需要看更大级别的走势,显然把握大级别的走势要比分时容易一些,失误少一些,趋势操作更容易一些,原则也容易接受。当个股基本面支撑确定性的增长,并且大级别的趋势明确向上的时候,下一级别的回调会是比较好的机会。身边恰好有只做大级别波段,并在今年上半年坚持做一只非热门股实现翻翻100%的朋友可以验证这样的设想,当然能够翻倍他是集中70%到一个个股上,这个要小心,重仓一只股票,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远超过自己实力的事情,至少我做不到。当我想实践这种方式的时候,却发现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买点能找到,卖点不好找;买点找到后用什么仓位比例来做;做错了该怎么办;为什么有时候会做对,有时候却有做错?.......
后来找到一种解决办法,在各种找到买点的技术方式中,我们需要先找到一种确定性最高的模式。只选一种,做透为止。举例来说,对有些人来说,长期标准横盘震荡的走势把握的很好,而有些人对于突破后回抽确认颇有心得,再或者标准上升通道、均线支撑体系等等。
但是这种方式去实践,周期会很长。能够成功呢?投入的精力能不能更少一些?对水平的要求能不能再简单一些?闲着没事,我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时候,我听朋友谈到一个人,白天上班基本上没有时间看盘,每天晚上下蛋(埋单买入卖出),而且做的是银行股,一拿5年,但是收益不错。这听起来明显是摊薄成本的做法,至少结果是,所以我更仔细的去了解情况。
上图是他的持股之一的成本,民生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2008年买入了30000股,现在持仓成本已经摊薄到了0.84。其中我所知道的2012年基本没有操作,他认为股价够低分红够高没有必要冒风险。当我深入询问的时候,才知道他对技术分析研究的并不多。当民生跌的很多的时候,越跌越买,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价值投资者心中往往都有对个股的便宜和高估的一个判断。然后涨到一定的幅度,越涨越卖。他并不能买到高点,今年1月底开始减仓民生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开始卖的时候,我看到是在上涨的半山腰,还处于标准稳定的上升趋势中,并不是理想的卖点。这个可以验证他对技术分析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入。他的方式,非常像台湾的一个投资基金的老大妈,属于定投的变种。那个老大妈也是类似的,低位定投买,高位定投卖,复利超过20%。
虽然这个结果也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将成本摊薄3倍的,我确实见到的高手并不多。而且这是在不懂技术,不能看盘,个股横盘若干年的情况下,用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方式完成的。如果他每年都做,成本也许有机会摊薄10倍。
经过这一个半月的实践,我的感悟反而是:想摊薄成本与想赚钱,最有效的办法是成为傻瓜,一个类似阿甘正传的傻瓜,用最简单但是最有把握的方式,坚持下来,成绩就会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