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是 发表于 2015-8-10 22:45

正式提出一个缠论理解上的补充:买卖点测不准原理,兼论缠师所说的修为和境界

本帖最后由 终不是 于 2015-8-10 23:53 编辑

有言在先,楼主上周四晚上才开始学缠论,周五才第一次操作炒股,说起来纯属新人一只,以下属于个人的缠论学习心得,分享出来请各位高手斧正,如有错漏请多包涵。


1,买卖点测不准原理

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其实是很显然的,第一类买卖点首先是不可能在当下确认的,因为第一类买卖点出现瞬间的转折和原趋势延续过程中出现的低级别回调是无法在当下区分的;其次在第一类买卖点出现后的次级别回调过程中也是无法确认的,因为次级别回调未完成时是不能确认其是否破位的,如果不破位,按缠论定义,原趋势只能视为在发展过程中,没走完;第三,第一类买卖点后的次级别回调是否破位的判定,位按缠论定义,必须通过次级别回调的次级别回调的破位才能确认(必须下一线段生成才能确认原线段被破坏,笔破坏线段后可能因为下一笔的破坏性发展使后两笔成为原线段的延续),而这一判定只有迭代到单笔级别的观察才能最终确认;又因为实践中单笔级别的回调是否破位难以观察,所以缠论第一买卖点也是难以被确认的。如果说第一类买卖点的确认是在辨别真假“拐头”,第二三类买卖点的确认就是在确认真假“突破”,但实际上还是一回事,因为假突破就是真拐头,真突破就是假拐头。所以第二三类买卖点的确认其实与第一类买卖点的确认是类似的,不在赘述。

综上,缠论买卖点在理论上是绝对存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确认的滞后问题和低级别确认回调是否破位的观察困难,参照量子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我给出一个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原理:任何人判断缠论买卖点的错误率和延迟时间比率(定义为缠论买卖点出现的瞬间开始到个人判定其出现完成的时间除以该买卖点出现到其后次级回调不破位确认的时间)相乘将等于一个常数,但与量子物理的测不准原理不同的是,虽然我们不能100%准确的当下判定买卖点,但我们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或者说个人对缠论的修炼降低这个常数的取值,高手们的缠论第一买卖点常数甚至可能比新人小一个数量级。

个人认为,这个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原理非但不是对缠论的颠覆,反而是对缠论理论完备性的一个补充,缠师也反复说过,缠论的应用最终看的是修为、境界,这句话如果不从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原理出发是难以理解的,既然缠论是完备的、绝对的、科学的,为什么同样掌握缠论的交易者之间还会有差别?还分境界、修为?这境界修为又怎么个分法?我个人认为,买卖点测不准原理就给出了合理的回答,境界高修为深,换成缠师常用的数学语言,就是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常数取值小。

注:这里还可以继续给出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常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因为误差率取值在,延迟时间比率取值在。另外,这个常数应该与各人在股市里的平均盈利率负相关,这是有实际意义的,缠论学习者各人可以通过统计和计算自己的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常数来衡量自己的缠论修为,建立起一个可比的缠论技术水平参照系。另外可以认定,所有人在所有情况下的缠论买卖点测不准常数会有一个最小值,这个极值大胆推测,可能会是资本市场真正的终极密码之一。


2,缠论与量子物理之间的联系随想

A,买卖点就如神秘莫测的亚原子,其存在只能由走势自己走出来,在单笔级的回调破位与否确认前,谁也不能说买卖点就一定存在还是一定不存在,它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处于一种存在/不存在的叠加态;然而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无论他们在不在有意无意的寻找买卖点,他们交易的合力最终促成了买卖点的最终存在或者不存在,换成量子物理的语言,就是他们的观察(交易)使买卖点从一团模糊的概率函数塌缩成了一个在确定的位置和时间点存在的确定点,这是多么奇妙而伟大的创造过程。
B,学缠论最头疼的莫过于笔和线段的定义;笔和线段居然不是在过去决定的,而是在当下被创造着的,一个凶猛的下跌或者拉升就可能让明明已经在过去被确定过的笔或者线段改变形态,然而如果了解过量子物理中的延迟选择试验你就会惊讶这两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多么玄妙,延迟选择试验告诉我们——至少比较近的“过去”是可以由“现在”来决定和改变的,这恰恰是缠论形态学最核心的地方。
C,缠论动力学方面的一个定理:每一个买卖点都对应着某级别的背驰,每一个背驰都对应着某级别的买卖点。由此,如果说买卖点是亚原子,那么背驰现象就是每个亚原子扩散出的场,亚原子在场中诞生并相互影响,就如同买卖点在背驰中诞生并相互联系,究竟该如何理解背驰现象在缠论理论体系里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背驰对实践操作的指导,我先去学习了解一下量子物理中的规范场理论再和大家分享。


dnjgyp 发表于 2015-8-10 22:57

{:7_280:}{:7_280:}{:7_280:}

ldf0 发表于 2015-8-11 08:27

hahuahui 发表于 2015-8-11 08:35

难道楼主是某个大咖的马甲?

study2k 发表于 2015-8-11 08:38

缠师说的最多的就是看和干,别搞太复杂了

ldf0 发表于 2015-8-11 08:42

大智基金会 发表于 2015-8-11 08:48

缠师对技术如何准确的运用,只说了二个字:经验。

legen2 发表于 2015-8-11 08:50

涨停王妃就爱给缠补充定理。

一山旭光 发表于 2015-8-11 08:51

虽然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先围观一下,暂不发表个人看法,免的无谓的得罪高人;TOUXIAO,

心的愿望 发表于 2015-8-11 08:58

谢谢楼主

超级计算 发表于 2015-8-11 11:15

有一种不背驰的转折叫精尽而亡,哈哈

xadongle 发表于 2015-8-11 12:27

慢走,不送!

果形 发表于 2015-8-11 15:27

本帖最后由 果形 于 2015-8-11 15:42 编辑

感谢你的分享!
不过,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请参考:
1、禅师多次提到,行情是可以精确到转折前的最后一笔的交易的,而这个我认为,禅师是认可缠论能够做到“测的准”的,但前提是,你不能去观察它;
2、而测不准说的是,在转折前的一笔交易进行时,观察者只要参与交易,这笔交易就不再是转折前最后一笔,行情有可能因这一笔而延续、变化,也就是,该参与交易的观察者的观察结果不再是原测量值,也即是测不准:这和薛定谔的猫是一样的,它既是活的也是死的,前提是你没有观察它,只要你一观察它,你就测不准了,也即是,你不会同时看到它的两面。

果形 发表于 2015-8-11 15:34

本帖最后由 果形 于 2015-8-11 15:43 编辑

略看过楼主后面的回复,除一山外,其他回复,均为搞笑:不懂装懂的捧场(这个不,不是指不懂缠论,而是指不懂楼主在说什么。)
楼主的分享,堪称学术级别,认真看的话,对操作有指导意义!

果形 发表于 2015-8-11 15:41

禅师对测不准的论述原文:“比前面这些更深刻的,站在哲学的角度,预测也是一个分力,就如同观察者本来就被假定在观察之中,所有观察的结果都和观察者相关、被观察者所干预,以观察者为前提,预测也是同样的方式介入到被预测的结果之中。正如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任何关于预测的理论,其最大的原理就是测不准。”
我的理解基于该原文,请楼主参考。

终不是 发表于 2015-8-11 16:05

果形 发表于 2015-8-11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你的分享!
不过,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请参考:
1、禅师多次提到,行情是可以精确到转折前的最后一笔 ...

谢谢你的回复!

对于你引用的缠师言论“行情是可以精确到转折前的最后一笔的交易的”,你的理解是缠论可以精准预测转折前最后一笔交易,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1,缠论的本质是不预测未来,只分析当下的可能,因此缠论不可能可以预测哪一笔交易之后转折必然发生,这与缠论的本质不符。
2,回到问题本身,缠论买卖点或者说转折前的最后一笔交易是不可呢在当下被确认是转折点的,因为任何一笔交易后面的一笔交易价格走势都是未知的,因此至少在缠论买卖点出现的那一瞬间(事实上你只能在后来走势的验证中得知其曾经在这里存在过),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可以100%的确信这就是缠论买卖点,哪怕缠师本人也不可能,这不是因为我的断言,而是缠论本身所决定的。
3,我坚持认为,缠论买卖点只能通过后续次级别走势的验证迭代才能绝对确认,每一个缠论买卖点事实上都必须迭代验证到单笔级别的次级走势是否破位才能最终确认,这一点我认为是按缠论形态学的各项定义、定理演绎出来的严格推论,并不是“个人理解”,所以没有讨论的余地。
4,虽然缠论买卖点的存在与否最终必须验证到相应单笔级次走势的破位与否,但现实中既无必要也无可能验证到这么精确,每一个缠论操作者事实上都是在缠论买卖点可能出现的一个时间段里,凭各自的经验、缠论修为、境界,提前做出判定,我认为这才是缠论在操作层面实践的实质。

对于你说的观察者参与交易才导致买卖点变化这一点,我认为你和我站在了不同的参考系里,你这样说的前提是将市场中除了自己的交易都视为客观存在,所以只有“我”的参与才能改变买卖点;我所强调的是市场中的参与者都是一个个“我”,所以事实上买卖点的存在及其存在状态是每一个“我”共同参与创造的,所以我的提法是缠论的买卖点是“市场”创造的;但实际上我们的理解是没有实质性区别的。

ldf0 发表于 2015-8-11 21:03

果形 发表于 2015-8-11 22:27

ldf0 发表于 2015-8-11 2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有这样的可能,除你之外还没有人能看懂该LZ在说些什么!不过这也无关大局,至少不会影响学习缠论,但有 ...

哈哈,“测不准”是禅师的结论,楼主谈的是测不准的内因,而我的认识是,楼主的内因和禅师的内因说法不同;而对这个内因的不同理解对导致不同的操作理念;
对于用区间套精确定位买卖点,禅师认为,理论上完全可以做到精确到分时的分笔交易;
而对于实际操作,能精确到段,就很好了,精确到段内的最后一笔,那就是高手,能精确到最后一笔的顶底分型的形成中,那就 应该是神了;
而这个神,确实是时有人能做到!这已经是测的非常准了!!!

李老师gtja 发表于 2015-8-11 23:10

{:7_317:}{:7_317:}

ldf0 发表于 2015-8-11 23:48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正式提出一个缠论理解上的补充:买卖点测不准原理,兼论缠师所说的修为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