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5 19:34
去年曾简单地谈过媒体行业。媒体行业是周期性行业中最容易发掘出长期投资标的的行业,这是由媒体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决定的。以新闻为例,人们对新闻的消费周期是很短的,也就一两天时间,而新闻这个产品估计100年、1000年都是不会变的。同样,电视节目、电影等人们一般只看一遍,对新的内容有无止境的需求。
所以,上次谈到媒体的上下游时,认为上游的内容制作相对于中游的传播和下游的内容显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更具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在最近Netflix(网络流煤、DVD出租)与媒体公司(如Viacom)的谈判中演绎得很清楚,媒体制作公司掌握了定价权。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6 05:06
1/15/2013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6 20:22
本帖最后由 KeepSimple 于 2013-1-16 20:23 编辑
媒体的形式大致上包括视频、音频、文字等;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更多种多样,有线、无线电视、DVD、CD、影院、报纸、书籍等,现在多了无所不能的网络,也是有线的、无线的;客户端则可以是电视、收音机、电脑等等,最新的是智能手机。
中游有一些好公司,如有线电视供应商Comcast、Time Warner Cable等,在一定的地理范围中有寡头垄断的特征,可以每年进行适当的提价。但是,互联网和卫星付费电视(如DirectTV)对有线电视形成冲击。
以前,报纸有很大的经营优势,是投资的好标的,因为一个城市一般只可容纳一家大报纸。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一切。DVD、CD的销售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特别是音乐销售。
然而,拥有巨大影视库的大媒体公司,确是峰回路转,DVD销量的下降,却可以将内容卖给基于互联网的流媒如Netflix和Amazon,从而在收入上得到弥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内容制作的优势。
客户端(电子消费品)则产品周期很短,竞争更为激烈,很难找到长期投资标的,这里就不去啰嗦了。
所以,长期投资还是要注重于媒体制作企业。要认识媒体公司,必须要理解每个公司或媒体集团内部不同部门的商业模式。
烟锁红楼
发表于 2013-1-16 23:01
长期投资还是要注重于媒体制作企业。要认识媒体公司,必须要理解每个公司或媒体集团内部不同部门的商业模式。
:P:P:P:P:P:P:P:P学习了教授!
股海鱼
发表于 2013-1-16 23:45
原来教授换马甲了,来报到,棒场。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7 03:37
股海鱼 发表于 2013-1-16 23: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教授换马甲了,来报到,棒场。
鱼好!老马甲废了!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7 05:07
1/16/2013
落樱雪
发表于 2013-1-17 15:19
技术版首页找不到了,顶起来吧,一直关注,但没发言的人路过。
superwolf071
发表于 2013-1-17 16:45
在中国这媒体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7 20:49
superwolf071 发表于 2013-1-17 16: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中国这媒体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是啊,所以拿美股来分析比较典型,最后能延伸一些东西到A股也是比较好的。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7 20:52
落樱雪 发表于 2013-1-17 15: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技术版首页找不到了,顶起来吧,一直关注,但没发言的人路过。
好久不见。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7 23:58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这个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哪里。媒体行业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
1. 一次性收费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现在市场上有一篇热门电影,大家到电影院买票欣赏,一次性支付门票;市面上的畅销书、DVD、CD无不如此,一次性付款得到媒体内容。一些电影制片厂、出版社、音乐制作社主要依赖这种一次性收费。A股的华谊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依赖这种一次性收费的公司的现金流常常起伏很大,因为个别产品的成败影响巨大。连续的成功可以使现金流大增,相反接连的失败带来的就是灾难。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预测未来现金流变的很困难。
因为这种商业模式依赖某一两篇电影或小说的成功,所以,大明星拿走了大多数的利润,使得公司的利润比较薄。电影明星不用说了,音乐也一样,名歌手和乐队大部分的利润。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8 00:34
2. 订阅费
大家最熟悉的是报刊杂志的订阅费,按月或年收费。这种模式的企业还有付费电视、一些专业研究咨询网站(比如一些股票研究网站)等。现在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一些软件服务也是采用按月或年收费,这有点扯远了,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模式有很大的优越性。
首先,按这种方式收费,预测性比较好,便于计划,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其次,更大的好处是,收费发生在服务之先。这些钱当然还不能马上算做收入,但公司可以使用,降低了公司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也就降低了企业风险,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性下降。
其实,这也是巴菲特的秘密,保险公司收保险费在先,支付赔偿在后,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差,保险公司先拿着别人的钱,可以用于营运。巴菲特保险做得好,就相当于别人付钱求他管钱。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8 02:02
美国有线电视有很多收费频道,英文称Cable Network,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体育频道ESPN、新闻频道CNN、FOX News、财经频道CNBC、少儿频道Nichelodeon、Disney等,它们向Comcast、Time Warner Cable、DirectTV、Dish Network等按订阅人头每月收取费用。国内同类频道我出来时还没有,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当然,A股中现在还没有。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8 03:21
3. 广告费
这个不用多说了。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免费播出,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像中央电视台这样具有巨大观众基数的电视台有巨大的经营优势。
在美国,4大无线电视网(ABC、NBC、CBS和FOX)的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广告。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利润率很高,因为广告的大部分成本是固定成本。同时,这种模式周期性很强,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节约成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少广告开支。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8 05:09
1/17/2013
小蛋蛋
发表于 2013-1-18 06:54
教授讲课,坐下听课!
笑虎
发表于 2013-1-18 08:05
到广州了 广州过年 呵呵
KeepSimple
发表于 2013-1-18 08:19
笑虎 发表于 2013-1-18 08: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到广州了 广州过年 呵呵
笑虎老家在广州?
superwolf071
发表于 2013-1-18 12:44
蓝线这是要突破天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