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dangliu
发表于 2010-7-20 21:18
认真学习11111
langjialiu
发表于 2010-7-20 21:30
原帖由 美髯骑手 于 2010-7-20 07:1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样,在240线和120线呈空头排列长期运行后,企图以60日线甚至30日线来确定行情的反转,也是荒唐的、不可能的。如果您已经有了确定的方法,这个帖子不适合您。
(任何一个重要的底部都是在中长期均线 ...
同样,在240线和120线呈空头排列长期运行后,企图以60日线甚至30日线来确定行情的反转,也是荒唐的、不可能的。如果您已经有了确定的方法,这个帖子不适合您。
(任何一个重要的底部都是在中长期均线之下产生的,并且趋势的逆转与均线没有关系,因为最终是趋势改变了均线而不是均线改变的趋势,只是强化了参与者对趋势的认识。)
所以,当K线上穿240线的时候,是不是行情反转,不是K线上穿不上穿的问题,而是此刻的240线在干什么。换句话说:行情反转与否,跟当时的K线没有关系。不要单单拿一根大阳线说事,它再大,也是公司里的马仔。
(单根K线穿越中长期均线并没有很实际的价值,但这是一个信号,一个转变的信号,“渡江第一船”,可能歇菜,也可能成为功臣,此刻240日均线在干生,想干什么,其实已经与这根K线有了关系,并且随着行情的推进与这根K线前面的那段行情关系越来越密切,因为这需要考虑240天以前的价格与现价的比较,如果前面开始逐渐的扣除高点,则意味着当前行情对均线影响较大。)
网上讲MACD指标的帖子铺天盖地,都说DIF上穿0轴就是代表进入了强势,为什么就是代表进入了强势?老庄愣是没搜出来。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只要告诉大家你的结论是怎么来的,也行。是大量的数据采样、还是通过了公式测试?好象也没见到.
(MACD上穿0轴意味着EMA12金叉ema26,这个金叉的同时如果没有大阳线配合,往往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考验金叉有效性,如果随后几天的调整没有跌破0轴,意味着完成了一个上升波段的收口整理,再次上涨概率大一些,当然如果股价敲好在某些均线下方,可能受市场心理影响回落,这需要综合考虑。)
现在,请你们再审定一遍自己判断大行情转折的依据。
(判断大行情转折,需要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已经完成了前期大下跌行情的趋势终结,完成这个下跌终结后或许是在酝酿一个折返行情,但毕竟我们已经摆脱了下跌周期)
当240线和120线呈空头排列长期运行后,判断行情的转折,至少要看到120线。这个帖子讲到这里,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240线和120线空头排列后运行时间越长距离中长期底部越近,如果交易的主要周期不是120日线,那就没有必要过多的受这条线影响,60分钟的120线或许只是MACD指标里面的那条EMA(C,26),对于一般投机者,已经够用了,这可以参考399106深综指08年09年的MACD数值。
======
做交易和分析,重要的是一致性,买点和卖点一致,操作周期一致,做日波动的人依据年线操作不现实,也没什价值,同样,如果你做不到年线下空仓,年线下满仓,也没有必要关注这条线,如果你真能做到年线下空仓,年线下满仓,也不必对其他的均线和指标倾注太多的心思。
菜鸟锁住此段
artcrime
发表于 2010-7-21 00:03
看了高手过招。收益量多。
写个小结分享,还请大家指正。
趋势。
1。反转: 均线走平,K线冲击30日线...调整,冲击60日线...均线开始收敛,向上发散,60日转而向上。
且,量能背离(30日量能均线高点连线向上)。量能放大。
2。反转确立: 量能持续放大,均线系统站稳30日线,或更高。中途会有调整,若超跌,观望。调整后,重返30日线以上可以确立短期趋势。一旦120日线趋势确立,可以一定程度忽略短期调整。
3。清仓原则。第一原则,量能背离。30日量能高点连线下降。60日量能均线下降。
或60日线转而向下。
或无征兆,K线收于30日线之下。出仓。止损。
一切取决于操作理念:保证入场出场理念一致。走短线,止赢点,止损点,都在短线思维中确定。若是长期持股,可以忽略短期调整。若中途调整收于有效支撑之下。观望。
爱庄股份
发表于 2010-7-21 00:18
啥也不说了,看图,是中国人的顶一下。
computersim
发表于 2010-7-21 00:38
近来macd难得的技术好贴,顶一下#*d1*# #*d1*# #*d1*#
风儿吹动长发
发表于 2010-7-21 12:43
原帖由 爱庄股份 于 2010-7-21 00:1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啥也不说了,看图,是中国人的顶一下。
呵呵,同意LZ。
祖国和ZF是两回事。
就像股票和里面的庄家,只要股票不退市,无论庄家怎么轮换,它的历史K线都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这个庄家符合您的操作思路,我们就喜欢他,拥戴它;如果它不管我们小散的死活,我们就唾弃它,时不时再踩两脚!#vv1#
爱庄股份
发表于 2010-7-21 13:37
原帖由 rsi2009 于 2010-7-20 17:3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很多高手在此讨论均线,随便插一句我对当前大盘均线的理解。
很多人只看到了半年线死叉年线,但没有看到年线金叉两年线已经许久。从道指的历史上看,任何一次年线金叉两年线都是牛市的起点。A股的情况略 ...
关于金叉,老庄给自己的定义是:被金叉的线线,应当是走平或略向上。如果被金叉的线向下斜率较大,我会认为是死叉。
按我这个标准,你帖子中提到的2004年和今年,都不是年线金叉两年线,而是两年线死叉年线。也许这样能解释为什么2004年两线交叉后还有很大的跌幅。
没有看480线的经验,瞎说一气。
爱庄股份
发表于 2010-7-21 14:07
原帖由 fqaa 于 2010-7-20 11:2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爱庄好像陷进均线的海洋不能自拔了。。°。。。。
喂墒械谋局适亲式鹜贫?W??式鹨埠茫炜春靡导ǖ耐鲎首式鹨埠茫?式鹜贫?拍X产生行情。
分析大资金背后的人想干什么才是交易市场分析的重点或核心。这在中 ...
大师说绾走势包含了只切。这个走纹,就是K线巴。
能瞩接看K线,是楊高境界。所J酱蟮乐良颉
爱庄股份
发表于 2010-7-21 14:12
原帖由 fqaa 于 2010-7-20 11:2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爱庄好像陷进均线的海洋不能自拔了。。。。。。。
股市的本质是资金推动。坐庄资金也好,看好业绩的投资资金也好,资金推动才能产生行情。
分析大资金背后的人想干什么才是交易市场分析的重点或核心。这在中 ...
大师说:走势包含了一切。这个走势,就是K线吧。
能直接看K线,是最高境界。所谓大道至简。
但是,大道至简的简,不是简单的简。
没有经历过简单--复杂的过程,任谁也回归不了简单。别告诉大家你是杰西·利弗莫尔那样的天才。
均线是对K线的二次求导,MACD是对均线的二次求导。
老庄自认为已经过了MACD这道坎,跨进了第二个三年,面对均线了。
123、2B,同样是对K线的总结,通过它看图,也是第二个三年的层次。
单纯的K线就是数字,不需要对它进行任何加工、包括形态。直接看它进行操作,那是最高境界。杰西·利弗莫尔,这样的天才才具备。
我们,能通过某种二次求导的方式结合K线,形成自己的买卖依据,就目前的境界来说,已经很美妙了。
可123、2B老庄都看懂了,用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没办法,只好傍上K线了。
陷进来,不是我的本意,但目前别无选择。
感谢老兄有理有据的善意提醒!希望这样的帖子更多一些。
aaaastock
发表于 2010-7-21 14:43
原帖由 aaaastock 于 2010-7-20 21:1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无法超越时间,一定有了这个想法,就离破产不远了。。。
只是昨天在看金银岛传奇有的感慨,可能有段字写错了,是一旦,不是一定。。
”我们无法超越时间,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离破产不远了。。。 “
金银岛传奇最后一段,主要写的对时间的价值的感悟,写的很不错那,不知道庄主有没有看过金银岛传奇,很不错。
我是从美发骑手那边下载的。你可以找他要。。。
fqaa
发表于 2010-7-21 16:34
原帖由 爱庄股份 于 2010-7-21 14: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师说:走势包含了一切。这个走势,就是K线吧。
能直接看K线,是最高境界。所谓大道至简。
但是,大道至简的简,不是简单的简。
没有经历过简单--复杂的过程,任谁也回归不了简单。别告 ...
我不是说均线不重要,是说均线远没有K线反映出的信息多。
如果我认为均线无用,我这么可能去整理你的文章呢?
我写了那一大段就知道会有很多人反对的,呵呵。
但他们即使看了也仍然不能理解我说的,因为他们看的时候碗没有倒空。
骑手看懂了,因为他经历过。
[ 本帖最后由 fqaa 于 2010-7-21 16:36 编辑 ]
爱庄股份
发表于 2010-7-21 17:13
原帖由 fqaa 于 2010-7-21 16:3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是说均线不重要,是说均线远没有K线反映出的信息多。
如果我认为均线无用,我这么可能去整理你的文章呢?
我写了那一大段就知道会有很多人反对的,呵呵。
但他们即使看了也仍然不能理解我说的,
骑手看懂了,因为他经历过。
...
这就是我和骑手的差距啊……#*27*#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10-7-21 17:38
原帖由 爱庄股份 于 2010-7-21 17:1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就是我和骑手的差距啊……#*27*#
其实这就是名誉董事长与董事长的差距#funk#
清静道人
发表于 2010-7-21 20:32
任何技术分析,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工具的应用在于人,而不在于工具的本身,人是工具的驾驭者,工具是不能驾驭人的。我们应用工具是为了什么???#*31*# 这个答案大家都应知道吧。
上上周,我忽然灵感,用了一个很旧的,人人都知道的分析工具,在这人人抛弃的旧工具在里面却看到了波段起伏。不好意思,我以为是自己的新发现,没有想到有人在今年6月20日,已将成果公布了。这个人用的工具与我一样,但分析的却比我精密(用的不是同一段的K线),里面呈现了以前波浪、顶底的形成,甚是精彩。一样的工具,我用的却比这个人差了许多。这就说明技术在人,而不在工具本身。
执着了工具,就变成了工具的奴隶。就抛弃了使用工具的本来面目,也就抛弃了人的思想。
就像道氏线一样,有人说好,有人说反应太慢,不好。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了。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了均线之后,据我所知(也许不够全面),还没有一个外国的技术分析应用者,抛弃均线,而光用K线的。对我来说,均线、K线、道氏、分割等是一样的重要,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jiangjinjun
发表于 2010-7-21 21:03
ddddddddddddddddddd
美髯骑手
发表于 2010-7-21 21:48
原帖由 清静道人 于 2010-7-21 20:3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任何技术分析,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工具的应用在于人,而不在于工具的本身,人是工具的驾驭者,工具是不能驾驭人的。我们应用工具是为了什么???#*31*# 这个答案大家都应知道吧。
上上周,我忽然灵感,用了一个很旧的,人人都知道的分析工具,在这人人抛弃的旧工具在里面却看到了波段起伏。不好意思,我以为是自己的新发现,没有想到有人在今年6月20日,已将成果公布了。这个人用的工具与我一样,但分析的却比我精密(用的不是同一段的K线),里面呈现了以前波浪、顶底的形成,甚是精彩。一样的工具,我用的却比这个人差了许多。这就说明技术在人,而不在工具本身。
执着了工具,就变成了工具的奴隶。就抛弃了使用工具的本来面目,也就抛弃了人的思想。
就像道氏线一样,有人说好,有人说反应太慢,不好。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了。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了均线之后,据我所知(也许不够全面),还没有一个外国的技术分析应用者,抛弃均线,而光用K线的。对我来说,均线、K线、道氏、分割等是一样的重要,如果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技术分析和分析技术不是一回事,分析技术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技术分析只是一个工具箱,这个工具箱里面有N多工具,
一个人拥有高超的分析技术,要么就是一种工具用的精熟,要么就是各种工具能够巧妙配合。
各种分析工具分析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就是预判各种走势出现的概率,
有了预判分析还需要根据实际走势顺藤摸瓜进行确认和排除,逐渐调整前面的预判概率,
交易就是眼见为实,出现值博率支持的买点,就进去了,然后就等待纠错或者拉开成本等卖点。
收集、预判、确认、交易、纠错这5个环节互相缠绕又互相促进,形成一个PDCA的闭合环,
如果再加上资金管理的内容,下单之前又多了买什么?买多少?怎么买?怎么加?怎么减?怎么跑?怎么倒?怎么换?等等很多因素。
以上所有的因素都体现在个人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执行能力的综合体现上,
这种综合能力的才是投机者绩效差异的关键,为啥有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灰头土脑,有的人涨的时候市值上天,跌的时候市值下海,这些不稳定不和谐都与综合素质有关。
就像这个帖子,爱庄谈的多是指标均线的原理使用,而这个话题却在上面5要素的最基本的环节的一个小分支,因为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表象就是左边看十拿九稳,右边用颠颠倒倒,如果我能沉溺于技术的研究而不能关注一些更本质,更影响投机绩效的东西,很容易落入一个眼高手低的窠臼,白首探玄经而无法突破某个层面。
lipton398
发表于 2010-7-21 22:31
听老师讲课,精彩不断#*d1*# #*d1*# #*d1*#
biaogogo
发表于 2010-7-21 22:48
很精彩#*d1*#
479878397
发表于 2010-7-21 22:57
近看 只看该作者 花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看了楼主前两页的帖子,收益匪浅,回到最后有些技术上的问题看不懂了。眼镜发昏了,改日再来拜读。谢谢爱庄大哥#*22*#
惟吾德馨
发表于 2010-7-22 0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