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st 发表于 2009-3-22 09:48

分析有理有据~~~~~~~~~~~~~~~~~~

snwalk 发表于 2009-3-22 10:01

原帖由 爱上婷颖 于 2009-3-22 07:18 发表

mm现在在米国学经济,理论一套一套滴。。。

iamstock1 发表于 2009-3-22 12:12

MM分析一下

只想知黄金此波能涨到多少

ericqqaazz 发表于 2009-3-22 13:15

:*25*: :*25*: :*25*:

jjp_zju 发表于 2009-3-22 13:25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最多也就是文景之治时期,或许还更早。所以有些东西或许我们看不到了
:*19*:

Zero—O 发表于 2009-3-22 14:39

楼主的观点分析的不错! 不过中国这次应该不会是最受伤的那个~中国所持美元国债占美国国债比例大约是6%左右,也就是说,美国的举措不可能只针对中国的,那94%的持有者同样会难受,比如日本,比如石油富国,美国所用的这招显然只能是烂招,否则也不会等到这个时候才用起,我相信一点,如果美国真要这样做了,那么世界的洗牌就会加剧,而中国,拥有一些其它国家所没有的优势,比如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比如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对外能源依赖度虽然高,但高不过欧美日印,挺过这场阵痛,还会是最终的受益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天佑中华!!!

吼吼吼! 发表于 2009-3-22 17:21

原帖由 凌波九段 于 2009-3-21 16:4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楼主

中国为什么多出如此多看上去“用不完的也没处用的钱”

其他的国家为什么不存在这个问题,其他国家若存在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好的办法

美国为什么“穷”得没钱而做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中国为什么“富”得有钱到没处放的程度而只是抗议国际社会的不公


问得好,楼主的理解能力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胀,中国向美国输入实体经济,这就是我们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一个体制下是国富民富(国由民组成,民富即国富),一个体制下是国富民穷(共产主义国有化)。

[ 本帖最后由 吼吼吼! 于 2009-3-22 17:27 编辑 ]

haizhe 发表于 2009-3-22 17:44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王石无人性 发表于 2009-3-22 18:00

[转来强贴,增长见识]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的巨大秘密


   日本外汇储备.jpg (37.94 KB)

2009-3-9 13:49
现在是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元,外汇,国债,人民币等概念强行进入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的视野。但是多数人却闹不清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为此,上星期我写了个科普文章《美元和人民币的三个不同点》的小文章,阐述了美元和人民币的合法性来源不同,作恶能力不同和作恶后果不同的道理。这星期,我又再接再厉推出扫盲长文《给爱国学者和愤青们深入浅出地谈美元外汇》。文章推出后,反响热烈,许多人表示头一次对金融危机的相关概念有了一点了解,并鼓励笔者继续深入浅出下去,为培养祖国的金融识字人才再作一点点贡献。(凤凰卫视上一虎一席谈节目里面的那些MBA和EMBA们就不要太害羞了)
      
  一位《给爱国学者和愤青们深入浅出地谈美元外汇》的读者“北溟鱼”先生,在给我的留言中问道:我国和西方等国家的外汇储备有何不同?比如日本也有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我们中国的两万亿有本质区别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本能反应是“肯定有区别的,而且会是本质上的”。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考察了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外汇储备体制,猛然发现,猛然发现一个新的秘密:
      
  假如说日本和加拿大外汇储备是来自于“买”的话,那么中国的巨量外汇则来自于“抢”,至少是强买。
      
  被中国人传唱了几十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面有一条,就是“买卖要公平”,这是针对自恃有枪杆子在手,而肆意强买强卖的行为。
      
  
  第一,交易原则不同:一个是强买强卖,不卖也得卖;另一个是自由买卖,也就是愿卖愿买。
  
  我们中国实行的是强制结汇制度,只有官家才有权利拥有外汇(外币)。你很能干,是创汇大户,一年赚100亿美元。但在中国你无权处置你自己赚来的外汇,你只能按6.8元人民币一美的价格卖给官家。官家呢,就开印680亿元花花纸钞给你。你问,现在美元的俏得很啊,有人愿意出7.2元的单价买我的美元,那我卖给你7元人民币一美行不?不行,6块8就是6块8,什么时候我定7块的时候,自然会给你7块的;你再问,那我不卖了行不?明年我还要用美元去进口原料呢。官家怒道:不行,你明年要用美元,你再到我这里来买,我6.9人民币一美卖给你。你不解了:为什么我卖给你是6块8一美,你卖给我就是6块9一美,我楞是折腾了两次,还亏了一毛一美,我何苦啊!呜呜呜呜!!!官家拍拍你的肩膀说:哭也没用,这是法律规定。可想,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粒粒皆血汗啊!
  
  反观,日本实行的是自由汇率制度,官家和民间皆有权利拥有外汇(外币)。官家想增加外汇储备,可以,拿钱来买就是。至于价格,按市论价,公平交易。92 日元一美,童叟无欺。你很能干,是创汇大户,一年赚100亿美元,在日本你当然有权处置你自己赚来的外汇。官家要你按90元一美的价格卖给他。你可以对官家说:你滚开,我不卖,我要留着自己用;或者说我要卖给出价高的人。官家没有办法,只能按市论价了,公平交易。如果你常常需要使用外汇,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安排来筹划你的外汇,买多少,留多少,何时卖,都由你自己决定。
  
  第二,购汇资金来源不同:一个是打开印钞机器,开印就是,结果导致通货膨胀,祸害百姓。另一个是拿出现有资金或借钱买汇,到时还本带利,结果收支大致平衡,让利百姓。
  
  中国的购汇资金来自于印钞机器。比如你公司出口产品赚了1000亿美元,人民银行就会收走你的1000亿美元,并打开印钞机加班印刷6800亿人民币给你。这个时候,中国大陆的土地上,在少了价值6800亿人民币的货物的基础上,又多出了6800亿人民币的纸钞,这一来一往差距大了,于是就引起了通货膨胀,人民币就大幅贬值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穷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加薪一说的农民。得利的是那些收入增长得比通货膨胀系数还快的人,比如公务员等,物价还没有开始涨,他们的工资就先加了,物价涨得多,他们的工资就加得更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外汇沾满了中国人民的血汗。
  
  反观,日本的购汇资金则来自于国内现有的日元资金。比如,日本政府想增加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照92日元一美元的价格,就需要92000亿日元。而它的外汇平准基金帐号上现有的日元只有50000亿日元,那么它就会对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来筹集另外的42000亿日元。这种方法的好处是:1,市面上的日元货币总量没有增加,避免了通货膨胀;2,自由认购,让有闲钱的人多一个投资的机会,也不会剥夺穷人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做法。通观西方国家大多如此。他们的外汇储备是实打实的外汇资产。
  
  我在《给爱国学者和愤青们深入浅出地谈美元外汇》一文中,介绍过一个吊诡的现象:外汇储备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了,对内却大大贬值了。爱国愤青们脸上放光了,人民公仆们更尊严了。腰包里面揣着绿绿的美元,腰杆子更硬了。现在出国考察的已经轮到乡镇级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小姐们也学会了用中文喊:“有发票”。更有数以千计的官员携带千亿资金出逃,这在外汇稀缺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可苦的是贫民百姓,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实力出国去享受人民币对外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却不得不承受着人民币对内贬值的盘剥苦难。
  
  在日本等西方国家,政府会在特别的情况下,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汇率进行干预。他们通过买入和卖出外汇来平衡外汇的需求。当汇率不正常地上涨的时候,这说明美元过剩,日元稀缺。为了把汇率维持在1:92,日本政府就会从外汇平准基金中划出日元,从市场上买入美元,使得美元和日元的需求达到平衡。当汇率下跌的时候,美元稀缺,日元过剩的时候,日本政府就会从外汇平准基金中划出上次买入的美元投入市场上去售卖,也就使得使得美元和日元的需求达到平衡。当然,西方政府的外汇资产特别帐户(日本称为平准基金)的资金量是有限的,所以干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就是使得西方政府没有能力去扭曲市场,更不能在外汇市场上呼风唤雨,垄断汇率。
  
  中国的外汇储备1.91万亿美元,号称世界第一。在储备第一,就是国力第一的虚假宣传下,一些爱国学者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一会儿叫嚣搞垮美元,一会儿有嚷嚷要买下“冰岛”。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款。他们全然不顾自己外汇储备的来源,更不知道“藏汇于民”的道理。
  
  美国官方的外汇储备虽然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民间所持有的外汇价值达9万美元之巨(指美国国民和企业所持的外国货币总量)。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是1万多亿美元,但是日本民间所持有的外汇也达3万多亿美元。这还没有算上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呢?爱国学者嘴巴里面的那区区2万亿,比不过算几根泥鳅尔,能翻起什么样的大浪来?
  
  介绍几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情况:
  
  日本:日本政府设立了专用的“外汇平准基金 ”,其包括日元账户和美元账户。日元主要通过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外汇平准基金融资券”来筹集。而美元则来自通过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的操作所积累起来的外汇资产,这构成了日本的外汇储备。所以,日本的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实打实的资产。
  
  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希望减缓加拿大元的贬值时,就委托加拿大银行在市场上买入加拿大元、卖出外汇(主要是美元)。相反,如果加拿大政府希望缓解加拿大元的升值,就委托加拿大银行在市场上卖出加拿大元、买入外汇。加拿大政府最后一次出手干预汇率是在1998年9月。干预所用的资金来自于加拿大政府所持有的外汇资金(外汇资金账户)。
  
  美国:美国财政部下设外汇稳定基金,委托联储局进行外汇市场操作。美国财政部的外汇稳定基金设立于1934 年,启动资本为20亿美元。其外汇来源途径主要三个:一是与外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以政府的信誉担保互相借用货币;二是发行外币债券,在1978年卡特政府时期曾发行过;三是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调外币(比如日元,英镑等)

laolio 发表于 2009-3-22 19:36

原帖由 吼吼吼! 于 2009-3-22 17:2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问得好,楼主的理解能力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美国向中国输出通胀,中国向美国输入实体经济,这就是我们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一个体制下是国富民富(国由民组成,民富即国富),一个体制下是国富民穷(共产 ...
帅G,事实上人家可以躲猫猫,我们不能躲猫猫。因为我们少了一个藏字,藏汇于民,藏富于民,统统都没有。:*22*:

zjfasdfg 发表于 2009-3-22 19:58

:*25*: :*25*: :*25*: :*25*:

李萎峰傻臭2 发表于 2009-3-22 20:01

原帖由 psg63 于 2009-3-21 23:4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的外汇损失是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必然要付出的成本,中国的宗合国力还不足以制定游戏规则所以只能韬光养晦,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近百年来中国一直是贫穷落后国际地位极其低下到今天的美国国务卿跑到 ...
你应该到铁血去发这种帖子

hallenzzz 发表于 2009-3-22 20:10

我感觉,美国的金融业仍然是这次经济危机的最大赢家,看看AIG一边威胁要破产一边给员工发高薪就知道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应该是透支信用,美国银行和投资银行无限制得放贷导致信用危机,真正受害者应该是储户吧,现在储户不敢存钱或投资了,美国的储蓄-》金融投资-》发展生产-》储蓄的循环就断裂了,最终导致以美国未来税收为基础的美元价值(不是价格)的下跌,考虑到美国人几乎人人都贷款,所以我想损失最大的应该是美国的工业和像中国和日本这些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顺便说一下,我感觉美国老百姓非常恨银行家。

bj大风 发表于 2009-3-22 20:17

大牛眼会害死人的

hpcjgz 发表于 2009-3-22 20:53

路过,学习一下。

frsm 发表于 2009-3-22 22:05

对美国前景持悲观态度         2009-03-22

美国政府现在的政策与胡佛刚刚上台的政策几乎一致,那就是政府干预(工资控制,加大公共开支等)与人为通胀(避免紧缩)。当时的美国有金本位在,在危机开始的时候,一些外国人将美元抛弃换成黄金(对美国财政和美联储注入过多货币失去信心),再加上银行惜贷,虽然美联储通过购买政府及企业债券注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与今天美联储的做法相同),货币供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减少,造成了多年的通货紧缩。当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伯南克因为研究了大萧条期间美国的货币供给情况,认为美联储可以通过加大货币供给来避免萧条。但是在伯南克的大萧条一书中却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货币会紧缩。实际情况是,美联储在30年代已经尽力,用了一切可以采用的政策,包括货币化证券资产,只是在32年的一段时间内为了保护金本位制提高了利率,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做法。


简而言之:
1 大萧条期间的货币供给减少不是美联储的不作为造成的,相反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使用了所有humanly possible的货币政策来积极介入,如今美联储的做法其实没有任何新意,只是在走前人的老路罢了;


2 当时的美元有黄金的保护,外国投资人对美国失去信心大不了去用美元换黄金罢了,并不会使美元汇率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如今没有黄金的保护,美国能做的只能是让其他国家大幅度增发货币(主要是欧元),造成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局面。


3 美国如今的经济相对实力与相对富裕程度与大萧条前的美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大萧条前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现在的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大萧条前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现在则是最大的逆差国。


4 大萧条不是政府与美联储不作为造成的,却恰恰是过多的试图阻止深度衰退的政府干预与美联储的在通胀政策阻止了经济体应有的调节造成的。当然1920-1929的信贷过渡膨胀也是人为的低利率与easy money造成的。




问:美联储将购价值超1万亿美元债券振兴美国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ggjj/20090319/08445996795.shtml

答:对美元预期的确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没有金本位保护的情况下。

但是我怀疑欧美应该达成了某些协议,如欧元对美元1.4-1.6(之前欧盟提出过)。



注意之前欧盟提到过,让欧元兑美元保持在1.4-1.6之间,我认为在一定时间内,欧元对美元会保持在这个区间。



美联储在去年货币市场停摆的时候与欧洲央行做了6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欧洲央行把美元发给了欧洲的银行用来弥补货币市场上的美元融资短缺,来维持不甩卖美元债券等资产。

而美国银行持有的欧元资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背景下美联储将如何处理换来的欧元呢?外汇市场干预应该是个必然选择。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2009年3月12日还有3130亿美元与各国央行的货币互换余额,再加上美国财政部的外汇平稳基金,在外汇市场上美国还有剩余弹药可打,但是正如萨默斯所说,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a low dollar without having a falling dollar.



问:据说美国现在也在搞政策优惠政策,吸引本国资金回国,有的外资原本都打算在中国投资建厂的,现在都准备回美国建厂,这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大的影响没呀?



答:中国人工从管理层,白领,蓝领都低于美国几倍,税又不比美国高,即使美国用一些歧视政策来吸引本国企业回国,也不会起到很大的效果,美国一月份的国际收支上资本是净流出。在美国大开印超机的情况下,我认为资本为了保值,在未来会更多地从美国外流,不管是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还是组合投资的方式。

假想一下,在美国这个移民众多,多种族共存的国家。如果你是企业家,在美国经济前景有如此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你会想什么?离开这个sinking ship。


问: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即将成立,央行正在着手设立一个主司汇率政策的职能部门,名字很有可能将定为货币政策二司。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7/110122854.html



答:说明:
1 央行早就内部有团队在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前一阵子干得还不错,终于给了个正式名分;
2 国家认可了这个司的重要性;
3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没什么掖着藏着的了,大大方方地摆到了台面上。



问: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24日起访华


答:我看就只有一点:谈条件,为澳大利亚争取后路。

陆克文2月份写过一篇几千字的长文,我看了前半部分,整体感觉是陆克文对这次危机比较悲观,而且认为人类正在经历着大变革,只不过在变革中的人意识不到罢了。只有在人类回顾历史的时候才会知道这场变革有多么的深刻。

从这里可以看出,陆克文有觉悟(实际上他的上台绝对不是偶然),认识到了澳大利亚现在是选择赢家的时候。有了这个认识,大家就可以合作,剩下的就是如何玩政治游戏的问题了。


问:几年以后人民币肯定会是升值的,那个时候或许是1:4或者1:2那个位置了,这样的汇率会对中国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呢?会不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就发生在人民币升值上呢?



答:对于人民币升值央行十分谨慎,毕竟前面有日本的前车之鉴。

宏观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尤其是当我们的经济完成转型(内需增加),利用这次危机完成产业升级后,人民币的升值利显然大于弊,因为我们可以享受到高汇率的低进口商品价格,如能源,初级材料等,而出口结构的调整和走向中高端的企业又有很高的议价能力,不会受到汇率上升的影响。这,是理想状态,现实操作显然不会这么轻松。

技术角度讲: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转型的发生会使外汇占款越来越少,中国的货币供应将更多的依靠央行通过其他工具扩大基础货币和银行信贷的扩张来实现增长。其中很多技术和细节问题,就要看央行的本事了,处理不好就会发生通货紧缩。



问:不只是3000亿的长期国债,这次10000亿砸进来了
http://money.cnn.com/2009/03/18/markets/bondcenter/credit_market/?postversion=2009031816


答:货币化债务终于成为了现实。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胡佛在大萧条期间就干过,基础货币大增不一定会带来货币供应的大幅度上升。相反在大萧条期间,因为由于银行的惜贷大量的增发基础货币很有可能会以准备金的形式存在银行系统中,没有通过银行派生出更多的货币,无法抵消来自去杠杆的压力。

但是这个决定带来的是美元持有人的信心不足,因为大家会很容易联想到,印钞票会带来美元贬值,这是关键。

基础货币=准备金(reserves=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法定准备金required reserve)+银行库银(vault cash,基本可忽略)+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 in circulation)
美联储去年通过各种工具大扩张资产负债表,增发基础货币,造成了基础货币翻番有余,但是大量增发的基础货币却被银行存在了美联储,以超额准备金的方式存在,没有派生出更多的贷款。所以美国的货币供应在过去半年中保持了增长,但不是像基础货币这种速度的增长。(加入M3的考虑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这里就不深入了)

外国投资人抛掉美元,居民不信任银行取出现金,银行惜贷是三大货币紧缩的重要因素。美联储目前的措施鼓励了外国投资人跑掉美元(甚至本国居民),没有金本位保护的美元不会像大萧条前期那样坚挺。但是美联储这种行为却不会鼓励银行开始放贷,(因为没有盈利的商业机会,这是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也是人为阻止应该发生的严重的衰退的副作用),美国的货币供应未来如何走法很不明朗。

与大萧条时期不同的是,现在的大宗商品(包括原油)都是以没有黄金支撑的美元定位的,美元走弱会加强这些商品价格高走的预期。

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美国国内发生货币紧缩,但却发生结构式价格通胀(price inflation),而美元却一再走弱。

到时候摆在美联储面前的将是更艰难的选择,走投无路的伯南克会选择提高利率保美元毁经济(最终还是毁美元),还是继续增大基础货币发放?我赌他会选择后者。



问:近期两个信息,一个是美国准备修改会计准则,一个是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是不是这个导致美元暴跌



答:3月18日美联储宣布这个消息后,黄金从890涨到了快950(涨了接近60点),欧元兑美元涨了3.x%。

中国没有更多的选择了,一定要坚定地国际化人民币,保护我们的出口企业。



问:1中国历来讲究“学识”或者“知识”二字,追求“学而有识”、“知而有识”,但是,我们回头来看看眼下的中国知识界,就会发现问题太多。多数主流经济学者有学无识,有知无识,所以,显得颟顸冬烘,误国误人,如历以宁之类;而草根或者低层学人,往往又有识而无学,学术功底较差,不足以支撑其卓越的见解,如宋鸿兵、纽文新等人;极少数学者,如何新、王建、温元凯等人,有学有识,但观点的表达方式倾向性太明显,又被主流“精英”边缘化。
   2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看看欧美的许多学者,观点新颖,而证据充分,数字图表拿出来一大堆,就算是富兰西斯·福山“历史终结论”这样的谬论,你没有深厚的学术基础,看了也无力反驳,即使反驳也苍白无力,更不要说话语权的问题。




答:对于1,说得很到位,我再加一点,中国当然有很多有学有识的人,多看看金融学术刊物就知道了,五道口和众多金融研究院不是摆设,只不过不愿祸从口出罢了。我发现不同于其他国家央行负责人,央行行长周小川是一个比较“实在”的人,至少接受采访时很“书生气”,能说的基本都说;副行长易纲更是从去年起不断接受采访提振信心,更是不回避技术和敏感问题,如http://www.cs.com.cn/xwzx/07/200903/t20090318_1792601.htm。我知道,肯定又有人要说我买半,I really don't care.

对于2,所谓的图表+数量化分析等很可能会毁了美国,这一点我绝对不开玩笑。因为现在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是个中高手,该君的《大萧条》对数量化分析非常到位,给与了他很高的学术地位,也因此他才能成为美联储主席,同样的萨默斯理论水平也非常高,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一定是正确的。关于大萧条的形成及官方政策影响的研究,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有说服力的是Murry Rothbard的《美国的大萧条》,同其他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一样,该君完全是文字叙述和分析,但却揭示了美国当时情况的重点,我认为该书的水平和价值高于伯南克对大萧条的研究。

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贬低数量化分析的价值,毕竟将数学引入经济学会使它更科学化,可是经济学毕竟是社会学科,数学这个工具用得过度了就会失去重点,甚至走火入魔。


问:问一个问题,美联储说要回购3000亿美元国债,是否就是想把印出来的钱转抛给外国,以低成本赖帐?



答:就是去公开市场上买国债,来维护低利率,没有直接赖账,但是却有可能通过通胀和美元贬值间接赖账。



问:“美国目前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财政状态”,这不就是破产吗?



答:呵呵,40年前身处越战的美国货币化了很多国债,我看了一些70年美国的时文分析,发现当时的民众心态和现在大家的心理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些美国的分析人士仔细的分析了魏玛政府时期的超级通货膨胀的始末,并且提出警告美国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有出现超级通货膨胀的可能。事实是,70年代美国出现了长久的滞胀,美国当时的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速度。

对于央行的独立性问题,伯南克的看法偏离传统。他在一次给日本金融人士的演讲中指出央行的独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在经济正常发展时要顶住来自政府货币化国债(印钞票补财政亏空)的压力;
2 在出现紧缩的时候,要顶住来自政治的压力,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膨胀货币供给,抵制通缩。

但是伯南克对日本为什么没有能够通过积极(我认为是接近疯狂)的货币政策扭转多年的紧缩这个问题的解释十分的牵强。



问:对冲基金去年倒闭1400多家,而2005年不到800家。投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事业,但风险太高。
  
美国自己买自己的国债,美圆开始跌,有人要跳楼,有人要骂娘。其实,等这一天,劳资们脚都站麻了。我原来预计要到6月份才开始跌,想不到现在就开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老米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郎咸平之流肯定又要跳出来,喊什么外汇储备又要亏掉多少,然后又是什么我们怎么斗得过人家之类。
  
怎么说呢?我相信,美圆开始跌的时候,温总,周小川,还有劳资们,都大大的松了口气,鬼儿子,喊你死撑!!撑得劳资脚都麻了,还不是最后要跌。
  
我去年就说过,今年美圆要大跌,不跌对不起观众,不跌没有天理。那晓得老米死要面子,拼命撑住,某国为了加快购买,也在那里假惺惺的喊支持美圆。我还说过,一旦购买的差不多了,美圆也就该跌了。
  
一句话,美圆下跌,符合中国和美国两家的利益,至于其他的嘛,不好意思,看个人的命吧。而美圆大跌,真正的最得利的就是中国,而美国无非是饮什么止什么渴而已。
  
1。美圆无论怎么跌,我们都是美国的最大债主;由于人民币对美圆相对稳定,美圆下跌相当于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也相应贬值,对目前正浇头烂额的出口来说,无疑是个好现象。无论美国从美圆下跌中获得什么收益,我们都同样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迟早要走向世界,竞争对手也不少。美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人民币在对外结算的本位金,人家愿意和我们直接结算,主要是人家相信,一个是拿人民币可以直接到我们这里买到很多东西,二个就是人民币有巨大的美圆储备做为后备,信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原因就是无论美圆怎么跌,至少20年30年内美圆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结算货币之一。
  
3。国际结算货币靠的是什么?一是实力,二是信用。我们有世界上最巨大的生产能力,也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外汇储备,同时到目前为止,人民币信用良好,虽然还不能自由兑换,但我相信,已经有不少国家把人民币做为重要的外汇储备了。老百姓到中国旅游一趟,收罗到点人民币,回去就得交给政府,有点类似我们80年代对美圆的感情。

答:1 美元小幅度下跌,人民币可以盯住美元;但是如果跌得狠了,对于通货膨胀和进口价格的考虑就会使央行升值人民币的压力逐渐加大,这一点在2005-2008年(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已经被充分地证明。单从经济角度考虑,美元的下跌和大宗商品的上涨会使中国的外储缩水,就像去年美元走强使得中国的外储实际价值膨胀一样。

2 央行已经建立的某司的研究课题之一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再加上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快速进展,人民币摆脱盯住美元只是时间问题。美元能否在未来20年30年保持世界主要结算货币之一的地位要看美国这次危机和政府的应对,目前不确定性很大,极端情况发生的话30年后就没有美元了。

3 前些日子某司的设置已经说明人民币自由兑换已经被央行列上了议事日程。

问:国务院即将批准 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揽子政策有望近期出台
http://www.zaobao.com/zg/zg090321_501.shtml



答:走出这次危机后,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金融业将迎来一个新的机会窗口,上海的担子不轻。现在在金融业咬紧牙关挺住,雨过天晴后,有大干一场的机会。



问: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美元对其它货币下跌,相当于人民币也跟着贬值。人民币的这个贬值,是通过什么方式,抛出现有货币还是增发。


答:老办法,买美元。



问:国台办例行记者会,台湾记者 : 温家宝总理说过很希望能去台湾看看,现在马英九总统回应说 “时机未到”我想问的是你们怎么个看法 ? 国台办发言人 : 我想温总理去台湾看看的时机是由温总他自己来决定的....( 没说的话 : 时机是掌握在咱们手中, 哪由你马英九决定 ? )



答:我认为在过去的几个星期中,大国之间很可能已经完成了部分利益交换。温总的:“担心在美资产”和“爬也要去台湾”现在再来体会实在是意味深长。



问:印美元,买美元国债。真毒辣啊,明摆着冲着美债持有国,冲着总理的话啊



答:美国目前要大印钞票(购买按揭贷款抵押证券和国债),主要是出于国内经济的考虑。

伯南克对通货紧缩和大萧条货币层面(出现了10%/年的通货紧缩)的理解是,央行需要有所作为,克服来自大众甚至议会的压力通过各种工具来注入货币,保持货币供给,避免通货紧缩。

看了他以前的论文和演讲,我认为他现在正在现实中试验他多年来的货币理论,07年次贷以来美联储的一切行动都是伯南克货币理念的付诸实施,包括货币化债券。

大萧条期间,美国国内对于货币政策分成两派:一是以财务卿Andrew Mellon为首的保守派,他们认为央行不应该介入这个衰退过程,而应该让asset, debt, farm liquidation发生;二是以美联储纽约分行行长(等同于如今的美联储主席)Benjemin Strong为首的激进派,认为央行应该通过各种工具来注入货币,保持货币供给,避免通缩,且对通过提高利率来捕捉股票市场泡沫持保守意见。

伯南克认为正是Strong于1928年10月的死和继任者George Harrison的力所不及造成了美联储群龙无首,没有能够强力的执行激进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通货紧缩和大萧条。

来自奥地利学派的不同观点(Competing View)
奥地利经济学家中对大萧条有系统研究的是Murray Rothard,著有《美国大萧条》一书,再版多次,有众多的拥趸。不同于伯南克对货币政策专注,Rothard的研究面比较广,不但研究了美联储当时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供给情况,而且扩展到了其它公共政策,比如胡佛的“保工资”,public work,和农场运动等。

Rothard指出,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的货币政策是非常宽松的,而且向金融系统中注入了大量的货币,在1931年之前,货币供给保持了稳定。后来之所以出现紧缩是因为三个原因(这里就不说了,过于技术了),而恰恰是政府不顾一切地干预市场,阻止衰退的发生让原本应该是一场普通的衰退变成了大萧条。

在Rothard眼中,Strong和Harrison都是货币政策激进派的代表,正是他们所代表的激进派对市场的不断干预使美国进入了萧条;而伯南克则认为正是因为Strong这个绝世英雄的离世和来自货币保守派的反对使Harrison没有能够坚定的执行Strong的货币理念才使美国陷入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紧缩和萧条。

魏玛超级通货膨胀
1921-1923年,德国魏玛政府为了偿还一战债务而又不愿增加税收,开始了大规模的印钞行动,其中辗转多次,最终造成了震惊世界的超级通货膨胀。

魏玛的例子很长,这里不便更深地展开,但是它却说明了伯南克式的大开印钞机是有潜在危险的。

我个人认为伯南克(包括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对大萧条的研究过于专注于货币政策,缺少对经济结构的考虑。

时过境迁,世界的经济格局,政治格局以及美国的经济结构早已面目全非,在此时根据一个基与不同背景且仍然不确定的研究成果而实施货币政策,能有什么样的后果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

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却能够带来投资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信心的失去,对美元走势和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确是实实在在的。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大众心理是对货币供给和汇率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美联储这种激进的货币政策无法带来经济的回暖(触底),那么大众对美联储,美国政府甚至美元的信心将会逐渐失去,一旦过了临界点魏玛的超级通货膨胀将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

对美国前景,我继续持悲观态度。

问:美官员将出席上合组织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华盛顿3月19日消息: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伍德19日说,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帕特里克·穆恩将出席本月2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

伍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即将召开的这一国际会议将重点讨论阿富汗及其周边国家的问题,美国虽然不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但认为这是一次重要会议,并期待这次会议取得建设性成果。

伍德在回答有关穆恩是否会在与会期间与伊朗代表进行会谈的提问时说,美国现在没有同伊朗举行实质性会晤的计划,但他不排除双方会晤的可能性。



答:说明美国已经接近公开承认阿富汗将是中俄美三家坐庄。

q3388 发表于 2009-3-22 22:11

:*22*: :*22*: *d:1*终于出现了!

月影花舞 发表于 2009-3-22 22:14

原帖由 婷颖 于 2009-3-22 04:3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贴在全世界只有一个沙发,沙发两边的扶手同属一个沙发,任何制造两个沙发或一个沙发一个板凳的行为都将被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人民所谴责!
:*22*: :*22*: :*22*:

xinganxian 发表于 2009-3-22 22:19

支持一下,分析得不错

股民非凡 发表于 2009-3-22 22:20

:*22*: *d:1* vv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看美元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