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06年3月以后投资策略要点 能加分么!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jerry11
浏览:3638
回复:2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6年3月以后投资策略要点
2006-3-28
主要观点:自05年下半年开始的本论行情目前已经接近尾声,大盘指数将于4月上中旬开始进入回调阶段,持续时间2-3个月。至6月左右,市场在再融资高峰基本结束,新股上市带来优质股票等影响下,将再次进入上涨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一、扩容即将启动,市场压力加大
目前两市完成股改的市值和家数均已接近60%,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启动已经具备条件,近期已有多家股改G股提出增发申请,预计再融资将于4月中下旬启动,而新股发行预计将于中石化完成股改后才能正式启动。扩容将从资金分流与比价效应两个方面对市场产生压制,对大资金来说,目前阶段减持手中持股,等待增发和新股IPO中出现的投资机会更加明智。
二、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权重板块普遍面临短期回调的压力
1、石化板块:利好兑现,短期需回调整理,中期仍然看好
2005年底开始的本轮行情的主要领涨板块之一是以中石化为首的石化板块,而随着4月初中石化对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等回购的完成以及3月底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兑现,令石化板块短期缺乏进一步上涨的动力,短线小幅回调不可避免。
同时国资委已经表示,中石化将于4月底5月初提出股改方案,届时中石化将进入股改停牌阶段,市场在缺乏中石化这一定海神针、扩容启动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将出现短期的回调。
中线来看,我国的成品油市场正面临放开,未来成品油价格将完全与国际接轨,将提升国内炼油及下游加油站的毛利。中石化在4月份股改停牌前仍有介入的良机,通过测算成品油价上调对中石化业绩的贡献,预计在10月左右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前后,中石化股价有望达到5.3-5.6元,获利空间30%左右。石化板块尚未整合的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预计将于8-10月被中石化整合,6月左右也将出现介入机会。
2、银行板块:央行存款准备金上调压力加大,中资银行股上市在即,将对国内银行股构成短线压力,中长线仍然坚决的看好。
央行今年年初制定的2006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4%,全年新增贷款为2.5万亿元。从今年最新的金融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16%的预期目标.要确保今年16%的M2目标不出现大的偏差,央行有必要进行控制。而目前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逐步减弱,提高准备金率作为力度最大的一招而再度被使用的可能性较大。
至于究竟何时能够出手,这肯定要等到三四月份的金融数据来作为参考,也就是说最快也要等到5-6月份才会有动作。如果央行真要动存款准备金率,由于上市银行持有的大量债券,短期的利率政策风险较大。不论央行存款准备金最终是否上调,4-5月份银行股都存在心里面上的不确定性,短线即使不下跌,也难以上涨。
另一方面,多家中资银行股计划5-9月在香港集中上市,而国内上市的银行由于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也普遍存在紧迫的融资需求,将对银行股构成短期压力。
中行、招行、工行等即将于06年中旬陆续在港发行上市,外资为谋求利益腾出空间,极有可能再次上演压价发行,短期不可避免将对国内银行股构成联动的压力。我们回顾2005年交行和建行的发行,上市日是6月23日,发行价2.5港元,恒指处在14200点。此后恒指单边上升一个半月到8月中,上涨1300点,交行从开盘2.8元上升到3.4元。建行发行定价手法同出一辙,2005年10月建行发行期间,恒指从15500点跌到14200点,跌了1300点,建行发行完毕上市日是2005年10月27日,恒指最低14200点出现在2005年10月28日,但建行上市后,恒指单边上升了两个多月,上涨了1800点,升到16000点。 建行选择在大盘下跌的尾声时发行上市,交行选择是在大盘即将突破长期盘局大幅上涨的时候发行。由此可以看出,外资机构在国企发行的时机选择上真是“恰到好处”:让国有股都在牛市的阶段性低位卖掉。
目前正值中行、招行香港上市的冲刺阶段,港股可能再现压低市场价格的情况,在中行、招行完成上市之前,国内银行股难以上涨,跟随H股小幅回落的可能较大。
中线来看,随着银行股上市完成,国内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得到较大提高,银行业将迎来再次高速增长期,在人民币升值、金融服务业下半年将降低营业税等多重利好影响下,6-7月银行股将再次出现极佳的介入机会,中线上涨空间极大。
3、房地产板块:人民币升值预期短期已经炒过了头,需要回调,中长线仍看好。
日本和台湾的经验表明,币种升值推动股市大牛,其中房地产股受益最为明显。但这种现象在中国股市可能难以重现。这一方面因为人民币仍受严格管制;二是大幅升值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人民币升值过快,虽可以吸引资金流入,但是升值的结果对中国经济的杀伤力也将很大,并将会最终反映到经济增长上,尤其是在目前投资下降与消费不足的困境下,升值的影响将会被放大。经济受到打压,资金将很快流出,引起经济的大涨大落。管理层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不会允许国际热钱大举流入,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管理层一直在推动人民币的减压,如QDII、改变“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藏汇于民等等,而不是放任人民币的升值。
同时近期政策面的信息也值得我们保持警惕,新华社3月26日播发题为《警惕房价飞涨中的巨大风险》的新华时评。评论指出: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引起广泛关注。报告认为,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会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报告认为,目前国内35个重点城市中,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健康。评论认为,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轻视。因此房地产行业短期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素。
中线来看,人民币的持续小幅升值,国际热钱的流入,中国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等均对房地产构成支持,值得中线持有。
三、市场资金流动情况分析
大盘在不同阶段的市场成交额变化,是跟踪市场主力的动向的主要指标,通过回顾历史上每一轮行情,可以发现市场内在的一个规律:即从市场的明显低点的底部拉升到一个阶段高点的成交额基本等于从这个阶段高点开始的高位震荡到最终确认下跌位置的成交额,也就是说,筹码从低位向高位转移,并在高位换手的过程:
1.“5.19”行情中,1999年5月17日最低点到1999年6月30日高点成交额为6376亿,而1999年7月1日到1999年月9月30日平台整理成交额为6520亿,比例接近1:1,之后股指确认头部破位下跌;
2.大盘自2245点暴跌见低点1339点之后的反弹中:2002年1月29日1339点到2002年3月12日(多数个股的高点)成交额为2352亿,2002年3月12日到2002年4月10日反弹高点成交额2431亿,基本也是完成了1:1的换手,顶部确认下跌(之后出现因暂停国有股减持导致的“6.24”行情);
3.2003年最有操作价值的反弹行情:2003年11月13日最低点1307到2004年2月10日“国九条”利好出来后多数主流板块见顶区域的成交额为8403亿,而2004年2月11日到2004年4月15日明显跌破1700点高位平台8410亿,成交额换手又是的1:1关系,之后的漫漫下跌让众多抄底的“牛市憧憬者”血泪横飞;
4.去年7月12日最低1004点到8月18日1201的阶段高点成交额2987亿,而8月19日到9月21日明显破位下跌的成交额为2898亿,两个阶段的成交额比例还是1:1。之后出现明显回落。
再来统计一下本轮行情市场成交额特征:
首先,从2005年10月28日1067点(1223点调整以来上证指数的最低点,但不是大多数个股的最低点)到2006年2月7日(市场大多数个股的高位区域)成交额统计为5590亿;其次,从2005年11月16日1075点(深圳成指调整最低点)到2006年2月7日成交额统计为4715亿;再次,从2005年12月6日1074点(深圳综指调整最低点,大多数个股最低点)到2006年2月7日成交额3894亿。
而目前从2006年2月8日到3月27日成交额统计为3968亿。简单计算得出:5590亿—3968亿=1622亿;4715亿—3968亿=747亿。
可以看出,如果以2005年12月6日1074点为统计起始点,那大盘在上周五已经具备构筑顶部的要求,如以2005年11月16日或2005年10月28日为统计起始点,则市场还可以在高位震荡放量大致在750亿到1650亿的水平,那么,按照现在每天100多亿成交额的水平估算,未来的6到14个交易日将完成这个高位换手,这提示我们应该保持警觉。
四、06年3月以后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
1、4-5月份重点关注认沽权证、公路医药等防御行业、中石化股改的机会
2、6-7月重点关注银行、中石化、新股发行、3G牌照发放的机会
3、年底重点关注银行、房地产板块等受益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