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3967|回复: 7

“双双大跌”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双大跌”引发的思考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汉水大侠 浏览:33967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双双大跌”引发的思考?

3月7日是我们所有参与者都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权证们和股票们均实现了双双大跌。
从权证来看,万沽在招沽上市后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达21.62%(0.555元至0.435元),而招沽在创设机制起动下不得不强行加快下跌的步伐,最大累计下跌达46.5%(从0.65元至0.465元)。
形成这种原因是权证本身的内在价值低下以外,炒家们的能力 也是十分有限的,那就是权证的超大量和无成本价导致了炒家皆输的格局?
事实上,从宝钢的无量空跌至0.682元再天量到天量涨到2元上方,炒家那种自玩的可能性就显露出来了?
或许有人断言,作为新权证,由于权证的极高风险,参与者可能不会太多,玩家可能主要是原始持有者自买自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像万沽、招沽和沪机沽等等对于原始持有者都是无成本的,它们一方面卖出一方面又买进,其目的就是诱导我们参与。
而高点论,也就是权证的短时暴跌如招沽从高点的0.65元到0.465元,这种暴跌可能就会诱发我们参与的 欲望,但就是这样只要我们参与,最后都无法摆脱不参与的可能,这就是权证在下跌到一定的过程中要进行反抽的理由。虽然它们都是一纸废纸。
虽然3月7日权证在下午跌势趋缓,像招沽和万沽还有一定幅度的反抽,但仍然改变不了它们继续下跌的趋势。因它万沽仍然处于下跌的过程中,更何况像华菱沽还在较高位置诱多,而3月7日沪机沽的走势多多少少有点像招沽首日的走势,如果选择像招沽那样的走势,则3月8日沪机沽应是冲高最后回落5%以上就没有悬念。
如果一个板块,一部分先行大跌而另一部分选择抗跌,则反弹的机会就没有来临,现阶段的权证就是这样的状态。只有大家都选择了较大幅度的跳水后,像样的反弹才会来临。
再来看,我们的沪A,3月7日大跌31点,而分别跌破了5日、10日、20日、30日均线,这种大跌是基于人们的心理认为大盘会很快地跌至120日或年线附近,那就是1250点左右,从而彻底地打消了多头的护盘能力,抛单过于凶猛才导致这样的大跌?
按照过去的做法,权证应该大涨,但它们没有大涨,而是先行大跌后在A股的暴跌后才进行反抽的。
因此,这种双双大跌是资金拚命出逃的一种表象,联动效应显然失效。
从沪A的K线来看,2月15日的MACD已经发出变盘的指示,而此后盘面显示总是阴多阳少,炒作主力出逃的决心是非常地大的,而DMI在3月2日已经进一步表明空头占了绝对优势,从而加速了变盘的速率。
再看RSI显示变盘时间更早一些,应在2月6日以后就发出了,那就是背离即当RSI值回落时而指数在上涨?
从时间周期和指数涨幅以及领涨板块和补涨板块的综合表现,均表明行情多头力量的最后衰竭?
但为什么大盘没有选择像中小板好样垂直下跌法,那是因为A股个股太多,补涨个股的出现有利于大盘变盘速率的变小,而不像中小板那样起降都非常迅速?
但就此认为大盘会快速地回落至1250点,可能我们都会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那就是炒家们不会这样快就投降的,相反它会利用这种快速急跌法而实现快速地反抽的,或许3月8日在进一步下探后会做出这种反抽冲动的,就像3月7日招沽和万沽在变成一堆废纸的情况下还进行了反抽,更何况我们的股票,难道股票不像权 证那样值钱吗?事实上,用市值来看待,个别权证的超大市值远比我们的个股炒作难度要大得多?
但不管怎样,未来的行情总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实现权证的大跌,从心理上彻底地击垮A股炒家的守防心理,而实现A股大跌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然,下跌是缓慢的,炒家们仍然会采取退二进一的办法,在大跌后要进行反抽的,直到我们散户手中一分钱没有的时候,真正地狂跌才会来临,再迫使我们不得不割肉出局?而炒家再度炒作?
参与人数 1奖励 +6 时间 理由
okfeifei258 + 6 2006-3-9 10:32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6-3-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好的分析文章!

有主张,有见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39 天

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

发表于 2006-3-9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篇分析文章不错.

期待更多好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lz分析的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转贴新浪谈股论金的,为什么不注明呢

原贴下面还有不同意见的跟贴,也贴一下,兼听则明:
----------------------------------------------------------------
6楼   主题:对楼主权证方面的看法不敢苟同 [回复] [树状]  

青衣心为霜  

发表时间: 2006-03-08 16:44:40  



楼主对A股的分析有许多中肯的地方:

“如果一个板块,一部分先行大跌而另一部分选择抗跌,则反弹的机会就没有来临”——这句话对于行情头部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下降通道形成后及阶段性底部来临后不一定成立)

“这种大跌是基于人们的心理认为大盘会很快地跌至120日或年线附近,那就是1250(1150-1180)点左右,从而彻底地打消了多头的护盘能力”——我也这么认为

“大盘没有选择像中小板好样垂直下跌法,那是因为A股个股太多,补涨个股的出现有利于大盘变盘速率的变小”——基本赞同,大盘只会下一个台阶、筑平台(或小反弹)、再下的格局



但楼主对权证的看法大多不赞同:

“从宝钢的无量空跌至0.682元再天量到天量涨到2元上方,炒家那种自玩的可能性就显露出来了”——不知有多少散户参与其中(许多憎恶创设的权证散户只认宝权),凭什么说是主力自玩

“因为像万沽、招沽和沪机沽等等对于原始持有者都是无成本的,它们一方面卖出一方面又买进,其目的就是诱导我们参与”——权证作为股改对价的一部分,即使基金,也按其理论价折算成相对应的对价,何谓无成本?如果是创设的话,每份权证需要3到12倍的资金冻结一年左右(除非短期内能深度打压买回注销),对于注重资金流动性的券商来说也不算成本?如果真的有许多无成本的筹码在手,何苦化钱抵押创设?

“就像3月7日招沽和万沽在变成一堆废纸的情况下还进行了反抽”——这只能说楼主和许多散户一样不懂权证了,不知道内在价和理论价的区别,以为价外就等于没价值


权证在存续期内可以在价内,也可以在价外;在价内的价值并不止内在价(行权证和正股当前价的差价),在价外的也不意味着价值为零.为什么呢?因为正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一定的波动性,如果你按内价买到某认沽权证,今后这么多天只要有一刻正股跌过当前价,你就盈利了,除非在权证存续间正股只涨不跌,但这显然不符合股票运行状况的

这就是权证的时间价值的所在,只要有存续间,只要正股有波动性,权证的价值总是在内在价格之上

这里顺便说一下,不要以为欧式的权证只预测到期日(行权日)是否在价内或价外,以此来评测权证有无价值;事实上,对于认沽权证来说,欧式和美式几乎没有差别(差别只在于剩余存续期的资金利息),因为认沽权证只要有一刻跌破内价,任何人都可以实现无风险套利(很简单,只要按当前价同时买入正股和权证即可,到行权日必定盈利,事实上也用不着等到行权日,市场早会纠正过来让你立等盈利),所以认沽权证是不会跌破内在价的;对于认购权证来说,如果当正股非理性暴涨,权证在内在价之下时,美式的可实现无风险盈利,欧式的则不能保证

所以对楼主权证方面的看法不敢苟同,权证是股票的衍生品,只有股票有一定的价值理念可以追寻,权证同样也具有;市场在大众认识偏差时会有错误(事实上这几天股票和权证的齐跌,一方面是因为老权证还存在泡沫,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中国还有许多不理解权证的中小投资者),但过不久总会纠正过来的,事实上,抓住市场的偏差来盈利,这应该就是理性投机的精要所在!

在当今不能做空的中国单边股市中,认沽股权证的出现,则提供了一条做空盈利的途径,只要你对趋势的判断正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衣心为霜  

发表时间: 2006-03-08 22:08:11  



权证的价值怎么体现呢?以认沽权证为例,不少散户认为到行权日时都是废纸,他们的理由是:一、权证发行人必定会拉高正股到行权价之上;二、就是拉不上正股,因为现行权证都是备兑权证(而不是差价结算权证),要行权必须买入大量正股,因权证数量占正股流通盘的比重都较大,到时候就算在价内,为了行权而产生的买盘也能将正股价拉到行权价之上

因此,权证“废纸论”大行其道,尤其在当前行情走弱的时候

果真如此吗?这样的看法只能说似是而非:一、股票的走势跟大盘形势、个股业绩、个股未来预期相关,并非某个主力逆势想拉就能拉的,何况发行权证的都是大盘股;二、这里有个很大的思维误区,想当然地假定行权时必定是权证持有人买入正股行权,试问,为什么不能是正股持有人买入价内的权证行权获利呢?这样的话正股股价也会被买盘拉上吗?显然,这时正股还是遵循正股的走势规律,权证还是体现权证的应有价格!

况且,到期行权只是权证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对认沽权证来说,即便是欧式,从某种角度来说也相当于随时可以行权,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以9楼小蝎zi的580996为例,今天996的价格在1.975-1.762之间,收盘于1.786;而对应的正股600009价格在11.85-12.1之间,收盘于12.04;我们可以断定正股价格在12.04时,权证价格不会跌破1.56、正股价格在11.85时,权证价格不会跌破1.75……以此类推,任何主力都不能把价格打到这条红线之下,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某个时刻正股价+权证权<13.6(行权价)时,任何大中小投资者都可以按1:1买入正股+权证,到行权日必定获利!

或许你会说,即使能获利,但要守上一年,对散户来说没多少吸引力;但事实上绝不会让你等到行权日再兑现利润的,因为当大家都知道这是无风险利润时,市场的买力很快往这里集中,即刻就可以将997+6009的价格拉到13.6以上的;所以说,没有一个主力能够将996的价格打到13.6-正股价之下(那样的话等于白送别人钱,有多少别人就会买多少,更不用说低价接回来了)

事实上,大家都明白了某个价格是铁底时,一般来说是跌不到这个价格的;正如996在打压到溢价0.14元的时候(3.7.14:58)就几乎是强弩之末了,今3.8号996一直和正股在溢价0.2元左右保持反向联动(也就是说,再想打压996,必须拉起正股),而今后996的溢价空间也几乎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了

到了这个时候,权证才体现出它应有的理性面貌:避险、对冲、杠杆、正股联动,今后随着扩容回归,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明显;此时,对正股及大势的判断对权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判断正确,权证能带来数倍于正股的收益

对996的中长线预测,也不妨这样来考虑:大盘中级行情到头了呢、还是在本月重拾升势上千四、千五?上海机场的现价是高估了呢、还是低估?即使上海机场长线来看低估、当大盘中期调整时会重拾升势呢、还是前期丰厚的获利盘兑现?即使上海机场逆势上升、当其他权证普涨时、996会不会向理论值(约2.25)回归?考虑了这些问题,自然会对1.84买的996有多大胜算,心里有了个底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大盘中级调整确立,暂时低估的权证必定会有上好表现!  




青衣心为霜  
  
发表时间: 2006-03-08 22:33:26  



“B-S模型来说,这个模型要成立,首要的条件是:股价变动是随机的,严格的数学定义是股价变动遵从对数正态分布”
这我认同,B-S只谈正股价不谈趋势,是假定正股运行方向不明确时算出的理价参考值,当权证存续间较长时,正股运行的走势可以说是无法确切预测的,因此,B-S公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事实上,股市变化莫测,在一段长时间内,即使一个相当好或相当差的股票,运行的方向都可能发生意测之外的变化,谁敢确定某个股票在一两年后必定能到某个价位?如果某人能打保票(比如G农产品一样),沪机场一年上必上13.6,那现在沪场的价早上这个价了(开个玩笑说,11楼真的这么肯定的话,何不向银行贷款大量买入6009呢,一年后有12%以上稳当收益呢,比贷款利息高得多)

退一步就,就算6009一年后真的必上13.6,也并不等于权证价值为零(虽然权证是到期才能行权),比如9楼1.84买进的权证,只要一年中6009有一天股价跌到11.76以下,她就能赚到权证的钱(就是认沽权证特有的无风险套利,解释见我上面的贴),楼主总不敢保证这一年中,正股必定没有一天能跌到11.76吧?

事实上也用不到跌到那个价,楼主获利的机会和幅度还有很多,这就是当B-S所述的投机价值体现的时候,此外当权证行情来的时候,相信9楼的获利不止B-S公式计算出的理论价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价格永远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在的996,处于价值的下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0 16:10 , Processed in 0.046912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