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超乎想象——管理层推出权证用意何在(这篇文章说的太对了)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FlyKate
浏览:25064
回复: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期市场最吸人眼球的非权证莫属。有人甚至预言,今冬明春的股市将是“权证时代”。但更多的人在感到不解:为什么早在1996年就被管理层视为过度投机而被取缔的权证10年以后却得以复活?在主板市场如此低迷时,权证为什么会出现超乎人们想象的火爆炒作场面?管理层推出权证的用意究竟何在?
之一,是为央企大盘股以最少的对价完成股改服务。众所周知,自以对价方式为主的股改一开始,国资管理部门就一直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微词。国家为了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命运企业的绝对控股权,为了尽量减少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发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无疑是最省心的砝码,哪怕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权证。正因为此,尽管只值0.11元的宝钢权证被市场超值20倍的恶炒,按11月24日的收盘价,意味着2006年8月到期前G宝钢的价位要涨到6.40元以上;尽管上交所一度扬言要查处宝钢权证炒作中的违规行为,但最终却不了了之。因为,宝钢权证的恶炒,会推动武钢权证的火爆,有利于以后几十家央企在股改时如法炮制权证模式,并使流通股东投赞成票。
之二,权证火爆炒作多少可推动G股走高,有利于一年以后国有股流通5%时可卖一个好价钱。记得1998年管理层为了让股市为国企三年扭亏服务,使劣质国企股高价发行,曾鼓励股市投机,《人民日报》“特评”文章甚至把市场44倍平均市盈率的过度投机说成“走势正常”“市盈率正常”、“完全有投资价值”。眼下,管理层为了央企和国企以最小代价股改,今后能卖个好价钱,同样不惜抛弃4年规范整顿中反复强调的“价值投资”口号,为市场投资过度投机的“创建”平台,以至于一只宝钢权证的日交易量可以超过深圳整个股市的日成交量,其功利色彩一目了然。可以相信,当2007年国有股再释放10%,2008年国有股全流通时,管理层仍然会出新招。
再次,权证产生的市场财富效应,可吸引新增资金入市,以缓解市场供严重大于求的矛盾。管理层非常清楚,股改平均10送3的对价,需新增资金3000亿元;一旦再融资和新股发行开闸,资金压力更大。而目前市场主流资金的基金均重仓被套、赎回压力甚大,难以充当中流砥柱;QFII资金额度即使用完100亿美元,也无力撑起大盘;新基金招募乏人问津;券商亏损累累,还要整肃自营的违规。资金不足是市场最大的致命伤。在困境中,管理层终于想到以权证来引资的举措。宝钢权证从0.68元涨到2.11元,最多一天41亿总的成交量;武钢认购权证上市首日在涨幅高达69.83%的涨停板上最高有19亿份的买单在排队,显示市场一旦上涨的财富杠杆效应被强化和放大,那么,外围的热钱便不请自来。从一周来的情况看,此举显然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失衡。
第四,以权证T+O交易,为市场更大范围推行T+O探路。客观而论,权证之所以火爆,最根本的原因是实行T+O交易制度。近期管理层已明确表示要进行交易制度方面的创新,媒体关于上证50股票(指数权重股)进行T+O交易的讨论颇多,有关方面对G股实行政策倾斜的意图也较明显,深圳对中小企业板实行T+O的积极性也很高。如果权证T+O受到市场欢迎,那么,再推广到上述三个板块,便可使大盘指数股、G股、中小企业板一起活跃走强,门庭冷落的证券营业部便会因股价波动加大而重聚人气,投资者对股改的信心会大大提高。
第五,权证的火爆表明管理层对“什么是股市的本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几年,某权威人士一再强调要使股市恢复本色,即使价格体现价值。结果如何呢?基金的价值标准从20倍市盈率先退到15-16倍,再退到10倍,现在许多股票市盈率仅4-5倍,基金越套越深,反而价值迷失,1000多点割肉了,整个市场变成像物价局核物价,投资股市变成存银行拿利息,满盘皆输,死水一潭。股市的本色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投资投机两相宜,市场各方遵循游戏规则合理博弈。不久前,副主席屠光绍在重庆大谈“火锅论”,他以“鸳鸯火锅”为例,肯定了市场不同主体对投资投机的不同偏好都是合理的。理论价值仅0.11元的宝钢权证,实际价格却达到2.11元;理论价值仅0.35元和0.60元的武钢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实际价格却达到1.52元和1.83元。实际价格可以高于理论价值,这就是股市多方的合理博弈,不应过多指责。权证火爆可以说是打破了过去几年″唯价值投资才是股市本色″的教条观点,这是其最大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