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7-15
|
|
香港酝酿H股“股改”方案 实施需面对两大难题
作者:朱周良;王丽娜;黄金滔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05年11月24日
分析师称对H股公司利好,但具体实施需面对两大难题
正当内地股改全面铺开之际,香港也传来了股改的讯号。据当地媒体报道,港交所及香港已开始研究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计划仿效建设银行上市时的做法,将此类公司内地股东持有的内资股份全部转为可流通的H股。业内人士称,这样的做法如果付诸实施,应该主要是针对纯H股上市公司。长期而言,这会对H股公司的未来发展构成利好,但具体落实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两大障碍亟待清除
《明报》昨日报道称,为配合目前已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逐步实现全流通,港交所及香港已经开始研究相关方案,最终目标是将内地股东持有的内资股份悉数转为H股。
截至昨日,港交所及均未就相关报道作出证实,但业内人士表示,即便香港监管当局果真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大可能马上付诸实施,最基本的前提是要克服股东投票和支付对价两大难题。
"(香港考虑的H股股改方案在)操作上应该是有点问题的,"专门研究港股的江南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曾轶舒对记者表示。
曾轶舒指出,投资H股很多都是海外投资者,这给组织股东投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据《明报》的报道,由于早期已上市的H股与近期或今后上市的H股公司对增加可流通H股的定义和预期有不同理解,当局可能建议相关公司修订公司章程,其中须明确,日后内资股如要转为H股的话,必须取得三分之二股东同意,此外,还必须得到H股股东半数通过。
北方联合国际投资管理公司的雷海华指出,对于H股的股改而言,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对价问题。尽管内地对A+H公司股改中H股股东能否获得对价并未作出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如果香港实施H股股改,这一问题不可避免会被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A+H公司应不在此列
对于传闻中香港正在酝酿的H股股改,分析人士表示,这应该主要是针对纯H股公司,而A+H公司的股改可能仍将在A股市场解决。
江南金融研究所的曾轶舒和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都认为,传闻中的H股股改应该主要针对纯H股公司,A+H公司的股改则可能仍按照目前已有的模式在A股市场进行。
"对于A+H公司而言,在A股市场解决(股改)在操作上更容易实现,"曾轶舒表示,譬如鞍钢新轧及中海发展等都是很好的先例。
还有投行人士指出,鉴于内地监管部门对于纯H股公司的股改尚未有明确说法,因此,香港方面如果主动出来张罗此类公司的股改,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尝试。
扩容压力几可忽略
《明报》的报道称,如果将香港目前已上市H股的所有内资股全部转换为可流通H股,估计涉及股份的价值将高达2万亿元以上,接近香港股市总市值的近四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扩容规模,会不会给香港市场带来压力?对此,分析人士大多持乐观态度。
"这样的解决方案体现的是对H股股东的尊重,长期来看,对港股及H股都应是利好大于利空,"北方联合的雷海华表示。
雷海华分析说,首先,香港有关部门不可能一下子把2万亿元的股份全都转为流通,必然会有一个过程,这无疑会缓冲市场承受的压力。《明报》的报道也透露,港交所及考虑的方案中,建议每年可转为H股的内资股,不能超过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0%,以免H股股价短期内承受过大压力,并且转H股的方案还要得到现有H股股东投票通过。
其次,相比内地市场而言,香港吸引的国际资金更为充裕,这也为实施股改创造了有利条件,雷海华指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内资股转H股后给股价带来的稀释效应,反倒可以为未来的更大上涨留下空间,"雷海华说。
江南金融研究所的曾轶舒也表示,由于H股股东对于全流通早就有了预期,因此,实施H股股改不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加重H股在香港市场的筹码。
而港股昨日走势也进一步印证了分析师的看法。连续几日窄幅牛皮的恒生指数昨日放量反弹,收盘大涨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