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到这么多朋友踊跃参与,其中很多精彩的句子:
“我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第一步的选股过滤,而精于指标的人可能第一步就用指标过滤股票,我想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和理念 ”
“股市的天气存在于均线中;股市的脾气存在于量比中;而魔鬼的细节存在于K线中
”
“主力是先有量后有价,而散户是先有价后有量,追随价格,指标很可能更多的是指示出散户的动作.主力有时利用指标,有时却不得不受制于指标”
“技术指标在技术分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谓技术分析,一般来讲是指以过去的价格、时间、成交量等来分析、预测行情。技术指标就是从过去的价格、时间、成交量等数据通过不同的统计计算而得到的。”
“当理念和技术融为一体,便是得道之时。”
“我现在很少用到指标, 感觉指标的作用就是辅助,用来强化自己的看法”
“另外还有和大盘的均线比对,和大盘均线的排列差距越远就越有机会,这个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机会指标 ,但却没有数质可量 ”
“提醒不能太依赖指标了,1,要有自己的指标,2,可以量化的指标并不代表全部的指标”
“指标是一种操作理念的一种量化,是在对股市还没有做到荣辱不惊的认识之前,克服贪婪和恐惧 的好办法。
炒股是种逻辑性和模糊性思维并用的事情。因此指标绝对代替不了人脑。”
我认为:把上面所说的仔细玩味、深刻理解后,离高手的距离就不远了。
同时,我也来凑凑热闹(个人看法,难免偏颇,希望朋友们斧正):
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来自力 [ 量时价空 ] ,都是运用数学方法对 [ 量时价空 ] 做线性或非线性描述
很难想象股票软件如果没有那一大堆的排列指标,还有谁去看,如果没有自称的独门暗器指标,还有谁去买
市场有“公开程度高相反有效率低”之说,于是,有人开始自编指标(我原来就是这样的)
编辑指标好象烹饪,恰倒好处的火候和科学合理的配料能够成就名菜(当然还需要经验在其中),如果反复烹炒,则色香味尽失
这里所说的指标是泛指,包括K线、均线、成交量
其实指标不在多而在精,用好一两个指标足矣,这就好比打仗,没有必要背着一大堆轻重武器上战场,累都累趴下了,怎么去消灭敌人
战略打击的目的是实现战术控制,大炮不能上刺刀——最后解决战斗还得靠K线
选股指标另说,如果只是为了分析,KV足够,最多,再用上它们的延伸指标——均线、换手率
不要指望指标的金叉、背离什么的告诉你什么买卖点,这个指标的金叉、背离在2000年可能是对的,2005年可能完全错误;在X股可能是对的,在Y股完全可能错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至于哪些成功率99%的指标和能够发现主力持仓量、持仓成本的指标就更扯淡了
(你用的非常好的)指标只是告诉你能不能买卖,心态决定你敢不敢买卖
普通的登山旅游者拄着拐杖还气喘吁吁,而采药人于悬崖峭壁间如履平地,指标只是并且只能是最初的登山拐杖,真正达到健步如飞,还需要体力和耐力
[ 本帖最后由 庄之客 于 2005-11-23 22:07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