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9-1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0-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升浪手记 hurry 10月26日 廉颇老矣的老基金重仓股
昨天的手记如果说是一种情感上的舒怀,今天的手记更多的是想立足于真实.我们尝试着从数据角度来看,基金在其所谓价值品种中的投资过程.
从近期公布的三季报看,曾经炒做的较为充分基金重仓股的股东数和半年报相比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上港集箱,股东人数从半年报的36177人增加到三季度报告中的39749人.
第一高价股茅台的股东出现了几年来的第一次增加由8880人增加到9482人.
同仁堂从11726人增加到12174人.云南白药从6352人增加到6647人.海油工程虽然人数萎缩的较为有限,从7320人转变到7382人,但是流通股东的首席和次席的位置,已经从海富通手中有一定的传递迹象.
也许有人会说,人数的增加有些幅度并不大,有些品种的中期形态也还没有逆转的迹象,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不能够成为趋势,一旦成为趋势,那么这些品种的炒做生命将告终结.
从000039中集集团的流通股东数据看,筹码从2004年中期报告的35506人扩展到年报的40947,而当时实际上该品种还在趋势上涨过程中,由于这种筹码的分散并不猛烈,所以并没有引起投资者的重视,实际上回头再看,筹码当时的分散显示,在2004年的10月左右,很可能已经有一批资金在退出,而后在2005年4月左右,最后的大部队开始全面撤退,于是该品种的股东2005年的中期居然高达121893人.实在是好大一家子,筹码正在完全走向分散,无疑中小投资者接过大多数基金的筹码,一直坚持着抗战!
从这个角度看,基金的重仓股的股东数是判断基金对于品种是否存在分歧以及介入有多深的一个辅助分析数据
我们上面提出的这些品种在三季度的股东人数都发生了多年来的第一次增加.这说明随着股价的上涨,基金的心态在变,跟盘的资金在变,对品种的预期也在变.涨多了总要落袋为安的,这其中的某些品种的景气度虽然还在延伸,但是基金已经有打提前量的感觉,最关键的是,炒做的最终结果是套现,没有人愿意做永远的股东.大家都是投机一把,只不过说的时候,叫投资!
三季度涨副猛烈的小市值的各种概念,相当品种都显示出基金开始大幅度在这些品种上加仓,而已经炒做了多年的品种,尤其是大市值的品种,基金正在进入审美疲劳,炒做周期使得这些品种越来越有些廉颇老矣之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