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2-16
|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8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报道:新年连拉三阳 沪深股市告别熊市?
整整一个月,指数上涨超过12%,50只股票涨幅25%以上,跨入新年又连拉三阳,身陷5年熊市的投资者蓦然回首,不禁发问------
从去年12月6日到昨天短短一个月时间,上证综指涨幅12%、深证成指涨幅15%,涨幅超过10%的股票达到747家,占沪深两市全部A股的55%。上述几个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轮行情的火爆程度,同时也预示着此轮行情的力度并不一般。
此轮行情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2月6日到12月30日,主要特点是机构重仓的一些品种围绕年底做账展开自救行情。此阶段的龙头品种是金融股和石化股,"主力部队"包括煤炭、电力、机械、地产等机构重仓品种。
第二个阶段是新年以来三个交易日股指连续放量上涨,也是沪指突破年线后的加速上扬阶段,主要特点是行情已经演变成场外增量资金的抢筹行为,绩优蓝筹股和股改概念股全面被激活,个股普涨的局面开始出现,股市的"财富效应"重现。
此轮行情的热点也逐渐明晰。从数据上看,1个月来涨幅前50名的股票中,有35只是以基金为首的机构重仓股,其区间涨幅都在25%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轮行情的主要推动者是以基金为首的主流机构;其次,从品种来看,区间涨幅前50名的多数为绩优蓝筹股和股改概念股(详见右下表),其中G股13只,准G股13只。这一特征也充分说明,随着增量资金的加盟,市场的做多激情仍然充沛,大部分滞涨的股票接过领涨的大旗,并成了股指继续上行的动力。
增量资金涌入
增量资金至少有三路:一是处于建仓期的股票型基金迫于合同要求加速入市;二是海外资金的回流;三是去年底踏空的资金,特别是一般法人机构的资金反手做多。
自去年12月初本轮行情启动以来,成交金额并没有得到有效放大,去年12月份的沪市日均成交金额一直维持在65亿元左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去年12月29日上证综指成功突破年线压制,当日成交金额达到110.18亿元后,沪市成交金额急剧放大,近5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133.7亿元。不但是沪市,深市表现同样抢眼。近5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额也超过了75亿元,较去年12月份放大了1倍有余。
与成交金额急剧放大相对应的是,沪深股指出现爆发性的上涨行情:近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了4.5%,深证成指的涨幅更是超过了7.7%。增量资金入市迹象十分明显。
从现有的数据分析,新入市的增量资金至少有三路:一是处于建仓期的股票型基金迫于合同要求加速入市;二是海外资金的回流;三是去年底踏空的资金,特别是一般法人机构的资金反手做多。
统计显示:包括银行号基金在内,目前共有21只股票型基金处于建仓期(详见右下表),截至去年底这些股票型基金的资金规模约达到221亿元。按照基金合同要求,这些基金的持股限制一般是在60%至90%之间,按此推算今年上半年至少有132.6亿元资金必须完成股票投资。如果按上限要求,那么今年上半年必须完成的投资金额更是高达198.9亿元。
据业内人士推测,由于二季度将可能面临新老划断等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这些股票型基金普遍缩短了入市期限。上证综指有效突破年线,使得市场较为看好年初行情的演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建仓期的股票型基金自然会加快入市。
从市场表现看,近期股改股、蓝筹股走势普遍强于其他股票。这些股票通常都是基金的重点关注对象,它们的走强也意味着基金入市步伐的加快。
虽然对于海外资金回流的规模,目前还难以找到准确的统计数据。不过从QFII的积极增仓动向看,海外资金是极为看好沪深A股的。据市场人士介绍,新年第1个交易周,深证成指暴涨6.62%。从以往经验看,深证成指暴涨的背后往往都有海外资金的身影,毕竟深圳与香港资金往来的渠道较其他地方更为便捷。
据记者从QFII了解的信息,海外资金通过地下渠道流入内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部分资金原先的投资渠道是买房或买债券,但现在有部分资金开始转向股市。买房不如买股票,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共识。
据公开信息显示的数据,去年底一般机构的平均空仓率达到了76.52%。这些机构由于年终结账或看法不一错过了去年12月行情。作为市场的活跃资金,这些机构投资人显然不能容忍自己成为行情的旁观者。因此今年初股指连续放量上扬,与他们的反手做多显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记者 杨大泉 贾宝丽)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