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3-2-16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FII粉丝的幸福生活 追基金还不如跟QFII操作
三类股票被严重低估 2007年QFII选股策略曝光
2007-01-02 10:02更新 来源:转载文章
QFII粉丝的幸福生活 追基金还不如跟QFII操作
今
"追基金还不如跟QFII,"老李很认真地对记者说。
提起2006年的股市投资收益,老李脸上的皱纹都随着笑容绽开了。老李的股民生涯从"认股权证年代"开始,跟庄、研究国家队……忙碌了十几年,感受最深的却是惨遭套牢的无奈。而2006年的成绩源于他新增加的一项工作--研究QFII的投资方向。"跟随QFII投资,使我的回报起码增加了50%。"
宝钢经典战役
中国经营报报道,2006年最经典的案例无疑是QFII与基金在宝钢股份(600019)上的一进一出。老李在此役中收获良多,坚定了他"跟着QFII走"的信心。
老李年初就已持有宝钢股份,2006年上半年,内地多家股票型基金纷纷看淡宝钢,相继抛售。一些消息灵通的散户也纷纷跟随。看着股友们离场,老李也一度打算抛售。但随后他从一些途径得到零星信息,知道某些QFII看好宝钢。老李一咬牙,挺了下来。破釜沉舟的回报是惊人的,2006年下半年宝钢开始一路走好,11月更是暴涨40.16%,创下上市以来最大月涨幅,也使老李的本金翻了一番。
从后来的公开数据看,以QFII为代表的机构恰在内地基金撤出时,加大了对宝钢的投入,从4.6亿股一直增持到10.1亿股。机构筹码换手率一度达到70%。由于表现强劲,下半年曾经撤出的内地机构重新买进,终于成就了QFII这一经典案例。
但是对于老李的兴奋,内地基金公司却也有些不以为然。某资深基金分析师认为:"QFII2006年的火暴更多是由于媒体的炒作,如果从总体业绩上看,并不见得比内地基金好。他们不用公开投资信息,管中窥豹当然只见灿烂的一面。"
理柏基金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QFII的A股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9.37%,而同期内地股票型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了60.75%。然而8月开始,QFII业绩开始上升,11月,平均取得15.61%的月收益率,和内地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基本持平。
"人弃我取"
2006年基金与QFII的分歧愈发拉大。前三季度,内地基金先后从90余家重仓股中撤出,而其中一大部分落入QFII囊中。内地基金公司一度喊出"让QFII在高位接盘"。虽然同样标榜价值投资,但同一时期两者的投资目标迥然不同。
以马应龙(600993)为例,2006年第二季度以花旗、汇丰为代表的4家QFII非常看好该股,争相进入,此时内地基金却在加速撤离。二三季度马应龙表现比较低迷,几度掉头下行。但QFII坚持看好。三季报显示,入场QFII增加到5位,并且纷纷加仓,渣打银行更一鼓作气成为该股第一大流通股股东。2006年10月底开始,马应龙开始震荡上扬,11月底股价一举突破33.48元,而且升势不减。
除了长线投资外,QFII的波段操作节奏把握也相当独到,显示出人弃我取、先于市场发掘个股的特色。以QFII重仓持有的宜华木业(600978)为例,2006年二季报显示,汇丰、花旗、渣打等5家QFII均看好该股,并在4.92元至5.73元的股价区间内买入。果然,5月开始,宜华木业一路走高,至第三季度,该股股价突破10元关口。三季报显示,除花旗继续增持以外,其余QFII获利回吐,实赚超过1500万元。而持续持有的花旗也并不吃亏,至11月底该股股价突破12.8元,花旗的账面盈利也超过了1500万元。
2006年类似的投资表现不胜枚举,G南糖(000911)、鞍钢(000898)等QFII重仓股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据天相投资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QFII增持医药股和食品股的公司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1家和7家,而减持这两个行业的公司家数最少,只有3家。
追随QFII
"对于我们这些小投资来说,QFII更易跟随,不像其他机构那样一季三变。"老李说这是他追随QFII的直接原因。为了证明自己的背水一战并非毫无道理,老李告诉记者一个例子。
2005年半年报以及三季报都显示,QFII持有比例占流通A股最高的股票是海螺水泥(600585),可是该股当时的业绩同比出现连续大幅下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纷纷撤出。但是到了2006年,海螺水泥的业绩从一季度开始便出现大幅回升,股价也因此大幅上扬。"类似的投资案例这两年出了不少,"这成为老李追随QFII的重要动力。
西南证券的分析师张刚认为:从更长的时间区间看,QFII的确在上市公司的选择上有独到之处,更"善于把握行业的景气度拐点"。同样以海螺水泥为例,当时国家对宏观调控的行业采取了限制措施,对水泥行业也进行了清理整顿,一度造成整个水泥行业的业绩下滑,但对一些小厂家进行的清理使得海螺水泥反而因为技术和规模优势最终在行业整顿中获益。
银河基金管理公司市场总监张大伟也认为,QFII一般都会采取"长期集中持有"的投资方式,对于像老李这样的中小投资者确实会有路标作用。从季报年报等公开数据中,投资者固然可以发现内地机构的重仓区域,但此时机构也可能早已利用"时间差"转入另一板块。如果散户轻易跟进就有可能被高位套牢。相反,由于QFII的投资周期较长,而且即使中短期股价下跌也不为所动,对散户有更强烈的示范意义。
从市场层面上看,2006年下半年开始,QFII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号召力越来越明显。
三类股票被严重低估 2007年QFII选股策略曝光
在今后12到18个月里,人民币升值和消费概念还是中国股市最主要的增长动力,此时应该开始寻找那些在未来更长时间里有投资机会的股票。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周期性股票可能卷土重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年初制定投资计划,可能在年底时早就抛到脑后。但是对于一些大型投资机构的决策者来说,年初的投资计划则是全年取得良好业绩的开始。证券市场周刊报道,瑞士信贷中国区的首席分析师陈昌华(Vincent Chan)表示:"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在年初制订出有效的投资计划,完成全年计划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如果年初无法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那么将会在之后的投资活动中非常被动。"
具体到他熟悉的中国市场,陈昌华补充道:"在中国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为中国股市上,几只明星股票的表现总是特别抢眼的,资产管理经理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几只股票。"根据陈昌华的介绍,瑞银2007年的选股策略就是寻找那些被低估,即将触底反弹的股票。
升值概念还能主导一年半
选择明星股票的过程,总是先从宏观到微观。根据陈昌华的介绍,在选择2007年投资对象的时候,瑞士信贷主要考虑三个要素:首先,投资对象的市价是否被低估;其次,投资对象是否会因为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而获得增长动力;第三,是否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和消费增加而获得上升空间。
人民币升值无疑是当前影响股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陈昌华表示,在今后12到18个月里,人民币升值和消费概念还是中国股市最主要的增长动力。
但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分析师的视野可能看得更远。陈昌华认为,人民币升值的主导作用还可以持续两年。"预计今后两年将是币值上升的高峰阶段。之后即使人民币继续保持上升势态,其对于股市的推动作用也必将被削弱到无法主导投资。"
"股市受到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先后占据着上风。"陈昌华认为,当前除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在2007年进行投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其他可能出现的高速增长的股票。而瑞士信贷当前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其他领域寻找有增长性的投资概念。因为"随着人民币升值力量和消费增加的推动力趋于平和,原先被低估的股票开始释放增长效应。"陈昌华认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持有这些"廉价"的股票,比如汽车和物业股票。
周期性股票将卷土重来
那些在之前赛跑落后的股票,在短期内就可能获得迸发的力量。瑞士信贷预计,在2007年的前半年里,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如周期性股票,将很快会展示非常强劲的增长空间。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2007年,小商品、工业制成品和运输行业将会出现非常强的增长势头。因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伴随的投资增加必定会刺激相关的产业出现迅猛的增长。"
陈昌华解释道,这些股票被低估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在2006年,投资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非周期性股票,希望通过人民币汇率上升而获得资产增值的机会,而周期性股票的价值在该轮市场追捧中则被严重低估了。其次,因为人们并没有对这些股票寄托太多的希望,这些股票反而在平稳的增长中获得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他举例说:"那些从2004年增速就开始减缓的股票,比如水泥行业,在这些年里没有受到市场的干扰,反而获得了比较大的增长空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