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484|回复: 0

当前期货市场和交易分析方法管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期货市场和交易分析方法管见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那一笑的风情 浏览:5484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到一篇好文章,帖一下。

  本文是7月底人民政协日报社的一个记者(也是本人的一个同学)向我约稿,通过即时的MSN交谈共同整理的提纲。然而由于篇幅及选题更换问题,最后没能发表。现在我稍作加减,索性把“记者”处理成虚拟人格。使之仍为对话体。但已非完全真实的访谈。这种体裁好处是脉络易见,行文干脆,但短于论证和辩伪。 此外文中的一些观点每与流俗不同。欢迎大家指正。所有批评和建设的意见都是欢迎的。

记者:你好,我注意到你在今年年初曾经用习拳劳作者等网名在网站论坛上发贴,认为伦铜LME将到4000美元价位。而伦铜在2月调至低点2948之后,又一路走高,直至最近3594.5的历史新高。又上涨646点,而沪铜相应上涨。请问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张:做期货要用战略思维。近年国际能源及原料市场价格的高幅增长,大部分是由于国外炒家对“中国需求”进行推波助澜炒作的结果。中国由此承担了巨额的进口成本,甚至输入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在坚定不移的“多头投注者”中,我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吉姆•罗杰斯04年5月判断断未来10年,世界范围内期货市场都将会持续走牛:除非发现新的油田,油价仍将高企;铜价会继续走高。不能不佩服这位老将的慧眼达睛。而铜价自从2002年9月起,沪铜主力合约每吨上涨20000点左右,涨幅之巨,让人瞠目。
1.        国内进口商的套保作法堪虑

记者:自2002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可以说浓墨重彩,大连大豆,天胶及燃料油接连上演牛市行情。连豆最高价曾至4100点,加上刚才提到的沪铜的天价价位,真是考验人的激情和想象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和问题。比如去年的“中航油事件”,还有近期国内LME铜市反套利的巨额亏损,以致“逼仓中国”说不绝于市。对此,你有何看法?

张:所谓的“逼仓中国”,“国外投机基金高位狩猎中国”现象不足为怪。事实上,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进口量与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因此必然拉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之目前的国际贸易定价方式普遍使用“期货价格+升帖水”模式,每到国内采购之时,投机基金必然大肆拉高期货价格,赚个盆盈钵满。而进口商要么将高价格转稼输入给国内,要么承担巨额亏损。

记者:但是,期货市场功能之一不是套期保值吗?为什么国内进口商会出现亏损?

张: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政策和操作问题,就大豆而言,国内的进口商和贸易商做法是在国外期货市场上点价购买,高位作价,然后抛到国内期货市场上保值。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国外期市上先持有多头头寸,即“欲买先买”,在购入现货前先买入期货合约,从而在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对冲风险。这样一来,如果以后大豆价格上涨,则获得利润。如果价格下跌,由于在国内期市上有保值头寸就等于由国内多头埋单了。如此国内期市等于国外期市的延伸而已,无法回避高价格输入问题。 沪铜的反套利亏损也相似。

2.反向套利是资本逐利的逻辑必然
记者:那国内投机商为什么不在伦敦LME做多,在国内做空呢?

张:许多人认为我国是铜进口大国,因此反向套利,在上海做多而在伦敦做空,导致货币铜实物外流是损害国家利益。但问题是期货市场是金融资本市场,而逐利是资本本性。只要市场之间存在价差(SPREAD),就一定会有套利活动的发生。在伦铜与沪铜之间由于进出口成本,各自市场供需变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等因素的波动,都可能使其比价偏离。经验上,上海相应月份的人民币铜价直接除以LME铜价所得出的比例在中心基点10以上时,即可以买进伦敦铜,卖出同等数量的上海铜。而当这个比例低于或接近9.6或更低时,即可买进上海铜,抛出伦敦铜。

象期货这样的国际市场,必然是各国市场一体化的。还有一个问题:即使是我们想打压进口铜价,砸低上海期铜,LME也未必跟着你下跌。

记者:哦?不是一体化吗?既然期约标的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能源和原材料市场的国际贸易又非常成熟,为什么LME未必跟跌呢?

3.期货定价的奥秘
张: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作家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生产过剩”。其实也就是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问题”。我们知道正是对“有效需求不足”的重新发现和论述造就了“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学派此后主宰经济学主流垂40年。在产成品方面,由于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兴起和超市等经营模式,加上“信用经济”提倡消费,使得频繁周期性发作的经济危机大而化小,得到一定程度的熨平。而在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上,期货工具显示出巨大威力。期货,期者,远期。把当前经济供求与人们对未来消费的预期连结起来。避免生产不足和供给过剩。并且用微小尺度的波动频仍代替大的破坏性的波动。
期货的另一个作用却未见之于教材,就是使得生产者参与定价的幅度大大增加了。而一般生产力发达的非古典型经济中,多是卖者占有利地位的。当然除了垄断和寡头之外。生产者在期货定价权重增加,经常使得购买者“高位付单”,消费者剩余减少。举CBOT为例。在CBOT市场中,大体有两种力量:商业持仓和基金持仓。前者即是以套保为主要目的的生产商和加工商。后者则主要以投机增殖为目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商业持仓通常做空,而投机基金通常做多。在商业持仓席位中,都是诸如:福四通(FC STONE),统一嘉吉(Cargill)之类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FC STONE前身为农业合作社组织。在美国,农产品销售基本单位为销售站,若干站组合成合作社,合作社再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卖期保值。FC STONE16个分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收购站和六分之一农民会员。控制全美63%的粮食销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商品的两重性开始分析,指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离,生产和使用的分离已经蕴含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矛盾运动。而在期货市场运行当中,恰恰生产者可以很好的参与到定价中。首先,在定价模式中,广泛使用的是期货价格加上基差,或者说是升帖水。(backwardation—现货升水或远期帖水 or contango-现货帖水或远期升水)。现货价格被定义为期货价格+基差。而在LME尤其有规定,升水可以无限,但帖水不能低于30美元。可见现货价格被保护起来了。价格根本不是笛卡尔坐标系里供给需求曲线确定的均衡价格之类,也不仅仅是成本加上一些利润所得。而是用隐蔽的升帖水和期货本身的价格代替了。将现货价格拆成两部分,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创举。
其次,通过在适当价位抛出远期标准合约的方式来进行卖期保值。当我们大量采购时,投机基金和商业席位便有了默契,一起推高价格,投机基金固可以获利平仓,而商业席位也并未亏损,因为套期保值对冲了风险,锁定了现货利润。而期货市场上的亏损也已经由国外进口商点价付费埋单了。这就是国内屡屡被高位洗劫原因所在。

4.期货市场能源和工业原料牛市是长期趋势

记者: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商品期货总体是上涨的?因为投机基金和商业持仓的默契?
张:也不是。这些跨国基金在狩猎中国时固然是利益一致的,但别忘了基金之间也是有斗有合,基金分类林林总总。比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商品期货基金(CTA)等等名称。如果从价格取向上分类,则大致有两类:一派寻求高风险获利,运用资金优势和借贷以及集体行动大举拉高或打压,砸出惯性盘后获利平仓,从而总是拉大现货与期货的价差,而一派试图利用期货现货的合理回归来谋利,而一旦行情脱离基本面,就难免同室操戈。这些基金在屈“屈人之兵,掠人之财”,对进口国进行操炒和发动金融突击的同时,彼此也是竞争对手。互相吞食。04年5月份,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暴跌,中国大豆加工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全行业出现40亿美金左右亏损。就是CBOT先跌下来的。还有今年6月的大豆跌势。都是后院起火。虽然投机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但也要根源于需求。否则市场就完全失去意义了。因此市场也好,投机也罢,仍然是遵守经济规律和游戏规则的。但未来几年内,铜价和油价的高企将是确然无疑的。王建先生在《当前经济形势中四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指出由于二战后60年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飞阶段来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必然面临长时期的上涨。长期对油和铜等看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5争夺定价权说法有待商榷

记者:你给我一个印象,好象是中国发展期货市场争夺定价权不是那么想当然的。

张:所谓争夺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定价权的说法似是而非。 刚才说过,由于期货市场的存在,生产国必然在定价权上有更大的优势。或者是拥有强大现货贸易和期货贸易实力的跨国企业有这样的话语权。比如我们在南美采购大豆,也是由CBOT期货价格加上现货升贴水方式,但垄断南美粮食贸易的,还是美国嘉吉这样的实体。和我们情况类似的是日本的期货市场。 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橡胶是有定价权的。但这和日本发达的国际贸易和强有力的贸易和生产实体是分不开的。LME铜价为世界铜交易基准价,然而看一下它的会员构成情况:
7种会员中,第一种为圈内会员(ring member)
可以签发客户合约,即成为客户的“对赌家”或“庄家”。也就是做市商。
第二种:准经纪清算会员-Associate Broker Clearing。其会员是诸如花期,德意志,汇丰,高盛(Goldman Sachs),AIG,  Cargill等国际大型投资银行或投资公司。
第三种:准交易清算会员-Associate Trade Clearing。其会员是瑞士贸易商Glencore,挪威Hydro铝业公司,以及荷兰Hunter Douglas公司等国际大型贸易或工业公司。
第四种:准经纪会员-Associate Broker,其会员如ADM投资服务公司、Carr 期货公司、Fimat国际银行等专门经纪公司。
第五种:准交易会员-Associate Trade,其成员主要为智利铜公司、美铝、加铝以及Billiton 等国际知名的消费商和生产厂家。
一目了然,正是因为做市商制度和投资银行,大型工业贸易公司,产家和消费商的广泛参预,才有所谓LME的定价权。如果上期所的会员构成仍然和现在一样,仅仅是一些不能自营的经纪公司,不实行做市商制度,仅仅是经纪公司吃完一个客户再去找另一个客户的经营模式,就永远别想拿到什么话语权。而只能是国外市场的肢余和映像。
一定意义上来说,正因为国内期货市场的存在,才使得国内在进口上承受空前长时间和高价位的痛楚。
记者:哦?

张: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调看一下近几年的大豆,铜期货品种的行情图就可以看出,国内与国外期货市场相关度与日俱增,内外呼应。沪铜在去年开始宏观调控和国储抛售库存时,国内铜需求已经缓解,但也由此产生了LME和SHFE的比价偏离,接着就有了巨额资金的反向套利,使得国内铜价与国外铜价又是一番上涨行情。由于国内市场提供的套利保值空间,使得高价进口得以一定时间的迁延。
无独有偶,连豆在2004/2005年度已经存在产量过剩,下游产品豆粕和豆油市场吸纳不足,然而在今年春,投机基金仍以旱情为题材大幅上拉。美豆03短短1月时间从503.7美分涨至 690.9美分。连豆如影随形,当时的主力合约上涨700点左右。而国内的油厂出于降亏损式生产和保持市场份额的需要,不得不持续大量购入美国大豆。上游企业高成本进口,而下游产品却需求不足,导致供给曲线左移或者是平行于价格轴,其结果是企业高买低卖的亏损和加工品高价格低产出的滞胀。

记者:打断一下,近段时间以来。国内豆的走势是弱于外盘的,油厂为什么不在国内收购而仍要冒风险在国外购买呢?
张:因为油厂现在使用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如果使用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榨油率低而且成本太高,根本无法与使用进口豆的油厂竞争。只有破产一途。如果都能使用国内大豆的话,当然是最好了。豆农增收,厂家不必高买低卖,但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是要利润的。所以只能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

记者:但是转基因大豆可能对身体有害,只是苦于生物体在短期内无法证明是转基因产品造成损伤。

张:那倒未必。只要选择两组小鼠,对其肾脏与肝脏进行一定功能损害处理,再分别饲给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物,很快就可以确定到底转基因食品是否存有隐患。因为肾脏与肝脏是用来处理毒素的脏器。在功能有所损害后势必十分敏感。则很快就可以看出对食品的反应来。而且我可以告诉你。今年5月,英国独立报已经披露食用转基因玉米的小鼠肾脏和血液出现异常。只不过在企业集团主导传媒的商业时代,这种报导很容易被有意冷处理或封藏。

记者:是不是非生产国或后兴起的期货市场根本无法争取定价权?

张:也不尽然。我们的定价权,自有产品比如非转基因黄大豆1号,还有出口玉米,自然是有定价权的。但是象铜和原油的定价权,就不是我们一相情愿,说争就争到了。争夺定价权更多是要改变无序进口的混乱情况,形成统一采购联盟,从而在价格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最重要的,是国内十分缺乏象嘉吉一类的强势实体,不能够把生产,收购,贸易,和期货整合为一体,在采购上国内各买家又彼此以邻为壑,最后让国外供应商大把的赚钞票。如果要在期货市场上争定价权,第一走LME的模式,大量吸纳国际大投资银行,工业公司,消费商和生产厂家。它每年营业额超过3万亿美元,带给英国超过2.5亿英镑的隐性海外收入。第二是吸取日本的经验,尽快为商品期货基金立法,允许期货经纪公司自营和代营国外期货业务。1991年日本推出商品基金投资法案后,伴随投资基金的成长,日本期货市场才真正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与证券和银行鼎足而立。而目前国内的期货业监管法规是禁止自营、发行基金和向客户融资和理财业务的。这就使得国内的经纪公司和国外公司的结构和模式完全不同。无法形成集中,统一的主导力量与国外大鳄们抗衡。上期所副总经理胡政曾经公开承认,在上期所的铜期货合约上,“大约有30%的持仓有外资背景”。即使在本土市场上,尚不能主导定价,国外的定价权更是空谈。目前期货经纪公司只能靠廉价的手续费度日,无法完成有效竞争和资本增殖。也就无从打造现货期货一体化的集团企业。其实期货市场本质是金融信用市场,可以完全交给市场。听其优胜劣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国企纷纷市场化,私有化而破产,但真正应该市场化的期货,反倒处处掣肘。这是很奇怪的。

6.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瓶颈

记者:然而据我所知,期货市场本身是不增殖的,不适宜过多重视,而且恶性投机时有发生。现在解缚似乎不是时候。

张:其一,期货市场本身虽然不增殖,但却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此外也创造了大批的就业机会。其二,本身的后发劣势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使得国内期货市场十余年举步唯艰,一度出现恶性投机事件。国内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一样,也是借着题材做庄,尤其是江浙一带巨额的出口换汇剩余资本大量进入期货市场。形成期市上所向披靡的“浙江系”,“温州炒棉团”之类。由于其资金优势和交易所尚不完善的交割机制,使其屡屡上演“多逼空”的逼仓事件。大肆拉高价格,迫使空头平仓认赔出场。 因此国家才不得不对其大力整顿。然而决策通常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期货市场投机性是其内在本质,无可厚非。司马迁所谓“上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整齐之,其下与之争利”。金融投机市场天下朝市,对任何国家和机构来说,都不会放任成为他人的“提款机”的。我国对铜,铁矿石,石油的进口需求和依赖程度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会与日俱增,石油进口现在已经占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又是最大的铜消费国。没有自己发育良好的期货市场是不明智的。  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有效整顿,国内的期货市场已日臻成熟与理性。你不可能期望一切都准备好了,合理化了再放开,难道学游泳的同时不就是游泳吗?不是应该在游泳中才学游泳吗?很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其三,国家在决策发展期货市场时,一个初衷就是可以指导农民合理种植,实现增产增收。但用期货市场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也许他的作用只能是通过期货市场来促进订单农业,使农民多一点理性和指导,如此而已。

7.期货市场未必能使农民增产增收

记者:增产增收这种说法似乎违背“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常识。是不是这种提法有误?

张:你指的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弹性问题。总收益增减与商品弹性有关。弹性其实可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两种。而总收益主要考察的是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定义需求变动量比价格变动量。所谓总收益是指对一种物品的总支付量,等于该物品价格乘以销售量。注意不是产量。设价格为P,相应货物成交量为Q。如果一种产品缺乏弹性(E<1),比如粮食,则总收益P*Q与价格同向变动。就是说如果供求由市场决定,产量增大,价格则必下跌,则总收益势必减少。除非国家用直补或者干预价格的方法真的保证农民增收。
当农民由于国家直补等政策使产量增加,即供给曲线右移(请注意不是供给量右移,而是供给。)而考虑需求曲线不变,因为在任一既定价格上消费者购买并不受供给增加影响。则供给曲线移动后,销售量由S增加至S‘,价格由P降低到P’。此时考虑总收益P‘*Q’与P*Q大小。也可以说是比较价格下降比例与销售量增加比例(而非量)的大小。两者相等时需求曲线斜率为1。问题就转到需求弹性上。即考虑其大于1(即富有弹性)或是小于1(需求弹性)即可。因为经济学中所说的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是指以1为昨界点的。粮食的需求弹性一般被认为小于1。因为相对价格便宜,又无较好的替代品。(其他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尚有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如果它富有弹性,国家当然不用鼓励增收了。还有个粮食安全问题。中国耕地及水资源逐年减少,保守数据2000年至2080年人均粮食需求将由380公斤增至425公斤。
    而国家说的增产增收,“增产”与“增收”之间只是语词上的并列,并非说增产与增收有因果性。国家是指一方面让农民增产,一方面也能实现增收。即采取直补或保护价收购,抑制农资价格过度上涨等措施保证国家的“新重农主义”方针得以贯彻。可说十分正确明智。当然这肯定是有困难的。迄今为止,粮价已经下跌2%有余,而农资价格却上涨40%左右。


记者:我们还是来说一下期货市场,我这里有个数字,2003年大豆上涨,在大商所建议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时引导农民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让东北豆农在销售环节增收约10亿元。

张:事实上,如果用当时的价格衡量,理论上增收应该在50亿元左右,但这其中要除掉流通费用,仓单生成费用,交易费用,等等。因此,挤占了粮农80%的利益。再说说保值,在黑龙江是一些大型农场进行生产和销售,如果说他们可以利用期货保值的话,那么在吉林省这样的小农作业模式根本无法进行卖粮之前的套保。期货市场对他们而言,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8.国内金融市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记者:除此以外,国内期货市场还有哪些问题?

张:我认为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证券期货等市场缺少人才。你可以看到证券和期货市场上杰出的分析人员和经纪人十分缺乏。和国外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我们的思维和语式陈旧落后,在行情发动和走势上,不止是股票,期货也只是简单的造势作庄,要么就是完全如影随形,唯国外马首是瞻,步人后尘。比如连豆,事实上,由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力品种黄大豆1号为非转基因产品,而CBOT交易的却是转基因大豆,两者根本不能跨市套利。两者唯一的关联是其下游压榨产品-豆粕。进口的豆粕是可以作为替代品交割的。然而即使如此,两者的相关度也不应该是如此之高的。而一直以来,美盘涨则我们涨,美盘跌则我们跌,仍然是患有十足的软骨症和幼稚病。再看一看我们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就知道我们距离西方式的发达金融市场道路是多么的遥远。在数据统计和分析上,我们完全依赖于国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记者:那期货市场吸引不了人才的原因何在?
张:
主要就是工资水平过低。交易所收取费用过高,期货经纪公司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比如大豆交易费用,交易所最少要收取总费用的2/3。留给期货经纪公司的就微乎其微了。而且由于经纪公司过多,手续费竞争激烈。无法再提高。而且由于经纪公司多是民营,一向信奉劳工利益此消彼涨,吝于提高员工收入。因此无法吸引人才。
现在比较流行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有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才会高效率,高收益。看似悖论。实则第一,高工资保证员工体力智力处于最佳状态,第二,平均工资使员工不珍视工作,因为他可以换一家同样水平的公司。而高工资则使其努力保住现有职位,从而提高效率。但可惜“劳动力后备军”的存在,根本使这条理论失效。我觉得当务之急是交易所降低手续费,因为大量的收入被支付给了发展期货市场等等收效甚微的市场推介上,结果都用在餐钦酒店上。倒不如让期货经纪公司拿大头。实现更好的转移支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交易所结构的会员制问题。表面上是说会员制,循其名而责其实,则名实不能相附。其实既非会员制,也非公司制。因此就“四不象”,有碍发展。

9.首创持仓分析的数学分析模型
记者:你刚才谈到期货市场的分析模型和方法落后,我也有同感,期货市场真正专业分析人士却多不见经传,不过我注意到你是在期货市场最早使用数理主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持仓分析的。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模型。

张:(笑)惭愧。其实这模型十分简单。期货市场存在两种偏向,一种是过于重视数学,一切用数字说话,其极端是甚至把数字神秘化。但其实却未必真懂数学。其实这种倾向古已有之。而另一种偏向则是完全不重视数学,量化思维差,当然也是片面的。由于期市是多空双方博奕最烈的投机市场,因此持仓分析也就十分的重要。在我之前,一般各分析者是作以陈述,某某系,某某席位现持仓多少,增减仓多少,但却缺乏整体和直观的分析说明。我仅仅是用了持仓与增仓的二维数组,以持仓作横轴,以增仓,亦即持仓变动为纵轴,并加以多项式拟合,以反映整体的持仓权重与增减加速度,凹凸性及曲率大小。详见(http://www.bfqh.com/持仓分析)真正在网站上主持是从2005年1月14日开始。后来我注意到已经有很多的业内同事开始注重类似分析,甚至在期货日报上有人“剽窃”我的思路。但这让我觉得很高兴。
记者:你说“未必真懂数学”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10.金融市场中的数学
张:比如波浪理论的数学基础菲波纳契数列,你是否知道?
记:是指“1,1,2,3,5,8,13,21,34,55,89---”吧

张:是的,这个数列有两个特性,第一是从第2项开始,第三个数字是前两数字之和。比如1+1=2,2+3=5,3+5=8。第二个特性是后一项与前一项之比,越往后越趋于1.618,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畅销书《达芬奇秘码》对它有很多的记述。波浪理论使用者把上至银河系涡旋,下至海螺螺线,向日葵排列曲线等等都纳入到黄金分割中。实际上,这也的确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万物并非直线生长,而有服从优美的曲线和比例。想想黄金分割等比中项的公式。如果一条线段AC ,一定要分割,并且不是平均一分为二,而是有生长扩散性的话。那分割点确定在B上,使AB:BC=AC:AB,也AB*AB=BC*AC的话,就是黄金分割了。实际上,它体现的是一种比例上的绝对公平。大比小等于整体的大比小。这在自然界是很适合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的。但如果套到股市和期市上,就未免削足适履,不伦不类了。
记者:为什么不可以使用呢?社会科学现在不是大量的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吗?
张:把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物理方法用于社会科学,始于霍布斯和笛卡尔。前者把数学机械主义应用于政治和社会学,后者更是希望将一切科学都用几何形式的推理和演绎的形式研究。但这一切显然漠视了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和混沌性质。而尤其是考虑到我们的心理影响时更是如此。我们知道,马歇尔是经济学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在名著《经济学原理》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学工具,以致直接影响到后来萨缪尔森提倡的数理操作主义,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开始数学化。但也正是他,把心理学导入到经济学中。在凯恩斯时代和当代,经济学开始前所未有的重新考虑其固有的心理学特征。心理预期在投机市场上尤其重要。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第三点,说历史是重演的,实际指的正是人的心理规律是相似的。正因为社会科学的心理学特质,变量如此之多,而且经常是非线性也即跳跃或非可积的,因此完全植入数学方法就十分的迂腐可笑。
11.有关金融易学. 易学是独特的形而上学体系,其精髓是理性主义
记者:我还注意到你在公司网站的论坛上主持易学讲座,见解颇有独到之处。现在网站上有关周易预测分析行情的东西很多,连macd论坛上都开有专门的“金融易学”论坛。大多股票类和期货外汇论坛上都有相关内容。也算是有中国特色的分析方法吧。我也挺感兴趣。只是苦于周易的玄奥,无法深究。不知道它的功用到底是怎么样的?

张:(笑)
关于周易的预测性,自来从者信其有,不信者证其无。近年一直有两大显学,一是一统天下的主流经济学,一是见之于市井坊间的易学。作为群经之首和中国哲学之源,而且现在如此受流俗推重,当然是不好视而不见的。 学易最上是从哲学(易为中国哲学之源)和史学(所谓六经皆史)层面学习。其次文字训诂和义理辞章。再次学占。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就主张学占一体的,可见有学者还是不反对占筮的。在哲学意义上,周易可以说是以卜蓍为形式的独特形而上学体系。
易和数学物理方法的本质并无区别。都是用自由意志探索世界,寻找理性。而理性主义工具逻辑和数学正是西方先进文化的核心。
邵庸说:“以目观物见物之形。以心观物见物之情。以理观物见物之性。"
当代大儒何新说“理性不是信仰,而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运用语言指号而进行求索的思维工具。理性与非理性的不同仅仅在于,理性借助指号为工具探索对象的内在客观的逻辑组织。理性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也在于此。意识形态是借用语言指号为工具主观地(为适应主体目的)自我构组一个体系(理论与文学作品)。但理性则是探索对象内在固有的机能和组织。所以理性的本质是分析的。而意识形态的本质则是综合的。理性无禁忌。即使面对非理性的事物,理性只要进入,也试图从中找出内在的秩序并建立组织。
何新先生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是理性主义的。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五行体系诸范畴,可说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其最好的应用模本无疑是中国古典医学,尤其是中医典籍《灵枢》与《素问》(合称内经),体现了宰天制物的唯物主义精神。这一套理论和操作系统,至今仍是行之有效的。比方说素问中的“五运六气”系统,是用来研究气象规律和由气候引起的疾病规律的。它也可以说是相当古老素朴的一个气象学预测描述系统。我们知道2003有中医学者就是用这套“运气”系统提前预测了“SARS”疫情的发生。使人留有很深的印象。在气象预测上,沈括就曾有过准确的应用案例(见梦溪笔谈)。
记者:是嘛,那不正可以用在期货上嘛!
张:不错。由于农产品期货在很大程度上是天气市,对天气的预测也就十分重要。比如每年CBOT例行的天气炒作对行情的影响举足轻重。有意思的是,这套古中国的天气理论似乎很有些灵验。

12.《素问》天气预测系统与农产品期货

记者:能否简单谈谈。
张:实际上五运六气合阴阳与五行为一。阴阳分三阴三阳,五行则为转为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以年干确定。而六气则为寒,暑,燥,湿,风,火。以年支确定。年干中甲己合为土运,乙庚合为金运,丙辛合水运,丁壬合木运,戊癸合火运。
年支则子午之岁为少阴君火;丑未之岁为太阴湿土;寅申之岁为少阳相火;卯酉之岁之岁为阳明燥金;辰戊之岁为太阳寒水;已亥之岁为厥阴风木。自少阴至劂阴或自厥阴至少阴为一个终始相次循环。
记者:太繁琐难懂了。
张:事实上这个系统如此复杂,以致可以写本书了。比方说今年是农历乙酉年,天干定五运金运,地支确定为阳明燥金。加之酉在地支中属阴金,因此运,气,地支全为金,就可以确定今年金气过剩,金克木,因此草木荣发较晚,这符合今年的情况。进一步说,木气不行,则土不受制,湿气流行。结合实际,再考虑到“胜,复,淫,郁,不足,从,逆”等情况,可以推定今年始旱终涝,大致上与事实相符。今年春初的大豆上涨正是对干旱的忧虑所致。而现在的情况又证明雨水充足,原来的干旱预期已经证实错误。这调低高了产量预期,而期价也开始走低了。
记者:这么说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核心的理论还是有合理性的。不应该把术数之类一棍子打死。

13.坊间占验派算命术士的浅薄无聊
张:但问题是: 中国的易学术数多为天命神学,其言迂怪不经,所谓”其说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因此不能叫做科学理性。 周易虽然品系庞杂,但主体仍然是占验的。周易本就是占筮之书,不可能不带有天命神学的色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机 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郭沫若也有类似的总结,指出了其消极意义—犹如毒瘤,不管什么,都要附会到周易上,附会到阴阳五行上。
  以上大致概括易学有两派六宗,即象数和易理两派。而占蓍,则为象数一类。其中又分不用六爻五行生克与用六爻五行生克两种。前者以邵庸为代表,后者以京房为代表。这两个人一方面使周易程序化,神学化,同时也就把周易原有的辩证法精髓庸俗化了。近年书市和网站上解易之书文真是浩如烟海,尤其有不少无聊之作,什么邵伟华,常秉义,王吉柱等等。其书皆逻辑混乱,抽象力低弱,不过是宣扬天命迷信,搞伪科学。据邵氏理论,摇个卦就可断言人祸福生死,甚至民族命运等等。简直是在冒充上帝在说话。
记者:(笑)
张:只要用一个简单的逻辑就能看出他们的荒谬来:如果他不信天命,则占卜不足训,如果他信天命,那他就是在以恶意来揣度他的上帝了。这样的“上帝”不公不正,总是干涉世欲的任何事务,一心让你什么时候生病,什么时候挂掉,什么东西丢找不到----无聊的很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样的智障写出的书居然还十分畅销,流毒民间。梁启超所谓“大圣鸿哲数万言谆诲之而不足者,华士坊贾一二书败坏之而有馀!”真是哆哆怪事。
14.预测的悖论和两难
记者:看来你是不信周易能预测行情了。
张:
有关预测性。实际上是一个很严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二律悖反。你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著作中和物理学的量子理论中可以找到和易经的唯心主义(唯理主义)思想相似的东西。然而在数学也丧失了确定性,科学由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走向统计化,概率化的今天,以科学哲学为基础和指向的哲学也不可能不放弃决定论。以证伪主义和科学哲学著称的卡尔波普在其著作中较好的论述了预测和现实的问题。借用量子力学中的哲学:预测者影响预测,观测者影响观测本身。而这也恰恰也是索罗斯“反馈”理论的滥觞。如果一个人精于周易,用以预测行情,恐怕他很快就富甲天下了。而且一个隐含的推论是:如果假设周易测股票涨跌和期货行情准确,势必也要承认,一个人的命运也是决定了的。因为占验体系从失物,财运,婚姻,到前程,生死等等是一整套的体系。用的也是同一套理论。如此休咎祝福皆定,如果你测自己财运是败财的,那你测的行情是准呢,还是应该不准呢?如果你测到某支股票要涨,可是又算自己赚不到钱, 这不是很荒谬的吗? 况且,预测本身难道不会影响结果吗?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又应该怎么算?我来拿个杯子,你测下一秒它会不会碎?
记者:(笑)

15.“凡是阻碍人活动力量的,即是恶的”
张:通常现实和勇于实践者憎恨宿命论和所有决定论的东西。因为那意味束缚了人的独立意志和英雄主义。所以史记中论述阴阳家时才有“未必然也”,“使人拘而多畏”之言,而卡尔马克思才说他憎恨一切神。
  斯宾诺沙伦理学中有个著名命题:凡是阻碍人活动力量的,即是恶的。
况且,抛开预测本身的悖论不谈, 我敢说邵伟华之流连周易的理论基础都说不清。

记者:请简单谈谈

16.占验的模型基础是错误的

张:周易基础本于上古天文学,其分支占验术数之说,要旨不脱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它的运算单元还包括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周易也是引入五行和天干地支后才“威力无穷”,其言如法的。而五行,天干地支的起源都要追溯到天文历法之中。比如十天干与太阳运动周期有关,而十二地支则与日月地运动轨迹周期有关。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天文学者的书看看,比如陈久金先生的。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生克制化为核心的术数不过是“天人感应”的一套,不过是“以天时征推人事,以人事应天时”罢了。倒也不能说完全错误,也可以说有些整体论的合理性在里边。然而古代人用的天文运动模型体系,尚是“浑天”等三说,且不知道“岁差”“摄动”等概念。况且历法的置润基本是数学计算问题,而术士们却据此发展出一套神乎其神的理论来。大至自然灾害,国运民生,小至个人命运,无不可据“万年历”推算。
且不说它的模型是错误的,即便模型正确,“其验如响”等等也终究是骗人的鬼话。
记者:哦?为什么这么说?
张:
因为不论是起卦测财还是疾病,讼事等等,卦士都要与当时的时间坐标联系起来。所谓的生辰八字,是指年,月,日,时共八个天干地支放在一起。而通常的“金钱卦”则只用年,月(令),日(建),少用时辰。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十二地支似乎是自组织的。大至十二年(就是我们说的十二生肖),小至十二月,十二时辰,都有自子至亥的这一序列。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过“《素问》云:疾在肝,寅卯患,申酉剧。病在心,巳午患,子亥剧”此一日之中有自四时也,安知一时之间无四时?安知一刻,一分,一刹那之中无四时邪?又安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岂无“大四时”邪?似此之类,亦非世法可尽者。”术数的要旨不脱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刚才说这套运算以天干地支为单元。天干有10,地支有12,单说这地支12,历法中以12年为一循环周期,一年再分12月,一天再有12时(辰),则未必不可以再细分,自组织嘛!这样子再往下层层推算,每十分钟又是一辰,再划至50秒又是一辰,无穷无尽。这里边我们尚没考虑太阳时又有平真之分。不要忘了,在物理学上,即使是三体问题 ,  经典力学也无法给出如单体问题、二体问题一样的精确的解。彭加勒证明,自然界大多数系统是不可积的,对这些系统,原则上不能求出精确解。三体问题正是其中之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系统混沌。在一切都以统计学和概率问题描述,因果性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颠覆的今天,还怎么能期望一切都可精确预测出来?再精密复杂的预测工具也不过是“屠龙之技”,不可信赖。况且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一向有推重偶然性,不可逆料性的传统。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神无方易无体”“四时无常位,五行无常胜” 。
做期货投资如果靠搞八卦这套,恐怕是要一败涂地的。 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对市场本身的理解,分析,判断。
记者:有道理。谢谢你谈这么多,就到这里吧。
张:不客气。我并非专家。只是随便谈谈不成熟的想法。

[ Last edited by 夕阳武士㊣ on 2005-9-2 at 19:0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19 07:40 , Processed in 0.03093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