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chenyoung

股东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肉,而且多汁
苦孩子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买入了60045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7-2-13 15:31 发表
两根天线PK多根天线



chenyoung兄,你说的是什么股呀,说说代码,兄弟们也可以分析学习学习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1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7-2-13 17:4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07-2-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0702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2 天

结构深研究

发表于 2007-2-1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老李哥的0AMV来看,资金进入不是很明显:*1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young兄,把你上面的股都说说代码呀,谢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是000584,000685,000737,还有一只忘记了,应该不是600059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7-2-13 22:1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3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chenyou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4.54卖出0033,2.76卖出0498.7.21买入000049共30000,3.42买000599,chenyoung在给看一下,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快枪手。
000599也想买过,量能充沛,看来肉让你先吃了。

000049热得烫手,佩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大盘配合的原因,000033让我昨天一夜没睡好,风险确实有点大,再次谢谢chenyoung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通常一夜睡不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大哥,5.540买600339,现在我的成本是5.558。
我的交易费是多少,贵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无线城市建设脚步加快

上海交警队的王警官在执勤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违章的司机对处罚有异议,往往争执不下,虽然最终结果往往是违章者乖乖交了罚款,但浪费的时间却大大影响了正常工作,这让王警官无可奈何。不过最近的一条消息让他感到振奋,队里准备给每位交警派发一部PDA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可以将现场产生的违章、犯罪的图像或视频等记录,实时传送到指定部门。面对证据,违章者就无从抵赖了。

  这种场景很快就会在上海市嘉定区成为现实。上海市的嘉定区目前正在实施一项规模宏大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国内地第一个“无线城市”项目。按照嘉定区“无线城市”的建设规划,无线网络将分期建设,支撑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应急联动、公共服务、商务旅游、生活学习等信息化应用。“无线城市的建设,除了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无线网络接入,也可以为公安、消防、急救和公共事业等政府服务部门提供统一协调和高效协同处置的网络平台。”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位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

  广东省也在加快无线城市建设的步伐。“广东WiMAX的建设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在各个主要地市都有应用,主要用于‘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日前,广东网通人士透露,广东网通目前已在全省所有地市同步建设WiMAX网络,这将是迄今为止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WiMAX项目。与上海不同的是,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商业用户,尤其是商务热点地区的企业。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国加州硅谷也在实施一项庞大的无线计划。9月初,思科连同IBM、SeaKay等公司赢得了全美最大的无线网状网络项目,分布于硅谷地区4个郡中的超过40个中小城市,将通过这一项目联合在一起,240万人口将由此享受到免费的Wi-Fi服务。

  这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无线网络早已进入家庭和企业,如今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户外无线技术正在带动新的一轮技术应用热潮,那就是无线城市。

  城市诱惑

  从伦敦到台北,从美国到新加坡,一个接一个的无线城市正在像星星之火一样在地球上闪耀。到底无线城市能够给政府和居民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首先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只是无线网络应用的初级阶段,它往往受到带宽、信号和网速的各种限制,而在无线城市中,无论是在街道上还是公园里,用户都可以像有线网络一样自由地上网冲浪。

  除此之外,现在无线网络的总体成本也令人怦然心动。在美国,使用有线的光纤技术连接到每一个家庭的平均费用为2000到3000美元,要部署完整个城市需要差不多15年,而利用Wi-Fi无线技术的平均费用仅为18美元左右,部署全城的时间可以缩减至1到2年之内。

  对政府来说,遍布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为市政府、公共安全部门、交通等城市职能部门提供随时随地的宽带网络接入。这种网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部门可以提高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为城市在重大事件或者紧急状况下提供快速、及时的救助服务。

  “对于很多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来说,建设无线城市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了缩短市民间的‘数字化鸿沟’或者‘提升城市安全’。很多市长的观点同时也包括: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刺激商业发展,提升城市的信息化竞争力。”在不久前落幕的2006年中国无线技术大会上,阿德利亚科技的CEO吴方这样说。

  正是由于以上的因素,无线城市被视为一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备受推崇。包括北美的费城、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休斯敦和亚太地区的新加坡等城市,都在计划铺设无线城市网络。根据ABI Research今年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城市无线区域网络的覆盖面积为3885平方公里,到2010年将超过32.5万平方公里,这一覆盖面积大约和波兰的国土面积相当。

  与此同时,无线城市在技术方面的障碍也在逐步清除。由于Wi-Fi技术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而覆盖更广的WiMAX技术尚未成熟,并且其发射模块比较高昂,所以一种名为无线网状网络(Mesh)的技术开始受到青睐。它通过网格状连接,将这些无线接入点紧密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回传到有线网络上。它的部署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平滑过渡到将来的WiMAX网络。“Mesh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覆盖,WiMAX可解决长距离无线传输,Mesh技术是WiMAX的有效补充。”美国Strix公司的国内总代北京矽谷星矢公司技术总监付春雷告诉《互联网周刊》。

  思科在硅谷部署的无线网络即是采用的Mesh技术,而另一位无线界大亨Strix则在南欧的马其顿部署了覆盖全国的Mesh网络。Yankee Group的副总裁Zeus Kerravala说:“Mesh技术在城市范围提供无缝的连通性,能更加方便容易地将更多的人员和设备实时地连接在一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城市的距离

无线城市概念及其实际实施正在为现代化城市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全球城市管理者、技术界人士、投资方和商户各阶层的关注。 本文将对无线城市的发展、应用、实现技术和成功部署尝试进行介绍与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选择与众不同的定位,进而寻求新的经济活力和商机。如果某一个城市想表现卓越,令政府、投资人、企业和居民等各个阶层都均衡地获得最大效益并享受优质的生活,该城市需要在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和商业环境方面具备综合实力。

为什么需要一个无线城市

      作为城市范围内的无线网络通信手段,无线宽带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切实可行的应用。 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在考虑部署全城范围的宽带无线接入的议题,而采用Wi-Fi网络覆盖整个城市,正在成为最引人注目并且引发强烈反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伦敦和中国台湾的台北市相继雄心勃勃地宣布将打造无线城市。 在美国,如果部署FTTB(宽带光纤到路边)技术需要15年时间,而如果使用无线技术,整个城市的网络部署及整体工程建设至多需要一至两年。使用有线的光纤技术连接到每一个家庭的平均费用为2000到3000美元,而利用Wi-Fi无线技术的平均费用仅为18美元左右。

      一个全城范围的Wi-Fi网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技术、社会和经济价值:拥有先进的无线城域宽带基础设施,并将其作为一项城市服务提供给市政、企业和居民等各阶层,不但意味着这个城市关注其在新技术方面的声誉和支持创新,还体现了该城市具有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以及吸引投资和应对管理运营的能力。
除了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无线网络接入,市政公共安全和服务部门对城域无线网络实际上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人口和市政府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应急联动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不可忽略,并且有待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该系统可以为公安、消防、急救和公共事业等政府服务部门提供统一协调、指挥调度和一个对社会性突发事件做出高效协同处置的平台。 通过使用这个无线网络平台,政府部门应对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将能够为城市在重大事件或者紧急状况下(如反恐、自然灾难等)提供快速、及时的救助服务。

      遍布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为市政府、公共安全部门、交通等城市职能部门提供随时随地的宽带网络接入。 例如:公安巡警或者交警可以通过无线手持设备上传数据或提供现场报告等,通过无线网络,现场产生的违章、犯罪的图像或视频等记录,能够被实时传送到指定的部门。市政人员通过无线手持终端(如PDA等)记录和传输数据,与文档管理、查询和发布系统结合,可以完全满足日常公共安全等市政服务的需要。 无线网络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服务项目,如有效提高路灯管理、城市交通导航管理和公交车班次管理的高效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程度,并随之形成一系列的关联性综合应用。

实现无线城市的几个阶段

      通常大规模的无线城市采用了分区域建设或者全区域分期建设两种方式,分区域建设遵循着分片规划、分片勘测和分片实施的原则;分期建设采用部署热点由疏到密的原则,从市中心等业务量需求较大区域开始,从以专网建设为主的前期逐步过渡到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接入服务的公共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对整个城市的无线覆盖。

      无线城市初期,通常在市政办公楼、繁华街道、广场公园、高新园区等地点先期进行无线网络的建设,提供电子政务(e-government)服务,以及诸多便民服务,如信息查询亭、娱乐信息传播等,运营商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无线局域网及无线局域语音通信(WLAN+VoWLAN)服务。在此基础上,中期的目标主要是无线覆盖市区主干路段、重要公共区域、居民社区等,开始建立起智能交通网络、公共安全网络和应急联动网络,带动干道沿线“信息化走廊”的区域性发展,做到为大部分的市民提供各种无线网络增值服务。 在中后期建设中,优化市区网络,并且着手降低城乡信息化差距;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和智能交通网络;利用前期项目为后期项目持续稳定地积累资金和用户群,达到逐步引导公众依托于“无线城市”更为高效地工作、高质量地健康生活,同时利用“无线城市”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发展,吸引投资和扩展贸易经济。

多模块化Wi-Fi Mesh打造无线城市

      从城市应用的复杂性与覆盖范围的广阔性角度看,无线城市肯定会对其赖以实现的无线技术提出多种严格要求。 因此,是否能够打造出高性能、多业务融合,并且高机动灵活性的无线设备系统实际上成为能否成功建设无线城市的关键技术标准。 同时,整体无线解决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易于管理性和迅捷升级性也是整体评估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在众多的实现方式中,依托Wi-Fi作为无线传输方式的多模块Mesh(网状网格)无线网络系统,正当仁不让地脱颖而出,成为越来越多全球发达城市建设无线城域网的首选技术手段。

      顾名思义,多模块化Mesh技术采用了网状网格的方式进行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互连。 设备互联采用802.11a或者802.11g/b技术。 每个mesh节点在进行设备间互联的同时,提供802.11a或者802.11g/b最终用户端的接入。 多模Wi-Fi Mesh技术非常完美地将传统网桥和AP(传统接入设备)相结合,避免了以往点到点 (PtoP) 或点到多点 (PtoMP) 的网络架构所导致的网络性能限制,使建设无线城域网成为可能。

在无线城市的部署中,由于高大建筑物和较多的城市障碍物对于无线信号容易产生阻挡和干扰,无线网络的部署和性能受到很大影响,一直以来成为了一个技术难题。 利用蜂窝状的网状(Mesh)拓扑结构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每个Mesh节点总是可以与就近的多个其他节点保持无线连接,例如:安装在道路灯杆、交通信号杆和市政建筑上的无线Mesh节点就可以自动组成网状网格网络。 这种自主发现、自动配置和自我修复愈合能力的优秀素质,消除了传统无线网络中单点故障的风险。也就是说,任意节点发生故障,整网可以重新再选择任意其他的相邻节点进行网络通信,系统的分布式智能可以始终通过最优的路由进行数据流的处理。

      通过多模Mesh节点之间的无线互联,大量无线节点仅仅需要1个光纤点即可提供中继接入,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在城域范围内部署或者租用光纤成本。 反之,每个光纤点支持越多的节点,也就实现了更广阔的无线覆盖范围,整体的项目成本得以更为显著的降低。 如何降低无线Mesh网络内部互联的带宽损耗,以及令单个光纤点支持更多的无线节点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区别多种mesh技术的主要标准。

Mesh种类与Wi-Fi 多模Mesh

      从目前主流mesh的衍进历史和实现方式及能力来看,可以分为3种:单模Mesh (single radio)、 双模Mesh (dual-radio) 和多模Mesh (multi-radio)。

      无论单模Mesh和双模Mesh技术(如Cisco, Tropos, Nortel等厂商),都是只采用单一无线模块进行mesh骨干的处理,由于Wi-Fi本身的CSMA/CA特性,理论上每跳的无线带宽会要降低50%以上;在实际的使用中,每10个左右的单模或是双模mesh节点就需要1个光纤点。  

      多模Mesh (multi-radio)技术,采用多个功能无线模块,分别处理无线用户端接入和mesh节点互联。 尤其是采用了2个专用模块分别处理发送和接收数据,理论上每跳的无线带宽损耗可以达到1%以下;在实际的使用中,一条光纤更能够支持高达60个以上的多模mesh节点。 对于一个中型的无线城市,仅仅需要几条光纤就可以满足整个城域级别无线系统的需要。 对于需要购买光纤进行部署的城市来说,多模mesh网络可以大程度节省无线城市的整体投资成本; 对于租用光纤的部署,专线光纤的租用运营成本也可以大幅地降低。

      多模Mesh也可以满足公共安全、应急联动和智能交通网络对高速移动下的无线宽带的要求。 利用多模Mesh技术的固有特性,处理拓扑结构快速变化的切换协议:目前支持最高的速度高达300km/h,切换时间延迟低于100ms。 这样,在移动车辆上安装车载mesh节点,当车辆在无线城市内的任何道路行驶,都可以无间断地进行视频、语音和数据通信。高速移动下,移动车载和其他固定mesh节点之间的吞吐量可高达15Mbps,完全满足高带宽的应用需求。

      考虑到目前固定版 WiMAX(802.16d)芯片技术不断成熟,利用WiMAX增加Mesh节点间的带宽也是无线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的。如何保证设备能够平滑升级到WiMAX也受到关注。比如,美国Strix Systems的室外型多模无线Mesh系统 (OWS) 的多模块化设计为可升级性提供了答案:通过在现有节点中堆叠WiMAX板卡模块即可将Wi-Fi Mesh节点升级到WiMAX,巧妙地保护了整个无线城市的设备投资成本。■

部署多模无线城域网的国家和城市

到目前为止,北美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的Wi-Fi Mesh无线城市部署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Tempe市。 从2005年9月份开始,在六个月的工程期内无线将覆盖Tempe市的六个城区。 整个城市于2006年2月底之前实现 Wi-Fi Mesh网络的全覆盖。 建成的城域无线网络将为市民提供无线互联网接入,同时为市政和公共安全部门提供专网接入,该网络采用了约400个美国Strix Systems公司的多模Mesh节点构成了基础 Wi-Fi Mesh网络。在该无线城市中,还将利用Strix的路由算法支持终端在每小时180英里的车速条件下各mesh节点间的切换。

投资该项目的集成商兼电信运营商是美国MobilePro公司的NeoReach无线部门。此外,美国Strix Systems 公司与MobilePro 共同合作的无线城市还有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handler市、加利福尼亚州的首府Sacramento 市、俄亥俄州的Akron等城市,及路易斯安那州的多个无线城市。近期该技术还开始成功克服多山地貌的挑战,开始部署马其顿(前南斯拉夫)的国家级Wi-Fi Mesh网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城市被无线网络覆盖,多么美妙的事情。

旧金山是美国大力推进宽带计划的大城市之一,近日,该市发出一份建设全市范围Wi-Fi网络的提案请求,这一Wi-Fi网络将用来提供免费或廉价的Internet接入。

  该计划向网络提供商提出了网络的规格,要求为用户免费提供“基本”水平的接入网络,并可以向用户收取高级服务的费用。事实上,这类宽带概念一直受到一些服务提供商的否定。反对者认为城市网络接入方案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而且对于专营服务提供商也是不公平的。

  城市无线网络可以为市政拥有、私人拥有或两者同时拥有。旧金山的无线网络将至少覆盖全市95%的户外范围,为每位用户提供至少1Mbps的带宽。此外,在很多地点还要求有室内覆盖,网络必须支持WEP和WPA安全协议。

  第三方提供商将被允许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最终用户应当能够灵活访问网络,以及使用他们选择的设备和应用,只要它们是合法的。在网络升级方面,不仅仅是人口稠密区及商业区,其他场所也会提供完善的服务。

  旧金山的宏伟无线蓝图吸引了很多厂商的注意,尤其是Google。该公司已透露了向旧金山用户免费提供无线网络的方案,并向旧金山市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向他们描述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免费无线服务的好处。同时,Google作为一家潜在的服务提供商提出了申请,希望成为实现旧金山市免费全城Wi-Fi接入计划的服务提供商。

  事实上,Google在无线城市覆盖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为其总部所在城市Mountain View市提供Wi-Fi接入并获得了批准。据悉,该方案将利用路灯杆来安装接入点,真是一个神来之笔。Mountain View市议会全票批准,允许Google公司利用市政所有的路灯杆安装用于覆盖全城Wi-Fi网的无线接入点设备。

  批准这项方案并不难,因为Mountain View市不需为无线网络投资,还会获得一些收益。因为允许Google将设备安装在市政所有的路灯杆上,Mountain View市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但所有的安装和维护费用都将由Google公司来承担,公用工程费用由Mountain View市来支付,然后由Google全额偿还。

  Google希望利用Mountain View网络作为一个试验场,向大城市的官员证明这家搜索引擎巨人可以提供全市范围的Wi-Fi接入。

一、技术标准现状

    WLAN作为一项年轻的技术,在短短五年内已经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根据Wi-Fi联盟调查显示,支持Wi-Fi无线网络的设备在2005年销售增长率为64%,突破1.2亿部,全球售出的笔记本电脑总数中90%的产品都具备了Wi-Fi无线网络功能。

    同时,全球WiFi热点数量在2005年增长了87%,达到10万个。

    不过随着WLAN设备价格越来越低廉,产品普及率越来越高,市场趋于饱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整个市场需要新的技术刺激。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WLAN的技术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VoWLAN、MeshWLAN和802.11n。

    802.11n作为下一代WLAN标准可以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0-300Mbps,但由于各个利益集团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争执,导致产品迟迟不能商用。尽管2006年1月份IEEE802.11n工作组内部已经就标准问题达成一致,但基于802.11n的产品还需要互通测试、认证等阶段,因此预计正式产品有可能在下半年上市,大规模商用将在2007年。

    VoWLAN在标准和商用产品方面已经比较成熟,MeshWiFi在商用方面进展快速,预计2006年将迎来这两种技术大范围应用的阶段。

    二、VoWLAN

    1、标准化进展

    VoWLAN技术发展的重点是解决WiFi手机在移动和漫游时的质量问题,包括在两个WiFiAP间快速,以及在3G、Wi-Fi、WIMAX不同的无线网络之间切换。

    保证VoWLAN的QoS问题的802.11e标准已经于2005年下半年通过,WiFi联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认证工作;另外,IEEE正着手制定802.11r(快速漫游)、802.11k标准(无线电广播资源管理)以及802.11u(与其它网络的互联),解决Wi-FiAP间快速切换所造成的讯号中断问题,其中802.11r标准可望在2006年底定。而802.11u标准定义了不同种类的无线网络之间的网络互连功能,让802.11a/b/g/n网络能够与蜂窝网络或者WIMAX等其它未来的无线网络进行交互。这个工作组正在起草草案。

    为了实现不同无线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英特尔(Intel)及诺基亚(Nokia)为主的两大阵营分别提出802.21、UMA(UnlicensedMobileAccess)技术。

    早在2004年3月,IEEE就成立802.21工作小组,该技术由英特尔主导,目的在于促使Wi-Fi、WiMAX及3G网络之间能无缝切换,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者的手机中内建802.21技术芯片,即使拿着Wi-Fi手机漫游至3G网络,系统会自动感知并切换网络,使用者就不会因网络技术的不同而被迫断讯。但目前802.21仍未被IEEE列为正式的标准。

    而由GSM主导运营商和手机终端厂家联合倡导的的UMA比802.21走的更远,UMA强调GPRS、3G与Wi-Fi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2005年9月,3GPP(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协会已正式接纳UMA的技术规格,将UMA纳入3GPP下一代标准版本─release 6。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终端厂家推出了基于UMA的3G-WiFi双模手机。

    目前参加UnlicensedMobileAccess(UMA)规范开发的公司包括:阿尔卡特(Alcatel)、AT&TWireless Services公司、BT、Cingular Wireless、爱立信(Ericsson)、Kineto Wireless、摩托罗拉(Motorola)、诺基亚(Nokia)、北电网络(Nortel)、O2、Rogers Wireless、西门子(Simens)、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和T-Mobile USA、Philips Electronics等。

    总之,2006年,在技术与标准方面,WLAN与其它网络之间的漫游问题仍将是VoWLAN发展的重心,其中UMA与3GPP之间的紧密合作将奠定VoWLAN未来发展的地位和方向。

    2.终端商用化进展

    VoWLAN的终端商用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支持SIP协议的单模VoWLAN终端。推动单模VoWLAN终端的主要是VoIP业务提供商,全球知名的VoIP业务提供商大部分都宣布将提供VoWLAN服务,已经正式推出商用的VoIP业务提供商包括Broadvoice、Net2Phone,而Vonage和Skype也在最近推出了自己的商用终端。

    与此同时,基于UMA的蜂窝-WiFi双模手机的商用速度也在加快。2005年下半年,诺基亚、三星、LG等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UMA的蜂窝-WiFi双模手机,诺基亚还完成了基于UMA的VoIP业务测试。

    这些可以实现VoIP的手机商用预示着VoWLAN市场启动条件已经成熟。而在此之前,VoWLAN终端的价格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市场启动的瓶颈。

    3、VoWLAN对通信产业的影响

    VoWLAN在商用方面的逐步成熟,将对整个通信行业产生以下影响:

    (1)VoWLAN刺激无线VoIP加速发展

    VoWLAN在技术、标准和商用终端方面的成熟,代表着无线VoIP的快速发展。随着VoIP用户的逐渐增多和VoWLAN各种VoWLAN终端的商用,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和终端厂家,都已经意识到话音业务朝着无线/移动VoIP发展的趋势将不可阻挡,这种趋势将势必刺激3G、WiMAX等各种无线技术在VoIP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而推进无线VoIP的整体发展。

    (2)促进固定-移动融合

    VoWLAN的发展给移动和固定运营商都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传统固网运营商是受VoIP业务冲击最大的,价格低廉的VoIP业务使固网运营商流失了大量的国内及国际长途话务量。然而VoWLAN却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固网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机遇,那就是将自己利用现有的WLAN网络提供固定/移动融合(FixedMobilityConvergence,FMC)融合业务,与移动替代固定业务的趋势相抗衡。

    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蜂窝-WiFi双模手机,为企业用户提供价格更低、更加方便的移动通讯服务,在固定-移动融合的挑战中寻找自己的应对策略。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VoWLAN是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应用。

    (3)创造新的运营模式

    VoWLAN还将为一些市场新进入者提供一种全新运营模式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单模VoWLAN手机方面。目前推动单模VoWLAN手机应用最为积极的就是VoIP业务提供商。一般他们都采取与终端厂家和WiFi业务提供商联盟的方式,例如Vonage、UTStarcom和Boingo于去年就已经成立了商业联盟,共同推动VoWLAN业务。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Vonage扮演虚拟VoIP业务提供者,UTStarcom扮演WiFi手机制造商及后端统一消息平台提供者,Boingo则扮演WiFi热点业务提供商。

    三、MeshWiFi

    1、标准化进展

    MeshWiFi的标准仍在制定当中。制定Mesh网络技术标准的组织主要是Wi-Mesh联盟和SEEMesh组织,并且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IEEE的802.11s工作组中。Wi-Mesh联盟的主要成员包括北电网络、Accton、ComNetsRWTHAachen大学、InterDigital通讯、NextHop、汤姆森等其它厂商。SEE Mesh组织的成员包括一些业内重量级企业,如英特尔、德州仪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另外还包括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在802.11s中,除了AP间的互通外,还要解决Mesh网络中各节点的相互认证问题。预计2006年9月份才能形成最终草案,而正式批准的时间将很有可能在2007年。

    相对于Wi-Fi,MeshWiFi技术在组网方式、传输距离以及移动性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它能够在某一城市地区或大型园区的整个范围内,实现Wi-Fi的轻松扩展与延伸。将多个接入点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在一起,无需进行布线,就可形成一个无线网络或“热区”,从而在室内和室外提供非常宽广的无线覆盖。

    此外,无线Mesh网络的接入点可以安装在街道灯柱、大楼侧墙或任何能够提供电源的位置上,这使它的安装部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有原来设置用于Wi-Fi的笔记本电脑、PDA、手机等终端设备都不需要再安装新的硬件或软件,就可以接入MeshWiFi网,这一点也从终端方面为MeshWiFi的推广扫除了障碍。北电和摩托罗拉等厂商均已提出自己的MeshWiFi技术解决方案。

    2、商用化进展

    设备方面,思科、北电、SkyPilot、TroposNetworks等公司都已经推出了基于本公司专有技术的商用设备,大多都是基于802.11b/g标准的。这些设备已经在全球很多市场得到应用。尤其是MeshWiFi在技术上的优点使其迅速获得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大学和企业用户等的青睐。

    尤其是在美国,自2005年2月以来,美国纽约、洛杉矶、费城和奥尔良等12个城市的几个大都市都已经开始着手部署MeshWiFi无线城域网络。此外,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如阿肯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均已开始了MeshWiFi网的商用部署。另外,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中国台湾也开始纷纷启动MeshWiFi建设“无线城市”的项目。

    3、影响

    MeshWiFi的出现弥补了3G网络在数据带宽上的不足,同时又大大提高了目前应用广泛的WLAN网络覆盖范围和移动性能。2006年MeshWiFi在电信领域将有以下影响和趋势:

    (1)刺激用户对宽带的需求

    随着宽带业务需求的不断上升,对于无线宽带接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种需求不仅局限在个人用户,企业、校园甚至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都需要能够提供大范围室外覆盖、数据传输速率高并且物美价廉的无线技术,MeshWiFi恰好满足这种要求。

    (2)Wimax+WiFi+Mesh混合组网将受到青睐

    Mesh组网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来实现,在WiFi中的应用只是目前最广泛的一种。随着Wimax的商用产品逐渐成熟,利用两种无线技术进行混合组网将逐渐受到青睐。从组网结构上讲,可以采用2种组合模式:①在WLAN中,因为AP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最远只有数百米),用户在热点地区以外,可以采用WiMax继续接入网络享受服务,但是这种接入方案需要在终端设备中配置双模卡;②采用双层结构,骨干网采用WiMax技术,接入网采用Wi-Fi。

    四、总结

    预计2006年将是VoWLAN开始普及的一年,在带动设备市场的同时也将推动VoIP业务。在国内VoWLAN也很有可能在今年获得正式商用。

    但同时VoWLAN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很多现实应用问题需要解决,除了功耗问题、能否支持紧急呼叫服务、简化设置和操作等技术问题外,寻找成功的赢利模式也是VoWLAN市场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MeshWiFi的发展得益于全球一些国际化都市的“无线城市”建设潮流,反过来又会影响和促进这股“无线城市”建设潮流,刺激一些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目前对无线宽带接入的需求。但MeshWiFi的标准化进程仍然落后于商业步伐,这会造成今后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此外,WiMAX的逐步成熟也有可能取代MeshWiFi的地位,但由于终端价格、技术成熟度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Mesh WiFi仍将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技术存在,并继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不过,WLAN未来发展更大的机遇在于VoWLAN与MeshWiFi的结合,如果能够在商用方面获得认可,WLAN甚至有可能成为宽带时代的“小灵通”,与蜂窝网络争夺话音业务市场。

无线网状网再成热点 阿德利亚突破核心技术障碍 (2006-9-22)
   ——阿德利亚科技CEO吴方专访


  在刚刚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无线技术大会中,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技术再次成为热点。Mesh技术作为下一代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备受关注。在这方面,记者了解到,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是唯一一个在中国国内设有研发团队的无线网状网公司。故此,记者特别拜访了该公司的CEO吴方先生。

  吴方作为阿德利亚科技的合作创办者,现任公司CEO,在工程管理领域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拥有30项专利,其中7项获得授权。

  吴方曾经是V-Bits公司的合作创办者,并担任工程副总裁。V-Bits之后在1999年被思科以1.28亿美元收购。他在清华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在UCSB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记者:您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从事无线网状网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一定非常了解无线网状网技术在美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无线网状网目前在美国乃至国际上的发展状态如何?

  吴方:好的。短短几年时间,基于Wi-Fi技术建立的无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界各地,“无线城市”这个词汇也随之风靡全球。很多国际大都市,例如美国的芝加哥、费城、纽约、旧金山,欧洲的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我国的台北,都在建设自己的无线城域网络。
  世界范围内,总共约有88个城市和地区的网络提供公共宽带接入,其中美国有38个,其他国家和地区50个。总共约32个专用于市政的城域无线网络,美国拥有28个,其他国家和地区4个。在约37个市内大规模热区中,美国22个,其他国家和地区15个。总共有37个待建项目,34个在美国,2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看出,美国走在了无线城市网络建设的前列。
  美国近一年的无线城市发展备受世人关注。
  根据2006年6月的统计,美国约有247个无线城域网络在建或已建成。其中,待建项目约占了总项目的一半,而另一半中约1/2为公众网,1/4为专网,另外1/4 为城市热区。
  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例如新加坡已经开始了智能国家计划。根据该计划,新加坡将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无线国家”。而在该计划中,无线网状网技术也已被确定为选用的技术之一。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对于很多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来说,建设无线城域网络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了缩短市民间的“数字化鸿沟”或者“提升城市安全”。很多市长的观点同时也包括: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刺激商业发展,提升城市的信息化竞争力等等。

  记者:那么在您看来,无线网状网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而阿德利亚将如何顺应这种趋势?

  吴方:著名杂志《福布斯》曾高度评价无线网状网“预示着无线革命下一个阶段的来临”。另据ABI Research的研究,无线网状网全球市场将在最近5年内增长近10倍。无线网状网同时也在2005年被IEEE选为全球最有前途十大新兴技术之一。微软公司也对无线网状网相当重视,还正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并曾在业界交流会议上透露:无线网状网是电信网、互联网平滑融合的最佳媒介。
  对于快速发展的无线网状网市场,我们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和测试工作。迄今,我们已经获得了多项专利,提出专利申请的速度也在加快。所获得的专利涉及自适应无线路由协议、无线电规划、漫游、多层次QoS和安全等方面。
  我们所拥有的技术已经突破了大规模铺设无线网状网络所存在的核心技术难题,能够为客户提供大规模高品质的无线覆盖、电信级的漫游、自动化的网络智能等等,帮助客户实现应用提升和业务增值。

记者: 现有的大规模无线网状网络存在的核心技术障碍是什么?阿德利亚是如何突破的?

  吴方:无线网状网的技术研究开始于几十年前,与互联网的研究属于同一时期。但由于无线网状网的技术设想大大超越了当时技术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直到现在业界才做出了比较成熟的商业化的产品。
  应该说,无线网状网本身的技术设想或者要求,例如:高速收敛的路由、高速自动组网、高度动态地适应环境变化、多跳传输和全无线互连等等,都是核心的技术障碍——也是无线网状网的价值和潜能所在。
  研究表明,在多跳传输的环境中,由于当前802.11 MAC协议带来的冲突和不公平性能使802.11网状网络的容量低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同样,现有的路由和漫游方式存在许多伸缩能力和性能上的问题,它们也不是为支持大规模、动态的无线网状网络而服务的。如果这些基础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基于无线网状网络的广域传输宽带接入只能是一个难圆的梦。
  阿德利亚独有的、完整的无线网状布网解决方案,解决了上面的各项难题。该方案使随时随地低成本的宽带接入成为可能。
  阿德利亚受到国际专利保护的蜂窝网状体系结构设计,不仅具有大规模化、低成本的特点,同时增加了无线网状网络回程的容量至少一个数量级,而无需对802.11 MAC标准和相关硬件做任何改动。
  阿德利亚国际专利保护的自适应无线路由协议(Adaptive 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一开始便是为大型无线网状网络而设计的。该协议具有大规模化、鲁棒性、灵活性、电波适应、快速收敛和易于实现等特点。ADW路由技术的路由方法在动态网状网络和固定网状网络中都展现其非常优越的性能。
  另外,阿德利亚已申请了QoS和快速切换漫游技术的专利,使业务提供商能实现多样的应用需求,如VoIP,提供无缝的漫游服务,从而大大增强服务提供商网络的价值。
  安全是无线网络极为关注的要点。为了保护用户的网络,阿德利亚采用一种多层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基于开放标准的方法。该方法对将来而言,既稳健又灵活。

  记者:阿德利亚公司成立至今根据独有技术发展起来的无线网状网产品和应用有哪些?听说接下来又要有几个产品发布,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新产品的情况?

  吴方:阿德利亚力求为我们尊敬的客户提供功能强大、适应性高、安装及管理简便的无线网状网产品。根据不同的定位,阿德利亚公司将陆续为客户提供多种规格的产品。阿德利亚科技的无线网状网方案采用了多项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阿德利亚的无线网状网产品能够为提供迅捷、高效、经济、稳定的无线宽带连接,助实现更多的应用提升和服务增值。
  即将上市的新产品包括MSR1000、NMS1000。
  MSR1000是我们根据上千个室内无线应用的典型实例所特别开发的室内无线网状网路由器。这个产品拥有较高的网络智能,能够自动适应环境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网络优化,能够迅速在室内完成大规模、高品质的无线覆盖。适用于大型企业、学校、办公楼、商场、超市等场合。
  而NMS1000则是一个让无线网状网的管理可以更简单、更方便的产品。该产品能够自动完成许多管理工作,同时也可向使用者提供方便、直观的图形化统计结果。
  同时,我们也即将正式推出MSR4000。

  记者:阿德利亚的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吴方:我们所拥有的竞争力是多方面的。
  概括而言,我们在无线网状网的研究领域集中了国内外最优秀的人才,并已经取得多项专利成果。更多专利申请已经提出。我们所构建的无线网状网技术体系比较完整,在路由、无线电规划、漫游、QoS、安全等方面均有建树。而并非只是单纯在其中一个方面存在突出优势。
  在团队方面,我们的管理人员均由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士组成。
  在业务方面,我们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在国内设立了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的公司。

  记者: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阿德利亚无线网状网产品、解决方案的特色是什么?

  吴方:其他同类企业的产品和方案都各有其特点。相对于我们的行业伙伴,阿德利亚的无线网状网产品集成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网络智能、电信级的漫游、多层次的QoS和安全,能够做到很高的布网规模,并且所需成本大大降低。
  快速跨IP子网漫游就是我们的突出特色之一。欢迎大家和我们联络,并体验一下我们的产品应用。

  记者:无线网状网在视频、语音等方面有哪些新的应用?阿德利亚的技术、产品如何帮助企业获得这些应用带来的好处?

  吴方:就应用而言,无线网状网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带宽,可为用户在视频、语音等方面带来更多的价值。阿德利亚的无线网状网技术能支持高速移动状态下的视频监控,也能够支持高速视频流类的应用。例如,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用户拥有更为精密、更周全、更方便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用户甚至可坐在高速行驶的车内,远程巡查或者调用一个或多个视频监控设备为自己服务,也能迅速地将视频图像分享给相关用户。在收发视频的同时,进行语音通讯的需求也能被满足。这对于公共安全领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企业级的安全监控,例如物流企业、码头等,也可以使用我们的产品。
  如果需要,用户还可以随时随地扩展监控网络规模,或者将已有网络转移到别处使用,这对于保护已有投资、避免重复投资来说是很必要的。
  在语音方面,VoIP是一个热点应用。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包括:电信级的漫游、端对端的QoS。我们非常希望与运营商等行业伙伴共同发展VoIP这个领域。从已有的测试来看,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在高速移动状态下,通话不断线,话音清晰,多个用户同时通话无串音等等。我们非常欢迎业界伙伴前来体验我们的产品应用。
  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业务提供商的多样化应用需求,能够向用户提供无缝漫游,帮助用户实现应用提升和业务增值。

记者:阿德利亚是否参加今天年底在香港的ITU电信展会?

  吴方:参加。作为国内唯一专注mesh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厂商,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国际上的电信发展。在此次ITU上,我们计划展出我们的4款产品,其中包括:MSR50、MSR1000、MSR4000。我们的展位号是亚洲国际博览馆10号馆的10043。

  记者: Wimax和3G现在很火,公司如何看待、处理mesh技术与这些技术的关系?

  吴方:WiMax和3G都是很好的技术。他们的应用角色有具体的不同。
  我国对3G的研究代表了世界通讯技术发展的主流之一,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成就。相对于2G,3G在带宽、覆盖能力、高速漫游支持、支持用户数量、支持业务种类等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而WiMax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远距离的宽带传输上。应该说,WiMax的出现让很多新应用成为可能。
  近来,国内运营商的业务正从话音业务为主逐步转向数据业务为主,特别是运营商的业务已经出现明显的IP化或者4G的趋势。这些都是让全行业倍受鼓舞的信号。在这一趋势下,理性的运营商明确提出,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合带宽更高、布网更快更灵活、成本更低、扩展更方便的技术。
  阿德利亚的无线网状网技术体系在将来能够与3G和WiMax相配合,帮助3G和WiMax以更低的成本解决接入问题,回避可用终端数量较少的问题。
  为此,我们已经把“组网更灵活,随需扩展的成本更低,带宽更高,一网多用”作为我们努力发展的目标。

  记者:最后想请问,您对国内无线网状网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有怎样的理解和建议?

  吴方:无线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在根本上并不是由厂商所推动或发起的,而是由信息需求的变化所驱动的。现在,不论是个人还是行政、商业机构,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来得迫切,并且开始呈现移动化、多样化、大量化、随机化等特点。国内移动电话用户的总数和增长率都超过固话用户可说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用户对无线的要求正不断提高。无线必须克服自己的一些缺点。在这方面,与Wi-Fi不同,无线网状网超越传统Wi-Fi所能达到的程度,能够提供许多新的特性——而这些特性正好符合用户、运营商等领域的一切要求。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优越特性,无线网状网技术在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无线城域网、无线市政网、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应急救援、物流等领域。根据迄今为止的统计,在约300个美国城市中,其中包括费城、旧金山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使用无线网状网技术来铺设自己的无线城域网。
  我国的无线需求也有很大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观念先进的区域已经开始铺设或已经完成城域级无线网络。
  我认为:无线网状网能够以其独特的优越特性,为所有的使用者带来一个迅捷、高效并且建设、维护费用低廉的无线网络。阿德利亚将在为用户提供电信级品质的无线网状网产品,但只需企业级的成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网状网穿梭未来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天:你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能够随时随地上网,查看自己所在的具体位置,看看自己周边都有哪些商店,每个商店里面又正在销售哪些商品,而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商店中的价格是多少。你可以在商店里面拿起一件衣服,与自己的朋友开启视频会话,看看朋友觉得你穿这件衣服到底合不合适;你甚至可以远程登录停车场的监控系统,看看在逛街的时候,自己的爱车是否有什么异常;你能随时随地和他们接触,享受沟通,享受服务。

要做到这一切,你只需要一个带无线功能的笔记本电脑、PDA或者其他终端就可以了。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

而在这些技术当中,最为耀眼和热门的技术之一就是被称为"下一代网络科技"的无线网状网技术(WirelessMesh)。这项技术正在美国等地被超过400个城市大规模地用于建设"无线城市"(WirelessCity)、城域公共安全监控网络(City-wide PublicSafety Network)、移动VoIP通话网络(MobileVoIPNetwork)等等。新加坡甚至已经启动了用无线网状网建设"无线国家"的计划(iNation2015)。而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已经建成了无线城市。北京、上海也有相关方面的动作。

无线网状网是一项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具有组网迅速、随需扩展、成本低廉、支持更多业务等特点,被业界人士认为是电信网、互联网平滑融合的最佳媒介,能够与3G、WiMax等无线技术共同使用。

以"无线城市"为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高潮迭起。在中国,一家名为阿德利亚科技(AzaleaNetworks)的跨国公司最终于近日以决定性的优势,在历史1年的技术对比和产品对比后,成功与北美一家著名网络设备供应商和应用方案提供商签约---这意味着北美数十个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将全面采用阿德利亚公司的金梭系列无线网状网产品和解决方案。

据了解,阿德利亚科技实际上是由中国人所创建的跨国无线网络公司,在国内和美国硅谷均设有研究机构,拥有一支本土化的技术支持团队。其在无线网状网的几大核心技术领域都已有专利或专利申请。这些技术都由中国人自己研发,并具有相当的领先性。

盛登峰先生还举了一个应用的例子。救护车在运送危重病人到医院的途中,可以通过阿德利亚的金梭系列无线网状网路由器与医院建立无线连接,同时传输关 于病人的数据、视频资料,开启语音通讯,由医院的专家实时监控并指导救治工作。而且,因为这样的即时通讯,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医院已经完成了进一步救治的详细准备,大大缩短了救治病人的响应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如此一来,救治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从全球的趋势来看,无线网状网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各种无线技术相互融合,在应用各展所长,是现在无线技术应用中的一个亮点。据称,阿德利亚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先后提供能够和3G、WiMax无缝对接的产品,以及使用WiFiber(无线光纤)、Optic(光传输)等技术的无线网状网产品。(科技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07-2-1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07021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6 19:31 , Processed in 0.03372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