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chenyoung

股东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acc1955 于 2007-1-15 19:09 发表

昨天浙江考察回来去吃朋友儿子的喜酒
就在你上次来常下榻的那个宾馆
很巧
发令枪与新郎妈妈是同班同学
我们在一起喝喜酒

也碰上了这位被600084套了五年的朋友...
酒席上我对他说:
记住,到了7.50再说.
...

7.50去过了,看上去它依然很顽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1-1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资源战略:稀有金属

      铟: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供应量的80%。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器、合金、半导体数据传输、航天产品的制造。主要伴生在铅锌矿中,2005年我国原生铟产量也只有410吨。铟它是一种伴生的金属,它只是锌精矿里面的含量都是用PPM(百万之)计算的,非常的少,不能再生。

  钨:我国世界储量第一。占全球供应量的为85%。主要用于硬质合金、特种钢等产品,并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钨能耐高温,所以钨合金被大量用在机械、武器工业中。比如枪、炮的发射管中都会用到钨的合金。军事方面用做穿甲弹的弹丸,都是用比坦克装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的。钨合金的机械性能与贫铀相差无几,而且贫铀的缺点反而是它的优点。没有放射性,钨的化学性能也非常稳定,甚至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氧化,而且硬度也不会明显下降。这点对防破甲弹的高温金属射流十分有利。钨的硬度极高,主要用于钢铁金属的合金,加入钨后钢的硬度会有极大的提高,在金属加工领域的刀具材料高速钢就是含钨的合金。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钨的话,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金属加工能力就会出现极大的缺失,直接导致机械行业的瘫痪,所以称之为战略金属。此外在照明领域也必须使用钨做为灯丝。

  钼: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二。占全球供应量的24%。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在军事工业中应用广泛,被称作“战争金属”。

  稀土: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供应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用于制造复合材料,镁、铝、钛等合金材料,被形象地比喻为“工业味精”,这个大家说的最多,都知道,就不用说了

  锗: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的50%。主要用于夜视仪、热成像仪、石油产品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生产,并被广泛用于光纤通讯领域。

  此外钽、锶、锑、镉、铱、铋、铑、钛、镍、锆、铬、钴等等及镍铬、镍铬硅、镍铝、钛铝、铁镍等等,在欧洲这些很多都是战略金属在国防建设中也有广泛的用途.有些已经用于宇宙飞船的制造及军事应用.如金属钽不仅在火炮上有大用处,而且是以后宇宙空间探索必要的材料,其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至今科学家还在研究,钽合金的特殊用途目前仍在研究、开发。如劳斯阿莫斯国立研究所开发出含有熔融钚并含有20wt%钛的钽合金。这种合金用于要求材料密度在11.0g/cm3以下,对熔融钚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及在800~1200℃的高温中能持续数小时的耐氧化性。被选用的T-222合金(Ta-10W-2.5Hf-0.01C)正在被研究用作冥王星探测器发电装置的材料。目前T-111(Ta-8W-2Hf)合金被用作在宇宙空间使用的包裹热力发动机热源的强化结构材料。可以看出,稀有金属的供应是发展原子能、宇宙探索,国防建设,电子计算机、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所必需的条件。

  本人花了许多时间,找到这些资料,还有很多没有找出来,实在是时间所限,只为尽一份心力,希望大家再补充。

  据统计,近年来国际铟消费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递增,日韩等国已经出台了具体措施,加强包括铟在内的许多小金属的战略储备。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安泰科信息有限公司冯君从:“日本是在去年年底宣布,要增加14种战略金属储备,其中就包括铟,有钨、钼,锗等等这些金属,每年要增加这个储备,韩国是今年3月份,也公布和日本相应的一些类似的一些政策,也是增加国家ZF,国家的储备日本经济产业省前不久组织了由稀有金属供应商、稀有金属用户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的研讨会,共同研究确保钒、铬、锰、钴、镍、钼、铂、银、铜、钨、铟以及稀土等31种稀有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对策,并将研究结果作为政策课题纳入预定于今年5月提出的“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规划”。

  据了解,日本的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其中,日本每年消费总量90%的钨从中国进口,截至2005年10月,其国家储备为293吨,这些稀有金属大部分储存在日本茨城县的国家储备基地。日本产业界认为,ZF计划将铟和稀土列入法定战略储备物资的原因除了其稀少之外,主要还因为这些资源控制在中国手里。如果不趁早储备相当数量的铟和稀土,很容易受制于人。

  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日本产业用稀有金属过分依赖进口,不能保证稳定供应,日本ZF为了防止在稀有资源供应上受制于人(中国),除了官民齐动手,大量囤积从中国廉价购买的稀有金属外,并已经着手研究相应技术,开发替代材料。

  众所周知,中国是稀有金属资源大国,尤其是许多制约着现代高科技发展和军事用途广泛的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金属锆主要用于核工业反应堆、航天航空工业和武器制造,其中全球90%的锆在中国加工;铟主要用在液晶屏等高端的领域,全球80%的铟都产自中国,70%的铟出口日本;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2005年我国稀土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亿美元,占总金额的58.2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3亿美元,占10.26%,排在第二位。此外,钨及钨制品出口总额7.3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亿美元,占31.67%,排在首位,出口美国0.88亿美元,占12.10%,排在第三位。其它稀有金属如铍、铬、锗、镓(含铟)等稀有金属出口总额为5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3.1亿美元,占61.8%;出口美国0.55亿美元,占10.94%。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采矿权的下放,各种稀有金属矿和煤矿一样陷入了开采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我国的大量战略稀有金属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一些个人,单位,地方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得失,对稀有金属开采滥挖乱采,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


  以铟为例,这种稀缺资源全球储备也不过若干吨,其中80%都出自我国。虽然在全世界来看,铟都属于稀缺资源,但我国的铟资源却相对比较丰富。1995年我国超过法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国,截止到目前原生铟年产量占到了全球的80%以上。不过,我国的铟开采出来却大多销往了国外,特别是日韩。日本的消费量占到全球的70%,所以中国基本上90%以上都是出口,而且铟主要是用在液晶显示屏.目前中国哄采铟的厂子过百,出售竞相压价,它的合理价位应该在3000-5000美元,而国际价格仅1000美元上下。当年竟然贱卖到50美元一公斤,连采矿成本都不到!一个专家说起来就忍不住流泪。同时,日本正在利用我国稀有金属生产、出口管理上的漏洞,化整为零,用比国际更低的价格,加紧 分批从中国各个小厂零星采购铟。照此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资源匮乏,到那时就该中国人反过来去“扳”别人的下巴了。

  铟如此,稀土、钨等一大批稀有金属资源又何尝不是在这样毫无节制和管理地滥采贱卖呢!

  拥有紧缺资源就拥有“话语权”。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巴西、澳大利亚在铁矿石资源上卡中国脖子的事,人家满天要价,宝钢等中国企业十分无奈。而我们身在“宝山”,却把稀有金属弃若蔽履,由于这些行业的管理者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和眼前利益,任意抛洒,廉价竞售,不惜在外商面前竞相压价,连定价的“话语权”都统统拱手相送!让美日等国拣了大便宜,以极低的价格轻易就大量攫取到了我国特有的稀有战略资源,进而大量囤积。

  稀有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命脉。在为了GDP增长而引进外资时,我们是为那些不断被更新和淘汰的所谓“知识产权”付出了高昂代价的,可是在不可再生的,卖一点就少一点的,甚至可以用以制作精确制导武器来攻击自己的稀有金属资源面前,有人却鼠目寸光,浑浑噩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它们的巨大战略价值,毫无战略头脑,毫无忧患意识,放任自流,眼睛只盯在一点点薄利上。真是“仔卖爷田不心痛”,连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不顾了!

  加强储备、对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属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调控,是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着手做的事情。比如说美国,尽管他们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的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他们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矿产储备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激增的时候,美国就有可能抛出储备,打压价格.

  美国、西欧、日本多年来一直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军售限制,只要是有可能改善中国军事装备的任何技术、设备和资源都要受到苛刻的管制,其狼子野心就是要阻止中国强大起来。而我们却在把能对战略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稀有资源争相推出国门,为居心叵测的反华势力储备积聚能掉过头来攻击我们的战略资源大开绿灯,为什么我们不能学那些卡中国脖子的国家那样,制定法律、法规,对稀有金属,尤其是关系着战略资源的稀有金属严格控制开采权,严格限制出口呢?

  美日等国未雨绸缪,早已在为今后的激烈竞争甚至战争处心积虑地进行战略物资囤积了。我们是麻木不仁还是立即采取措施?

  严格控制我国稀有金属出口刻不容缓!其中有些稀有金属已经基本开采殆尽,中国后来还要回过头来高价从国外买回。

  现在动手也算亡羊补牢,整顿稀土行业,严控战略资源出口刻不容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明朝 于 2007-1-16 11:39 发表


心安理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7-1-16 12:13 发表

老大发话了。。。。。。

:*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07-1-18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0701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发表于 2007-1-1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一只好票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发表于 2007-1-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人并购也不说一声~~~做人不厚道~~鄙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govyvy ,日线看不错,周线看就不怎么样。
是我的软件不能复权的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线看两张图是一样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发表于 2007-1-1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权看~~好像没什么阻力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描图

[ 本帖最后由 明朝 于 2007-1-19 09:2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2 天

发表于 2007-1-1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发话了~~~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运通
美国 花旗集团
美国 范妮梅
美国 弗雷德马克
美国 高盛集团
美国 莱曼兄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它的目标还很远大。

我认为它的目标还很远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 美林集团
美国 摩根士丹利
野村证券
美国 贝尔斯特恩
美国 嘉信理财
大和证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咸平:OTCBB不是NASDAQ 海外买壳上市有骗局

OTCBB市场的全称叫做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实时的股票交易价和交易量的电子报价系统,开通于1990年,主要是为了便于交易并加强柜台交易市场的透明度。由于OTCBB是由NASDAQ的管理者全美券商协会(NASD)管理,并且OTCBB的股票也是由做市商(Market Makers)通过纳斯达克工作站II进行报价,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把OTCBB错误地等同于纳斯达克市场。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纳斯达克的独立市场,它既不是纳斯达克市场,也不是其一部分或者所谓的纳斯达克副板。

  继1999年底国内企业美国上市的上一波浪潮之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国内民企海外买壳上市的又一波热潮,新亚洲食品、山东宏智、托普、蓝带啤酒、天狮国际、中国汽车系统等企业纷纷通过买壳登陆海外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以美国沃特财务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提供买壳服务的中介机构,正在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到海外买壳上市的种种好处。举例而言,本周就有国内证券类的媒体开始吹捧借壳上市的好处,我认为极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比较全面的看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买壳上市?买壳上市,又称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买壳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壳公司)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买壳上市的操作方式是:买壳公司与一家上市的壳公司议定有关反向收购的条件;壳公司向买壳公司定向增发股票;买壳公司的资产注入壳公司而成为其子公司,但买壳公司的股东是壳公司事实上的控股股东。它是美国1934年以来开始实行的一种简捷的合法上市方法。与以IPO直接上市相比,买壳上市的优点在于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100%保证上市,避免了直接上市的高昂费用与不确定性的风险。从时间上讲,甚至不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在不到三十天的时间内就可以交易。从成本上讲, 一个空壳公司的价格可以低至五六万美元,高至几十万美元,加上律师费及审计费等会在50-90万美元不等,而IPO的前期成本就有150万美元左右,而且能否成功上市没有保证。

  然而,在买壳上市“多快好省”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所知的骗局。买壳上市到底成效如何?背后的陷阱是什么?本文将以赴美国上市为例,指出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的误区,揭开中介公司买壳上市的骗局,以期国内民营企业不再重蹈海外买壳上市之覆辙。

  很多中国民企在所谓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不是在真正的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而是在OTCBB市场上市,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NASDAQ的独立市场。

  OTCBB市场的全称叫做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实时的股票交易价和交易量的电子报价系统,开通于1990年,主要是为了便于交易并加强柜台交易市场的透明度。由于OTCBB是由NASDAQ的管理者全美券商协会(NASD)管理,并且OTCBB的股票也是由做市商(Market Makers)通过纳斯达克工作站II进行报价,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把OTCBB错误地等同于纳斯达克市场。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纳斯达克的独立市场,它既不是纳斯达克市场,也不是其一部分或者所谓的纳斯达克副板。

  OTCBB只是一个会员报价媒介,并不是发行公司挂牌服务机构,与纳斯达克相比,OTCBB既没有挂牌(listing)条件和标准,也不提供自动交易执行体系,也不与证券发行公司保持联系,对做市商的义务也与纳斯达克不同。

  与纳斯达克相比,OTCBB以门槛低而取胜,它对企业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三名以上的造市商愿为该证券做市,企业股票就可以到OTCBB市场上流通了。那些既达不到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National Market)或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等主板市场挂牌交易的条件,也达不到在纳斯达克小资本市场(SmallCap)上挂牌上市要求的公司的股票,往往在OTCBB市场上交易。截至2004年5月底,在OTCBB上交易的证券约3300种,做市商235个。由于这个市场上充斥着很多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很便宜的壳公司,因此,许多中介机构纷纷游说中国企业到此上市。

  然而,因为国人对海外资本市场的不了解以及求上市心切,很多中介机构借此混淆纳斯达克和OTCBB的概念,将OTCBB上市等同于纳斯达克上市。比如,美国世界银行联合投资集团就在其中文网站上大讲纳斯达克上市,将OTCBB其纳斯达克混为一谈。该集团称自己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如果该公司不是在有意混淆视听的话,其真实水平很值得怀疑。连概念都搞不清的人却要帮别人去上市,其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主流的国际投行从来不会推荐中国公司去OTCBB买壳,只是一些中介机构利用中国企业缺乏经验,从中渔利。他们往往手里已经持有大量的壳资源,为了将手中的壳推销出去,收回成本,往往不择手段,把到OTCBB买壳上市描述得天花乱坠,说成是到纳斯达克上市,而事实远非如此。

  OTCBB并不是一个好的融资场所,融资功能极为弱化,对企业知名度有负面影响。

  纳斯达克、AMEX、NYSE等主板市场对挂牌有严格要求,一旦企业不能满足相关条件,就会面临摘牌和退市的处罚,OTC市场由此而生,那些从纳斯达克等主板市场退市或达不到在主板市场挂牌条件的证券即在此交易。因此可以说,OTCBB出身卑微,难免给人以“贫民收容所”的印象。在OTCBB上很少有大机构投资者,而多以小型基金与个人投资者为主,其股票流通性较差,大约一半的股票处于停止交易状态,主要是几个做市商在相互交易,平均股价仅有9分钱。有中介机构专门购买这种空壳公司,然后倒手卖出。想借壳的中国企业,花三四十万美元,即可买到一个壳。

  这些都使得在此买壳上市的公司无法从内心里产生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荣耀感,反而会感到有损企业声誉。尤其是原本业绩不错的企业,在此买壳往往会降低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虽然OTCBB上市的中国有限通信公司(OTC:CCCI,目前股价:0.47左右)的美国董事Raney认为,“大家都知道OTCBB不具权威性,但是在中国,这相当于打上了美国记号,对他们来说这是件很光荣的事。”但实际上,到底光不光荣,只有OTCBB上市企业的老总心里最清楚。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比较早的如深圳中贸网、世纪永联(后更名为时力永联)等,其知名度远远无法与搜狐、网易相媲美,而其总裁们亦难有张朝阳、丁磊们般自信风光。

  抛开虚荣的面子问题不谈,从融资功能上讲,OTCBB也不是个好的选择,因为OTCBB基本上没有融资功能。从买壳上市的过程来看,买壳并不等于融资,买壳的过程不会带来任何新资金的流入,除非壳公司本身有大量现金并同意以股份置换的方式完成交易。企业想要通过买壳融资就需要通过后续的融资策略,比如定向私募或者二次发行等。而在美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超过100万美元的私募有较多限制,而OTCBB上的平均股价0.09美元使得二次发行亦融不到多少资。这使得最终能在OTCBB上实现融资的公司屈指可数。中国上市较早的时力永联是在OTCBB上融到资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但其董事长兼技术总监赵晓侠仍坦言:“如果仅仅为融资而来,在目前环境下到OTC上市毫无意义”,“投资者都已变得十分谨慎,而在NASDAQ主板有的是风险小、收益好的企业,没有什么业绩的OTC公司若想公开增发股份很难成功”。

  从OTCBB升级到纳斯达克路漫漫。

  有的中介机构把OTCBB称为纳斯达克的副板市场,并大力宣传以后可以从OTCBB升入纳斯达克市场。实际上,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满足下列条件可向NASD提出申请升入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1)企业的净资产达到500万美元或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或市值达5000万美元;(2)流通股达100万股;(3)最低股价为4美元;(4)股东超过300人;(5)有3个以上的做市商等。

  事实上,的确有业绩好的企业从OTCBB升级到纳斯达克或者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比如大名鼎鼎的微软,就是从OTC市场上升到纳斯达克的。国内也有一家企业实现了这种蜕变,那就是AXM制药公司(AMEX:AXJ),这个生产抗生素和护肤品的厂家在OTCBB买壳上市后通过3次私募筹到了740万美元,并且与Sunkist Growers公司签订了特许协议,以新奇士的名义在中国生产维生素,其股票也从OTCBB升入美国证券交易所,股价现在约4美元左右。

  不过,并不是所有在OTCBB上的中国企业都能像AXM那样最终蜕变成白天鹅。仅是一条股价最低4美元的限制这就把OTCBB上到大多数企业挡在了纳斯达克之外,因为在OTCBB约75%的股票处于5美元之下。

  与AXM的蜕变相反,许多曾经在OTCBB上辉煌过的“中国神话”如今都已经变成了“昨日黄花”,一度的“明星股”时力永联、蓝点软件曾股价高达二十多美元,但现在却已与垃圾股无异,多数中国企业在OTCBB的股价不足0.5美元。

  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企业来说,从OTCBB升级到纳斯达克主板固然是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但这条路并非像中介机构描述得那么简单,除非企业本身就是白天鹅。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本身就是白天鹅,何必先把自己伪装成丑小鸭呢?

  希望中国企业切勿因为好大喜功而走上买壳上市的歧途。

  在OTCBB上市不等于挂牌(listing),几十万美元买到的只是一纸虚名。

  由于国内股票发行后即获得上市资格,因此,我们会把上市和挂牌等同,而在美国,上市和挂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上市是指已经发行或拥有外部股票的公司把自己变成一个公众公司,其股票可以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个市场可以是NYSE 、AMEX和NASDAQ等主板市场,也可以是OTCBB、Pink Sheets等低层次的柜台交易市场;而挂牌是指公司符合一定挂牌条件后,通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审核批准,在提供挂牌服务的机构如NYSE 、AMEX和NASDAQ等挂牌。

  通过前面对OTCBB的介绍,我们知道,OTCBB并不是发行商的挂牌服务机构,而只是一个会员报价系统,OTCBB没有挂牌上市的条件和标准,它也不和上市公司有任何关系。可以说,OTCBB没有提供挂牌服务的资格,它只是一个报价的媒介。

  因此,在OTCBB上市的企业,不是真正的挂牌上市公司,只能叫做在柜台交易市场交易,由几个做市商互相交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亦不承认其上市公司地位。

  所以,企业花几十万美元买来的只是一纸虚名,并且还得为此支付每年10-20万美元的审计等各项维持费用。加之OTCBB几乎没有融资功能,这使得相对较低的买壳成本和后续费用也显得很高。

  因此,除非是做战略投资,否则在境外单独买壳并不值得,特别是在OTCBB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其实是在变相规避国家政策管制,打擦边球。

  海外买壳上市除了上述种种误区和陷阱,还存在政策上的风险,因为,国内至今尚未有政策允许中国企业在海外借壳上市,相反,国家从1993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到境外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存在的问题的报告》、《关于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审批程序的函》、《国务院关于暂停收购境外企业和进一步加强境外投资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中明文规定:“禁止境内机构和企业通过购买境外上市公司控股股权的方式,进行买壳上市”。

  因此,一批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始另寻它路,绕道海外买壳上市,其始作俑者是裕兴电脑。此后,先注册一家海外控股公司(比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然后用这家海外公司支付巨额现金收购国内企业,成为国内企业的控股母公司,再用这家海外公司在海外市场买壳上市便成了企业的普遍做法。因为不属于直接上市,因此,不必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又由于不是境内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因此不受到1993年以来的一系列规定的限制。

  可以说,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在绕道的过程中亦有很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产生(比如地下钱庄),若为投资者知晓,该上市公司必遭遗弃。

  可见,中介机构所鼓吹的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只不过是偷换概念。中介机构所谓的纳斯达克或者纳斯达克副板实际是与纳斯达克完全分离和有本质不同的OTCBB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充斥着几美分的垃圾股票和空壳,几乎融不到什么资,而且还要付出买壳费用以及其后的维持费用,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上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市挂牌公司,其上市公司地位得不到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承认。而且,从这个市场升到纳斯达克市场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一般中国企业而言,登陆纳斯达克并非易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水中望月镜中观花。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违法性,并不为国家政策所允许和支持。

  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管制,每年1000家申请上市的企业中仅有1/10能获得上市资格,而且至今民企尚未取得与国企同等的地位。对于大多数民企来讲,上市仍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加之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券商倾向于做国企上市的大项目,而对民企的中小规模不屑一顾,更使得民企在国内上市难上加难。同时,国内企业对于海外资本市场和买壳上市不太了解,加上虚荣心作怪,急于求成,为很多中介机构提供了投机渔利的机会,从而导致海外买壳上市热潮再起。

  我在这里要提醒那些想要海外买壳上市的国内企业,不要为中介机构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不要梦想通过“资本运作”一蹴而就,不要一味为上市而上市,否则将得不偿失,悔之不及。踏踏实实地发展壮大自己才是最根本的道路。

  在国内股市大门紧闭之时,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却打开了海外上市的另一扇窗。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这条捷径登陆海外证券市场。据笔者了解,中国企业到OTCBB上市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CTC化妆品控股公司完成反向并购买壳上市,后来比较著名的例子有北京世纪永联(后更名为时力永联,下同)、深圳中贸网、深圳蓝点软件、深圳明华集团、托普、中国有线通信公司、AXM制药公司、天狮国际、上海四方、中国汽车系统等。那么,这些企业是否从OTCBB市场上获益并成功融资了呢?是否如愿以偿地升入了纳斯达克主板市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下面将对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过去和现在作一简要总结,以让准备和想要在OTCBB买壳上市的中国企业更清楚了解OTCBB的真相。

  最早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CTC化妆品控股公司(CTC Cosmetics Holdings),曾在1997年完成反向兼并(OTC:CTHI),但其1999年因未满足NASD的相关要求而从OTCBB摘牌,现在该公司已不复存在。后来上市的几家中国公司,情况亦不乐观。

  世纪永联(OTC:FRLK),1999年11月与美国在内华达州注册的“Light Energy Management Inc.”达成买壳协议,从而在OTCBB上市,一度受到媒体的追捧和关注,其股价也曾在上市后的2000年初飙升至将近25美元,但半年后即跌到5美元以下,并一路下跌至现在的0.15美元左右,平均成交量仅有3.5万手左右。

  深圳蓝点软件(OTC:BLPT),成立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即与一家美国壳公司达成买壳协议,并在2个月后股票正式开始交易,一开盘即从6美元升至21美元,成交量达75万手,但目前其股价只有0.47美元,平均成交量1.6万手。

  深圳明华集团(OTC:MGHA),于2000年4月买下泛亚达(Panagra International Corp)壳公司,2001年8月上市,其股价将近3美元,四个月之后即跌至0.9美元,现在的股价约为0.3美元,平均成交量2.7万手。该公司曾计划将股本由4000万股扩充到2亿股,首期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配出3000万股,从而可融得资金6000万美元,不过据了解,该集团至今尚未从OTCBB融到任何资金。

  托普控股(OTC:TOPG),2003年1月16日与Quixit Inc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完成买壳上市,不过该股票一直交易清淡。开盘当日开盘价0.5美元,收于0.6美元,交易量不足3万手。一周后即跌至0.1美元,成交量为0。一年多以来,股价一直徘徊在0.15美元左右,成交量大多数时候为0,上市后仅有交易量的5个月里,交易量最低的为4手,最多的为227手。

  中国汽车系统(OTC:CAAS),2003年3月完成买壳上市,上市后交易冷清,上市当日股价3.10美元,成交量仅300手,其历史最高股价超过18美元,不过现在的股价约为5美元左右,成交量不足2000手。

  在诸多OTCBB的中国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好并修成正果的当属前文所提及的AXM制药公司(AMEX:AXJ)。该公司股票于2003年3月进入到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股价现在约为4美元,增长3倍,平均成交量6万手。

  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对所有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一一列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表现非常一般。在此,笔者对想要和准备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给出以下忠告:

  第一,先确定自己海外上市出于何种目的。是由来已久的融资需求还是受中介机构煽动而一时头脑发热?是虚荣心作怪还是战略投资的需要?

  第二,必须了解清楚OTCBB是怎样的一个市场后再作决定。尤其是这个市场上公司的股价如何,融资效果如何,升级到纳斯达克等主板市场的希望多大等等,不要等到上市后再悔之晚矣。

  第三,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确保企业上市后受到投资者青睐的根本。在股票市场上,有非常多业绩很好、非常有前景的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飙升绝对不会持久,尤其是在OTCBB这样的柜台交易市场上。

  第四,如果企业最终决定到OTCBB上市,找一个业务能力出色的中介机构会使上市过程顺利很多,减少不必要的很多麻烦,提高上市效率。

  虽然在OTCBB买壳上市具有本文开头所述的种种优势,但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买壳上市的背后暗藏着许多陷阱和骗局,买壳上市的隐性成本远远大于看上去的几十万买壳费用和后续费用,希望引起国内企业的注意,三思而后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cantor
美国household
美国所罗门
美国富达
美国painewebber
日兴证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易仙堂 "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借老人家的诗词开篇,无它,唯气势耳!

最近上网四处逛,又有骇人之标题映入眼帘,诸如:开往断崖的列车......惊!

3000点转眼又到,每每此时,必然就是"风险,调整"之声四起.善意的提醒,多谢!问题是今年基金横行,机构间的博奕是主旋律,几百点的震荡或许会成为家常便饭.所以震荡之后呢?3000点之后呢?难到震荡就不玩啦?3000点一过就金盆洗手啦?

且不说目前的股市是否具备了"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就以操作为着眼点,短线,获利,落袋为安就是金科玉律;长线,调整?不正好建仓?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与其浪费时间揣测,不顾后果的追涨杀跌.不如放慢脚步,对自己手上的股和关注的票,多花点时间考虑一下.它涨了怎么办?追加?又或是套利?;它跌了怎么办?补仓?又或是止损?还是耐心持有? 多看看长期的指标,各个指标又说明什么.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林".

不打无准备之战,否则只有成为无数炮灰中的一粒.没人多谢你一声.

满城尽带黄金甲,又是指数叩关时! 是"雪拥蓝关马不前"?还是"风卷红旗过大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选的都不错啊。厉害呀

老兄选的都不错啊。厉害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8 02:10 , Processed in 0.0288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