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701|回复: 2

金学伟:股价结构从亚稳定向超级稳定演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00 天

发表于 2005-7-1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学伟:股价结构从亚稳定向超级稳定演变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fract 浏览:2701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股价结构从亚稳定向超级稳定演变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作者:金学伟   日期:2005年07月09日  

文章内容:
    一个市场,最稳定的股价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构成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形式可以有2种:一种是以家数为主,越到底层,个股家数越多。比如,香港股市1元以下的个股占全部上市家数的50%。这50%的细价股构成了一个最宽的股价基座,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股价结构。一种是以股数为主,处在下层的股数占全部上市股本的多数。
  2000年前的沪深股市就是后一种情况,那时处在垫底位置的总是大型股票。以加权平均价为基准而言,包括1999在内的6年间,股价低于加权平均价的个股数量占全部上市家数的比例仅10%到21%,6年的平均比例是15%。这说明,在那些年份里,流通股数量越多的股票,其相对价格越低。
  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市场资金结构以散户居多。就像威廉·欧奈尔说的,大型股需要大资金“大买特买后才能涨上去”。二是在非全流通市场里,股票更像炒作的筹码,流通量越少,越便于控盘、炒作,筹码的稳定性越好。而盘子越大,浮码越多,其相对的定位就越低。股价高低和业绩关联度较低(不能说完全没关联),和盘子大小的关联度较高。
  虽然这样的股价结构是一种“不成熟”表现,但这种“不成熟”却给沪深股市带来了一个额外好处,使市场能在公司整体业绩毫无增长甚至下降的情况下,走出极大的牛市行情——由于这种牛市和市场平均每股税后利润增长没有多大关联,因此我把它称之为“内生性牛市”;而且行情一旦来临,市场的爆发力极强。
  有2个数字是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一是96年初,四川长虹最低7.48元,但其每股净资产超过7元,每股税后利润1994年是2.97元,在经过10送7配2.5股后,依然达到2.28元,市盈率仅3倍,市盈率和增长率相比为1比10。结果在这轮行情中,这只股票上涨了6倍,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近300%。如果没有这类大型成长股价值的严重低估,就不可能有一年多之内300%的指数涨幅。
  一个是从1994年到2000年间,大盘一共出现过5波行情,即325——1052、524——926、512——1510、1047——1756、1341——2245点。5波行情中,上证指数平均每波上涨的幅度为110%。而上海石化平均每波的上涨幅度是156.27%;马钢平均每波上涨幅度151.94%……虽然在那些年份里,绝大多数大型股的长期投资收益为零,甚至为负。
  因此,这样的股价结构既是稳定的——它支持了中国持续7年的牛市;同时又是大起大落式——虽然每一次调整的幅度都很大,但恢复的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属于亚稳定结构。
  从2000年起,由于机构投资者增多,沪深股市的股价结构开始出现逆转。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低于加权平均价的个股数量从1999年前的平均15%,猛增到2000年的32%,便连续4年保持在33%左右的水平。这表明,大型股票的平均价在股价序列中的位置由原来的垫底位,移向了中间偏低位。整个市场的股价结构,无论从个股家数,还是从股票数量言,都从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最难以摆平的菱形。这一转变,成为2001年市场主导趋势逆转的结构性原因,也是后来持续走熊的内在因素之一。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1999年以前的股价结构和当时的市场现状相比是合理的;2000年后的股价结构与中国股市从一个纯粹投机市向投资+有限投机转变的过程相吻合的。只是这种转变的代价非常巨大。
  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既然过去那样的金字塔型已不可能再现,那么中国股市就唯有一条路:向另一种金字塔型转变。2004下半年起,股市就进入了加速转变期,仅仅一年,到今年6月,沪深股市低于加权平均价的个股数量就从前几年的平均33%,增加到60%以上,几乎翻了一倍!从结构合理程度说,已比2000至2004年提高了许多,市场也由此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
  但从趋势看,这一结构性重整很可能尚未到位。如果说,1999年前的股价结构是占全部流通股数80%的股票都处在加权平均价之下,那么,重建后的股价结构有极大的可能会是80%以上的个股价位都低于市场的加权平均价。
  由于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市场很少有被严重低估的大型股存在,所以这种结构极不容易产生内生性牛市。牛市的产生需要更多的市场外因素推动,尤其是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而且行情的爆发力也很弱。因此,这种金字塔结构可称之为“超稳定性结构”。大落已矣,大起却不知起于何时。这是中国股市的幸还是不幸?只能说是第一代股民的天大的不幸。
参与人数 1 +8 时间 理由
苏州活梅 + 8 2005-7-12 21:02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经验的准确总结!我深有同感!我也研究过香港市场,它就是所说的“超稳定性结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6 09:32 , Processed in 0.038719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