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监邀“智囊”谋划股权分置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可口乐
浏览:2317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主席尚福林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高调表示将全面铺开股权分置改革,不再搞试点工作。对此,此间权威部门消息人士透露,中证监为处理好股权分置问题,近期曾召集多位“智囊级人物”研讨股权分置改革问题,并要求部分专家提交相关报告和方案,供参考。据称,在汇总相关意见后,还将提交给中央决策高层裁决。
据悉,中央决策层对是次股权分置改革指导原则是广泛征求意见、果断决策、稳步推进。近段时间以来,密集召开意见征求工作。五月中下旬,分别召集基金、券商和目前活跃在经济圈内的专家商谈。领导还要求部分权威“智囊级”专家将意见形成书面报告交汇总后报中央。
据透露,针对股权分置改革问题,中央决策高层决心甚大,并认为不彻底解决不仅不利于股市的发展,也牵涉到国民经济的稳定。针对前段时间利好政策频出但市场却不“买帐”而不断下跌的情形,中央有关决策高层认为,股市低迷虽然有其自身规律和历史性体制原因,但在管理层出台多项利好之后依然低迷不振,则不太正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向提交的报告中表示,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过程中,政府从总体上可以说既是最大的市场主体 (国有股份),也是对价谈判中最大的谈判主体 (最大的非流通股股东),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在平衡不同利益目标的不同方式,对于花钱买机制的效果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巴曙松指,严格意义上说,作为非流通股股东的国有股支付给流通股股东的对价,并不能算作花钱,因为这本来是流通股股东应得的部分,是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分享流通溢价的必然要求,国有股在从不能流通转向流通的过程中,在现有的试点案例中不仅没有花钱,反而资产价值较之原来考核的净资产有了大幅的上升。
巴曙松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案,股权分置实际上就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利益重新划分过程。从目前的市场看,对于改革方案中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微观利益和宏观利益,以及当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区分上往往存在一些分歧与误解。
巴曙松直言,管理决策层在三种利益关系的划分中当体现大智慧,而监管机构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过程中应当主要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