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4-12-31
|
|
郎咸平:股权方案的试点只不过是再一次摧毁政府那可怜的公信度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汀兰
浏览:17506
回复:3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郎咸平:股权方案的试点只不过是再一次摧毁政府那可怜的公信度
昨天,郎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本人有幸聆听,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政府关于股权方案的试点只不过是再一次摧毁政府那可怜的公信度,并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伦敦股市曾经关闭了近一个世纪,历史的轨迹是如此的相似.其指出世界上只有纽约和伦敦的股市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而其它的如法国\东京\香港都是垃圾.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民主,自由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当然了,郎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大历史下的法制化建设,什么样的制度,导致什么样的行为模式,最终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制度里面当然包括法律制度,还有政治制度等等。但是后者太敏感,但是宪政却是不能回避的一块。没有受约束的政府,那么如何去相信政府的所为和承诺,那么在立法权与行政权还没有到达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法律是公众意志的体现?公司治理和股市只是其谈论的一小部分.
从股市看执政党的公信力
一、中国的股市在国民经济号称每年超过8%以上的增长率在增长、GDP翻4番的情况下,跌到了6年的新低。中国的执政单位一直在讲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却不断循着某些利益集团的意见进行股市规则的调整。
为了满足融资的需要,配股条件从上市公司需3年净资产收益率均要超过10%到3年平均超过10%,再到3年平均超过8%。这样还不能满足,干脆不要限制搞增发,再不行就发可转债。手段越来越多,融资门槛越来越低。
股民对公司的未来越来越没有底。今天从各方面看这个公司都有投资价值,但是一买进去,它马上就抛出了增发方案。而一个流通股本只有5200万股的公司,增发就有4500万股,股价应声而下。真正欲哭无泪。中国的股市,如果没有让投资者可以预见的明确的“愿景”,怎么能够坚定投资者的信心。中国股市在管理层可以随意改变规则的情况下就只有投机而无投资的基础。
二、给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措施出台难上难。在国九条中有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投资者的税收政策,但一年多了只有交易印花税下了天大决心降了一半,股利红利税一直不见降低或取消。听说一些成熟市场是不收红利税的。怎么这样舍不得给投资者提高一点投资收益呢。而股权分置方案出台明明是对非流通股东有利的事情,偏偏说成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这种指鹿为马的做法让人感觉是不是时空倒转到2千年前去了。但它却一下就拿了出来,是不是有人说要解决它需要大智慧,某些单位就一定要展现他的大智慧呢。
三、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该给上市公司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让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享受同等税收水平,应该是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实质性措施,可是一直不能实行。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将给投资者带来实在的回报。是对股市实质性利好。
目前在管理层反复出台措施的情况下,却伴随的是股市指数的持续下跌,股民资产的不断缩水。从一次次当管理层推出利好,股市反应从出现大反弹到无波无浪,甚至逆管理层意愿不断下跌看,管理者的公信力已丧失殆尽。得民心者得天下,执政者应该从这种现象中找到反思的东西。竭泽而渔带来的不仅仅是股市的崩盘,可能还有民心的丧失。万事欲速则不达,秦修长城、隋建大运河都竭尽万民之力,也有千代之功,但都二世而亡。
只有贞观之治才是万邦来朝、万世景仰的伟业。
《联合早报网》 |
-
参与人数 1 | +10 |
时间 |
理由
|
赤狐
| + 10 |
2005-5-23 21:49 |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