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流通问题的看法(一)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pass
浏览:14203
回复:3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应深渊兄弟的邀请,对于试点谈些自己的看法。因为过节很少上来,而且论坛也有些问题,就没有发帖子讨论了。不过我的想法大家应该也明白,这个并非利好,今天的走势也证明了这点。下面继续具体分析:
所有认为是利好的人,无非是两点依据:一、利空终于出尽。二、如果不给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就不通过方案。下面我来分析这两点。
一、利空终于出尽。
影响或者是决定整个市场基础的问题,不只是全流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说全流通从一定方面促进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与资本市场的文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花上二三十年,甚至是一两代人的时间,是没有办法好好解决的。就如同华尔街也是用了一百多年才逐步走上法制与规范的道路。我们有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能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不代表可以跳过这个问题。有点跑题,惭愧惭愧。下面说第二点。
二、如果不给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就不通过方案。
流通股股东具有否决权,是证监会赋予流通股股东最大的权利了。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市场上小股东拥有决定大股东是否可流通的权利。这个也算是中国特色吧。那么我们再看看流通股股东有多大的权利:
1、如果补偿方案不满意,流通股股东就不通过。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1)、大家都希望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送股或者是用公积金只对流通股股东送股。前者估计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后者,可能算是“利好”。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手中的股票多了,但是价格却没有变化,那么你会怎么操作?我想没有人会“一等,二看,三通过”,所有理性的投资者都会选择在股票复牌的时候立刻抛出。这个势必造成宝钢那样的情况出现,跌停,直到二级市场价格达到几乎除权的价位才能稳定。这样一来,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反倒是因为非流通股的上市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虽然这个可能是一年或者两年后的事情,但是理性的投资者会如何判断股价走势呢?没有业绩支持的股票,其股价往净资产附近靠拢;有业绩支持的股票,其股价具有一定的合理的市场溢价,但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上涨吗?我想具有专业分析水平的投资者,都有自己对股票判断的标准,可能大多数蓝筹股具有这样的稳定性,但是绝大多数股票,是无法维持目前的股价。对于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市场总是把它当作立即将发生的方式进行处理。
(2)、在讨论方案的时候,股票必须停牌,这样流通股股东本来具有的流通权给暂时取消了。虽然这个是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会出现内部交易的现象,但是这个也并非是什么好事。我们看看去年的600631。当市场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流通股股东因为股票停牌,将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因为谁也无法保证在停牌的时候,市场就一定能走强。反观非流通股东,它们本来就没有流通的权利,停牌对于它们没有任何影响,红利照样发,送股也可以,就不知道是不是还可以继续增发圈钱?(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乱了套,因此估计不大可能)
2、如果补偿方案还可以,流通股股东通过此方案。
或许上面的担心都是多余的,非流通股股东采取大比例分红的办法讨好流通股股东,夸张的话,每股分两元、三元(虽然可能性很小)。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使得这个方案确实非常利于流通股股东,因此全流通的方案通过了,而且证监会、国资委等部门也通过了。这个似乎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非流通股具有流通权了,它们在本质上将不再是非流通股,分类表决的机制可以正式结束(对于这类公司而言)。那么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非流通股股东在通过获得流通权利后,采取增发或者其他方式继续从市场上圈钱,这样它们通过此前损失小部分利益,来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掠夺。这里可能说的夸张了一些,但是如果上面第一个问题: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这些问题势必存在。希望不要到了那个时候,再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