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说3.31,证监会主席到北京做了一次长时间的汇报工作,并得到了一系列的最高指示。市场随后的反应,有目共睹。在这不想展开太多,只想提几个问题。
第一个,现在这个市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基于上证综指的影响力,我们以之为典型做一个分析或者说交流。K线图上,无论是日线,周线,月线,还是年线,现在所处的点位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
日线上,今日收盘(4.20)1184.19,距离四年下跌以来最低位仅22点强,根据最近见顶1253.59以来的日下跌速率,本周完全有可能突破低点,再创新低。
周线上,自1783见顶以来,反弹幅度逐级降低,下跌速率出现加速(时间+空间)),最近三个月放量明显,但股指却选择向下,证明是资金以出逃为主,空方占优。
月线上,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的两月线为典型下跌加速,按理一旦出现反弹,幅度应该较为可观。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反弹仅在2005年2月上演,但其阳线实体迅速被3月的下跌全部吃完,并创下1162.03的新低。行情之弱,可见一斑。
年线上,截止今日收盘,2005年的年线已经一度向下突破98年的1148.26的年收盘。问题是,股指能否在96、97、98三年的年收盘筑就的平台上企稳,目前看来,不能下断言,但是形势严峻,却无人能够否认。
市面上所透露出的信息是,目前大部分被套牢的人,心态已经极为麻木。但是,有没有可能出现最极端的情况呢?会不会走出一个有恐慌——割肉——买进——套牢——最后绝望的割肉的循环呢?
1100成为强支撑的概率正在急剧减小,1050能不能守住?
会不会真应“不破不立”的名言,不仅从事实上,更要从数字上下破1000点?
但愿这是一种危言耸听。
但是,技术仅仅是一种事后的验证,或者说是一种概率的统计。认清存在的问题的本质,也许需要从其他地方下手。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解读一下从各种渠道所透露出来的有关3.31政治局会议的有关内容。
据说,会议除了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法制(注意,不是法治)的老话题以外,新增加了两条指示:一,先试点,计划用不超过10年的时间分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二,加强新上市公司的质量把关,将质量好的企业力推上市。
很多人,对此类信息大声叫好,尤其是媒体。
然而,事实也许不是如此。
很想问一下做股票的朋友:到现在为止,你参与股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白痴。
却未必。
以前玩丢帽子(或者猫和老鼠的游戏)很起劲,很惬意,到现在坐下来冷静想想,你也许会发现一些问题,产生一疑问:这样能持久吗?这是股市存在的根本价值吗?这是股市的最大魅力之所在吗?这是吸引我们不惜以耗费宝贵青春年华为代价,而日日枯坐于营业部,呆看股指下跌的根本动力吗?
如果你给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许应该觉得悲哀,不是我,而是历史,而是未来的你。
历史似乎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以前的极度投机,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言必称价值投资”。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角似乎底气很足,就敢逆势拉高,大有用亿万金钱将股价堆到天上去的气势。
而这一次的政治局会议似乎再一次对基金经理的理念做了一次非常权威的支持,从会议中透露出来的两点新指示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可惜,也许这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是股市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是资本的本来面目。如果认为资本参与股市的最大动力仅仅是希望每年能够得到高过年基准利率的分红的话,就未免太过幼稚,或者说是可笑了。
如果把这种认识甚至提高到了国家的决策的话,就真的有点让人担心了。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上亿的资金(够大了吧!),有机会买进如中石油这样的所谓的好票,能够享受到高过年基准利率的分红,你就会欣喜若狂,拼命要进股市了。你会吗?
如果股市的功能仅限于为国家做贡献,为企业解困的话,资本就未免真的有点悲哀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丁磊为什么会难过?当网易股价跌破1美元的时候,他为什么会彻夜难眠?会什么会绞尽脑汁或者说是拼尽全力的会将网易努力做好?
这就是资本的意志,也正是股市的根本魅力之所在。
我要我做主!
在那里,资本绝不是一个旁观者,,最起码它可以决定上市企业的管理者的命运,最起码它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够给违法者最严厉的惩罚。最起码它在这样的市场中能够有一种得到尊重的感觉。
我们的股市有吗?
有人说了一句调侃性的话:只要一提“保护”,股市准跌!
这里面是不是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反省?
大家放心,不要奢望有什么反转。也不要天天生活在幻想中了,这样只会让你连最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明白:宝钢是一个好企业,四大银行是好企业,但与你有什么关系?
大的,的确是好的。但你何必在这买股票呢?还是回去找个地段,买个门面吧。估计收益率不会比这些股票的分红低,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你是老板,你能够给自己做主。
放心吧,留给我们的时间还有很多,留给某些所谓的上层的人的时间却不多了,也许今天晚上他比你我都难受,都更睡不好觉。
最后,我忽然之间想到了一个比喻:如果说一个国家和股市都可以比喻成一个人的话,日本死不认错,中国的股市好像也从来没有听到过一声“对不起,我错了”。
OK,我们走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