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微雨之中,我轻轻地拧动着对焦环。右手紧紧地握着的,是300D已经开始掉漆的握柄。左手里端着的,是我的Sigma EX 50mm F2.8 Macro。努力的控制着心跳,下意识地摒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紧贴在取景框上。雨水已经打湿了头顶,两只手也不时地感到一个个雨点清洗地撞击。这个时候心里已经没有了闪光灯已经弹起的300D,没有了只装了遮光罩没有UV镜保护的50Macro,没有了对雨水打湿器材的恐惧,没有了对迟到的迟疑。手机早已关掉,身上能出声的东西都已经锁在了车里,早晨8点的世界,就这样凝固。凝固了吗?还没有把,我一寸一寸地缓慢地向前推进着镜头。缓缓地一度一度地拧动对焦环,沉默地世界里,只有对焦合实的红点伴随着我的心跳不停地闪动着。在大概不到15cm的地方,我惊呆了:这一天终于来了,我准备好了吗?调整好呼吸,压制住想伸手摸一摸她的冲动,轻轻按下快门。闪光灯照亮了天空中每一颗雨滴,取景框里却一时间漆黑一片。那个1/200秒的瞬间似乎好长好长。。。
我好像对于速度和控制有一种狂热到不可理喻的追求,经常在车流中无缘无故地点动油门,几秒钟内从60英里每小时急剧加速到100英里在车流中穿插而过,然后又再毫不经意间找个出口出去。喜欢听V6在5000RPM的时候的咆哮,喜欢听100MPH时带起的风声,喜欢听轮胎和路面摩擦的声音,喜欢擦身而过带起的抖动,喜欢发现每一个空隙的感觉,喜欢飘动在毫秒之中的快感。。。这种感觉是一种很难被人理解和感受的感觉,不能被父母,被朋友,被GF和被警察叔叔欣赏的快乐。申请大学的时候报专业,一律报的都是航空航天aerospace engineering,结果可能是被看透了本性的恶劣和不纯的动机,阴差阳错的去学了高能物理。但是这份对速度和控制的迷恋却可能这辈子也改不掉了。
第一次见到蜂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也没有什么拍摄的想法,确切地说,是没有想拍摄的念头。胆量且不说,可能是井底之蛙吧,当时的确想不到怎样才能记载这种飞行的奇迹。后来因为接二连三的出游,经常摆弄父母在我出访华盛顿前送我做生日礼物的那个Nikon傻瓜机,慢慢开始迷上了摄影。谈不上摄影,只能是说留影吧。那个夏天的一个下午,我有幸近距离看到了蜂鸟。说有幸,可能有点过了,从那天开始踏上的这条不归路实在是很难让人轻松地说出“有幸”这两个字。但是那种第一次在内心深处被完全征服的感觉,的确是一生一次的经历。后院的花丛中,一只小小的蜂鸟飞旋在花丛之中。悬停,飞舞,吸食,疾攀,俯冲,急停,前进,后退,转身,一切显得那么的从容,让人很难相信如此小的一个生命竟然凝聚了自然的完美和经典。那天,头一次隐隐约约有了想把这个场面永久性地留到记忆里的念头。
后来机器过手了几个,直到A40的时候才真正算是开始能够控制留影的一部分的环节了。没事的时候拍几张照片,就在慢慢开始感觉自己是根葱的时候,我又见到了蜂鸟。Orinda, California,一个阴云密布的早晨。瞎拍了几张得意洋洋地准备回去上课的时候,看到了灌木丛上一个小小的身影飞快的闪过。蜂鸟站在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的细枝上冷冷地看着笨拙地举着加了增倍镜的A40的我。我飞快的不动脑子的按动着快门,飞快的跑回家,飞快的贴在了论坛里,又飞快地被人砸了个一头大包。在不服气得嘴硬之后,不免暗里想为何会如此。于是过了不久A40变成了300V,2X增倍镜变成了Sigma70-300,理由:拍鸟吧?由于胶卷的限量和扫描的痛苦,渐渐地快门按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半按着快门对焦中不断思索。除了对焦不实,曝光不准,扫描不好的大堆废片,日子似乎过得到也挺不错。直到又一次见到了蜂鸟。Alameda, California,一个阳光刺眼的下午。从海滩上回来,突然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在花丛中飘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刚刚换上的那个36张的卷毫不犹豫的用掉了。再掏出来一个换上,又是在反光板的起落和快门的开合中见了上帝。蜂鸟飞走了,我满怀兴奋地跑去洗了卷。痛苦,原来是这样的一种滋味。深夜三点,房间里只听到电脑低低的风扇声和底扫缓缓运转的吱吱声。我斜靠在床边,默默地看着显示器上慢慢出现的一张张图片,手里端着一杯怎么也喝不下去的茶:又是一次完全的失败。不甘心地一直等到第二天,但是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个让我无比沉重的现实:72张全废了。默默地删掉那些照片,关掉电脑,把废了的底片扔进垃圾桶。洗澡,刷牙,刮胡子,吃饭,去做实验,上班,睡觉。从来再没有提起过,Life goes on.
过了没多久,300V走了,300D来了。当被人讥笑一年换三部相机的时候,我总是拿胶卷的开支和扫描的时间来做挡箭牌。但是内心深处我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拍到蜂鸟,不惜一切代价。Oakland, California,一个清晨。2004年Oakland的春天来的特别早,楼下的花早早地就都开了。清晨的时候,时常被闹个不停的小鸟吵醒,直到那一天听到了熟悉的有节奏的高频长声嘶鸣:蜂鸟。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天还没有亮我就躲进了挂满露水的草丛中,把镜头对准了曾经见过蜂鸟停留的树枝。天还是黑蒙蒙的,我的75-300无法自动对焦,挣扎着MF那细细的树枝。差不多40分钟后,她出现了。我迫不及待的按下了快门。在闪灯的短暂失去视觉反应之后,我看着LCD出了一口气。那一段日子是快乐的,最起码是傻傻地快乐着的。每天早起等待,下课了以后不再和那帮狐朋狗友瞎侃而是急忙赶回家,每天进出家门都跟做贼一样轻手轻脚还端着那随时准备着的300D,而可怜的父母和GF也成了我的线人,给我报告蜂鸟的行踪和位置。观察了很多她的飞行,休息,进食,慢慢开始感觉蜂鸟是一种可以接近的生命。
蜂鸟是一种飞行的奇迹,贪得无厌外加狗胆包天的鸟人自然不会在得到了“蹲着的奇迹”后就这样满足。于是就有了在野外拍摄飞行的蜂鸟的疯狂想法。说疯狂,有两个解释。第一是我不想用喂食器。这里卖给糖水罐和给蜂鸟吃的糖水的配方的可以说是遍地都是,国家地理的鸟类摄影手册里也对怎么样设置喂食的拍摄陷阱有非常专门而且详细的解说。但是作为一个鸟人,我不相信喂食器,我所要的是在大自然里的纯的形态。这可以算是疯狂,但仔细想想算是傻吧,第二个原因,是大多数人没有见到过的蜂鸟的另一面。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蜂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毛茸茸的在空中悬停吸食花蜜的可爱的小家伙。但是,蜂鸟飞行的速度大概是我见过的鸟里面数一数二的。如果跟车来比的话,她就是属于那种发动机不是很大,但是车身特别轻的那种像Mazda Miata一样的小跑车。加速之快,动作之灵活,路线之不可预料,是超乎想象的。再加上她那一身的绝妙的保护色,可以说她可以随时出现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但是当你有所准备的时候,她又一下子消失了。要说追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经历了无数次痛苦和快乐的失败之后,终于总结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经验。Berkeley, California,一个阳光晒得脖子发痛得早晨。蜂鸟在花丛里欢快地吸食着花蜜,我快乐地按动着快门。。。飞鸟,飞鸟,终于被我等到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大概是我最快乐的一个星期,功课不是很紧,公司也不是很忙,白天拍鸟,晚上和高手讨论,请教可以改进之处和拍摄的心得。
1.50mm F2.8 Macro < 20CM 亲密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