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929|回复: 4

正版亚太博宇专题评论(每日版)4-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版亚太博宇专题评论(每日版)4-6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珂南 浏览:2929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正版亚太博宇专题评论(每日版)(已更新)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将密切监测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分析国民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由此来决定下一步加息与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性还不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稳定,因此从利率的角度看,还不能得出现在已经进入了某个周期的结论。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对短期内升息的预期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

现在不能确定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将密切监测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分析国民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由此来决定下一步加息与否的问题。利率政策针对的目标比较多,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品和生产者价格、资产价格等,房地产价格只是资产价格的一部分。如果其中的大多数指标都有一致的动向,央行当然会通过利率政策来调控。如不一致,究竟以哪个指标为主来判断形势和运用利率政策,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周小川说,利率政策并不一定要保证在任何时候存款利率都是正的实际利率,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第一,我国的CPI环比涨幅有很明显的季节性,而CPI同比则受去年同期数是否有异常因素有关,因此不能完全用某一个时点的CPI涨幅来衡量实际利率水平是否合适。第二,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储蓄被大量地用于投资,而投资又有些局部过热,因此要扩大消费,通过消费来拉动内需。而如果存款利率水平很有吸引力,这与扩大消费需求有一定矛盾。第三,储蓄转化为投资应当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的。
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性还不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稳定,因此从利率的角度看,还不能得出现在已经进入了某个周期的结论。

中国2005年物价上涨压力还没有根本缓解
当前,中国物价上涨压力还没有根本缓解。2005年,央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意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国家发改委高层官员日前表示,2005年有可能上调水、电、汽油等价格,调价时机则要看4月及5月的物价涨幅。同时由于水、电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的比重较小,因此涨价对整体物价?接跋觳淮蟆7⒏奈?泵厥槌げ苡袷槌疲?ツ暌恍┑胤秸??岢錾系魉?⒌纭⒂图鄹瘢??蛭?锛壅?迳险撬?浇细撸?⒏奈?挥型?獾骷邸=衲晡锛劢??颈3治榷ǎ?虼擞锌赡苌系骷鄹瘢?还?枰??鉉PI上涨不超过4%这一条件。曹玉书表示,如果4月和5月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就可以适当地调一些,但涨幅如果超过4%,肯定就不调了。2004年中国CPI达到自1997年以来的八年最高水平3.9%,政府为遏制CPI上涨暂停冻结了水、电涨价,并在去年10月底采取了九年来的首次升息。今年中国政府确定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当前1月和2月CPI涨幅分别是1.9%和3.9%,分析师指出,2月份CPI反弹主要由于春节等短暂的季节性因素。曹玉书表示,当前中国物价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信心控制在4%以内。从今年前两个月的价格走势看,工业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同比都有所回落,也就是说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型因素不是发展的,而是收敛的。CPI的上涨令市场升息预期不断升温。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近日发表的题为《当前价格形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认为,目前投资增速偏高,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报告显示,2005年1-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扣除翘尾因素,新涨价为5年来最高值;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小幅回落,环比价格仍在上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势趋缓,涨幅依然偏高;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仍在上升,矿产品和煤油电价格处在历史高位;房价、地价上涨较快,9个城市房价2004年上涨幅度超过10%;农民工工资增幅较大,企业人均人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反弹,国际非能源初级产品价格止降回升。关于当前价格的成因,该报告分析认为,气候和春节因素是导致2月份CPI同比走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投资增速偏高,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出口强劲增长加重了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压力。国际价格对国内进口价格、PPI、CPI有显著的滞后影响。货币供应量回到合理区间,有利于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关于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该项报告认为,物价上涨预期将减弱,但生产资料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影响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反弹的压力,国际价格水平的回升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GDP增长率上半年和全年将分别为8.8%、8.7%,CPI涨幅上半年为3.15%,全年估计在3%-3.5%之间。
有专家认为,目前防止通货膨胀还是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标,对于未来几个月而言,周小川忧虑的政策含义就在于——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宏观调控作用力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自主性的增强而减弱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近日表示,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自主性不断增强,当前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可能同样力度的措施不会出现和以前相同的结果,调控力度的把握面临不同的选择。
在2004年三、四季度投资物价水平逐步趋于平稳之后,2005年一、二月份经济又出现高位运行的态势,但一、二月份在全年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小,并且受到季节性、春节因素影响,可参考性相对较弱。从一、二月份的数据分析来看,不论从经济增长、投资物价的因素都无法判断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就是说,从一、二月份数据无法判断当前经济热或者不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运行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这也是中国政府多年来努力的一个成果。与之对应的是,当目前我们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时,会面对与以前不同的情况。在以前,只需要适当的调控政策,经济运行状况就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变;当前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可能同样力度的措施就不会出现和以前相同的结果,调控力度的把握面临不同的选择。

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不影响短期内升息预期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将密切监测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时分析国民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指标,由此来决定下一步加息与否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性还不像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稳定,因此从利率的角度看,还不能得出现在已经进入了某个周期的结论。
我们从周小川的表态中首先可以发现,央行目前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多元化的,总体目标是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但还没有一个相对突出和重要的单一目标。按照周小川的逻辑,单个或少数几个经济指标的趋势变化难以使央行做出调整利率水平的决策;只有在大多数指标都有一致的动向时,央行当然会通过利率政策来调控。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对短期内升息的预期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因为,进入加息周期只不过意味着中国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连续加息的可能性会更大。但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和通货膨胀压力对短期内加息的要求是比较迫切的。虽然央行持续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抑制经济过热,但是该项措施是有两面作用的,而且效果也是有限的。另外,从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来看,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目前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态势就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安全。一部分投机资本会赌人民币继续升值,但另外的投机资本就有可能获利退出。尽管央行强调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是相互独立的,但人民币利率适当调升是防止国际资金流动逆转和波动的有效方式之一。



亚博联合咨询 北京经济观察员 陈晨
参与人数 1 +5 时间 理由
苏州活梅 + 5 2005-4-6 17:06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有助于把握宏观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小川说不加息,就快加了。
上次就是这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30 20:13 , Processed in 0.031266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